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8日发(作者:体育教学设计模板)
龙源期刊网
山高不挡云 水浅能容月
作者:丁锋丽
来源:《中学语文·教师版》2014年第03期
诗歌是一种特别的文学体裁,高中语文加强诗歌教学正当其时——高中学生正处在谈理想的年龄阶段,而诗歌往往是能够畅述理想的。但现实教学中由于应试压力的作用,诗歌教学往往成为一种解剖式的教学,诗歌所构建出来的整体意向往往被应试这把手术刀解剖得支离破碎,使得诗歌的美感不再,这不能不说是诗歌教学的一种困境。诗是思维的结晶,故常有经由思、抵达诗的说法;诗是可以用来传唱的,故又有了诗歌的说法(当然当下诗歌的含义已经超越了这一理解),赋诗以歌本来就是古人抒发胸臆的一种方式。如果我们暂时走出应试的狭隘圈子,本着一种“只管耕耘,不问收获”的心态来教诗歌,或许我们更能够带领高中学生走入诗歌的世界,而最终仍然可以收获应试的技能。此实为两不误之事,焉能不做?
一、山高不挡云,教师的诗歌教学立意
诗歌不同于一般文学体裁,尤其是在白话的世界里,诗歌有时会被学生视为另类,对于一个不知诗歌赏析为何物的人来说,一篇诗歌放在其面前往往起不到诗歌应有的感动效果,因而诗歌教学某种程度上讲就是一个曲高和寡的工作。在实际教学中部分语文教学同行对诗歌之研究也未达应有的深度,故对诗歌之解只能照搬参考书,成为他人观点的搬运工。而对于懂诗甚至能赋诗的语文教学同行而言,其在语文教学中或许又面临着另外一个任务,即怎样才能在对诗歌的理解已经有了制高点的基础上,引领学生一同走入诗歌的世界。这里或许我们就需要一种“山高不挡云”的教学态度。
这里所说的山高固然是指教者本身对诗歌的理解,而云却是指学生的视野。山高不挡云本指山虽高却不挡云之飘逸,笔者此处引用既取其本义,又赋予其教学的意义。学生既然被我们带到了诗歌世界的门口,那我们就认定他有学习诗歌那般云的视野,教师喻山虽高,却不能居高临下以辅学生。更何况,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多多少少已经背过一些诗,已经在诗门之外转悠过不知道多少遍。
苏教版语文教材必修四中有“笔落惊风雨”一单元,其中集聚着古代的名诗巨赋,可以视作是高中语文教学中诗歌教学的主要场所之一。我们研读目录中的那些小标题,其实也能读到山高不挡云之意。“诗词是一家”“文以气为主”本有山高之意,而“诗从肺腑出”则有不挡云之教诲,李杜诗篇名扬天下之时,孟郊还只是当时诗人大军中不起眼的一员,然其内心却有一股云不为高山所挡的韧劲,苦学不辍,遂成一代苦吟诗人,一曲《游子吟》千古传唱,故苏轼评其为“诗从肺腑出”。
故一言以蔽之,教师在诗歌教学中的一种心态是己须如山却不挡学生云之视野。那学生学诗的应然与实然又是什么情形呢?
本文发布于:2023-12-28 13:11:5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374031212935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山高不挡云 水浅能容月.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山高不挡云 水浅能容月.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