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7日发(作者:文杏)
横县县域镇村体系规划(2011~2030)
文 本
湖南城市学院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
2011年10月
目 录
第一章 总则......................................... 2
第二章 城乡统筹发展战略与城镇化发展战略............. 3
第三章 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 3
第四章 县域村镇体系布局.............................. 4
第五章 县域村庄布局规划............................. 6
第六章 空间管制规划................................ 15
第七章 县域资源与环境控制保护规划.................. 18
第八章 基础设施统筹规划............................ 20
第九章 公共服务设施统筹规划........................ 22
第十章 综合防灾规划................................ 24
第十一章 近期建设规划.............................. 25
第十二章 县域规划实施措施.......................... 27
第十三章 附 则.................................... 27
第一章 总则
第1条 规划背景
为正确指导县域村镇规划建设,实现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镇化进程,协调县域基础设施建设,促进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和合理利用,促进城镇与乡村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规定和要求,特制定本规划。
第2条 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建设部)
3、《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2002,建设部)
4、《中华人民共和国村庄与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1993年)
5、《镇规划标准》(2007年)
6、《广西县域镇村体系规划编制技术导则(试行)》(2010)
7、《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
8、《南宁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
9、《横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10、《横县县城总体规划(2005-2020年)
11、各分乡镇城镇总体规划
12、国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
第3条 规划范围
本次镇村体系规划范围为横县行政辖区,总面积3464平方公里,包括14镇3乡,26社区276村委。
第4条 规划原则
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发展原则
可持续发展原则
突出特色原则
强化重点原则
刚性与弹性相结合原则
第5条 规划期限
本规划期限确定为2011-2030年,其中,近期为2011-2015年,中期为2016-2020年,远期为2021-2030年。
第二章 城乡统筹发展战略与城镇化发展战略
第6条 城乡统筹发展战略
统筹横县域城乡发展规划,有三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包括产业的分工、产业相互之间的联系、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要素配置、经济发展水平等;第二是统筹城乡社会发展,包括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就业、社会保障、人口素质、生活水平、生活质量等;第三是人与环境的统筹发展。规划要在指导思想上树立城乡并重、城乡一体的新理念,并积极抓住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实现横县全面小康社会的总目标。
第7条 城镇化发展战略
横县城镇化发展道路应与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相结合,具体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统筹城乡资源配置,加快城镇化进程
二、统筹城乡产业发展,提高城镇化水平
三、统筹城乡社会发展,推动城镇化健康发展
第8条 人口规模和城镇化水平
