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7日发(作者:假期英语作文)
第三章藏象学说-1(概论+五脏)
一、名词解释
1.藏象 2.藏象学说 3.脏腑 4.五神脏 5.心主血脉
6.心主藏神 7.心主通明 8.肺主气 9.肺主行水10.肺主治节
11.肺为华盖 12.肺为娇脏13.脾主升清 14.脾主藏意 15.肝体阴用阳
16.肝主藏魂 17.肾主纳气18.肾藏志 19.脾主运化 20.四末
21.肝气犯胃 22.肝为刚脏23.先天之本 24.肾主水
二、填空题
1.“藏象”一词首见于___________,脏腑的分类首见于___________。
2. 脏腑可分为脏、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三类。
3. 藏象学说的主要特点是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主要表现在:________和__________。
4. 五脏共同的生理特点是_____________,六腑共同的生理特点是_____________。
5. 奇恒之腑在功能上_____________,与五脏相同;在形态上_____________,与六腑相似。
6.奇恒之腑除_____________外,其余都与五脏没有表里配合。
7. 心的生理功能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
8.血在脉中正常运行,必须以心气充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基本条件。
9. 肺主气是指肺具有调节呼吸和主司一身之气的作用,包括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10. 肺气的基本运动形式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11. 五志归属五脏,喜为_____________之志,悲为_____________之志。
12.肺为华盖,在五脏六腑中位置最高,推动和调节全身的水液代谢,故称____________。
13.脾的生理特性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14.肾开窍于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15.肝的生理特性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16.脾为___________之本,肾为___________之本。
17.五志归属五脏,思为___________之志,恐为___________之志。
18.肝藏血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三个方面。
三、选择题
(一)A1型题
1.藏象学说主要是研究()
1
A.脏腑概念 B.脏腑生理、病理
C.脏腑生理、病理之间的关系 D.脏腑生理、病理及其相互关系
E.脏腑组织器官结构形态
2.藏象学说的主要特点是()
A.古代哲学思想的渗透 B.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
C.取象比类的认知方法 D.重道轻器的认识
E.脏腑互为表里的认识
3.藏象的基本含义是()
A.五脏六腑的形象 B.内在组织器官的表象
C.五脏六腑和奇恒之腑 D.脏腑藏于内,其生理病理表现于外
E.五脏的形象
4.下列各项中,哪一项最确切地说明了脏与腑的区别()
A.实质性器官与空腔性器官 B.实而不满与满而不实
C.化生贮藏精气与受盛传化水谷 D.与水谷直接接触与不直接接触
E.经络属表、属阳与属里、属阴
5.五脏的生理特性是()
A.传化物而不藏,实而不能满 B.藏精气而不泻,实而不能满
C.传化物而不藏,满而不能实 D.虚实交替,泻而不藏
E.藏精气而不泻,满而不能实
6.六腑的生理特性是()
A.传化物而不藏,实而不能满 B.藏精气而不泻,实而不能满
C.传化物而不藏,满而不能实 D.藏精气而不泻,满而不能实
E.虚实交替,泻而不藏
7.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的分类依据是()
