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软实力”到“文化软实力”的理

更新时间:2023-12-28 00:36:59 阅读: 评论:0

2023年12月28日发(作者:商大酒店)

从“软实力”到“文化软实力”的理

2022年第21期ModernBusinessTradeIndustry现代商贸工业 No.21.2022从“软实力”到“文化软实力”的理论超越徐怡宁(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长沙410000)摘 要:西方语境下“软实力”理论受文化价值观影响,实质是为实现国家霸权服务,因此有着从工具理性狭隘看待文化,以价值输出为内核、内涵界定模糊、忽视人的主体地位等内在缺陷。中国结合现实国情,创造性地提出“文化软实力”理论,从价值理性看待文化,以求同存异为内核,科学地重构内涵逻辑,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对西方软实力话语的理论超越。关键词:软实力;文化转向;中国特色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1672-3198.2022.21.015  “软实力”是上世纪90年代西方国际政治领域的新概念,由美国学者约瑟夫·奈为维护美国霸权主义意识形态,驳斥美国衰落论而最早提出。而“文化软实力”概念则是我国学者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批判发展,所做出3.3 多渠道资金注入是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保障任何教育都离不开资金支持,职业教育也毫不例外,作为职业院校的资金首先是财政拨款支持,目前,国家采取的是生均拨款,对于一所职业院校来说,在满足基本办学条件的前提下,适度扩大招生规模是获取资金支持的主要渠道;其次是抓好项目资金,国家为了支持职业教育发展,往往会根据职业教育发展目标配套一些项目资金,这些资金是需要竞争获取的,作为职业院校的主要领导,一是要善于在文件政策中“嗅得”先机,提早着手做好准备;二是认真做好前期调研的文稿撰写,特别是预期绩效这些内容,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操作可行、保障有力是项目审批的主要环节;三是校企合作,要抓住吸引企业合作的利益共同点,最好能与一些有教育情怀和社会责任感的头部企业合作,甚至可以拿出专业相近的二级学院做混合制改革,让企业占有一定的股份,这些股份主要靠企业投资取得,企业投资可以用在实训基地建设,也可以用在科研设备投入,最终形成完善的人才储备方案。无论哪一部分资金,学院都要重视资金的管理,特别是绩效目标的实现,资金的高效率执行是良性循环的关键所在。3.4 以赛促教是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职业技能大赛是依据国家颁布的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企业岗位标准要求的竞赛活动,目前基本分为世界技能大赛、全国技能大赛、市(省)级比赛、校级比赛,每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都是组织教学活动的指导性文件,对竞赛的内容,人才培养方案应该全覆盖,在具体课程中,模块化教学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教学效果明显,并且要针对竞赛的内容,可以有重点地加大学生技能训练模块,要想在竞赛中取得好成绩,老师的作用很重要:一是在平时教学过程中,需要把竞赛内容融入课程,这就需要全面提升教师的理论和实践水平,职业院校教师特别注重企业实践,要将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带入课堂中来。二是指导大赛的老师需要认真研究比赛的相关文件和要求,确保有的放矢,加强在日常教学考核中,特别是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话语创新。本文试通过辩证分析西方语境下的软实力理论,探究中国文化软实力理论的超越性。

实操部分,最好单独测试,以便学深学透。三是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和自主创新,比赛不是目的,比赛就是要求学生灵活应用学习成果,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创新、改进和提高。四是根据专业特色举办专业社团,注重招募一些有兴趣的同学加入社团中,为比赛储备一些愿意参加比赛的选手。只有遵循以上规律,学生在竞赛中才有可能取得好成绩。3.5 社会服务是职业院校实现社会价值的重要支点职业院校的社会服务能力是社会存在价值的重要体现,职业院校的社会服务能力主要体现在科技服务和社会培训上,社会服务能力要体现在适应头部企业、合作中型企业、支柱小微企业的战略。上城院紧跟中建八局、上海建工等头部企业,深入开展校企合作,通过大师工作室、订单班等合作形式,在课程标准制定中嵌入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等内容,共同开发地方标准和行业标准、产业转型中需要的技术提升等,学校重视中小微型企业的人才培养和员工培训工作,根据企业的要求,为企业量身定做急需的岗位人才,吸引企业对人才培养过程的全程参与。对于职业院校而言,校企合作中一定要有学生元素,要组织好专业社团并发挥专业优势,上城院根据学生的兴趣,成立BIM社团、木工作坊等,由学校老师和企业工程师带领社团承揽相关的工作任务,共同完成相关任务,这种方式会大大提高老师和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学生与实际工作无缝对接,为毕业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参考文献[1]刘增辉.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构建现代职教新生态是改革的必然选择[J].在线学习,2020,(8).[2]詹华山.新时期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共同体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20,(5).[3]王建滨.基于赛教融合的反向倒推式教学改革实证研究[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20,(6):198-204.作者简介:徐怡宁(1998-),女,浙江温州人,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35·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rved.

