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作业4:第12课 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

更新时间:2023-12-28 05:16:58 阅读: 评论:0

2023年12月28日发(作者:银行询证函)

课时作业4:第12课 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

第12课 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

A组 基础过关题

1.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美国文化发展的历史就是移民不断涌入,各种移民文化不断撞击、相互融合的历史。其中独立战争前的移民包括( )

①白人 ②华工 ③黑人 ④印第安人

A.①②

C.①③④

B.①②③

D.①③

解析 华工赴美始于19世纪中期,印第安人是土著人。

答案 D

2.美国文化的多元特征形成于( )

A.哥伦布发现美洲之前

C.独立战争时期

B.殖民地时期

D.20世纪以后

解析 由教材内容可知,早在殖民地时期,随着各地移民的涌入,美国文化的多元特征形成。

答案 B

3.2014年11月24日,美国密苏里州地方陪审团作出对枪杀黑人青年迈克尔·布朗的白人警察达伦·威尔逊免于起诉的决定后,美国多个城市爆发大规模示威活动,抗议枪杀非洲裔男子的白人警察未被起诉。从历史角度看,这起事件和美国《1787年宪法》有着密切的关系。下列说法与该起事件相关的表示,正确的是( )

A.《1787年宪法》带有种族歧视的局限性

B.《1787年宪法》体现了三权分立的政治原则

C.《1787年宪法》充分地保障了人民的权利

D.《1787年宪法》体现了民主自由的治国理念

解析 《1787年宪法》带有种族歧视的局限性,这是与美利坚主流文化相违背的,是美国历史上黑暗的一面。

答案 A

4.斗牛运动发源于西班牙,大约在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传到拉美地区。这一文化的传播媒介是( )

A.早期殖民扩张

C.启蒙思想的传播

B.工业革命的发展

D.国际贸易的发展

解析 通过早期殖民扩张,西班牙文化传入拉美地区。

答案 A

5.拉美文化之所以呈现混合型特征,主要是因为( )

A.多元文化并存

B.混血人口占人口多数

C.欧洲文化未能成为拉美文化的主体

D.外来移民占人口多数

答案 B

6.独立战争后的拉美政治文化和美国政治文化相比,最明显的差别是( )

A.确立了民主制度

B.深受启蒙思想影响

C.考迪罗独裁权力的形成

D.对黑人和印第安人的种族压迫与歧视仍然存在

解析 独立战争后,拉美国家没有和美国一样确立民主制度,反而形成了考迪罗制。

答案 C

7.关于拉美文化的特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拉美文化具有多元性

C.拉丁舞是重要文化符号

答案 D

8.19世纪的英国将军纳皮尔说:法国在(欧洲)大陆上进行的长期流血斗争,不是想在许多野心强国之中争得杰出的地位,也不是为了争夺领土,或获得暂时的政治优势,而是一场贵族制度还是民主制度占支配地位、平等还是特权作为欧洲文明原则的殊死斗争。上述材料反映出拿破仑对外战争( )

A.冲击了欧洲的封建制度

B.考迪罗独裁权力形成

D.印第安文化彻底消失

B.是为了争当世界霸主

C.是为了抢占殖民地

D.促进了西欧城市的兴起

解析 由材料中的“一场贵族制度还是民主制度占支配地位、平等还是特权作为欧洲文明原则的殊死斗争”可知拿破仑战争冲击了欧洲的封建制度。

答案 A

9.在文化侵略论者看来,近代以来西方基督教文化依仗武力及不平等条约流播到中国及东方,与古代佛教、伊斯兰教文化传入中国及东亚不同。前者是“文化侵略”,后者则属文化交流。可见“文化侵略”具有( )

A.非互惠性

C.普遍性

B.强制性

D.歧视性

解析 “文化侵略”伴随着“武力及不平等条约”,因而具有强制性。

答案 B

10.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侵略活动具有客观进步作用,这主要体现在( )