1、县域人口规模
近期(2015年)县域总人口124.93万人。
中期(2020年)县域总人口132.60万人。
远期(2030年)县域总人口146.48万人。
2、县域农村人口规模
近期(2015年)县域农村人口81.20万人。
近期(2020年)县域农村人口75.58万人。
远期(2030年)县域农村人口70.31万人。
3、县域城镇化水平
近期(2015年)城镇化水平35%,县域城镇人口43.73万人。
近期(2020年)城镇化水平43%,县域城镇人口57.02万人。
远期(2030年)城镇化水平52%,县域城镇人口76.17万人。
第三章 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
第9条 产业发展的引导
1、调整优化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
2、加快工业结构优化升级,推进工业化进程
3、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第10条 产业布局
根据横县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结合县域产业发展与布局现状以及未来变化趋势,本着产业、城镇与生态协调发展,产业集聚、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并重的原则,规划未来产业空间发展采取“中心集聚,轴带拓展、极点增长”的布局模式,构筑“两心、一轴、多点”的产业发展格局,即两个产业核心圈、一条产业发展带、多点产业发展配套区”。
两个产业核心圈——主要指以横县县城、那阳镇和六景镇为主的产业发展区,未来发展应以培育主导产业和产业集聚为重点强化产业布局协调,促进县域工业项目向中心集聚,成为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增长极和产业布局的主中心。
一条产业发展轴,即产业发展带——依托广昆高速沿线主要包括六景镇、石塘镇和校椅镇,云表镇。
多点产业发展配套区——主要指横县东部乡镇、南部乡镇和北部乡镇,是矿产、建材业和食品加工业的重要原材料来源和发展支撑,是支撑横县主导产业发展的重要配套区域。
第11条 县域产业区划分
横县县域城市经济区划分
经济区 范 围 中心 主要产业导向 划分依据
县城产横州、校椅、那横州镇、那阳业核心阳、云表、陶圩、工业集中区
圈 莲塘、马岭
六景镇六景、峦城、平群产业马、平朗
核心圈
(1)县城产业核心圈
农业发展以粮、甘蔗、油茶为主。工业以制糖、花茶加工、建材等为主。
农业主要发展粮、林、甘蔗、桑蚕为主。工业以制浆造纸、化工、茧丝绸、食品产业为主。
自然地形;
发展阶段。
六景工业区
自然地形;
资源利用。
县城产业核心圈:包括横州、校椅、那阳、云表、陶圩、莲塘、马岭。以县城和那阳工业集中区为依托,该经济区的工业以制糖、造纸、花茶加工、建材等为主,农业发展以粮、甘蔗、油茶为主。
(2)六景镇群产业核心圈
六景镇群产业核心圈:包括六景、峦城、平马、平朗。以六景工业园为依托,桂海和南广两条高速公路、湘桂和黎钦两条铁路、邕江黄金水道(常年可通行1000吨级船舶)为发展走廊,该经济区的工业以制浆造纸、化工、茧丝绸、食品产业为主。农业主要发展粮、林、甘蔗、桑蚕为主。
第四章 县域村镇体系布局
第12条 城镇等级结构规划
1、县城
县城是区域城镇职能结构的核心,其功能主要体现在作为县域城镇发展的增长极与城镇联系的枢纽,发挥对全县域发展的带动作用应是规划期内县城职能调整的重点方向。
2、中心镇
中心镇是县域城镇职能结构的二级核心,成为横县农村城镇化战略实施的重要载体,承担县域部分职能。横县县域中心镇六景镇。
3、重点镇
重点镇是作为县域农村经济发展的增长极核,未来将分担区域中心的部分职能。横县县域中心镇主要有峦城镇、校椅镇、云表镇、那阳镇、百合镇、陶圩镇、新福镇共7个。
4、一般镇
一般镇是县域城镇职能结构的重要节点,发挥承上启下的功能,并通过集聚和规模扩张,发挥所在县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的中心作用,共8个。
5、中心村
中心村是乡村区域的管理中心和商品集散地,共49个。
横县域城镇等级一览表
城镇等级
中心城区 一级
中心镇 二级
名称
横州镇
六景镇
峦城镇
校椅镇
云表镇
那阳镇
百合镇
陶圩镇
新福镇
莲塘镇
平马镇
南乡镇
石塘镇
马岭镇
平朗乡
马山乡
镇龙乡
蒙垌村、新桥村、清江村、北村、谢圩村、高村、刘奇村、竹莲村、桥板村、碑塘村、重点镇 三级
一般乡镇 四级
中心村 五级
石洲村、良村、那帽村、百联村、平福村、江口村、武留村、勒竹村、大六村、平联村、六莲村、六坡村、苏安村、大茶村、三阳村、彭岭村、白沙村、沙江村、陆村、苏村、令里村、罗塘村
横塘村、石井村、临江村、青桐村、福塘村、广平村、邓圩村、振兴村、良和村、南新村、上颜村、黄强村、池鹏村、克安村、双桥村、凤丹村、古楼村
依据现状经济发展状况和发展条件分析,结合全县城镇化水平预测,规划城镇规模等级分为30-50万人,10-30万人,5-10万人,2-5万人,1-2万人,1万人以下六个等级。
县域村镇城镇规模结构一览表
城镇规模
人口规模(万人)
城镇数量
Ⅰ
Ⅱ
Ⅲ
Ⅳ
Ⅴ
30-50
10-30
5-10
2-5
1-2
1
1
4
3
8
横州镇
