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8日发(作者:穷人创业)
近世代数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二章 群论
1 群论
1. 全体整数的集合对于普通减法来说是不是一个群?
证 不是一个群,因为不适合结合律.
2. 举一个有两个元的群的例子.
证
G{1,1} 对于普通乘法来说是一个群.
3. 证明, 我们也可以用条件1,2以及下面的条件
4'.
G至少存在一个右单位元e,能让aea 对于G的任何元a都成立
'1
5. 对于G的每一个元a,在G里至少存在一个右逆元a,能让
aae
1
4,5来作群的定义:
'' 证 (1) 一个右逆元一定是一个左逆元,意思是由aa 因为由4G有元a能使aae
所以(aa)e(aa)(aa)
[a(aa)]a[ae]aaae
即
aae
111'1'1'111'1e 得a1ae
''1' (2) 一个右恒等元e一定也是一个左恒等元,意即
由
aea 得
eaa
ea(aa)aa(aa)aea
即
eaa
这样就得到群的第二定义.
(3) 证
axb可解
取xab
a(ab)(aa)bbeb
这就得到群的第一定义.
反过来有群的定义得到4,5是不困难的.
''111112 单位元,逆元,消去律
1. 若群G的每一个元都适合方程xe,那么G就是交换群.
证 由条件知G中的任一元等于它的逆元,因此对a,bG有ab(ab)
2. 在一个有限群里阶大于2的元的个数是偶数.
1证 (1) 先证a的阶是n则a的阶也是n.ae(a)(a)n1nn112b1a1ba.
e1e
若有mn 使(a)e 即
(a)是n矛盾.a的阶等于a的阶
(2)
11mm1e因而
ame1
ame 这与a的阶a的阶大于2, 则aa1 若
aa1a2e 这与a的阶大于2矛盾
1(3)
ab 则
ab1
总起来可知阶大于2的元a与定是偶数
a1双双出现,因此有限群里阶大于2的元的个数一3. 假定G是个数一个阶是偶数的有限群,在G里阶等于2的元的
个数一定是奇数.
证 根据上题知,有限群G里的元大于2的个数是偶数;因此阶
2的元的个数仍是偶数,但阶是1的元只有单位元,所以阶
2的元的个数一定是奇数.
4. 一个有限群的每一个元的阶都是有限的.
证
aG
故
a,a,,a,,a,G
由于G是有限群,所以这些元中至少有两个元相等:
aa
(mn) 故
amn2mnnme
nm是整数,因而a的阶不超过它.
4 群的同态
假定在两个群G和G的一个同态映射之下,aa,a和a的阶是不是一定相同?
证 不一定相同
例如
G{1,
G{1}
1i31i3,}
22 对普通乘法G,G都作成群,且(x)1(这里x是
G的任意元,1是G的元)
由
可知
G∽G
但
1i31i3,的阶都是3.
22
而1的阶是1.
5 变换群
1. 假定是集合的一个非一一变换,会不会有一个左逆元证 我们的回答是回有的A{1,2,3,}
1,使得1?
1: 1→1
2 1→1
2→1 2→3
3→2 3→4
4→3 4→5
… …
显然是一个非一一变换但
1
2. 假定A是所有实数作成的集合.证明.所有A的可以写成xaxb,a,b是有理数,a0形式的变换作成一个变换群.这个群是不是一个交换群?
证 (1)
:
xaxb
:
xcxd
:
xc(axb)dcaxcbd
ca,cbd是有理数
ca0
是关闭的.
(2) 显然时候结合律
(3)
a1
b0 则
:
xx
(4)
:
axb
11:x而
所以构成变换群.
又
1:
xx1
2:
x2x
12:
x2(x1)
21:
x2x1
故1221因而不是交换群.
3. 假定S是一个集合A的所有变换作成的集合,我们暂时仍用旧符号:aa(a)
来说明一个变换.证明,我们可以用12:
a1[2(a)]12(a)来规定一个S的乘法,这个乘法也适合结合律,并且对于这个乘法来说还是S的单位元.
