内蒙古高三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更新时间:2023-12-28 20:13:48 阅读: 评论:0

2023年12月28日发(作者:竹子的故事)

内蒙古高三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内蒙古高三高中历史月考试卷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孟子认为:“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孟子·公孙卫上》)对此阐释,最合题意的是

A.政治生活是伦理道德生活的廷伸

B.强调道德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

C.重视德教在仁政施行中的作用

D.德行是王位继承的主要考量因素

2.随着冶铁技术的改进与推广,农具生产在宋代冶铁手工业中占有大宗。宋真宗时,知滨州吕韦简要求朝廷豁免农具税;宋神宗时,夷汉杂居的较偏远地区,如因购买农具不方便,可以申请设置草市。据此可知

A.草市作为最低层级的商品流通场所出现于宋朝

B.对农具的重视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中国的农本思想

C.农具的大量推广促进宋代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

D.商业环境的宽松进一步推动宋代农具市场的发展

3.清代的木兰秋狝(秋天打猎),是在入关前努尔哈赤、皇太极和入关后顺治各朝经常出猎的传统基础上形成的一项国家大典,可谓清朝的“秋季运动会”。康熙帝在某次行围时强调,从前有人“以朕每年出口行围劳苦军士条奏者,不知国家承平虽久,岂可遂忘武备”;乾隆宜称其行猎目的有三:一是遵循祖制;二是习武练兵,三是怀柔蒙古。由此可见

A.木兰秋狝是清朝一直推行的重要政治制度

B.木兰秋弥主耍是为了满足君主的娱乐需求

C.木兰秋狝的举行有其特定的军事政治意图

D.木兰秋狝的制度化反映了君主专制的加强

4.20世纪30年代,有西方人这样说:“很多人不理解上海何以会这样迅速的成为一个大工业城市,因为从环境来看,上海并非理想之地,这里地价贵、房租高、工资昂、水源不洁。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其他地方常动荡不安,上海则不然。”这说明

A.近代上海的工业发展取决于安定的环境

B.社会动荡是近代中国经济滞后的根本原因

C.近代上海因生活成本高并非理想的居住地

D.近代上海的发展受到特殊的社会环境影响

5.1895年严复在《辟韩》一文中指出:“国者,斯民之公产也。王侯将相者,通国之公仆隶也。”1912年严复又认为自古以来只有强人政治才能统治中国。在《与熊纯如书》中说到,“自吾观之,则今日中国须有秦政、魏武、管仲、商君,及类乎此之政治家,庶几有济。”由此可见

A.严复从提倡民权走向反对民权

B.严复的思想主张日趋保守落后

C.严复的主张推动了近代中国政治民主化

D.严复的主张体现了君主立宪的政治理想

6.徽州文书是古徽州遗存的民间历史档案,其中一张文书是休宁县农民洪明户收税票,县政府印制的蓝色格式票时间是“洪宪元年”,而实际使用时,在时间栏内又加盖了“民国四年”红章。对该现象理解准确的是

A.县政府的行政管理制度混乱

B.折射出当时复杂的政治局面

C.说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城乡各地

D.辛亥革命未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7.毛泽东曾指出:“不要国际援助也可以胜利”是一种错误的想法。20世纪50-60年代中国曾大规模接受苏联的经济援助。新中国成立不久,中国在自身财力紧张、物资匮乏的情况下,也开始对外提供经济技术援肪并不断扩大援助规模。下列对材料解读有误的是

A.建国初期的经济建设成就主要得益于苏联援助

B.新中国的对外援助加剧了国内的经济困难

C.新中国的对外援助政策受到国内外形势的影响

D.苏联援助打破了西方国家对新中国的经济封锁

8.有学者认为,希腊城邦不是由独立公民个人组成的,而是由公民所归属的氏族、胞族和部落组成;城邦不分大小强弱在宗教、法律、钱币、度量衡等方面享有高度的主权独立。依据材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希腊城邦使公民个人缺乏独立性

B.民主政体是希腊城邦的共同选择

C.独立自主为希腊城邦营造了和平环境

D.希腊城邦是由一些公民共同体所组成

9.近代德国是资本主义世界后起的工业强国。1840年,在普鲁士铁路上运行的机车中有90%是从英国进口的;到1853年70%的机车是本国制造的,铁轨不仅全部自给,且有出超;20世纪初,德国的科研水平已居世界领先地位;1901—1920年间德国共有16人获诺贝尔物理学或化学奖,而同期,英国7人,法国7人,美国4人。联系材料,下列对近代德国迅速发展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①引进别国技术经验与大胆创新相结合