2022年第21期ModernBusinessTradeIndustry现代商贸工业 No.21.2022

1 西方语境下软实力理论的内在缺陷约瑟夫·奈认为“软实力是一种的能力,能通过吸引力而非威逼或利诱达到目的。这种吸引力来自一国的文化、政治价值观和外交政策,当在别人眼里我们的政策合法、合理之时,软实力就获得了提升”。显然,其提出软实力概念是想表达,除了军事和经济硬实力外,一个国家为实现自己的既定目标,还需要重视发挥软实力说服、拉拢甚至同化等非强制性的作用。虽然约瑟夫·奈关于软实力的思想具有权威性、代表性,但受西方资本主义文化价值观及霸权侵略目的影响,有着其内在的缺陷,需要我们辩证地认识,以超越其思想局限。1.1 从工具理性狭隘看待文化约瑟夫·奈是将软实力作为外交战略和国际权谋的理论支撑使用的,他的软实力建构着力点在以政治价值观为依托的外交层面。与使用军事权力强制性威胁或经济权力利诱收买的手段使他国附和美国立场相似,在这里,软实力只是为降低军事风险和经济成本而产生的补充手段,是工具理性膨胀的产物;文化并非是为了某种价值诉求,而只是为谋求霸权地位服务的推手和工具,是充满现代资本工具主义色彩的产物。这无疑将文化理解得狭隘了,离开文化思想和文化价值观,何谈政治价值观和对外政策。从价值理性来看,文化应是贯穿软实力的核心要素和重要资源,而绝非约瑟夫·奈所认为的仅是为政治服务的一种手段、工具。1.2 以价值输出为内核美国将自己自由、民主、人权的价值观视为最优越的价值观,将自己的民主制度看作最完善的制度,想用自己所谓的“普世价值”取代其他国家、民族的价值观,使他们认同美国,从而“领导”世界。就像美国商务部前高级官员大卫·罗斯科普所说,“如果共同的价值观正在形成,它应该是符合美国人意愿的价值观。”正是基于这种“优越”的心态,维护甚至推广渗透自己的价值观被美国视为国家利益不可或缺的一环,想用自己的文化输出同化他人,想用自己的意识形态渗透影响他人,使世界文化以美国为标尺同质性发展。在约瑟夫·奈的理论中,价值观被反复强调为软实力的首要资源。这种软实力发展的思想内核侧重自身文化、价值观对外的侵略渗透,带有浓厚的美国中心主义色彩。这无疑会破坏世界文化多样性发展的活力,阻碍多元个性文化推动世界整体文明的进步。1.3 内涵界定模糊一方面,约瑟夫·奈把“软实力”范畴局限地规定为文化的吸引力,价值观、制度的吸引力和掌握国际话语权的能力,除此之外的领域他避而不谈,这无疑将软实力的内涵理解得狭隘了,缩小了其涵盖范围。事实上,软实力的内涵远不止这三个领域,应界定为“一切无形的、难以量化的,表现为精神、智慧、情感性的力量的实力”。比如说,精神的鼓舞力就是一种软实力,近年来我们在奋战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除了物质硬实力为我们提供了强大的抗疫保障外,在软实力上,面对前所未有的疫情蔓延势头,正是伟大的抗疫精神支撑着我们,鼓舞着我们,同心协力共克时艰,让我们不惧怕疫情,勇敢地去战胜疫情。另一方面,约瑟夫·奈把“软实力”的内涵并列平行地解释为三个领域,没有把握软实力的本质属性,没有认·36·识到文化因素在软实力中的特殊性,从而模糊了软实力的科学内涵。