A.奴役了亚非拉美各国人民

B.加剧了亚非拉美的贫困落后

C.冲击瓦解了各种旧思想和旧制度

D.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解析 A、B、D是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侵略活动给亚非拉美各国人民带来的灾难。

答案 C

B组 能力提升题

11.根据美国1787年宪法,众议员名额按照各州人口比例分配,各州人口数“按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五分之三予以确定”。这一规定违背了《独立宣言》中提倡的( )

A.主权在民原则

C.各州自治原则

B.天赋人权原则

D.各州平等原则

解析 结合1787年宪法可知,各州人口数“按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五分之三予以确定”,这说明1787年宪法没有给予印第安人、黑人同白人相等的

权利,打上了种族歧视的烙印,这违反了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原则。

答案 B

12.(2020·北京东城区模拟)拿破仑在意大利统治了14年之久,在各地强迫施行《拿破仑法典》,使旧式的错综复杂的法律体系简化,所有的公民不分贫富贵贱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这能够表明的是拿破仑战争( )

A.稳定了法国的社会秩序

B.客观上扫荡了欧洲封建势力

C.得到欧洲各民族的拥护

D.导致了拿破仑帝国的覆亡

解析 从“拿破仑在意大利统治了14年之久,在各地强迫施行《拿破仑法典》”可知,没有涉及法国,故A项错误;从“使旧式的错综复杂的法律体系简化,所有的公民不分贫富贵贱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可知,《拿破仑法典》带有资产阶级民主平等的思想,体现了拿破仑战争对外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传播,打击了封建势力,故B项正确;《拿破仑法典》虽有积极进步之处,但拿破仑对外战争侵略了其他国家,不会得到欧洲各国拥护,故C项错误;拿破仑帝国的覆亡是拿破仑战争的影响,但与题意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 B

13.(2020·内蒙古包头一模)在抵制或选择性过滤西方影响的艺术家当中,以泰戈尔为代表的印度艺术家最为突出,他们坚持从民族传统寻找灵感。20世纪末,世界各地的许多艺术家转而从民间艺术寻找新的风格。不过,即使拒绝西方态度最为坚决的画家,他们也难以完全逃避西方的技术、材料和模特的影响。这表明( )

A.民族传统是世界艺术发展的根源

B.民族性和世界性影响现代艺术

C.西方文化侵略已渗透到世界各地

D.反殖民主义文化成为世界主流

解析 据材料世界各地的许多艺术家转而从民间艺术寻找新的风格,同时即使拒绝西方态度最为坚决的画家,他们也难以完全逃避西方的技术、材料和模特的影响,体现民族性和世界性影响现代艺术,故选B项;材料表示世界艺术家从民间寻找新的灵感,因果颠倒,排除A项;材料许多艺术家坚持从民族传统寻找

灵感,排除C项;材料中说明有反殖民主义的出现,但没有体现成为主流,排除D项。

答案 B

14.(2020·贵州贵阳模拟)费正清说:“一般说来,引起反基督教暴乱的,似乎首先不在于民众的迷信恐惧心理,而多半在于中国士绅的嫉妒心理,因为他们在社会上的特权地位受到这批享有特权的外来文化侵略者的直接威胁。”据此可知,中国士绅反洋教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 )

A.中国传统文化价值体系

B.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精神

C.士绅的政治和法律权威

D.乡村社会的文化正统性

解析 据材料“在社会上的特权地位受到这批享有特权的外来文化侵略者的直接威胁”可知,外来文化直接威胁士绅的特权地位,其本质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价值体系的威胁,故中国士绅反洋教的根本目的是维护传统文化价值体系,故A项正确;B项只是中国传统文化价值体系的一部分,故B项错误;C项是材料“在社会上的特权地位受到这批享有特权的外来文化侵略者的直接威胁”的直接目的,而不是本质目的,故C项错误;材料“在社会上的特权地位受到这批享有特权的外来文化侵略者的直接威胁”体现了中国士绅反洋教的目的不仅是维护乡村社会文化的正统性,而且是维护整个民族传统文化的正统性,故D项错误。