②国家统一为工业革命的到来提供了前提

③德国有重视文化教育发展的历史传统

④稳定的国际环境为其发展提供了保障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0.表2是1946年到1975年法国各产业就业人口比例的变化

对表2 信息分析最准确的是

A.福利政策推动了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比重上升

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推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C.第三产业就业人口增多阻碍了第一、二产业发展

D.三大产业之间的较大差异性加速社会分工

11.《新京报》对英国“脱欧”事件评述道:“与欧陆间若即若离,在英国有悠久传统,二战后的欧洲一体化进程中,英国几乎步步迟到,处处特殊;不使用欧元,不接受难民统一配额……脱欧派也好;留欧派也罢,都是这套‘英国游戏’古老规则的信奉者。”下列最符合题意的观点是

A.新“冷战”的到来

B.帝国复兴的号角

C.脱了,还是很少“合”过

D.反全球化终究是个民主问题

12.美国1787年宪法赋予总统行政权和对国会立法的否决权,总统兼任军队最高统帅,战时可行使独裁大权。这反映了当时美国

A.总统权力不受任何制约

B.国会权力居于弱势地位

C.用法律规范总统的权力

D.联邦中央完全控制地方

二、连线题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整个漫长的16世纪,欧洲和东方都很落后,与19世纪的欧洲中心主义者相反,那时贫穷的欧洲总希望攀上东方、亚洲和中国这样的富亲戚,希望跟东方扯上关系。所以那个时期的欧洲反而是具备“世界”和“世界史”视野的,漫长的16世纪可以说是“西方急于与中国拉关系的历史”,那个时候西方人甚至希望自己成为一个“东方杂种”。

材料二从全球社会结构运动的视野来看,16世纪后期这种结构性的供求关系一旦形成就对于全球物质生产、环境生态以及社会发展模式产生了巨大影响,而两条发展道路或两个世界之间的“大分流”也因此而形成:一条是亚洲式

的,通过追求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市场的不断扩大来节约资本,从而以市场扩张推动“世界经济”发展;另一条是欧洲或西方式的,通过追求资本的利润率和资本的积累,形成不断变迁的世界“资本中心”外围的结构,并利用这个资本中心,对于广阔的外围和“边缘”加以排斥和剥削。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韩毓海《五百年来谁著史》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16世纪“西方急于与中国拉关系”的原因及具体表现。

(2)依据材料二,分析“亚洲式”和“西方式”发展道路的特征,并概述两条道路对东西方发展产生的影响。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英国革命中出现的很多现象,在其他革命中也出现了,比如英国有一个克伦威尔,法国有一个拿玻仑;英国有斯图王特王朝复辟,法国有波旁王朝复辟;英国有平等派和独立派的斗争;法国有雅各宾派和吉伦特派的斗争;同样的比较也可用于俄国革命和其他革命中。这种可比性完全是出于偶然吗?应该不是。如果用曲线表示英国革命中的上升和下滑趋势,也就是革命从无到有、积盛而衰的全过程,那么这条曲线就酷似一座山峰,从低处向上,越过顶峰,然后就下滑。这种峰形曲线几乎可以用来表述世界上发生过的任何革命,只要这个革命走完了它的全过程,而不是半途而废,或者中途被击败。英国革命的各个阶段都可以在其他革命中找到对应点,这是个很值得注意的现象。

——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概括材料中的主要观点,并以某国(英法除外)革命为例,论述上述观点。(要求:观点正确,论据充分,史论结合。)

3.【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武则天时期选官滥杂,唐中宗复位后,韦皇后及安乐公主把持政柄,大肆卖官,所置员外、检校、判、知等官泛滥,多达数千人,造成政府开支急剧增加。唐玄宗继位后,开始裁剪冗官,“大革奸滥,十去其九”,并停废闲散诸司、监、署十余所,精简官僚机构。在此基础上,玄宗严格控制官吏的铨选,尤其重视县令的选任。开元四年(716年),玄宗时吏部选用的县令亲自加以复试,有45人因不合格被淘汰。玄宗颁布《整饬吏治诏》,规定每年十月各道按察使对地方官的政绩进行严格考核,以定升降黜陟。开元末年修订《大唐六典》,作为行政法典,明确规定各级政府机构的组织建制、职权范围及人员编制,实行官员定额编制,从法律上杜绝冗官滥吏,保证行政效率。