A.解剖形态的不同 B.分布部位的不同
C.生理功能及特点的不同 D.经脉阴阳属性的不同
E.病理表现的不同
8.下列哪项属于奇恒之腑()
A.肾 B.小肠 C.三焦 D.胆 E.膀胱
9.与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关系最密切的是()
2
A.心主血脉的生理功能 B.肝主疏泄的生理功能
C.脾主运化的生理功能 D.肺主治节的生理功能
E.肾主藏精的生理功能
10.与心互为表里的腑是()
A.胃 B.小肠 C.大肠 D.胆 E.膀胱
11.观察心主血脉的功能是否正常与哪项关系较小()
A.面色 B.舌色 C.爪色 D.脉象 E.胸部的感觉
12.被称为“五脏六腑之大主”的脏腑是()
A.心 B.肺 C.脾 D.肝 E.肾
13.从阴阳属性和生理特性来看,心为()
A.阳中之阴 B.阳中之阳 C.阴中之阳 D.阴中之阴
14.心在五行属()
A.木 B.火 C.土 D.金 E.水
15.对血的运行起着主导作用的是()
A.心气充沛 B.血液充盈 C.脉道通利 D.情志舒畅 E.血液稀薄
16. 总管人的意、志、思、虑、智等思维认知活动的脏腑是()
A.心 B.肺 C.脾 D.肝 E.肾
17.下列哪一项不能反映出心藏神的功能正常与否()
A.精神状态 B.意识记忆 C.思维反应 D.睡眠状态 E.呼吸状况
18.与心相通应的季节是()
A.春 B.夏 C.长夏 D.秋 E.冬
19.被称为“君主之官”的是()
A.心 B.肺 C.脾 D.肝 E.肾
20.心主神志最主要的物质基础是()
A.津液 B.营气 C.水谷精微 D.宗气
21. 心在志为()
A.恐 B.怒 C.悲 D.喜 E.惊
22. 心在液为()
A.泪 B.汗 C.涎 D.涕 E.唾
23. 心在体合()
E.至阴E.血液3
A.筋 B.脉 C.肉 D.皮 E.骨
24. 关于心包络,说法错误的是()
A.心包络有保护心脏的作用 B.心包络有“代心受邪”之功用
C.心包又称“膻中” D.心包络属于脏
E.心包络无互为表里经络
25.“主治节”的脏是()
A.脾 B.肝 C.肺 D.肾 E.心
26.被称为肺之门户的是()
A.口 B.汗孔 C.鼻 D.咽 E.喉
27.肺最基本的生理功能是()
A.主气 B.主宣降 C.主行水 D.主治节 E.主藏魄
28.肺吸入清气主要靠下列哪项()
A.宣发 B.肃降 C.疏通 D.调节 E.朝百脉
29.肺被称为“娇脏”是因为()
A.肺主司呼吸 B.肺为华盖
C.肺气通于天,不耐寒热 D.肺为水之上源
E.肺朝百脉
30.肺的行水功能主要依赖于()
A.肺主一身之气 B.肺司呼吸
C.肺输精于皮毛 D.肺朝百脉
E.肺主宣发肃降
31.肺被称为“水之上源”是因为()
A.肺具有通调水道的功能 B.肺具有布散津液的功能
C.肺具有输精于皮毛的功能 D.肺为脏腑之华盖
E.饮入于胃,上归于肺
32. 肺被称为“相傅之官”是因为()
A.肺为娇脏 B.肺主行水
C.肺为华盖 D.肺宣降运动辅助心脏
E.肺朝百脉
33.肺主治节是指()
4
A.肺主气的调节作用 B.肺主宣发和肃降的调节作用
D.肺协助心调节全身血脉作用 C.对肺生理功能的高度概括
E.肺对津液的调节作用
34. 肺在志为()
A.恐 B.怒 C.悲 D.喜 E.惊
35. 肺在液为()
A.泪 B.汗 C.涎 D.涕 E.唾
36. 肺在体合()
A.筋 B.脉 C.肉 D.皮 E.骨
37.五脏中,具有“以升为健”特点的脏是( )
A.心B.肝C.脾D.肺E.肾
38.大怒主要影响机体的()
A.呼吸功能B.疏泄功能C.藏精功能D.气化功能E.运化功能
39.下列哪项不属于“肾气不固”的临床表现()
A.浮肿B.遗精C.小便失禁D.早泄E.带下清稀量多
40.藏象学说常以何项来概括整个消化系统功能活动的()
A.胃的通降B.脾的运化C.肝主疏泄D.脾升胃降E.小肠泌别清浊
41.在肝主疏泄的各种功能表现中,最根本的是()
A.调畅情志B.调节气机C.调节血量D.疏通水道E.促进脾胃运化
42.天癸的产生取决于()
A.先天禀赋的强弱B.元气的充沛C.肾阴肾阳的平衡D.肾中精气的充盈E.后天之精的充养
43.脾统血的含义是()
A.脾有推动血液在经脉中流行的作用 B.脾有调节经脉中血流量的作用 C.脾有统摄血液在经脉中运行的作用 D.脾有贮藏血液的作用 E.脾有化生血液的作用
44.肾所藏之精是指()