六景镇
峦城镇、云表镇、百合镇、校椅镇
那阳镇、新福镇、陶圩镇、
马岭镇、平朗乡、镇龙乡、、莲塘镇、石塘镇、马山乡、平马镇、南乡镇、
蒙垌村、新桥村、清江村、北村、谢圩村、高村、刘奇村、竹莲村、桥板村、碑塘村、石洲村、良村、那帽村、百联村、平福村、江口村、武留村、勒竹村、大六村、平联村、六莲村、六坡村、苏安村、大茶村、三阳村、彭岭村、白沙村、沙江村、陆村、苏村、令里村、罗塘村、横塘村、石井村、临江村、青桐村、福塘村、广平村、邓圩村、振兴村、良和村、南新村、上颜村、黄强村、池鹏村、克安村、双桥村、凤丹村、古楼村
城 镇 名 称
Ⅵ
1>
49
第13条 城镇职能结构规划
根据各城镇区位、资源禀赋、现有产业基础以及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将县域乡镇分为以下六种职能类型,即综合型、交通工业型、工矿型、工贸型、农贸型、旅游农业型、农业型。
职能分类
综合型
交通工业型
工业商贸型
农业商贸型
旅游农业型
农业型
城镇职能结构规划一览表
乡镇名称
横县城区(横州镇)
六景镇
南乡镇、峦城镇、百合镇、那阳镇、陶圩镇、校椅镇、云表镇:
莲塘镇、平马镇、马岭镇、石塘镇
镇龙乡
平朗乡、新福镇、马山乡
个数
1
1
7
3
1
3
1.中心城区:横州镇
横县中心城区是县域城镇职能结构的核心。著名的茉莉花之都,横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以资源型加工业为主的商贸发达的滨江城市。
2.中心镇
中心镇是县域城镇职能结构的二级核心,成为横县农村城镇化战略实施的重要载体。
六景镇:交通工业型。县域西部中心镇,是重要的交通节点,以发展现代化物流、工业为主。
3.重点镇
重点镇的主要职能是作为县域农村经济发展的增长极核,同时也是县域产业发展的重要空间,成为横县农村城镇化战略实施的主要载体,未来将分担区域中心的部分职能。
校椅镇:工贸型城镇。县域中部中心镇,以茉莉花茶的加工、贸易出口为主,突出现代农业的特点。
云表镇:工贸型城镇。县域东部中心镇,以蚕丝、传统商业为主,大力开拓新的市场。
峦城镇:工贸型城镇。以轻工业为主、积极发展商业贸易服务的城镇。
那阳镇:工贸型城镇。以建材等资源型加工业为主的工贸型城镇。
新福镇:农业型乡镇。县域南部中心镇,以生态农业种植为主的乡镇。
陶圩镇:工贸型城镇。以发展工业和商品贸易为主为主的城镇。
百合镇:工贸型城镇。以工业贸易为主及加工和集市贸易服务为主导的城镇。
4.一般乡镇
除中心镇、重点镇以外的8个乡镇,包括5个建制镇、3个乡。
南乡镇:工贸型城镇。以发展工业和商品贸易为主的城镇。
莲塘镇:农贸型城镇。以农业发展为经济支撑的农贸型集镇。
平马镇:农贸型城镇。以农产品生产加工和贸易为主的集贸城镇
马岭镇:农贸型乡镇。以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及商贸型集镇。
石塘镇:农贸型城镇。以农副产品加工及商贸型集镇。
平朗乡:农业型乡镇。以生态农业种植为主的乡镇。
马山乡:农业型乡镇。以生态农业种植为主的乡镇。
镇龙乡:旅游农业型乡镇。以休闲旅游度假和生态农业种植为主的乡镇。
第14条 城镇空间结构规划
横县未来城镇空间发展的需要,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是要强化中心城区的集聚与扩散功能,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二是培育城镇发展与对外联系的主轴带,构建开放式的空间体系;三是要协调内部空间发展关系,培育新的增长空间。
县域城镇发展的总体战略是“强化二核、构筑六轴、带动五片”。
1、强化二核
壮大中心城区和规模与实力,突出县城与六景镇的建设,推动形成以县城为中心,那阳工业集中区为产业支撑的核心城镇集群。构筑以两城为中心的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中心。
2、构筑六轴
在横县县域范围内形成五条城镇发展轴线,具体形成“三主三次”。三条主轴为六景—校椅—云表城镇发展轴,六景—横州—百合城镇发展轴、六景—平朗—新福城镇发展轴;三条次轴为云表—那阳城镇发展轴,校椅—横州城镇发展轴和平朗—南乡—百合城镇发展轴。
(1)六景—校椅—云表城镇发展轴;该轴依托南梧高速公路(G80)形成,连接六景、石塘、校椅和云表等城镇,同时也是联系南宁最重要的一条轴线。
(2)六景—横州—百合城镇发展轴:该轴依托S101省道和郁江形成,连接六景、峦城、莲塘、横州、那阳、百合等城镇。郁江是广西西江黄金水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横县未来最具发展潜力的一条城镇发展轴。
(3)六景—平朗—新福城镇发展轴:该轴依托六景至钦州的高速公路,连接六景、峦城、平朗、新福等城镇,是未来横县对外交通的重要通道。
(4)云表—那阳城镇发展轴:该轴依托G209形成,连接云表、马岭、那阳等城镇,并可向南达灵山、合浦等地,向北可达贵港、兴业、玉林等地。
(5)校椅—横州城镇发展轴:该轴依托X470县道形成,连接校椅、横州、镇龙等乡镇。
(6)平朗—南乡—百合城镇发展轴:该轴依托新平公路,连接平朗、南乡、百合等城镇,是横县县域南部的重要发展轴线,对于带动横县南部城镇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带动五片