——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上册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玄宗时期官制改革的原因及措施。

(2)联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玄宗实施官制改革的影响。

内蒙古高三高中历史月考试卷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孟子认为:“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孟子·公孙卫上》)对此阐释,最合题意的是

A.政治生活是伦理道德生活的廷伸

B.强调道德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

C.重视德教在仁政施行中的作用

D.德行是王位继承的主要考量因素

【答案】B

【解析】材料“以德服人者,心悦而诚服也”侧重强调道德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故B项正确;材料未提及仁政、王位继承等问题,故C、D不符合题意,A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

点睛:材料“以德服人者,心悦而诚服也”是解题的关键信息。

2.随着冶铁技术的改进与推广,农具生产在宋代冶铁手工业中占有大宗。宋真宗时,知滨州吕韦简要求朝廷豁免农具税;宋神宗时,夷汉杂居的较偏远地区,如因购买农具不方便,可以申请设置草市。据此可知

A.草市作为最低层级的商品流通场所出现于宋朝

B.对农具的重视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中国的农本思想

C.农具的大量推广促进宋代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

D.商业环境的宽松进一步推动宋代农具市场的发展

【答案】B

【解析】本题考察范围为古代中国经济。材料强调宋朝对农具销售政策的支持,体现了政府对农业生产的重视,反映出古代中国的重农思想,故B项正确。草市开始出现于唐朝,A项题干有误;题干未涉及北宋的经济发展状况,C项无法体现;题干无法体现商业环境的宽松,D项错误。

3.清代的木兰秋狝(秋天打猎),是在入关前努尔哈赤、皇太极和入关后顺治各朝经常出猎的传统基础上形成的一项国家大典,可谓清朝的“秋季运动会”。康熙帝在某次行围时强调,从前有人“以朕每年出口行围劳苦军士条奏者,不知国家承平虽久,岂可遂忘武备”;乾隆宜称其行猎目的有三:一是遵循祖制;二是习武练兵,三是怀柔蒙古。由此可见

A.木兰秋狝是清朝一直推行的重要政治制度

B.木兰秋弥主耍是为了满足君主的娱乐需求

C.木兰秋狝的举行有其特定的军事政治意图

D.木兰秋狝的制度化反映了君主专制的加强

【答案】C

【解析】从材料“以朕每年出口行围劳苦军士条奏者,不知国家承平虽久,岂可遂忘武备”“行猎目的有三:一是遵循祖制;二是习武练兵,三是怀柔蒙古”中可以看出清朝木兰秋狝有特殊的政治军事目的,故C项正确;该做法是乾隆之后逐渐废止,故A错误;B、D项与实际不符。

点睛:材料“以朕每年出口行围劳苦军士条奏者,不知国家承平虽久,岂可遂忘武备”“行猎目的有三:一是遵循祖制;二是习武练兵,三是怀柔蒙古”是解题的关键信息。

4.20世纪30年代,有西方人这样说:“很多人不理解上海何以会这样迅速的成为一个大工业城市,因为从环境来看,上海并非理想之地,这里地价贵、房租高、工资昂、水源不洁。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其他地方常动荡不安,上海则不然。”这说明

A.近代上海的工业发展取决于安定的环境

B.社会动荡是近代中国经济滞后的根本原因

C.近代上海因生活成本高并非理想的居住地

D.近代上海的发展受到特殊的社会环境影响

【答案】D

【解析】根据“中国其他地方常动荡不安,上海则不然”,说明上海的社会环境相对稳定(外国人租借地),促进上海成为一个大工业城市,故D正确;A项中“安定的环境”不符合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背景,排除A;B项不能说明上海发展迅速的原因,排除;C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名师点睛】

通读材料,明确材料主旨,材料说明上海成为一个大工业城市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相对稳定(中国其他地方常动荡不安,上海则不然),BC不符合材料主旨;上海不像中国其它地方动荡不安,是特殊的社会环境的影响(外国人的租借地),并非安定的环境。

5.1895年严复在《辟韩》一文中指出:“国者,斯民之公产也。王侯将相者,通国之公仆隶也。”1912年严复又认为自古以来只有强人政治才能统治中国。在《与熊纯如书》中说到,“自吾观之,则今日中国须有秦政、魏武、管仲、商君,及类乎此之政治家,庶几有济。”由此可见