证
1:
a1(a)
2:
a2(a)
'1bx()
aa
那么12:
a1[2(a)]12(a)
显然也是A的一个变换.
现在证这个乘法适合结合律:
(12)3:a(12)[3(a)]1[2[3(a)]]
1(23):a1[23(a)]1[2[3(a)]]
故
(12)31(23)
再证还是S的单位元
:
aa(a)
:
a[(a)](a)
:
a[(a)](a)
4. 证明一个变换群的单位元一定是恒等变换。
证 设是是变换群G的单位元
G ,G是变换群,故是一一变换,因此对集合
A的任意元a,有A的元b,
:
ba(b)
(a)((a))=(b)(b)a
1
(a)a
另证
(x)(x)
根据1.7.习题3知(x)x
(x)x
5. 证明实数域上一切有逆的nn矩阵乘法来说,作成一个群。
证
G={实数域上一切有逆的nn矩阵}
1A,BG 则B1A1是AB的逆
从而
A,BG
对矩阵乘法来说,G当然适合结合律且E(n阶的单位阵) 是G的单位元。
故
G作成群。
6 置换群
1. 找出所有S3的不能和(231)交换的元.
3 证
S3不能和(231)交换的元有
(132),(213),(321) 这是难验证的.
123
2. 把S3的所有的元写成不相连的循环置换的乘积
解:
S3的所有元用不相连的循环置换写出来是:
(1), (12), (13), (23), (123), (132).
3. 证明:
(1) 两个不相连的循环置换可以交换
1 (2)
(i1i2ik)(ikik1i1)
证(1)
(i1i2ik)(ik1im)=(k1k2mm1n =((i12i23ik)
1ik2ik3ik1im1ii1i2ikik1imim1ini2i3ik1imim1in)(i1i2ikik2ik3ik1im1in)
iiiiiiii1i2ikik1ik2imim1iniiiiiiiin2kk1mm1n 又
(ik1ik2im)(i1i2ik)=(i1i2ikik2ik3ik1im1in)(i1)
2i3i1ik1imim1in2kk1k2mm1n =(i1),故(i1i2ik)(ik1im)(ik1im)(i1i2ik)
2i3i1ik2ik3ik1im1ini1i2ikik1ik2imim1iniiiiiiii (2)
(i1i2ik)(ikik1i1)(i1),故(i1i2ik)
3. 证明一个K一循环置换的阶是K.
2k证 设(i1i2ik)(i1)
2i3i11(ikik1i1).
iii
i2(iii)
1k32 …………
ik1(iii)
11kk1ik(iii)(i1)
11kk设hk, 那么
ih(iii)(i1)
1kh1h5. 证明Sn的每一个元都可以写成(12),(13),,(1n)这n1个2-循环置换
中的若干个乘积。
证 根据2.6.定理2。Sn的每一个元都可以写成若干不相干循环置换的乘积
而我们又能证明
(i1i2ik)(i1i2)(i1i3)(i1ik)
同时有(i1il)(1i1)(1il)(1i1), 这样就得到所要证明的结论。
n则(i1)
3i12iii1(iii)
11kk1
7 循环群
1. 证明 一个循环群一定是交换群。
证G(a)
a,aG
则aaa
mnmnmnanmanam
2. 假设群的元a的阶是n,证明a的阶是n这里d(r,n)是r和n的最大公因子
d证 因为(r,n)d 所以rdr1,ndn1,而
(r1,n1)1
r
3.假设a生成一个阶n是的循环群G。
证明a也生成G,假如(r,n)1(这就是说r和n互素)
证
a生成一个阶n是的循环群G,可得生成元a的阶是n,这样利用上题即得所证,
或者,由于(r,n)1有srtn1
raasrtnasratn(ar)n 即a(ar)
故(a)(a)
4 假定G是循环群,并且G与G同态,证明G也是循环群。
