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8日发(作者:国内dns)
“人生如梦,评
一尊还酹江月”探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探评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点睛之笔,如何理解它是能否正确认识词旨的又一关键。关于其评价,众口一词:抒写了诗人“心灰意冷”的消极人生思想。这几成定评。但笔者仔细揣摩,以为它张扬的是作者高尚的人生理想,给人以积极的感奋力量。
“人生如梦”其“人生”实指“仕途”。词中纵观历史,谈的是“千古风流人物”在仕途上的功勋业绩:思考现实,忆的是自己宦海生涯的苦难,亦是仕途,苏轼因所谓讪谤朝政,险掉了性命,故不用“仕途”、“宦海”而用“人生”,以免涉及议政,而再次大祸临头,苏轼入狱受审,浩劫余生,待罪困居黄州,他回忆自己政治上的大起大落,咀嚼仕途况味,借佛家“六如”(如梦如幻如泡如影如露如电)的观点,表达了他对功业理想的意义和价值的疑心和思考,并以之扬弃曾执著追求的功业理想,其仕途上的虚幻意识异常沉重,又加之以“一尊还酹江月”与之相承,如果我们只停留在其表层意蕴上,不结合苏轼其人去分析它,那么说它厌世、混世、享乐思想俱全,说它反映了诗人悲观颓丧的消极人生观,似乎是顺理成章的。其实问题并不这样简单。作品形象的意蕴,是从作家心理深层迸发出来的火花,是潜存于个人、社会、历史、宇宙多种基因的染色体,是客观形象的情绪化,其根源并不在于客观形象自身,而在于作者的主体思想感第 2 页
情。而东坡的大局部词是表现主体意识,塑造自我形象,表达独特的人生体验,抒发自我人生理想。诚如元好问所说:“自东坡一出,情性之外,不知有文字”。(《新乐府引》近人龙沐勋也注意到这点。他的《两宋词风转变论》说苏轼“悍然不顾一切,假斯体以表现自我人格与性格抱负”。(《词学季刊》第二卷第一号)那么要开掘“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意蕴的真正指向,我们就不能仅就其形象而言其义,更重要的是把握诗人的主体思想感情。孟子云:“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论述的就是这个道理。
毋庸讳言,“人生如梦”确有苏轼在仕途上的“政治退避”的消极一面,我们不必为所爱拔高其作品的思想性,但我们也不能因词中流露了消极情绪就作简单否认。在精神痛苦中,诗人确含有藉此排遣内心郁积的真实方面,可它又不是其精神世界的全部。“仕途如梦”并不意味着诗人整个人生态度消沉了,他并没有像前人由此开展到对整个人生的厌倦和感伤,其落脚点不是从前人的“政治的退避”变而对“社会的退避”,而陷入消极的泥潭不能自拔。苏轼在以佛老思想排忧解愁时,就告诫自己:”学佛老者,本期与静而达。静似懒,达似放,学者或未至其所期,而先得其所似,不为无害”。(《答毕仲举书》)他对佛家的懒散和老庄的放逸有所警惕,这说明他的人生追求是积极的,其居黄州时期,在文学上取得令人惊羡的成就,这就是明证,其弟苏辙说:在第 3 页
这之前,他们俩兄弟的文章不相“上下”;“既而谪居于典,杜门深居,驰翰翰墨,其文一变,如川方至,而辙膛然不能及也。”(《东坡墓志铭》)苏轼有如孔子,“欲以治世弊,道不行,那么定《诗》、《书》、订《礼》、《乐》、序《春秋》、。”《汉文学史纲要》)孔子不遇于鲁,那么去而它适;道不行,那么退而著书立说,其人生态度可谓积极。苏轼在宋代文坛的领袖地位足以说明他不仅没有走向消极颓废的道路,而且人生追求是孜孜不倦的。因此,苏轼这里不是借“酒”写“愁”,这不符合诗人旷达自适的个性气质;是借“酒”写“乐”,但也不是表达混世、厌世、纵欲享乐之情。那么,它寓意为何?现试从诗人自我人格、个性气质、处世哲学、人生理想等方面探寻。
东坡的词往往是风格如人的,词品如人格。关天其人品,即使对苏轼颇有微词的朱熹,也不能不赞叹其凛然正气。其云:“苏公此纸出于一时滑稽谈笑之余,初不经意,而其傲风霜、阅古今之气,犹足以想见其人也。”(《跋张以道家藏东坡枯木怪石》)苏轼一生把“人格”、“名节”看得比什么都重要。他早所所写的《屈原塔》云:“名声实无穷,富贵亦暂热,大夫知此理,所以持死节。”他是这样写的,也是这样做的。他以“忘躯犯颜之士”(《上神宗皇帝书》)自居,又以“使某不言,谁当言者”(《曲洧旧闻》卷五引)自负,并以“危言危行,独立不回”(《杭州还乞郡状》)的“名节”第 4 页
第 5 页
第 6 页
社会存在中继续寻找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而“一尊还酹江月”这个与“江月”为伍,决不苟且从俗,保持自我本性的形象,正是张扬其人格的独立精神,暗示出诗人新的人生思想──实现自身人格道德的完善。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记录了苏轼价值取向前后变化的过程。苏轼在《东坡墓志铭》中说:“(苏轼)初好贾谊、陆贽书,论古今治乱,不为空言。既而读《庄子》喟然叹曰:“吾昔有见于中,口未能言:今见《庄子》得吾心矣!……后读释氏书,深悟实相,参之孔墨,博辨无碍,浩然不见其涯矣。”这段话充分说明苏轼思想的复杂性及前后变化的过程。“乌台诗案”应是其思想变化的分水岭。苏轼在黄州给他朋友的信中说,李端叔对他的“称呼”是“闻其声不考其情,取其华而遗其实”,所“称呼”的“皆故我,非今我”。其“故我”、“今我”谓何?其词的“周郎”者,故我也”:“一尊还酹江月”者,今我也。即执著地追求功业理想者,故我也;追求实现人格道德完善者,今我也。诗人在这里借象显之,思深而意远。
总之,我们应根据诗人仕途上的进退观、自我人格、个性气质、人生理想的变化,去把握“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这个文学意象的丰富内涵,去判定它蕴含的潜在的相对确定的定向暗示和情感意向,那种停留于语言形式而轻率作出简第 7 页
单化、浅薄化,甚至曲解性的评价,是不可取的。最后,让我们把诗句放回原作中、用简表来说明它与全篇作品内容的有机联系吧。
第 8 页
本文发布于:2023-12-28 03:03:5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370383924463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精选】“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探评.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精选】“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探评.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