此外,可能是受美国历史较短的条件限制,约瑟夫·奈软实力中的文化资源,主要是流行文化和高雅文化,没有涉及历史文化,因而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历史传统文化中有着前人探索世界的智慧经验和值得警示的教训,都是我们宝贵的财富,其中的优秀精华更是软实力非常重要的要素。可以说,约瑟夫·奈只是模糊阐述软实力有些什么,而没有明确给出定义,从而没有形成一套科学的理论体系。1.4 忽视人的主体地位约瑟夫·奈的软实力理论强调国家、社会的吸引力,忽略了人在其中不可或缺的作用。人是国家、社会中最活跃的因素,“从某种程度来说,个人魅力才真正能表明软实力的核心内容,只有凭借个人魅力,即高尚德性、超群智慧和具有穿透力的思想,才可能真正产生与国家的军事、经济、政治甚至文化力量都没有关联的软实力。它能超越时空,产生恒久的吸引力,如释迦牟尼、孔子”。这正是约瑟夫·奈的理论所忽视的内容,他没有意识到人在创造文化中的主体作用,没有重视人对国家、社会的创造性,更没有认识到软实力的建设有赖于整体国民素质的提高,甚至每个个人素质的提高。归根到底,西方语境下软实力理论是为实现国家霸权服务的,受文化价值观影响有着多方面的内在缺陷亟待超越、完善。2 中国软实力理论的文化转向西方软实力强调让“他者”接受的文化同化霸权理念,而我国受传统思想影响,强调“自身”发展和与“他者”和而不同的共存境界。因此,以约瑟夫·奈为典型的软实力理论把着力点放在政治价值观层面,想要同化其他国家来实现霸权;但当软实力来到中国后,则转变为一种为了增强自身综合国力,扩大国际友好交流朋友圈的文化国力,软实力理论的着力点也自然聚焦于“文化”上。从西方“软实力”理论到中国“文化软实力”理论的转变,是我国学界对软实力理论的内在缺陷进行批判发展,并结合我国国情所做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话语创新,赋予其中国意义。特别是中共十七大这个重要的时间点,“文化软实力”概念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被我国纳入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到了党的十八大,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更是高度重视文化软实力建设,提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的重要论断。以软实力概念写入中央文件为标志,其从学术概念提高到了国家战略高度。由此文化软实力理论研究不断植根中国大地,充满了鲜明的中国特色,为实现对“软实力”理论的超越创造了重要前提。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软实力理论的文化转向,是因为“文化具有广泛渗透性(包括社会思想、政治制度及人的行为方式等)及柔性力量等重要特征,在软实力的构成中居于最重要的地位”。可以说,文化是软实力的源泉,离开了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软实力就无从谈起。因此,我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rved.