证 有2。4。定理1知G也是群,
设
G 且(a)a(是同态满射)
rbG则存在bG使(b)b
ba 因而G∽G
故(a)a 即(b)a
因而ba 即Ã=(ã)
5.假设G是无限阶的循环群,G是任何循环群,证明G与G同态。
证 ⅰ)设G是无限阶的循环群,
kkkkkG(a)
G(a) 令(a)a
且(aa)assaa(as)(a)
s所以G∽G
ⅱ)设G(a)而a的阶是n。
令:ah2h1a 当且只当h1nq1k1,
k10k1n易 知是G到G的一个满射
aa
h2nq2k2
0k2n
设k1k2nqk则h1h2n(q1q2)k1k2n(q1q2q)k
那么
aah1h2k1aaakqkqak1k2aa
k1k2
G∽G
8 子群
1.找出S3的所有子群
证S3={(1),(12),(13),(23),(123),(132)}的子群一定包含单位元(1)。
ⅰ)S3本身及只有单位元(1)都是子群
ⅱ)包含(1)和一个2一循环的集合一定是子群因(1)(ij)(ij),(ij)(1)
2H2={(1),(12)},H3 ={(1),(13)},
H4={(1),(23)}亦为三个子群
ⅲ)包含(1)及两个3—循环置换的集合是一个子群
(ijk)2(ijk),
(ijk)(ikj)(1)
H5={(1),(123),(132)}是子群,S3有以上6个子群,
今证只有这6个子群,
ⅳ)包含(1)及两个或三个2—循环置换的集合不是子群因(ij)(ik)(ijk)不属于此集合
ⅴ)若一集合中3—循环置换只有一个出现一定不是子群
因(ijk)(ikj)
ⅵ)一个集合若出现两个3—循环置换及一个2—循环置换不是子群
因(ij)(ijk)(ik)
ⅶ)3—循环置换及2—循环置换都只有两个出现的集合不是子群
因若(ij),(ik)出现 则(ij)(ijk0(jk)
故S3有且只有6个子群。
2.证明;群G的两个子群的交集也是G的子群。
证H1,H2是G的两个子群,HH1H2
2H显然非空
a,bH 则a,bH1 同时a,bH2
1因H1,H2是子群,故abH1,同时abH2
1所以abH1H2H
故H是G的子群
3.取S3的子集S{(12),(123)},S生成的子群包含哪些个元?一个群的两个不同的子集不会生成相同的子群?
证
(12)(1)S
(123)(132)S
(12)(123)(13)S
(12)(132)(23)S 从而
SS3
群的两个不同的子集会生成相同的子群
212S1{(123)}S1生成的子群为{(1),(123),(132)}
S2{(132)}
S2生成的子群为{(1),(123),(132)}
4.证明,循环群的子群也是循环群。
证
G=(a)是循环群,H是G的子群
设aH,而0hk时aH。
任意bH 则bG 因而ba
mkqr
0rk
aa因aH,ammkqrmkkakqar
kq(ak)q所以H(ak)是循环群.
5. 找出模12的剩余类加群的所有子群
证 剩余类加群是循环群故其子群是循环群.
G={[0],[1],,[11]}
(ⅰ)
([1])([5])([7])([11])G
(ⅱ)
H1([0])
(ⅲ)([2])([10])即H2{[0],[2],[4],[6],[8],[10]}
(ⅳ)
([3])(9[]) 即H3{[0],[3],[6][9]}
(ⅴ)
([4])([8])即H4{[0],[4],[8]}
(ⅵ) ([6]) 即H5{[0],[6]}
有且只有以上6个 子群.
6.假定H是群G的一个非空子集,并且H的每一个元的阶都有限,证明,H作成子群的充要条件:a,bH推出abH
证 必要性 显然
充分性a,bH推出abH,(*)所以只证aH推出即可.
aH,a的阶有限 设为m
ame 即aam1e
所以a1am1
m1由(*) 可知aH,因而a1H
这样H作成G的子群.