A.先天之精B.后天之精 C.包括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 D.生殖之精 E.气血津液
45.具有化湿而恶湿特点的脏腑是()
A.心B.肝C.脾D.肺E.肾
46.脾的生理特性是()
A.喜和降B.喜清肃C.喜燥恶湿D.喜润恶燥E.喜条达
5
47.四肢肌肉的壮实主要取决于()
A.心主血脉B.肾主骨C.脾主运化D.肺主气E.肝主筋
48.男子精液的正常排泄是哪两脏合作的结果()
A.心与肺B.肝与脾C.脾与肾D.肺与肾E.肾与肝
49.肝在志为()
A.魂B.怒C.喜D.悲E.恐
50.与脑髓充盈关系最为密切的脏是()
A.心B.肝C.脾D.肺E.肾
51.为全身阴阳之根本的脏是()
A.心B.肝C.脾D.肺E.肾
52.维持呼吸深度需要哪脏的功能()
A.心B.肝C.脾D.肺E.肾
53.以下哪项有误()
A.心在液为汗B.肝在液为泪C.脾在液为涎D.肺在液为涕E.肾在液为尿
54.毛发的荣枯主要与体内的哪两种物质的盛衰有关()
A.精与气B.精与液C.精与血D.津与气E.气与血
55.对肝主疏泄影响最大的情志活动是()
A.喜B.怒C.忧D.思E.恐
56.对脾主运化影响最大的情志活动是()
A.喜B.怒C.忧D.思E.恐
57.对肾主封藏影响最大的情志活动是()
A.喜B.怒C.忧D.思E.恐
58.肾在志为()
A.魂B.怒C.喜D.悲E.恐
59.脾在志为()
A.思B.怒C.喜D.悲E.恐
60.脾开窍于()
A.口B.耳C.目D.鼻E.舌
61.肝开窍于()
A.口B.耳C.目D.鼻E.舌
6
62.肾开窍于()
A.口B.耳C.目D.鼻E.舌
63.脾气通于()
A.春B.夏C.长夏D.秋E.冬
64. 肝气通于()
A.春B.夏C.长夏D.秋E.冬
65.肾气通于()
A.春B.夏C.长夏D.秋E.冬
66.脾主升清的确切内涵是()
A.阳气主升B.运化水湿C.以升为健D.与胃降相对而言E.运化水谷
67.脾在液为()
A.汗B.泪C.涎D.涕E.尿
68.肝在液为()
A.汗B.泪C.涎D.涕E.尿
69.肾在液为()
A.汗B.泪C.涎D.涕E.唾
70.脾在体合()
A.脉B.肌肉C.筋D.骨E.皮
71.肝在体合()
A.脉B.肌肉C.筋D.骨E.皮
72.肾在体合()
A.脉B.肌肉C.筋D.骨E.皮
(二)B型题
A.心 B.肺 C.脾 D.肝 E.肾
1.被称为“五脏六腑之大主”的脏是()
2.被称为“水之上源”的脏是()
A.心 B.肺 C.脾 D.肝 E.肾
3.被称为“生之本”的脏是()
4.被称为“气之本”的脏是()
A.心 B.肺 C.脾 D.肝 E.肾
7
5.主藏神的脏是()
6.主藏魄的脏是()
A.心 B.肺 C.脾 D.肝 E.肾
7.主一身之气的是()
8.推动血液运行的是()
A.心 B.肺 C.脾 D.肝 E.肾
9.阳中之阴的脏是()
10.喜润勿燥的脏是()
A.肺 B.脾 C.三焦 D.肾 E.膀胱
11.主通调水道的是()
12.水液运行的通道是()
A.君主之官 B.相傅之官 C.将军之官 D.仓廪之官 E.臣使之官13.肺为()
14.心包为()
A.生血 B. 藏血 C.统血 D.行血 E.养血
15.心主血脉指心能()
16.血液在脉中运行而不致溢出脉外的功能是指脾能()
A.神 B.魂 C.魄 D.意 E.志
17.心藏()
18.肺藏()
A.怒 B.思 C.喜 D.悲 E.恐
19.心在志为()
20.肺在志为()
A.舌 B.鼻 C.口 D.目 E.耳
21.心在窍为()
22.肺在窍为()
A.春 B.夏 C.长夏 D.秋 E.冬
23.心在时为()
24.肺在时为()
A.心B.脾C.肝D.肾E.肺
8
25.称“先天之本”的是()
26.称“罢极之本”的是()
A.神B.魂C.魄D.意E.志
27.肝藏()
28.脾藏()
A.心B.脾C.肝D.肾E.肺
29.喜燥而恶湿的是()
30.体而用阳的是()
A.涎B.骨C.面D.唾E.肌肉
31.肾主()
32.脾在液为()
A.汗B.泪C.涎D.涕E.唾
33.脾在液为()
34.肝在液为()
35.肾在液为()
A.脉B.肌肉C.筋D.骨E.皮
36.肾在体合()
37.肝在体合()
38.脾在体合()
A.思B.怒C.喜D.悲E.恐
39.肝在志为()
40.脾在志为()
41.肾在志为()
A.春B.夏C.长夏D.秋E.冬
42.脾气通于()
43.肝气通于()
44.肾气通于()
A.口B.耳C.目D.鼻E.舌
45.脾开窍于()
46.肝开窍于()
9
A.筋B.唇C.发D.毛E.爪
