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商之道,商圣范蠡的八大致富法则!

更新时间:2023-12-27 22:07:47 阅读: 评论:0

2023年12月27日发(作者:可爱的校园)

经商之道,商圣范蠡的八大致富法则!

经商之道,商圣范蠡的八大致富法则!

春秋战国之际,商人相当活跃,“万乘之国必有万金之贾,千乘之国必有千金之贾”。范蠡即是一位杰出的政治活动家,在越国二十二年,政绩斐然,又是一名著名的商家,他以经济学家计然为师,务商二十一年,三致千金,成为天下首富,被人们尊为一代“商圣”!

范蠡是如何经营的?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载范蠡自称:“计然之策七,越用其五而得意。即已施于国,吾欲用之家。”《太史公素王妙论》中说:“变名易姓之陶,自谓陶朱公,行计然之计,二十一年之问,三致千万,再散于贫。”计然是当时著名的经济学家,范蠡曾以计然为师。因此,计然的经济思想与范蠡的经营思想是密不可分的,如果说计然是理论家、设计师,那么范蠡则是实践家、实业家。

司马迁在谈到范蠡的商务实践活动时说:“浮海出齐,变姓名,自谓鸱夷子皮,耕于海畔,苦身戮力,父子致产。居无几何,致产数十万。齐人闻其贤,以为相。范然喟然叹日:‘居家则至千金,居官则至卿相,此布衣之极地也。久受尊名,不祥。’乃归相印,尽革其财,以分与知友乡党,而怀其重宝,间行以去,止于陶,以为止天下之中,交易有无路通,为生可以致富矣。于是自谓陶朱公。复约要父子耕畜,废居,候时转物,逐什一之利。居无何,则致资累居万。天下称陶朱公。”

班固在写《汉书》时,将范蠡的商务概括务为:“以为陶天下之中,诸侯四通。货物所交易也,乃治产积居,与时逐而不责于人。故善治产者,能择人而任时。十九年之间,三致千金。而再散分于贫友昆弟。后年衰老,听子孙修业而息之,遂至巨万。故言富称陶朱。”

以上记述,成为后人研究范蠡商业经营思想与策略的基本依据。依据上述的记述,范蠡的经营之道,概括地说,主要有下述八点:

一、苦身戮力,艰苦创业。

范蠡离开越国后,带领儿子与家人,来到齐国,开始务农经商,可以说是白手起家。史载他们父子在齐“耕于海畔,苦身戮力”,至陶后,“复约要父子耕畜”,这就是说他是用普通劳动者的身份出来经商的。他靠的不是权利和地位,而是靠自已的智慧和策略。这种“苦身戮力”的创业精神是十分可贵的,是他后来走上致富之路的基石。

二、善择地点,开拓市场

范蠡务商是在越国做出的选择,地方选在齐国,是要摆脱政治对他的影响,使他有广阔的活动空间。来到齐国后,通过实践,经过慎重考虑,最后决定在陶定居下来。这一选择的依据:

其一,陶居天下之中。史载:“朱公以为陶天下之中,诸侯四通,货物所交易也。”这是范蠡所以选定陶地的主要依据。这里所说的陶,即今山东定陶。渭“天下之中”,是说地理位置的优越性,方便于东西南北各地交往;“交易有无之路通”,是说其地交通便利,可以通向各地。“诸侯四通”,则是说齐国经过齐桓公改革之后,日渐走向富强的道路,与诸侯各国有频繁的交往,这种政治地位也有利于商业运作。

其二,陶之东为齐国,多文采布帛鱼盐;北为赵,富鱼、盐、枣、栗;南有邹、鲁,颇有桑麻之业,这些地区有丰富多样的物产,能为商人提供充足的货源。

其三,陶地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气候适宜,既可为经商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又能为商人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

其四,陶地偏东,与中原相比,战争相对要少一些。在他生活的春秋战国之际,诸侯争霸中原是焦点。一些大的战争与政治活动多在中原。这种环境不利于商家的正常经营。

三、农商俱兴,多种经营

农末俱兴是范蠡经营思想的主导内容。他弃官时选择务商,大概是受当时社会上流行的农不如工,工不如商说法的影响,也就是说他看到商人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认定商能致富。同时他通过观察,看到市场的需要是多方面的,是多层次的,即使是同一种产品,也可以有不同的等次。为此,他开始就农商兼营,既垦荒地,种粮食、种蔬菜,又兼营副业,养鱼,养猪,养羊,养鸡。