9 子群的陪群
1. 证明阶是素数的群一定是循环群
证:设群G的阶是素数P,
则可找到aG而ae, 则a的阶p,
根据2.9.定理3知np, 但p是素数,故,np
那么a,a,aa
2. 证明阶是p的群(p是素数)一定包含一个阶是p的子群.
m证:设阶是p的群为G,
m是正整数, 可取aG, 而ae,
pn根据2.9.定理3,
a的阶是p而nm, 进一步可得an1012p1是G的P个不同元,所以恰是P的不同元,故np.
m的阶为p.
H(a
pn1)是阶为p的G的子群.
3. 假定a和b是一个群G的两个元,并且abba,又假定a的阶是m,
b的阶n是并且(mn)1.证明:ab的阶是mn
证
ae,be(ab)设(ab)e.
则(ab)mramrbmrbmrenmr,(m,n)1
故nr.
(ab)nranrbnremnr,(m,n)1
故mr又(m,n)1
mnr
因此ab的阶是mn.
4. 假定~是一个群G的元间的一个等价关系,并且对于G的任意三个元a,x,x来说,ax~axx~x证明与G的单位元e等价的元所作成的集合为H
证 由于~是等价关系,故有e~e即eH.a,b,H,则a~e,b~e
因而ae~aa,be~bb
由题设可得e~a,e~b
由对称律及推移律得b再由题设得ab111111rmnmnamnbmne.
''''~a1
1~e
即
abH
这就证明了H是G的一个子群.
5. 我们直接下右陪集Ha的定义如下:Ha刚好包含G的可以写成
ha
(hH)
G的每一个元属于而且只属于一个右陪集
. 证 任取aG则aeaHa
这就是说,G的每一个元的确属于一个右陪集
若xHa,xHb则xh1a,xh2b.
则h1ah2b,因而ah1h2b,bh2h1a
hahh1h2b,hbhh2h1a
HaHb,HbHa故Ha=Hb
这就证明了,G的每一个元只属于一个右陪集.
6. 若我们把同构的群看成是一样的,一共只存在两个阶是4的群,
它们都是交换群.
证 设G是阶为4的群.那么G的元的阶只能是1,2,4.
1.若G有一个元的阶为4,则G为循环群;
1111
2. 若G有一个元的阶为2,则除单位元外,其他二元的阶亦均未2.
就同构的观点看阶为4的群,只有两个; 由下表看出这样的群的确
存在. 循环群
0
1
2
3
0 1 2 3
0 1 2 3
1 2 3 0
2 3 0 1
3 0 1 2
非循环群
循环群是交换群,由乘法表看出是交换群
e
a
b
c
e a b c
e a b c
a e c b
b c e a
c b a e
10 不变子群、商群
1. 假定群G的不变子群N的阶是2,证明,G的中心包含N.
证 设N{e,n}
N是不变子群,对于任意aG有
anaN
若
ana
ana111e 则ana ,
ne 矛盾
n 则anna 即n是中心元.
又
e是中心元显然.
故G的中心包含N.
2. 证明,两个不变子群的交集还是不变子群令
证
NN1N2 ,则N是G的子群.
nNnN1及nN2,ana1N1,ana1N2ana1N
故N是不变子群.
3. 证明:指数是2的子群一定是不变子群.
证 设群H的指数是2
则H的右陪集为He,Ha
H的左陪集为eH,aH
HeeH
由
HeHaeHaH 易知HaaH
因此不论x是否属于H均有HxxH
4. 假定H是G的子群,N是G的不变子群,证明HN是G的子群。
证 任取
h1n1HN,h2n2HN
(h1n1)(h2n2)h1(n1h2)n2h1(h2n3)n3(h1h)n1nHN,hnHN122111(hn)nhNhh1N
(hn)1h1n'HN.
至于HN非空是显然的
!HN是G的子群.
5. 列举证明,G的不变子群N的不变子群1未必是G的不变子群(取G=!)