47.肝其华在()
48.肾其华在()
(三)X型题
1.关于五脏的描述,正确的是()
A.藏而不泻 B.泻而不藏 C.满而不实 D.实而不满 E.贮藏精气
2.关于六腑的描述,正确的是()
A.腑病多实 B.泻而不藏 C.以通为用 D.实而不满 E. 受盛和传化水谷
3.关于奇恒之腑的描述,正确的是()
A.贮藏精气 B.功能似腑 C.形态似脏 D.藏而不泻 E. 形态上多中空
4.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主要体现在()
A. 五脏与六腑表里相合 B. 五脏与形体官窍内外相关
C. 五脏与精神情志形神相关 D. 人与自然环境协调统一
E. 人与社会环境密切相关
5.心主血脉的功能正常与否,可观察()
A.面色 B.脉搏 C.意识 D.舌色 E.心胸部感觉
6.心被称为()
A.君主之官 B.五脏六腑之大主
C.生之本 D.气之本
E.阳中之阳脏
7.推动血行的生理功能是()
A.心主血脉 B.肺朝百脉 C.脾主统血 D.肝主疏泄 E.肾主气化
8.心藏神的含义是()
A.主宰五脏六腑的生理活动 B.主宰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
C.主宰人体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D.推动血液在脉中运行
E.总司气化功能
9.肺气的宣发生理作用表现为()
A.呼出浊气 B.宣散卫气
C.布散津液于体表 D.将水谷精微上输头面
E.生成宗气
10
10.肺被称为()
A.相傅之官 B.风木之脏 C.娇脏 D.气之本 E.水之上源
11.肺主一身之气主要体现于()
A.宗气的生成 B.宣发津液
C.通调水道 D.朝百脉
E.调节全身气机
12.肺主治节的生理功能具体表现为哪几方面()
A.调节呼吸 B.调节气机
C.调节津液输布代谢 D.调节全身阴阳
E.助心行血
13.肾精不足可出现()
A.小儿囟门迟闭B.小儿骨软无力C.牙齿松动脱落D.老年人骨质脆弱E.脑转耳鸣
14.有防止出血功能的脏是()
A.肝B.心C.脾D.肺E.肾
15.观察肾精盛衰的标志是()
A.齿B.骨C.发D.脉E.面色
16.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
A.运化食物B.运化水液C.主升清D.主统血E.主四肢
17.补肾治疗脱发的理论依据是()
A.发为血之余B.精血互生C.发之生机在肾D.肾主纳气E.滋水涵木
18.肾主闭藏的生理特性主要体现在()
A.藏精B.主骨C.纳气D.生髓E.通脑
19.肝气郁结可导致的病理变化有()
A.冲任失调B.胃气上逆C.血行不利D.气滞血瘀E.脾失健运
20.“中气下陷”主要表现为()
A.皮下出血B.腹部胀满C.久泻脱肛D.恶心呕吐E.内脏下垂
21.肝的疏泄功能失常,在情志方面的常见表现是()
A.易怒B.易惊C.悲忧D.抑郁不乐E.恐惧
22.脾的生理特性为()
A.喜条达恶抑郁B.喜润恶燥C.喜燥恶湿D.以降为和E.以升为健
11
23.以下哪项说法是对的()
A.齿为骨之余B.爪为筋之余C.脉为血之府D.发为血之余E.腰为肾之府
24.下列官窍中与肾有关的是()
A.目B.鼻C.口D.耳E.二阴
四、简答题
1.何谓“满而不实”“实而不满”?
2.简述藏象学说形成的基础。
3.如何理解“心主藏神”?
4.如何理解“心主身之血脉”?
5.如何理解“肺为娇脏”?
6.简述肺主肃降的具体体现。
7.简述脾与体、窍、志、液、时的关系
8.简述肝与体、窍、志、液、时的关系
9.简述肾与体、窍、志、液、时的关系
10.简述肝主疏泄功能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1.简述脾主统血的机制。
12.简述肾主蛰的含义
五、问答题
1.何谓藏象?藏象与解剖脏器有何异同?
2.中医脏腑是如何分类的?其各有何特点?
3. 神的内涵有哪些?怎样理解“血肉之心”与“神明之心”?
4.肺的基本功能与主要功能是怎么样的?
5.六腑的共同生理特点是怎样的?为什么说“六腑以通为用”?
6.怎样理解脾主运化?为什么说“脾为后天之本”?
7.肝藏血主要表现为哪些方面?其与肝主疏泄的关系是怎样的?
8.肾藏精的内涵及表现有哪些?怎样理解肾阴肾阳为一身阴阳之本?
9.如何理解肾主纳气?
10.试述肝主疏泄对脾胃运化功能的影响。
11.如何理解脾喜燥恶湿?