充分发挥重点城镇在城镇体系中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依托区域内的发展轴线,形成带动整个县域五个城镇经济区全面发展的远景格局。
规划全县划分到五个城镇经济区
(1)西部城镇经济区:包括六景、峦城、平马、平朗、该经济区的农业主要发展粮、林、甘蔗、桑蚕等。
(2)中部城镇经济区:包括横州镇、校椅、那阳、云表、陶圩、莲塘、马岭。今后农业发展以粮、甘蔗、油茶为主,工业以制糖、花茶加工、建材等为主。
(3)东部城镇经济区:包括百合、马山。今后农业发展以粮、果、茶、林为主,工业以果品加工、花茶及林业加工为主。
(4)南部城镇经济区:包括南乡、新福。今后农业发展以粮、甘蔗、林业为主,工业以糖纸、林业加
工为主。
(5)北部城镇经济区:包括石塘、镇龙。今后农业以发展林、牧为主,工业也以林业、肉类加工为主。
第五章 县域村庄布局规划
第15条 村庄建设目标
规划期末建成“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
第16条 村庄分级
按照《村庄布局导则》、《镇规划标准》的要求及横县的具体情况,农村地区村庄体系分为中心村、基层村两个职能等级。
第17条 村庄分类
根据城乡地域范畴,本规划将横县村庄分为发展村、控制村两种类型,分别施以不同的发展策略。
第18条 村庄发展策略
实行分区均衡发展战略,各个城镇地区相对独立,与农村地区相互渗透,组织县域完整的生态空间。
第19条 村庄体系
一定地域范围内,以农村生产力合理布局和方便农民生活和生产需要为依据,分析村庄人口和建设用地规模,对农村居民点和建制村进行划分和评价。村庄体系包括村庄分级和村庄分类。
第20条 村庄布局规划
1、社区的确定
规划筛选得出最终的村改社区26个。
横县村庄布局“社区”统计表
村庄类型
城镇名称
横州镇
峦城镇
南乡镇
社区
城北社区、槎江社区、城东社区、城司社区、洪德社区、柳明社区
峦城社区
南乡社区、板路社区
六景社区、良圻社区
百合社区
那市社区
莲塘社区
合计(个数)
6
1
2
2
1
1
1
社区
六景镇
百合镇
那阳镇
莲塘镇
平马镇
新福镇
石塘镇
陶圩镇
校椅镇
云表镇
马岭镇
平朗乡
马山乡
镇龙乡
合计
平马社区
新福社区、关塘社区
石塘社区、灵竹社区
陶圩社区
校椅社区
云表社区
马岭社区
平朗社区
卫民社区
那州社区
1
2
2
1
1
1
1
1
1
1
26
2、中心村的确定
规划筛选得出最终的中心村49个。
横县村庄布局规划确定中心村统计表
城镇名称
横州镇
峦城镇
南乡镇
六景镇
百合镇
那阳镇
莲塘镇
平马镇
新福镇
石塘镇
陶圩镇
校椅镇
云表镇
马岭镇
平朗乡
马山乡
中心村
蒙垌村、新桥村、清江村、北村、谢圩村
高村、刘奇村
竹莲村、桥板村、碑塘村
石洲村、良村、那帽村
百联村、平福村、江口村、武留村
勒竹村、大六村、平联村
六莲村、六坡村
苏安村、大茶村
三阳村、彭岭村、白沙村
沙江村、陆村
苏村、令里村、罗塘村
横塘村、石井村、临江村、青桐村
福塘村、广平村、邓圩村
振兴村、良和村、南新村
上颜村、黄强村、池鹏村
克安村、双桥村
合计(个数)
5
2
3
3
4
3
2
2
3
2
3
4
3
3
3
2
镇龙乡
凤丹村、古楼村
各乡镇中心村一览表
2
49 合计
乡镇名 行政村
蒙垌村
新桥村
村庄分类
发展村
发展村
发展村
发展村
发展村
发展村
发展村
发展村
发展村
发展村
发展村
发展村
发展村
发展村
发展村
发展村
发展村
规划
人口
4500
5600
5400
7400
3800
4000
2300
5100
5400
5200
4000
4500
8450
7700
5200
8400
5400
用地标准
(ha)
54
67.2
64.8
88.8
45.6
48
27.6
61.2
64.8
62.4
48
54
101.4
130.9
88.4
142.8
91.8
分级
中心村
中心村
中心村
中心村
中心村
中心村
中心村
中心村
中心村
中心村
中心村
中心村
中心村
中心村
中心村
中心村
中心村
横州镇
清江村
北村
谢圩村
高村
峦城镇
刘奇村
桥板村
南乡镇
碑塘村
竹莲村
石洲村
六景镇
那帽村
良村
武留村
百联村
百合镇
江口村
平福村
大六村
那阳镇
发展村
发展村
发展村
发展村
发展村
发展村
发展村
发展村
发展村
发展村
发展村
发展村
发展村
发展村
发展村
发展村
发展村
发展村
发展村
发展村
发展村
3600
2700
7000
43.2
32.4
84
中心村
中心村
中心村
中心村
中心村
中心村
中心村
中心村
中心村
中心村
中心村
中心村
中心村
中心村
中心村
中心村
中心村
中心村
中心村
中心村
中心村
平联村
簕竹村
六莲村
4400
4600
2600
4900
2300
5400
1500
8000
5700
2850
4480
3600
6200
4800
7500
3700
5500
6500
52.8
55.2
31.2
58.8
27.6
64.8
18
96
68.4
34.2
53.76
43.2
74.4
57.6
90
44.4
66
78
莲塘镇
六坡村
苏安村
平马镇
大茶村
三阳村
新福镇
彭岭村
白沙村
沙江村
石塘镇
陆村
苏村
陶圩镇
令里村
罗塘村
横塘村