A.严复从提倡民权走向反对民权

B.严复的思想主张日趋保守落后

C.严复的主张推动了近代中国政治民主化

D.严复的主张体现了君主立宪的政治理想

【答案】D

【解析】材料“国者,斯民之公产也。王侯将相者,通国之公仆隶也”反映了严复提倡民权,反对专制的主张,故A项错误;材料“自吾观之,则今日中国须有秦政、魏武、管仲、商君,及类乎此之政治家,庶几有济”是严复对民众程度、共和时机等现实问题的考虑,严复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重要代表,“强人政治”本质上仍属于君主立宪制范畴,故D项正确,B项错误。C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出。

6.徽州文书是古徽州遗存的民间历史档案,其中一张文书是休宁县农民洪明户收税票,县政府印制的蓝色格式票时间是“洪宪元年”,而实际使用时,在时间栏内又加盖了“民国四年”红章。对该现象理解准确的是

A.县政府的行政管理制度混乱

B.折射出当时复杂的政治局面

C.说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城乡各地

D.辛亥革命未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答案】B

【解析】题干信息涉及“洪宪元年”,即1916年,“民国四年”,即1915年。说明文书在使用时,其“洪宪元年”的纪年法并未得到社会认可,反映了当时复辟帝制和民主共和之间的斗争激烈,故B项正确;题干反映的现象超出了县政府行政管理的范畴,故排除A项;未体现民主共和观念深入城乡各地,故排除C项;D项与题干主旨不符。

点睛:材料“洪宪元年”“民国四年”是解题的关键时间点。

7.毛泽东曾指出:“不要国际援助也可以胜利”是一种错误的想法。20世纪50-60年代中国曾大规模接受苏联的经济援助。新中国成立不久,中国在自身财力紧张、物资匮乏的情况下,也开始对外提供经济技术援肪并不断扩大援助规模。下列对材料解读有误的是

A.建国初期的经济建设成就主要得益于苏联援助

B.新中国的对外援助加剧了国内的经济困难

C.新中国的对外援助政策受到国内外形势的影响

D.苏联援助打破了西方国家对新中国的经济封锁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60年代随着中苏关系的恶化,苏联的经济技术援助终止,新中国建设成就的取得主要是由于自身的改革、政策的制定等因素而非苏联的援助,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BCD项正确,排除。

8.有学者认为,希腊城邦不是由独立公民个人组成的,而是由公民所归属的氏族、胞族和部落组成;城邦不分大小强弱在宗教、法律、钱币、度量衡等方面享有高度的主权独立。依据材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希腊城邦使公民个人缺乏独立性

B.民主政体是希腊城邦的共同选择

C.独立自主为希腊城邦营造了和平环境

D.希腊城邦是由一些公民共同体所组成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项是对材料的曲解;希腊城邦并非都是民主政体,B项错误;希腊各城邦之间因利益不同而冲突战争不断,C项错误;由材料“希腊城邦不是由独立公民个人组成的,而是由公民所归属的氏族、胞族和部落组成”可知,希腊城邦是由公民共同体构成,故D项正确。

9.近代德国是资本主义世界后起的工业强国。1840年,在普鲁士铁路上运行的机车中有90%是从英国进口的;到1853年70%的机车是本国制造的,铁轨不仅全部自给,且有出超;20世纪初,德国的科研水平已居世界领先地位;1901—1920年间德国共有16人获诺贝尔物理学或化学奖,而同期,英国7人,法国7人,美国4人。联系材料,下列对近代德国迅速发展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①引进别国技术经验与大胆创新相结合

②国家统一为工业革命的到来提供了前提

③德国有重视文化教育发展的历史传统

④稳定的国际环境为其发展提供了保障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答案】A

【解析】德国1871年统一,工业革命开始的时间是1765年珍妮纺纱机的发明,故②错误;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1914年—1918年发生第一次世界大战,故④不符合史实,排除②④,由“1840年,在普鲁士铁路上运行的机车中有90%是从英国进口的;到1853年70%的机车是本国制造的”得出引进别国技术经验与大胆创新相结合,由“德国的科研水平已居世界领先地位”得出德国有重视文化教育发展的历史传统,故选A. ①③。

10.表2是1946年到1975年法国各产业就业人口比例的变化

对表2 信息分析最准确的是

A.福利政策推动了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比重上升

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推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C.第三产业就业人口增多阻碍了第一、二产业发展