12
第三章藏象学说-1(概论+心肺)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藏象:又名脏象,是指人体内脏运动规律及其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征象。
2.藏象学说:是研究人体内在脏腑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与精气血津液相互关系的基本理论,是中医学的理论核心。
3.脏腑:脏腑是人体内脏的总称,分为脏、腑和奇恒之腑三类。
4.五神脏:五脏的共同生理特点是化生和贮藏精气,并主藏神,故又称为“五神脏”。
5.心主血脉:指心具有推动血液在脉管中运行不息的作用。
6.心主藏神:又称心主神明、心主神志,是指心有主司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作用。
7.心主通明:是指心脉以通畅为本,心神以清明为要。
8.肺主气:是指肺具有调节呼吸和主司一身之气的作用,包括主呼吸之气和主一身之气。
9.肺主行水:是指肺具有推动和调节全身水液的输布和排泄的作用,又称肺主通调水道。
10.肺主治节:是指肺气具有治理调节呼吸运动及全身之气、血、津液运行输布的作用。
11.肺为华盖:肺位胸腔,覆盖五脏六腑,位置最高,故有“华盖”之称。
12.肺为娇脏:是指肺体清虚娇嫩,易为邪气侵袭为病的生理特性。
13.脾主升清:脾主升清是指脾具有升输精微和升举内脏的作用。
14.脾主藏意:脾主藏意是指人的意念思维活动与脾有关。
15.肝体阴用阳:体指肝的本体,用指肝的功能。肝为藏血之脏,以血为体,血属阴,故其体阴;而肝主疏泄,调畅气机,以气为用,故其用属阳,故曰“肝体阴而用阳”。
16.肝主藏魂:肝主藏魂是指非本能性的精神情志活动藏于肝。魂为随神气而往来的精神活动,寄居于血,肝藏血,故藏魂。
17.肾主纳气:肾主纳气是指肾具有摄纳肺所吸入的自然界清气,保持吸气的深度,防止呼吸表浅的作用。
18.肾藏志:肾藏志是指人记忆力或意志活动与肾有关。
19.脾主运化:脾主运化是指脾具有把饮食物化生为水谷精微,并把水谷精微转输至全身的作用。
20.四末:四肢与躯干相对而言,又称“四末”。
21.肝气犯胃肝病影响胃土,导致胃失受纳和降,出现脘痞纳呆,恶心呕吐,或嗳气反酸等13
症,称为“肝气犯胃”。
22.肝为刚脏:肝为刚脏是指肝具有刚强躁急的生理特性。
23.先天之本:由于肾藏先天之精,主生殖,为人体生命之本原,故称肾为“先天之本”。
24.肾主水:肾主水是指肾具有主司和调节全身水液代谢的作用。
二、填空
1.《素问·六节藏象论》《素问·五脏别论》
2. 腑奇恒之腑
3. 以五脏为中心的人体自身的整体性五脏与外在环境的统一性
4. 化生和贮藏精气受盛和传化水谷
5. 贮藏精气多中空
6. 胆
7. 主血脉主藏神
8. 血液充盈脉道通利
9. 主呼吸之气主一身之气
10. 宣发肃降
11. 心肺
12. “肺为水之上源”
13. 脾气主升、喜燥恶湿
14.耳、前后二阴
15.肝为刚脏、肝主升发
16.后天、先天
17.脾、肾
18.贮藏血液、调节血量、防止出血
三、选择题
A 型题
1.D2.B3.D4.C5.E6.A7.C8.D9.A10.B 11.C 12.A
13.B14.B15.A 16.A17.E 18.B19.A 20.E 21.D 22.B 23.B 24.E
25.C 26.E 27.B 28.B 29.C 30.E 31.A 32.D 33.C 34.C 35.D 36.D
37.C 38.B 39.A 40.D 41.B 42.D 43.C 44.C 45.C 46.C
47.C 48.E 49.B 50.E 51.E 52.E 53.E 54.C 55.B 56.D
14
57.E 58.E 59.A 60.A 61.C 62.B 63.C 64.A 65.E 66.C
67.C 68.B 69.E 70.B 71.C 72.D
B型题:
1.A2.B3.A4.B5.A6.B7.B8.A9.A10.B 11.A 12.C
13.B14.E15.D16.C17.A 18.C19.C 20.D 21.A 22.B 23.B 24.D
25.D 26.C 3.B 27.D 28.B 29.C 30.B 31.A 32.C 33.B
34.E 35.D 36.C 37.B 38.B 39.A 40.E 41.C 42.A 43.E
44.A 45.C 46.E 47.C
X型题:
18. AC
19. ABCDE 20. CE 21. AD 22. CE 23. ABCDE
四、简答题
1.“满而不实”是对五脏共同生理特点的概括,五脏共同的生理特点是化生和贮藏精气,所以五脏的精气宜保持充满,但必须要流通布散而不应呆滞。“实而不满”是对六腑共同生理特点的概括,六腑共同的生理特点是受盛和传化水谷,所以六腑内应有水谷食物,但必须不断传导变化,以保持虚实更替永不塞满的状态。
2. 藏象学说的形成基础,大致有以下四方面:①以古代的解剖知识为形态学基础;②以由象测脏的观察为主要认知方法;③以临床实践的验证为科学检验;④以阴阳五行思想为系统指导。