石井村
校椅镇
临江村
青桐村
福塘村
云表镇
广平村
邓圩村
振兴村
马岭镇
发展村
发展村
发展村
发展村
发展村
发展村
发展村
发展村
发展村
发展村
发展村
9500
1600
2700
3600
4100
1700
2300
5500
4400
2700
1300
114
19.2
32.4
43.2
49.2
20.4
27.6
66
52.8
32.4
15.6
中心村
中心村
中心村
中心村
中心村
中心村
中心村
中心村
中心村
中心村
中心村
良和村
南新村
上颜村
平朗乡
黄强村
池鹏村
克安村
马山乡
双桥村
凤丹村
镇龙乡
古楼村
2、基层村的确定
除去社区、中心村剩余的村都作为基层村。共 227个。
横县村庄布局规划确定基层村统计表
城镇名称
基层村
合计(个数)
太平、龙池、东郭、宋村、蒙村、长江、龙首、曹村、横州镇
石村、学明、周塘、长寨、大和、长淇、、上淇、江南
泮塘、那檀、方村、莫村、下滕、彭村、安平、滩头、16
峦城镇
13
明新、杨江、格木、新兴、良塘
南乡镇
高山、陈塘、蔡村、合山、天亮、松柏、五合、红宜、15
三榃、民生、竹瓦、广龙
竹标、布文、官山、八联、大浪、那莫、民塘、龙口、六景镇
马毡、小王、承朴、石板、覃寨、化龙、木塘、红花、佛渡、利垌、亭茶、陇西、泗英、张村、高沙、竹塘
罗凤、高祝、黄村、洪庐、山江、大炉、六答、庙庄、24
百合镇
田共、圩背、录岭、平阳、马平、坡塘、陆屋、芳岭、新圩、南岸、芦塘、永新、河塘、妙门、同菜
那阳、上茶、岭鹩、东安、周杨、维新、政华、莫大、23
那阳镇
12
三合、大联、宝华、湴塘
杨彭、山柏、龙田、六香、佛子、廖村、石柱、小湴、莲塘镇
9
新张
平马镇
良水、苏安、五权、快龙、长安、丁村
塔竹、那河、榃湴、潘村、平恩、瓦灶、独村、新妙、6
新福镇
13
北联、团富、丕地、平塘
木道、逢村、禾仓、禾塘、芦村、大料、下垌、瑶埠、石塘镇
13
五福、三联、双河、潘六、古逢
福旺、外服、杨梅、龙门、大塘、平林、旺塘、善塘、陶圩镇
15
六秀、那良、泮林、谢村、上塘、刘村、镇海
:韦村、樟西、榃汶、龙省、贺桂、六凤、东圩、罗校椅镇
村、白衣、六蓝、草木、旺安、塘村、六味、榃桥、榃冷、中团
17
大良、甲俭、宿龙、南康、六河、周璞、旺庄、飘竹、云表镇
10
站圩、山口
富津、龙坪、莲新、飞马、兴华、双平、观江、新塘、马岭镇
9
清泉、
下颜、双窑、秋江、南乐、笔山、稔歌、滩晚、飞洒、平朗乡
10
那眉、宝鼎、
南面、公平、六壮、新龙、太宁、象旺、平安、长塘、马山乡
14
小向、金石、龙锦、汗桥、西竹、罗板
镇龙乡
马兰、榃可、六昌、那旭、大站、六谢、盐田、合源
8
227 合计
综合以上分析结论,最终乡镇村庄发展分类情况如下:
横县行政村再加上社区共 302个,26个村庄由于城镇发展的需要将村庄转变成社区。另有村庄的性质发生了改变:中心村49个,基层村227个。各乡镇村庄发展分类情况具体如下表所示:
城镇名称
横州镇
峦城镇
南乡镇
六景镇
百合镇
那阳镇
莲塘镇
平马镇
新福镇
石塘镇
陶圩镇
社区
6
1
2
2
1
1
1
1
2
2
1
中心村
5
2
3
3
4
3
2
2
3
2
3
基层村
16
13
15
24
23
12
9
6
13
13
15
合计(个数)
27
16
20
29
28
16
12
9
18
17
19
校椅镇
云表镇
马岭镇
平朗乡
马山乡
镇龙乡
1
1
1
1
1
1
26
4
3
3
3
2
2
49
17
10
9
10
14
8
227
22
14
13
14
17
11
302
合计
第21条 横县各乡镇空间布局规模
1、横州镇
横州镇村庄布局规划情况表
人口规模
村庄等级
(人)
中心城区
(社区)
基层村
中心村
基层村
基层村
基层村
基层村
中心村
基层村
基层村
450000
类
型
城镇地区
村庄名称
用地规模
(ha)
4700
城北、槎江、城东、城司、洪德、柳明
江南村
蒙垌村
太平村
龙池村
5400
4500
2500
3500
2400
3800
5600
3200
1900
64.8
54
30
42
28.8
45.6
67.2
38.4
22.8
农村地区
东郭村
宋村
新桥村
蒙村
长江村
龙首村
曹村
清江村
北村
石村
谢圩村
学明村
周塘村
长寨村
大和村
长淇村
上淇村
2、那阳镇
基层村
基层村
中心村
中心村
基层村
中心村
基层村
基层村
基层村
基层村
基层村
基层村
1800
2300
5400
7400
1600
3800
2700
2400
2600
4300
1400
7000
21.6
27.6
64.8
88.8
19.2
45.6
32.4
28.8
31.2
51.6
16.8
84
类
型
城镇地区
村庄名称
那市
那阳村
上茶村
湴塘村
那阳镇村庄布局规划情况表
人口规模
村庄等级
(人)
中心城区
(社区)
基层村
基层村
基层村
基层村
中心村
基层村
基层村
中心村
37000
4400
1000
3300
1000
3600
2300
2700
2700
用地规模
(ha)
444
52.8
12
39.6
12
43.2
27.6
32.4
32.4
农村地区
东安村
大陆村
周杨村
三合村
平联村
维新村
勒竹村
政华村
莫大村
大联村
宝华村
岭鹩村
基层村
中心村
基层村
基层村
基层村
基层村
基层村
1700
7000
3900
3100
2700
1600
2100