范蠡总结自已的经营经验,认为养殖业经营资金少,收益高,是从速致富的有效方法。他所说的养殖,主要有两项:一是五畜,一是

养鱼。他在向鲁国穷士顿猗传授致富经验时曾说:“子欲速达,当畜五悖。”贾思勰也认定:“畜悖则速富之术也。”此外是养鱼。他说:“治生法有五。水畜第一。水畜所谓鱼池也”范蠡养鱼的方法被贾思勰称之为“无赀之利也”。这种多种经营的策略,是他广开财源,走上成功之路的重要原因。

四、薄利多销,占领市场

毫无疑问,商人是以赢利为其目的的,贵出贱人是商家经营的基本原则。但究竟追求多大的利润,采取什么样的手段获得利润,不同的商人有不同的标准和要求,牟利的方法也不止一途,而是多种多样的。

而且商业上的竞争,往往表现在商品价格的高低上。同一种规格、相同质量的产品,投入市场后,谁能赢得市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价位的高低,优势在价位低的一方。范蠡深悉这一要领,他经商盈利的主要方法是收取什一之利。

史载:范蠡“复约要父子耕畜,废居,候时转物,逐什一之利。居无何,则致赀累巨万。”这是对他商业经营成功经验的总结。所谓“逐什一之利”,就是取得十分之一利润。这与当时商业经营中逐十二之利,以十取百,百倍其本之利相比,应当是说这是很薄的利润。范蠡就是通过这种方式赢得了市场,完成了资金积累,成为“赀累巨万”,富甲天下的巨商。究其原因,就在于薄利多销,薄利是手段,

是要占领市场,争取客户;多销是关键,多销使其利润积少成多,从而获得巨额商业利润。

范蠡的这种经营,不同于官商,官商依靠地位与特权,通过侵占国家资产牟取暴利。如子贡“常相鲁卫”白圭也做过魏相,他们都以亦官亦商的身份摘囤积居奇的买卖,享有减免税收等多种特权,比别的自由商人更容易赚钱。更有一些与官无缘的大商人,看到权利在商业中的作用,千方百计地贿赂达官贵人,以便从官府那里捞到好处。如绛之富商“文错其服,能行诸侯之贿”,宛孔氏则“连骑车,游诸侯,因通商贾之利,有游闲公子赐与名。然其赢得过当,愈于纤啬,家致富数千金。”《史记索隐》云:“谓孔氏以资给诸候公子,即经得赐与之名,又蒙其所得之赢过于本资,故云‘过当’,乃胜于细碎俭啬之贾也”。这种官商合一或相互勾结的做法,无疑是一种隐蔽的掠夺手段。

范蠡的这种经营,也不同于奸商,奸商是靠欺诈牟取利润的。《韩非子·说林下》载:“宋之富贾有监止子者,与人争买百金之璞玉,因佯失而毁之,负其百金,而理其毁瑕,得千镒焉。”这是不正当经营的一种。

五、预测市场,把握商机

市场物价既受社会政治、经济、军事因素的影响,又受自然条件因素的限制,准确预测市场变化,争取主动,至关重要,问题是如何进行市场预测?范蠡提出:

一是在注意季节时令变化与农业周期性的变化,随着这些变化的到来,市场的供求情况也会出现相应的弯化,引起物价涨落的起伏。

二是要把握物价涨落的规律。他通过观察,发现商品在市场上价格上扬和下跌与供求有直接关系。他说:“论其有余不足,则知贵贱。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贵出如粪土,贱出如珠玉”。

三是要做好进行贸易的各项准备工作。司马迁将范蠡的这种经营方式总结概括为“候时转物”,也有说是“与睦逐”,居货物,随时而逐利也”。

商机是无限的,又是瞬息万变的,具有季节性!用范蠡的话来说:

“从时者,犹救火、追亡人也,蹶而趋之,唯恐弗及。”‘得时无怠,时不再来,天予不取,反为之灾。”这里所说的时,就是商机,从时间上说,不仅包括一年四季,不同季节。民众对商品需要品种有所不同,同时农业丰欠对市场兴衰有直接关系。

范蠡的这一经营思想,与同时代的在曹、鲁之间,七十子之徒,赐最为饶益。又《仲尼弟子列传》云:“子贡好废,与时转货赀⋯ ⋯

常相鲁卫,家累千金”。《史记集解》云:“废举谓停贮也。夫物贱则买而停贮,值贵即逐时转易,废著鬻财于曹鲁之间,七十子之徒,赐最为饶益。”农业生产受自然条件影响极大。风调雨顺与水冰霜等自然灾害,特别是一些大的自然灾害直接影响到农业收成的丰欠,也直接影响到市场物价的涨落与供求关系的变化。