3.心主藏神,又称心主神明、心主神志,是指心有主司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作用。人体之神,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之神,是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体现,包括面色、眼神、形态、语言、呼吸、饮食、睡眠等;狭义之神,是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情感活动等。心所藏之神,主要是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情感活动。
4.心脏推动血行的动力称为“心气”,脉为运血通道,血是供养人体各脏腑官窍营养物质的载体。心、血、脉三者密切相连,构成一个整体。血在脉中正常运行,必须以心气充沛、血液充盈、脉道通利为基本条件。其中心气充沛,对血的运行起着主导作用,故说“心主身之血脉”。
5.肺为娇脏是指肺体清虚娇嫩,易为邪气侵袭为病的生理特性。由于肺位最高,与外界相通,15
主司呼吸,为脏腑之华盖,百脉之所朝会。故外感六淫邪气从皮毛或口鼻而入,常易犯肺而为病;其他脏腑病变,亦常累及于肺。肺为清虚之脏,清轻肃静,不容纤芥,不耐邪气之侵。故无论外感、内伤或其他脏腑病变,皆可病及于肺,故肺有“娇脏”之称。
6. 肺主肃降是指肺气具有向内向下清肃通降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吸入自然界之清气,生成宗气并散布脐下,以资元气;二是向下向内布散水谷精微;三是将脏腑代谢所产生的浊液下输膀胱,生成尿液,排出体外。
7.在体合肉;在窍为口,其华在唇;在志为思;在液为涎;在时为长夏。
8.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在窍为目;在志为怒;在液为泪;在时为春。
9.在体合骨,生髓,其华在发;在窍为耳及二阴;在志为恐(惊);在液为唾;在时为冬。
10.主要表现在:(1)调畅全身气机。(2)推动血行津布。(3)促进脾胃运化。(4)调畅情志活动。(5)促进男女生殖。
11.脾统血液的机制有二,一是脾藏营。营为水谷之精气,化生于中焦,与津液相合构成血液,善行不息,脾能收藏营气,故可防止血溢脉外。二是气的固摄作用的体现。
12.肾主蛰是指肾具有潜藏、封藏、固摄的生理特性,是对其藏精功能的高度概括。
五、问答题
1.何谓藏象?藏象与解剖脏器有何异同?
答:藏象,又名脏象,是指人体内脏运动规律及其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征象。
藏象与脏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两者的区别在于:脏器是解剖学概念,藏象强调脏腑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征象;前者是解剖实体,后者是功能单位;中医学研究的对象是藏象而非解剖学意义上的脏器。
二者的联系是:解剖所观察到的脏器是藏象理论产生的形态学基础,古人通过人体解剖,观察到内脏形态结构,认识了内脏的某些功能;藏象学说是在解剖学脏器的基础上形成的,是脏器由解剖实体向功能演化的结果。
2.中医脏腑是如何分类的?其各有何特点?
答:中医藏象学说以人体内脏为主要研究内容,根据其生理功能的不同将其分为脏、腑和奇恒之腑3类。脏有五,即心、肺、脾、肝、肾,合称五脏;腑有六,即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合称六腑;奇恒之腑亦有六,即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五脏共同的生理特点是化生和贮藏精气,六腑共同的生理特点是受盛和传化水谷。《素问·五脏别论》说:“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16
藏,故实而不能满也。”概括地说明了五脏与六腑的生理特点与主要区别。
奇恒之腑在功能上贮藏精气,与五脏相同;而在形态上多中空,与六腑相似,其与五脏、六腑皆不完全相同,故名奇恒之腑。如《素问•五脏别论》说:“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此六者,地气之所生也,皆藏于阴而象于地,故藏而不泻,名曰奇恒之府。”
3. 神的内涵有哪些?怎样理解“血肉之心”与“神明之心”?
答:人体之神,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之神,是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体现,包括面色、眼神、形态、语言、呼吸、饮食、睡眠等;狭义之神,是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情感活动等。心所藏之神,主要是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情感活动
心有“血肉之心”与“神明之心”之称。《医学入门》说:“心者,一身之主,君主之官。有血肉之心,形如未开莲花,居肺下肝上是也;有神明之心,神者气血所化生之本也。”因此,“血肉之心”主要是指解剖之心;“神明之心”则概况了大脑的功能,实质为脑。心是五脏六腑之大主,人体的各种生理功能,主要由神明之心来调控。所以《素问•灵兰秘典论》说:“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
4.肺的基本功能与主要功能是怎么样的?