20.4
84
46.8
37.2
32.4
19.2
25.2
3.云表镇
云表镇村庄布局规划情况表
人口规模
村庄等级
(人)
中心城区
(社区)
基层村
基层村
基层村
基层村
中心村
基层村
中心村
基层村
中心村
基层村
基层村
基层村
基层村
52000
4900
5400
2900
3900
5500
2700
6500
3000
9500
2800
2300
1900
900
类
型
城镇地区
村庄名称
云表
大良村
甲俭村
宿龙村
南康村
用地规模
(ha)
624
58.8
64.8
34.8
46.8
66
32.4
78
36
114
33.6
27.6
22.8
10.8
福塘村
六河村
农村地区
广平村
周璞村
邓圩村
旺庄村
飘竹村
站圩村
山口村
4、峦城镇
峦城镇村庄布局规划情况表
人口规模
村庄等级
(人)
类
型
村庄名称
用地规模
(ha)
城镇地区
峦城
泮塘村
高村村
那檀村
刘奇村
方村
下滕村
莫村
中心城区
(社区)
基层村
中心村
基层村
中心村
基层村
基层村
基层村
基层村
基层村
基层村
基层村
基层村
基层村
基层村
基层村
52000
1800
4000
2700
2300
2000
2000
2100
2500
1000
4500
2100
2300
3600
1600
1300
624
21.6
48
32.4
27.6
24
24
25.2
30
12
54
25.2
27.6
43.2
19.2
15.6
农村地区
滩头村
明新村
良塘村
安平村
彭村
杨江村
格木村
新兴村
5、南乡镇
南乡镇村庄布局规划情况表
人口规模
村庄等级
(人)
中心城区
(社区)
基层村
基层村
基层村
中心村
中心村
基层村
基层村
基层村
基层村
基层村
13000
1600
2300
2300
5100
5400
2400
2900
3300
2300
2200
类
型
城镇地区
村庄名称
南乡、板路
红宜村
陈塘村
高山村
桥板村
碑塘村
蔡村村
合山村
天亮村
松柏村
五合村
用地规模
(ha)
156
19.2
27.6
27.6
61.2
64.8
28.8
34.8
39.6
27.6
26.4
农村地区
社头村
大沙村
三榃村
竹瓦村
高义村
竹莲村
广龙村
民生村
6、六景镇
基层村
基层村
基层村
基层村
基层村
中心村
基层村
基层村
7450
6800
2900
1700
5000
5200
3000
2400
89.4
81.6
34.8
20.4
60
62.4
36
28.8
类
型
城镇地区
村庄名称
六景、良圻
竹标村
布文村
官山村
石洲村
那莫村
大浪村
八联村
龙口村
民塘村
六景镇村庄布局规划情况表
人口规模
村庄等级
(人)
中心城区
(社区)
基层村
基层村
基层村
中心村
基层村
基层村
基层村
基层村
基层村
基层村
基层村
基层村
基层村
基层村
基层村
基层村
基层村
基层村
基层村
295000
1800
1300
1500
4000
1400
1500
3400
900
1900
1200
700
600
1400
1300
2400
3000
3700
1400
2600
用地规模
(ha)
3800
21.6
15.6
18
48
16.8
18
40.8
10.8
22.8
14.4
8.4
7.2
16.8
15.6
28.8
36
44.4
16.8
31.2
农村地区
马占村
小王村
承朴村
覃寨村
石板村
化龙村
木塘村
佛渡村
红花村
利垌村
那帽村
陇西村
亭茶村
泗英村
良村
张村
高沙村
竹塘村
中心村
基层村
基层村
基层村
中心村
基层村
基层村
基层村
4500
2100
1800
3400
8450
3600
3600
2000
54
25.2
21.6
40.8
101.4
43.2
43.2
24
7、百合镇
百合镇村庄布局规划情况表
人口规模
村庄等级
(人)
中心城区
(社区)
基层村
基层村
基层村
中心村
基层村
基层村
基层村
基层村
基层村
基层村
基层村
基层村
基层村
中心村
中心村
基层村
基层村
基层村
基层村
50000
2400
2900
4700
7700
2500
1800
3400
1200
1300
1500
2200
1200
2700
5200
8400
3500
1700
1200
4200
类
型
城镇地区
村庄名称
百合
罗凤村
高祝村
黄村
武留村
洪庐村
山江村
大炉村
六答村
庙庄村
用地规模
(ha)
600
40.8
49.3
79.9
130.9
42.5
30.6
57.8
20.4
22.1
25.5
37.4
20.4
45.9
88.4
142.8
59.5
28.9
20.4
71.4
农村地区
田共村
圩背村
录岭村
平阳村
百联村
江口村
马平村
坡塘村
陆屋村
芳岭村
新圩村
平福村
南岸村
芦塘村
永新村
河塘村
妙门村
同菜村
基层村
中心村
基层村
基层村
基层村
基层村
基层村
基层村
4200
5400
1700
1400
1400
1400
600
2100
71.4
91.8
28.9
23.8
23.8
23.8
10.2
35.7
8、马山乡
马山乡村庄布局规划情况表
人口规模
村庄等级
(人)
中心城区
(社区)
基层村
基层村
基层村
基层村
基层村
基层村
基层村
中心村
基层村
基层村
基层村
中心村
基层村
基层村
基层村
基层村
20000
2400