经济学家计然总结中国农业生产的周期性规律,提出:“岁在金时,能够丰收;岁在水,就有水灾之害,可能欠收;岁在木时,就可能出现饥馑;岁在火时,则要出现旱灾”。这是一个划时代的发现。按照这一规律推算,他运用计然关于农业丰歉循环论,六年一次丰收,六年一次旱灾,十二年一次大饥荒,提出“八谷贵贱之法”,大败之年,八谷皆贵。美之年,八保皆贱。八谷亦一贵一贱,极而复反。

范蠡将这一理论用来指导他的商业实践,根据季节、时令变化时市场的影响,确定根据季节、时令变化贩卖不同的商品,范蠡将他的这一做法概括为“夏则资皮,冬则资稀,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强调把握住经济的发展规律,并要预测在先。要让货等客,

不要让客等货,这是资别人所不资,有别人所没有。如此,既满足了市场供求,保持了物价的相对稳定,而且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范蠡的“待乏”不同于囤积居奇。而“待乏”是有远见的商家,通过市场预测,预谋在先,在货源充足,或者是某种商品处于销售淡季时低价购进,待货源紧张或销售旺季时抛出,虽然商家按照贵出贱人规律,获取了丰厚的利润,但为坑不骗,既调剂了市场供求,稳定了物价,又急了民众之急,满足了民众需求。

六、诚信为本,货真价实

《史记》在记述范蠡积累资金的策略时说:“积著之理,务完物,无币息。以物相贸易,腐败而食之货勿留,无敢居贵。”在这里,强调将货物质量放在首位,所谓“务完物”就是要切实保证商品质量,也就是说要出售信得过的货物,让购买者放心。对于易腐烂变质的食品,要特别小心,及时出售,以维护商业信誉,这也是商家完成资金积累的先决条件。其次,是加速资金流转。所谓“无息币”、“败币欲其行如流水”,就是说要加速货币流通,使货币在流通中增值,不要为贪取高额利润而囤积居奇,以致贻误了商机,造成商品滞销,资金积压,那就无法实现货币增值的终极目标。

七、择人而任,同心协力

商业经营的所有环节都是人来运作的。范蠡是以父子为主体的个体商家。父子苦心戮力,同心同德,艰苦创业,是必要的。非如此,就不能兴家立业。然而随着他的资金的增长,经营范围的扩大,既在本地从事购消活动,又行长途贩运,将中原地区的牲畜运送到江浙一带,这就必须选聘一些人来为自已从事经营活动。

司马迁将“能择人而任时”作为范蠡善于经营的一条基本经验,说“善至生者,能择人而时。”所谓择人就是选用商业经营人才。这是善治生者不可缺少的条件。范蠡是如何选人的,选用的是些什么人,在史书中没有见到具体记载。从其经营“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成为富甲天下的商业巨子来看,绝不会只有他们父子几个,在他手下必然有一些精通商业运作,善于实践人取我予的商业人才。而这些人才都是范蠡在择人时精心挑选出来的。对于选用的人员,放手使用,即使在工作中出现一些一般性的过失,也为予苛责。这就是史书上所说的“与时遂而不责于人”。这样有利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八、富行其德,散财于贫

范蠡的经商是以求富为目标的,与众不同的是,他不以富贾天下自恃,而是以“富好行其德”作为自已人生的价值,即向世人表明他不仅能帮助越王勾践打败吴国,而且能经商致富。

基于这种考虑,范蠡不为金钱所累,离开齐时,便“尽散其财,以分与知友乡党”。居陶经商,“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再分散于贫友昆弟”。还有一点,值得提出的是,范蠡在商业经营中,重视市场预测,但不搞垄断,相传他曾经指导齐国国君在后苑治池养鱼,一年得钱二十万;他又指导鲁之穷士猗赴西河经营牧业、盐业与珠宝玉器,“十年之间其息不可计,富王公,驰名天下。”司马迁将他的这些举措称之为“富好行其德”。清人知县张汝贤赋诗言行其事:“千金屡散诚何意,岂是英雄志未偿。”他用自已的实践行动,缔造了商人的光辉形象,为商家树立了榜样。

经商之道,商圣范蠡的八大致富法则!

本文发布于:2023-12-27 22:07:4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368606725368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经商之道,商圣范蠡的八大致富法则!.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经商之道,商圣范蠡的八大致富法则!.pdf

标签:经营   市场   商业   经商   商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