答:肺的基本功能包括:肺主气、肺主宣降、肺主行水、肺朝百脉主治节、肺主藏魄。
肺的主要功能是肺主宣降。理由如下:肺主宣降是肺气的主要运动形式,肺主气、肺主行水、肺主治节、肺主藏魄等功能的实现都以肺气的宣降功能为基础。第一,通过肺气的宣降作用,呼出体内浊气,吸入自然界之清气,生成宗气并散布脐下,以资元气,是谓肺主气;第二,通过肺气的宣降作用,将津液向上向外布散,外滋肌腠头面,并宣散卫气,排泄汗液,将津液向下向内输送,内养脏腑组织,并将脏腑代谢所产生的浊液下达膀胱,成为尿液生成之源,是谓肺主行水;第三,肺气发挥治理调节呼吸运动及全身之气、血、津液运行输布的作用,是在肺气的宣降作用基础上实现的,是谓肺主治节;第四,魄指精神活动中主司感觉和支配动作的功能,《灵枢•本神》所论“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表明,肺主藏魄功能的实现亦以肺的宣降所布散之精为基础。
5.六腑的共同生理特点是怎样的?为什么说“六腑以通为用”?
答:六腑共同的生理功能特点是“实而不能满”、“泻而不藏”。如《素问•五脏别论》说:“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所以然者,水谷入口,则胃实而肠虚;食下,则肠实而胃虚。”即是说,六腑的功能是以传化水谷,排泄糟粕为主,每—个腑都必须虚实交替,适时排空其内容物,而不能经常贮藏、充满而不排泄,这样才能保持六腑通畅和功能协调。
由于六腑以传化饮食物、排泄糟粕为其生理功能,具有“实而不满”“泻而不藏”的特17
点,因此,正常情况下,六腑须保持畅通,以有利于饮食物的及时下传及糟粕的按时排泄,故曰:“六腑以通为用”。若六腑不通,则致饮食停滞,糟粕不泻,气机不畅,而见腹胀疼痛,二便不通等症。
6.怎样理解脾主运化?为什么说“脾为后天之本”?
答:脾主运化是指脾具有把饮食物化生为水谷精微,并把水谷精微转输至全身的作用。运即运输,运送;化即变化,消化。脾主运化是中医学对饮食物在人体消化吸收,水谷精微输布过程的整体概括,包括运化饮食水谷和运化水液。
运化水谷是指脾具有消化饮食物,吸收并转输精微的作用。运化水液:是指脾气吸收输布津液,调节水液代谢的功能。脾在运化水谷转输精微的同时,也将其中液体化为津液,转输至肺,再经肺的宣发肃降输布全身,外达肌腠皮毛,内润五脏六腑。
食物经口进入体内,经胃的受纳腐熟,初步消化,下送小肠作进一步消化。但须赖脾的气化作用,转为水谷精微,并通过脾气的转输,布散全身,发挥滋养作用。其精微上输心肺,化生气血,充养全身;下达于肾,充养先天之精,以促进人的生长发育与生殖功能。人出生之后,全身脏腑组织的功能皆赖气血津液的供养,而气血津液的化生与充实,则源于脾的运化,故称“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7.肝藏血主要表现为哪些方面?其与肝主疏泄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肝藏血是指肝脏具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和防止出血的功能。肝藏血的生理意义有以下3个方面:(1)贮藏血液:血液来源于水谷精微,化生于脾而藏受于肝。肝内藏有一定数量的血液,一是濡养肝木,涵养肝气。二是为经血之源。三是藏血舍魂,与人的睡眠有关。(2)调节血量:贮藏充足的血液,可根据机体的需要调节血液的分配。当机体活动剧烈或情绪激动时,肝将所贮藏的血液向外周输布,以供机体之需。当人体安静或情绪稳定时,机体外周对血液的需求量相对减少,部分血液便又归藏于肝。(3)防止出血:肝主藏血,调节血量,适时收摄部分血液,防止血液外溢。
肝主疏泄和藏血功能是相反相成、相互为用的。肝主疏泄,调畅气机,肝主藏血,调节血液,二者相互为用,共同维持气血的和调。肝疏泄功能正常,气机调畅,血运通达,藏血功能得以保障;反之,肝藏血功能正常,血量充足,不使肝气亢逆,才能保持全身气机疏通畅达。
8.肾藏精的内涵及表现有哪些?怎样理解肾阴肾阳为一身阴阳之本?