D.三大产业之间的较大差异性加速社会分工

【答案】D

【解析】表格信息反映出二战后法国三大产业从业人员结构比例的变化,体现了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三大产业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第三产业的发展会加快社会分工的细化,故D项正确,C项错误;AB项材料中没有体现。

11.《新京报》对英国“脱欧”事件评述道:“与欧陆间若即若离,在英国有悠久传统,二战后的欧洲一体化进程中,英国几乎步步迟到,处处特殊;不使用欧元,不接受难民统一配额……脱欧派也好;留欧派也罢,都是这套‘英国游戏’古老规则的信奉者。”下列最符合题意的观点是

A.新“冷战”的到来

B.帝国复兴的号角

C.脱了,还是很少“合”过

D.反全球化终究是个民主问题

【答案】C

【解析】本题考察的是当代世界政治经济发展。从材料来看,英国与欧洲大陆之间的关系较为复杂,合作与冲突并存。C项最符合题意;A项不选,“冷战”主要是美苏为首两大集团的对峙,与英国脱欧无关;B项不选,英国脱欧主要是从自身利益为中心的,与复兴无关;D项不选,反全球化是经济问题,不是政治民主问题。

12.美国1787年宪法赋予总统行政权和对国会立法的否决权,总统兼任军队最高统帅,战时可行使独裁大权。这反映了当时美国

A.总统权力不受任何制约

B.国会权力居于弱势地位

C.用法律规范总统的权力

D.联邦中央完全控制地方

【答案】C

【解析】材料中的“美国1787年宪法赋予总统……权”,体现了近代美国以法律来规范总统的权力,故答案为C项。美国1787年宪法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部分,三者独立平等,但互相制约,以防止专制的出现,排除均与此表述不符的AB项;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各州可以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法律,有一定的自治权,故D项表述错误,排除。

二、连线题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整个漫长的16世纪,欧洲和东方都很落后,与19世纪的欧洲中心主义者相反,那时贫穷的欧洲总希望攀上东方、亚洲和中国这样的富亲戚,希望跟东方扯上关系。所以那个时期的欧洲反而是具备“世界”和“世界史”视野的,漫长的16世纪可以说是“西方急于与中国拉关系的历史”,那个时候西方人甚至希望自己成为一个“东方杂种”。

材料二从全球社会结构运动的视野来看,16世纪后期这种结构性的供求关系一旦形成就对于全球物质生产、环境生态以及社会发展模式产生了巨大影响,而两条发展道路或两个世界之间的“大分流”也因此而形成:一条是亚洲式的,通过追求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市场的不断扩大来节约资本,从而以市场扩张推动“世界经济”发展;另一条是欧洲或西方式的,通过追求资本的利润率和资本的积累,形成不断变迁的世界“资本中心”外围的结构,并利用这个资本中心,对于广阔的外围和“边缘”加以排斥和剥削。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韩毓海《五百年来谁著史》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16世纪“西方急于与中国拉关系”的原因及具体表现。

(2)依据材料二,分析“亚洲式”和“西方式”发展道路的特征,并概述两条道路对东西方发展产生的影响。

【答案】(1)原因:16世纪的中国农耕经济发达,商品经济繁荣;中央集权强大。西方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及发展需要更多的资本、原料和市场。

体现:正当的东西方贸易;早期的殖民扩张;传教士来华。

(2)特征:亚洲式:以追内国内市场为主,带有封闭性和内向性;

西方式:以追求世界市场(或资本积累)为主,具有开放性和侵略扩张性。

影响:东方:不利于海外市场的开拓,使东方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西方:有利于资本积累,推动国内资本主义的发展,使西方逐渐领先于世界潮流。

【解析】由“整个漫长的16世纪,欧洲和东方都很落后,与19世纪的欧洲中心主义者相反,那时贫穷的欧洲总希望攀上东方、亚洲和中国这样的富亲戚,希望跟东方扯上关系”可知本题主要考查16世纪的东西方的发展状况,结合所学知识把16世纪的中国发展概况从经济、政治两个方面进行概述,同时结合所学16世纪的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及需求进行回答。第二问结合所学知识从正当贸易、殖民扩张和传教士来华等角度进行阐述。