2000
2400
4000
2800
4600
800
5500
1600
900
800
4400
1600
2200
1300
1200
类
型
城镇地区
村庄名称
卫民
南面村
公平村
金石村
六壮村
新龙村
太宁村
象旺村
用地规模
(ha)
240
28.8
24
28.8
48
33.6
55.2
9.6
66
19.2
10.8
9.6
52.8
19.2
26.4
15.6
14.4
农村地区
克安村
小向村
长塘村
平安村
双桥村
龙锦村
汗桥村
西竹村
罗板村
9、新福镇
新福镇村庄布局规划情况表
类
型
城镇地区
村庄名称
新福、关塘
塔竹村
彭岭村
榃湴村
平恩村
潘村
三阳村
那河村
村庄等级
中心城区
(社区)
基层村
中心村
基层村
基层村
基层村
中心村
基层村
中心村
基层村
基层村
基层村
基层村
基层村
基层村
基层村
基层村
人口规模
(人)
21000
2700
5400
2500
1400
1000
2300
2700
1500
800
1000
1600
1500
1900
1700
1000
2700
用地规模
(ha)
252
32.4
64.8
30
16.8
12
27.6
32.4
18
9.6
12
19.2
18
22.8
20.4
12
32.4
农村地区
白沙村
那恩村
平塘村
北联村
丕地村
团富村
独村
新妙村
瓦灶村
10、莲塘镇
莲塘镇村庄布局规划情况表
人口规模
村庄等级
(人)
中心城区
(社区)
基层村
基层村
基层村
中心村
中心村
基层村
基层村
15000
5400
1800
1000
4400
4600
2300
1700
类
型
城镇地区
村庄名称
莲塘
杨彭村
山柏村
龙田村
用地规模
(ha)
180
64.8
21.6
12
52.8
55.2
27.6
20.4
农村地区
六莲村
六坡村
六香村
佛子村
廖村
石柱村
小湴村
新张村
基层村
基层村
基层村
基层村
2300
2200
1600
2700
27.6
26.4
19.2
32.4
11、平马镇
平马镇村庄布局规划情况表
人口规模
村庄等级
(人)
中心城区
(社区)
基层村
基层村
中心村
基层村
基层村
基层村
中心村
基层村
16000
3400
1900
2600
1100
2300
2400
4900
1900
类
型
城镇地区
村庄名称
平马
苏光村
良水村
苏安村
用地规模
(ha)
192
40.8
22.8
31.2
13.2
27.6
28.8
58.8
22.8
农村地区
五权村
快龙村
长安村
大茶村
丁村
12、平朗乡
平朗乡村庄布局规划情况表
人口规模
村庄等级
(人)
中心城区
(社区)
中心村
基层村
基层村
基层村
基层村
中心村
基层村
10000
4100
1800
1000
700
1200
1700
2400
类
型
城镇地区
村庄名称
用地规模
(ha)
120
49.2
21.6
12
8.4
14.4
20.4
28.8
平朗
上颜村
下颜村
农村地区
双窑村
秋江村
南乐村
黄强村
笔山村
稔歌村
滩晚村
飞洒村
那眉村
宝鼎村
池鹏村
基层村
基层村
基层村
基层村
基层村
中心村
1300
1100
600
600
1600
2300
15.6
13.2
7.2
7.2
19.2
27.6
13、石塘镇
石塘镇村庄布局规划情况表
人口规模
村庄等级
(人)
中心城区
(社区)
基层村
基层村
基层村
基层村
中心村
基层村
基层村
基层村
基层村
基层村
中心村
基层村
基层村
基层村
基层村
16000
2500
1700
1100
1600
8000
2000
4900
2200
2000
1600
5700
3300
4300
4200
3200
类
型
城镇地区
村庄名称
石塘、灵竹
木道村
逢村
禾仓村
禾塘村
沙江村
芦村
大料村
用地规模
(ha)
192
30
20.4
13.2
19.2
96
24
58.8
26.4
24
19.2
68.4
39.6
51.6
50.4
38.4
农村地区
下垌村
瑶埠村
五福村
陆村
三联村
双河村
潘六村
古逢村
14、陶圩镇
陶圩镇村庄布局规划情况表
人口规模
村庄等级
(人)
类
型
村庄名称
用地规模
(ha)
城镇地区
陶圩
福旺村
外服村
杨梅村
龙门村
大塘村
平林村
苏村
旺塘村
令里村
善塘村
六秀村
那良村
泮林村
谢村
上塘村
刘村
罗塘村
镇海村
中心城区
(社区)
基层村
基层村
基层村
基层村
基层村
基层村
中心村
基层村
中心村
基层村
基层村
基层村
基层村
基层村
基层村
基层村
中心村
基层村
26000
1800
1820
1200
1500
900
2550
2850
1700
4480
1500
2160
2300
1200
1800
3500
1800
3600
2200
312
21.6
21.84
14.4
18
10.8
30.6
34.2
20.4
53.76
18
25.92
27.6
14.4
21.6
42
21.6
43.2
26.4
农村地区
15、校椅镇
校椅镇村庄布局规划情况表
人口规模
村庄等级
(人)
中心城区
(社区)
基层村
基层村
基层村
基层村
中心村
中心村
基层村
52000
6500
2700
2200
1200
6200
4800
2500
类
型
城镇地区
村庄名称
校椅
韦村村
樟西村
榃汶村
用地规模
(ha)
624