答:肾藏精是指肾具有贮存、封藏精气的作用。肾具有封藏精气不妄泄的作用,故肾为“封藏之本”。肾藏精主要表现在促进生长发育生殖与推动调节脏腑功能两个方面。(1)促18
进生长发育和生殖:肾气的盛衰,决定着人的生长壮老的生命过程及生殖功能的成熟与衰退。肾精和肾气在人体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肾中精气充足,则生长发育正常,生殖能力旺盛。若肾中精气不足,则表现为小儿生长迟缓,如五迟(立迟、语迟、行迟、发迟、齿迟),五软(头软、项软、手足软、肌肉软、口软);在成人则为早衰,出现耳鸣耳聋,齿摇发脱等症。(2)推动和调节脏腑功能:肾气通过肾阴、肾阳对各脏腑气化起着重要的推动和调控作用。肾精化生肾气,肾气又称为元气、真气,是化生脏腑之气的根本。气分阴阳,肾气亦分为肾阴与肾阳。肾阴是肾气中具有滋润、濡养、宁静作用的部分,又称元阴、真阴;肾阳是肾气中具有温煦、推动、兴奋作用的部分,又称为元阳、真阳。二者相互制约相互为用,共同维持生理功能的协调平衡。
肾阳为一身阳气之本,能推动激发脏腑经络的功能,温煦脏腑官窍,促进精血津液的化生和输布运行。肾阳充盛,脏腑形体官窍得以温煦,其功能活动得以推动,各种生理活动维持正常。若肾阳虚衰,温煦、推动力弱,则脏腑功能减退,出现精神不振、腰膝酸软,畏寒蜷卧,尿清便溏,男子阳痿早泄,女子宫寒不孕等虚寒性病证。
肾阴为一身阴气之源,能滋润、濡养脏腑组织,调节脏腑的气化功能及精血津液的化生。肾阴充足,脏腑形体官窍得以濡润,其功能活动得以调控。若肾阴不足,滋润、濡养及宁静等功能减退,出现口干形瘦,潮热盗汗,五心烦热等虚热性病证。
肾阴、肾阳为“五脏阴阳之本”,故肾阴、肾阳亏虚常可累及其他脏腑阴阳失调。
9.如何理解肾主纳气?
答案:肾主纳气是指肾具有摄纳肺所吸入的自然界清气,保持吸气的深度,防止呼吸表浅的作用。人体的呼吸功能,虽由肺所主,但吸入之清气,通过肺之肃降下达于肾,经肾气的摄纳潜藏,使其维持一定的深度。故有“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之说。若肾气充沛,摄纳有权,则呼吸均匀和调;若肾气衰减,摄纳无力,清气不能下纳至肾,则出现呼吸表浅,或呼多吸少,动则气喘等病理表现,称为“肾不纳气”。
10.试述肝主疏泄对脾胃运化功能的影响。
答案:肝主疏泄能促进脾胃运化:脾气以升为健,胃气以降为和。肝主疏泄对脾胃运化的调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调节脾胃气机的升降。脾胃的运化功能,主要体现在脾胃之气的升降相因,平衡协调,因为肝主疏泄,调畅气机,有助于脾胃之气的升降,从而促进脾胃的运化功能。另一方面,调节胆汁的分泌与排泄。食物的消化吸收依赖于胆汁的分泌和排泄,而胆汁的分泌和排泄则依赖肝主疏泄的功能。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全身气机调畅,胆汁才能够正常的分泌与排泄。若肝失疏泄,出现肝气郁结或肝气上逆,胆汁则不能正常的19
分泌与排泄,可导致胆汁瘀滞,影响饮食物的消化吸收,临床可出现纳呆腹胀,口苦黄疸,或厌食油腻等症。若肝病以影响脾土为主,导致脾失健运,纳食不化,出现胸胁胀满、腹胀腹痛,或肠鸣腹泻等症,称为“肝脾不调”或“肝脾不和”。若肝病以影响胃土为主,导致胃失受纳和降,可出现脘痞纳呆,恶心呕吐,或嗳气反酸等症,称为“肝气犯胃”或“肝胃不和”。
11.如何理解脾喜燥恶湿?
答案:脾喜燥恶湿的特性,是与其运化水液的生理功能分不开的。脾气健旺,运化水液功能正常,水精四布,则无痰饮水湿的停聚。脾气升动,则能将水液上输于肺,而脾气升动的前提则是脾气干燥。若脾气虚衰,运化水液的功能障碍,痰饮水湿内生;水湿既成,又反困脾气,致使脾气不升,脾阳不振。湿邪侵袭,困遏脾气,而致脾升受阻。由于内湿、外湿皆易困脾,致使脾气不升,运化失常,故脾欲求干燥清爽,故曰“脾喜燥而恶湿”。脾胃在五行中属土,但按阴阳学说分类,脾为阴土,胃为阳土。脾为太阴湿土之脏,胃为阳明燥土之腑。脾喜燥而恶湿,胃喜润而恶燥。脾主运化水湿,以调节体内水液代谢的平衡。脾虚不运则最易生湿,而湿邪过多又最易困脾。如《临证指南医案》指出:“湿喜归脾者,与其同气相感故也。”故称脾喜燥恶湿。燥代表着脾主运化水液正常,人体内没有多余的水液停留的生理状态;而湿则反映着脾运化水液功能失常,水湿停聚于内的病理状态。
20
本文发布于:2023-12-27 21:31:1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368387412861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中医药基础理论-第3章-第1节-概说五脏习题及答案.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中医药基础理论-第3章-第1节-概说五脏习题及答案.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