答案 A

15.1933年,日本人主持新编伪满中小学教材,强行规定日语为主课。1938年,在全东北普遍推行日语,其他课程也用日语讲解。日本人对伪满的成年人,也从语言入手进行机制性奴化教育。材料表明( )

A.推行日语是日本侵华的目的之一

B.日本推行文化侵略以达到殖民目的

C.日本推行日语为全面侵华做准备

D.日本的文化侵略客观上有一定积极作用

解析 汉语所承载的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悠久的民族文化、民族思想、民族精神,日本推行日语的目的就是取代汉语,通过文化侵略达到殖民目的。

答案 B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14年3月31日,第六次反法同盟经过残酷的战斗,拿下巴黎,中午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在骑兵队的护卫下,骑着从拿破仑手中缴获的战马入城,沙皇认为他是战争的胜利者,但普通俄国士兵并不这么想。他们在西欧穿行数千公里,看到了当地人的生活,这里没有农奴制,充满自由,许多人明白,回到俄国就是黑暗的农奴制和残酷的剥削,于是决定再也不回去,有关资料显示,当时俄军中逃跑者有40 000多人,这一切在沙皇军队史上从未有过。

——摘编自《沙皇的“胜利”》

(1)分析欧洲君主多次组成反法同盟干涉法国及与拿破仑较量的原因。

(2)阅读材料,你认为沙皇是否赢得了战争的胜利?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 (1)视拿破仑为革命的后继者,害怕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波及本国;反对拿破仑的侵略征服;同拿破仑争夺霸权;稳定封建秩序。

(2)胜利,打败拿破仑迫使其退位;并未真正胜利,军事上虽然暂时获胜,但俄国士兵受到自由、平等、共和等启蒙思想的影响,沙皇面临统治危机。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魏源提出:“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外夷者,……窃其所长,夺其所恃。”他又强调“势变道不变”,“乾尊坤卑,天地定位……是以君令臣必共,父命子必宗,夫唱妇必从”……后来为洋务派所承接,发展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曾乐山《中西文化和哲学争论史》

材料二 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决不能生吞活剥地毫无批判地吸收。……中国的长期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1)据材料一指出魏源在中西文化关系上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魏源观点的形成原因。

(2)结合中国史的相关知识,对材料二中的任一观点加以评析。

答案 (1)观点:提出学习西方,但认为封建制度和文化不能改变。

形成原因:鸦片战争中国战败,民族危机爆发;地主阶级有识之士向西方寻求强

国御侮之道;儒家思想占据主导地位;华夷观(或天朝上国心态)根深蒂固;经世致用思潮的影响。

(2)示例一:毛泽东认为,中国应对外国文化进行批判性吸收。我赞成这一观点。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倡导“中体西用”,学习西方先进科技和生产方式,启动了中国的工业化。19世纪末,维新派尝试通过政治改良确立君主立宪制,是政治民主化的宝贵尝试。20世纪初,革命派倡导民主共和,辛亥革命促进了我国的民主化进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指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胜利。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通过改革开放,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中国综合国力迅速提高。综上所述,选择性地吸收外来先进文化,有利于中国的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

示例二:材料主张对传统文化应“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我赞成这一观点。先秦儒家主张“德治”、“仁政”,强调礼仪规范,有利于建立和谐文明的社会。汉代儒学强调“大一统”,有利于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发展;但倡导“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助长了君主专制和封建迷信。宋明理学强调气节、品德和社会责任感,对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产生积极影响,但“存天理,灭人欲”强化了封建礼教对人的束缚。明清儒学提倡经世致用、倡导变革,推动了思想解放与社会进步。综上所述,传统文化中精华与糟粕兼具,应加以区分对待。

课时作业4:第12课 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

本文发布于:2023-12-28 05:16:5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371181825400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课时作业4:第12课 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课时作业4:第12课 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pdf

标签:文化   拿破仑   中国   材料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