(2)第一问从“一条是亚洲式的,通过追求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市场的不断扩大来节约资本,从而以市场扩张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结合所学从以追求国内市场为主;从“另一条是欧洲或西方式的,通过追求资本的利润率和资本的积累,形成不断变迁的世界“资本中心”外围的结构,并利用这个资本中心,对于广阔的外围和“边缘”加以排斥和剥削”结合所学知识从西方发展从追求世界市场为主角度阐述。第二问影响结合所学知识从亚洲式和西方式发展模式对东西方的经济发展所起到的影响角度进行回答。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英国革命中出现的很多现象,在其他革命中也出现了,比如英国有一个克伦威尔,法国有一个拿玻仑;英国有斯图王特王朝复辟,法国有波旁王朝复辟;英国有平等派和独立派的斗争;法国有雅各宾派和吉伦特派的斗争;同样的比较也可用于俄国革命和其他革命中。这种可比性完全是出于偶然吗?应该不是。如果用曲线表示英国革命中的上升和下滑趋势,也就是革命从无到有、积盛而衰的全过程,那么这条曲线就酷似一座山峰,从低处向上,越过顶峰,然后就下滑。这种峰形曲线几乎可以用来表述世界上发生过的任何革命,只要这个革命走完了它的全过程,而不是半途而废,或者中途被击败。英国革命的各个阶段都可以在其他革命中找到对应点,这是个很值得注意的现象。

——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概括材料中的主要观点,并以某国(英法除外)革命为例,论述上述观点。(要求:观点正确,论据充分,史论结合。)

【答案】观点:各国革命具有一定相似性;革命过程充满曲折和斗争,革命阵营内部矛盾较为尖锐。

评分标准:

一等(12~10分)①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②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③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二等(9~5分)①能够结合评论对象,观点较明确;②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③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

三等(4~0分)①偏离评论对象,观点不明确;②未引用史实;③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

【解析】本题是个开放性题目,考查的是论证和阐述问题的能力。注意观点要明确、多角度评论、史论结合。

首先从材料“英国革命中出现的很多现象,在其他革命中也出现了”“这种峰形曲线几乎可以用来表述世界上发生过的任何革命,只要这个革命走完了它的全过程,而不是半途而废,或者中途被击败”中概括出观点;然后结合所学知识论证分析观点即可。

3.【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武则天时期选官滥杂,唐中宗复位后,韦皇后及安乐公主把持政柄,大肆卖官,所置员外、检校、判、知等官泛滥,多达数千人,造成政府开支急剧增加。唐玄宗继位后,开始裁剪冗官,“大革奸滥,十去其九”,并停废闲散诸司、监、署十余所,精简官僚机构。在此基础上,玄宗严格控制官吏的铨选,尤其重视县令的选任。开元四年(716年),玄宗时吏部选用的县令亲自加以复试,有45人因不合格被淘汰。玄宗颁布《整饬吏治诏》,规定每年十月各道按察使对地方官的政绩进行严格考核,以定升降黜陟。开元末年修订《大唐六典》,作为行政法典,明确规定各级政府机构的组织建制、职权范围及人员编制,实行官员定额编制,从法律上杜绝冗官滥吏,保证行政效率。

——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上册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玄宗时期官制改革的原因及措施。

(2)联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玄宗实施官制改革的影响。

【答案】(1)原因:前朝官员任用混乱;官员人数众多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官员素质参差不齐降低行政效率。

措施:精简机构,裁撤冗员:严格各级官员的选拨任用;加强对基层官员的任命审核和政绩考核;颁布行政法典。

(2)影响:减轻了政府财政负担;提高了官员素质,保证了行政效率;维护了唐朝的封建统治。

【解析】本题考查唐玄宗时期的官制改革,考查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1)唐玄宗时期官制改革的原因,可以根据材料中的“武则天时期选官滥杂”“造成政府开支急剧增加”等信息归纳得出。唐玄宗时期官制改革的措施,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开始裁剪冗官”“精简官僚机构”“严格控制官吏的铨选”“颁布《整饬吏治诏》,规定每年十月各道按察使对地方官的政绩进行严格考核,以定升降黜陟”“开元末年修订《大唐六典》,作为行政法典”等信息归纳得出。

(2)唐玄宗实施官制改革的影响,可以根据上述对所采取措施的总结归纳,再结合所学知识,从减轻财政负担、保证行政效率、维护封建统治等方面来回答。

内蒙古高三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本文发布于:2023-12-28 20:13:4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376562725464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内蒙古高三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内蒙古高三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pdf

标签:材料   中国   发展   革命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