证 取GS4
N1,1234,1324,1423N11,1423易知N是G的子群,N1是N的子群
我们说G的不变子群,这是因为i2是i3i4i'i'
i'i1N
i'i'i'i'iiiiiii1234123i1i2anai3i41N,aG,nN. 此即说明''12''34123'i4i4
因为N是阶为4的群,所以为交换群,故其子群N1是不变子群.
但N1却不是G的不变子群,原因是:
1341423341324N1
6. 一个群G的可以写成abab!形式的元叫做换位子.证明:
i)所有的有限个换位子的乘积作成的集合C是G的一个不变子群;
ii)G/C是交换群;
iii)若N是G的一个不变子群,并且G/N是交换群,那么NC
证 i)e显然是有限个换位子的乘积;
eeeee故eC
(有限个换位子的乘积)(有限个换位子的乘积)=
有限个换位子的乘积,故C对G的乘法是闭的.
由于a1b1ab11111b1a1ba1是换位子,故(有限个换位子的乘积)的逆仍为(有限个
换位子的乘积)即有c1C,故C是子群;
cC,gC
由gcg即gcg11C 有gcg1c1cC
C 所以C是不变子群.
(ii)x 、yG
cC
x1y1xyc 就有xyyxc
故xyyxC1
因而xyCyxC
即(xC)(yC)(yC)(xC)
所以GN是交换子群;
(iii)因G/N是交换子群
就有
(xN)(yN)(yN)(xN)
(xy)N(yx)N
xyyxN
xyyxn
nN
因此
xyxyN
又由于N是子群,所以N包含有限个换位子的乘积,
即NC.
1111 同态与不变子群
1. 我们看一个集合A到集合A的满射,证明,若S是S的逆象,S一定是S的象;但若S的S的象,S不一定是S的逆象.
证 ⅰ ) 在之下的象一定是S;
若有S的元s在之下的象sS,则s有两个不同的象,故矛盾
又S的逆象是S
两者合起来,即得所证
ⅱ)设
A{1,2,3,4,5,6,}A{1,2}
:
11
22
33
42
51
62
令S{1,3}
在之下S{1}
但S的逆象是{1,3,5}
2. 假定群G与群G同态,N是G的一个不变子群,N是N的逆象.证明:
证 设1:xx是G到G的同态满射;
N规定:xxN((x)x,2(x)xN)
则是G到G的同态满射.
N事实上,:yyN(1(y)y,2(y)yN)
2:xxN是G到G的同态满射.
则1(xy)1(x)1(y)xy
2(xy)2(x)2(y)xNyN
故:xyxNyN
这就是说,G~G现在证明同态满射的核是N
N
xN 则1(x)x
由于N是N的逆象 故
1(x)x
因而2(x)xNN
另一方面,若
xN
则xN (N是N的逆象)
根据2.1 1定理2.
GNGN
3. 假定G和G是两个有限循环群,它们的阶各是m和n证明G与G同态,当而且只当nm的时候
证 (ⅰ)
GN
令N为同态满射的核心,GN的阶一定整除G的阶
但GNG
故
G的阶一定整除G的阶.即nm.
(ⅱ)nm.G~G
设
G(a),G(a)
令:aa(inqr,0rn)
在下
aa
(inq1r1,0r1n)
aa
(hnq2r2,0r2n)
而
r1r2nqr
(0rn)
khn(q1q2)r1r2
n(q1q2q)r
aaa即G~G
khkhirkr1kr2an(q1q2q)raarr1r2aa
r1r2
4. 假定G是一个循环群,N是G的一个子群,.证明,GN也是循环群.
证 设G(a)
bG则ba
bNaN(aN)
另证
G是循环群,由2.10.习题1知:
G是交换群,又由!.例3知N是G是一个不变子群,由这一节定理1得
G~GN
再由2.7.习题4知GN是循环群.
mmm
本文发布于:2023-12-28 07:10:4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371864525407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近世代数课后习题参考答案(张禾瑞)-2.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近世代数课后习题参考答案(张禾瑞)-2.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