2022年第21期ModernBusinessTradeIndustry现代商贸工业 No.21.2022

们应高度重视文化的强大作用,认识到其在软实力资源中的根本性、核心性。由此可见,将软实力理论置于“文化”上进行研究是其正确的转向。在文化软实力概念中的“文化”,是先进的大众主流文化。在我国当前阶段指的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主要包括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文化,这是与我国政治、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文化,也是人民群众普遍接受、认同的文化。这些文化可以感染、引导、塑造我们,助推国民素质提高,为我国软实力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比如,传统文化中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中庸思想为我国和平发展道路提供了丰富精神养料;革命文化中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抗战精神激励人心,塑造有理想信念、有担当的人格;社会主义现代化文化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更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核心要素,指引我们以马克思主义为旗帜,坚持共同理想,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让先进文化推动我国的文化软实力的增强。3 文化软实力理论的超越性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文化软实力理论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指导下对软实力理论进行扬弃的延续发展。不同于软实力的意识形态渗透和文化入侵,文化软实力的基本内涵是国家文化力,是一个国家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和生命力,以及由此产生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其理论超越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3.1 从价值理性看待文化文化软实力被看作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再单纯是国际交往中外交战略的一种手段,更是自身实力发展、精神文明建设的支撑。其构建着力点落在“文化”层面,注重提高国民素质,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凝聚人心、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实现文化国力的增强。文化软实力理论始终强调“文化”的价值,注重文化的反作用和对人的塑造作用。在这里,文化被置于首要核心位置,是软实力最重要的资源。从而摒弃了从工具理性狭隘运用文化的缺陷,以价值理性正确看待文化,使文化充分发挥其强大的引领、感召功能。3.2 以求同存异为内核中国一直秉承求同存异的和谐共处理念,尊重文化多样性,致力于包容性崛起。不同于软实力理论试图以自己的价值观输出同化对方的侵略性,文化软实力理论更加强调自身实力的发展和与他人的共存,主张文化平等,尊重异质文化的民族性,追求和而不同的境界,具有鲜明的防御性。例如,在处理国际关系时,我国始终秉持平等互利的态度与非洲国家发展双边关系,致力于塑造良好的国际形象,这就是我国发展文化软实力的体现。我们在外交中取得他国的赞美认同,并不是要同化、领导对方,而是在求同存异与对方和谐共处中寻求自身实力的发展。文化软实力理论的包容性内核,有助于为我国综合国力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3.3 科学重构内涵逻辑首先,文化软实力理论拓宽了软实力的内涵,不再局限于文化的吸引力,价值观、制度的吸引力和掌握国际话语权的能力这三个领域,把软实力界定为“人类社会物质硬实力以外的,所有无形的、难以量化的、非强制性力量的实力,表现为精神、智慧、情感的力量,包括文化的吸引力、语言的说服力、理想的感召力、精神的鼓舞力等”。这无疑是对软实力理论认识的一大进步,从更准确、深入的角度全面阐释了软实力的内涵范畴,超越了西方语境下对软实力涵盖范围的狭隘理解。其次,文化软实力理论对软实力内涵进行了层次区分,否定了软实力理论将其他要素和“文化”平行并列的逻辑,突出“文化”在软实力中无可取代的特殊位置。“软实力的发展方向、宗旨、思路由文化所指引,软实力的每个层面、环节也都贯穿着文化,可以说,文化是贯穿软实力的灵魂、维系软实力的经纬”,是软实力最根本的源泉。软实力中其他要素如制度、价值观都离不开文化的影响。文化关乎民族的复兴、国家的富强、人民的幸福。因此,我们要站在文化的高度,以文化的深度超越软实力理论的缺陷,合力定位文化在软实力中的位置,动态地研究文化软实力。最后,不同于西方软实力理论主要运用流行文化和高雅文化,文化软实力理论高度重视历史资源的运用。以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养料,不断推陈出新,与时俱进地进行完善运用,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为文化软实力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巨大能量。3.4 坚持以人为本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软实力发展中最活跃的因素。文化软实力理论是我国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进行的话语创新,其充分重视发挥人的主体作用,强调积极调动人民群众参与,才能形成社会进步的合力,取得理想的实效。可以说,人在软实力的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我们必须超越西方软实力理论对人的主体地位的忽视,站在人民的立场,重视人的塑造,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实践提高素质,推动整体国民素质提高,以此助推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参考文献[1]张国祚.中国文化软实力发展报告[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2]张国祚.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论纲[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3]张国祚.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4]张国祚.中国软实力的特色与力量[N].人民日报,2015-03-16.[5]张国祚.关于“软实力”和“文化软实力”必须搞清楚的几个问题[J].文化软实力研究,2020,(3).[6]沈壮海.文化软实力的中国话语[J].文化软实力,2016,(2).[7]张国祚.中国软实力具有“以文化天下”的特色[J].决策探索(下半月),2015,(4).[8]张国祚.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必须回答的几个重要问题[J].科学社会主义,2015,(5).[9]刘佳.论文化软实力建设的“中国自信”[J].贵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2).[10]郭继文.国内文化软实力理论的话语创新[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11]贾海涛.“文化软实力”理论的演进与新突破[J].社会科学,2011,(5).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rved.

·37·

从“软实力”到“文化软实力”的理

本文发布于:2023-12-28 00:36:5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369501925379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从“软实力”到“文化软实力”的理.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从“软实力”到“文化软实力”的理.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文化   实力   理论   发展   国家   企业   中国   价值观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