78
32.4
26.4
14.4
74.4
57.6
30
农村地区
龙省村
横塘村
石井村
贺桂村
六凤村
东圩村
罗村村
白衣村
六兰村
临江村
旺安村
草木村
青桐村
塘村村
六味村
榃桥村
榃冷村
中团村
基层村
基层村
基层村
基层村
基层村
中心村
基层村
基层村
中心村
基层村
基层村
基层村
基层村
基层村
3000
1400
3200
2000
3400
7500
2700
1700
3700
800
4000
3700
1900
2200
36
16.8
38.4
24
40.8
90
32.4
20.4
44.4
9.6
48
44.4
22.8
26.4
16、镇龙乡
镇龙乡村庄布局规划情况表
人口规模
村庄等级
(人)
中心城区
(社区)
基层村
中心村
基层村
基层村
基层村
基层村
中心村
基层村
基层村
基层村
10000
1800
2700
900
1600
1100
900
1300
800
600
700
类
型
城镇地区
村庄名称
那州
马兰村
凤丹村
榃可村
六昌村
那旭村
大站村
古楼村
六谢村
盐田村
合源村
用地规模
(ha)
120
21.6
32.4
10.8
19.2
13.2
10.8
15.6
9.6
7.2
8.4
农村地区
17、马岭镇
马岭镇村庄布局规划情况表
类
型
城镇地区
村庄名称
马岭
富津村
龙坪村
连新村
飞马村
振兴村
村庄等级
中心城区
(社区)
基层村
基层村
基层村
基层村
中心村
基层村
基层村
基层村
基层村
中心村
基层村
中心村
人口规模
(人)
17000
800
2100
2400
1200
1600
1200
700
1600
800
2700
1000
3600
用地规模
(ha)
204
9.6
25.2
28.8
14.4
19.2
14.4
8.4
19.2
9.6
32.4
12
43.2
农村地区
兴华村
双平村
观江村
新塘村
良和村
清泉村
南新村
第六章 空间管制规划
第22条 区域土地空间类型
根据横县土地利用现状及收集到的相关资料情况,规划将全县土地按使用性质大致分为现状城镇建成区用地、规划城镇建设用地、城镇发展备用地、农村居民点建设用地、基础设施和独立工矿区建设用地、基本农田、一般耕地、园地、林地、风景区用地、水域以及其它未利用用地等类别。
按照上述土地使用性质,规划将全县土地空间分为三大类型:
(一)城乡建设区:包括现状城镇建成区用地、规划城镇建设用地、城镇发展备用地、农村居民点建设用地、基础设施和独立工矿区建设用地。
(二)生态敏感区:包括林地、风景区用地、水源保护地、生态绿化走廊和具有生态功能的湖泊、水库、河流以及其他生态敏感区用地。
(三)农业耕作区:包括基本农田、一般耕地、园地以及与农业有关的水体空间等。
第23条 空间管制分区
根据横县县域空间类型及其演变趋势、开发强度的不同,明确今后城镇化发展的主导,采取不同的开发控制策略,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加速县域城镇化进程的必由之路。规划依据不同地域的土地性质、用途、建设条件、发展潜力等因素,将横县县域用地划分以下三类区域: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和适宜建设区。
1、禁止建设区
禁建区包括具有特殊生态价值的生态保护区、水源保护地、湿地、重要的防护绿地等对区域生态安全有重要意义的区域,原则上禁止任何建设行为。主要包括:
1)、基本农田保护区
严格保护基本农田,不得随意进行非农建设,确因非农建设占用基本农田的,应对荒地进行复垦,以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和总量不减。建立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并完善保护措施和占用补偿制度,加大开发复垦和土地整理力度。
2)、水源地一级保护区
规划沿郁江重要生态地段、青年水库、县城水源地、六景水源地划定为禁止建设区。
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内禁止新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禁止向水域排放污水;已设置的排污口必须拆除;禁止堆置和存放工业废渣、城市垃圾、粪便和其他废弃物;禁止设置油库;禁止从事种植、放养禽畜,严格控制网箱养殖活动。
3)、风景名胜区的核心区
规划将九龙瀑布群森林公园、西津湖风景区、宝华山风景区、伏波风景区、海相泥盘系六景剖面的核心区划为禁止建设区。
4)、行洪河道及两侧生态防护绿带
县域甘棠河等行洪河道管制区域及河道两侧50米的生态防护绿带。郁江两侧至少100米的生态防护绿带。
5)、大型市政通道控制带
铁路、南梧高速公路、泉南高速公路、209国道等主要干道红线范围内区域以及道路两侧生态防护绿带,高压走廊、地下大型市政管线通道保护范围。铁路两侧控制25米的生态防护绿带,高速公路两侧控制25米的生态防护绿带,国道两侧控制20米的生态防护绿带,省道两侧控制15米的生态防护绿带,县道两侧控制10米的生态防护绿带,乡道两侧控制5米的生态防护绿带。
2、限制建设区
限制建设区对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安全有较大影响,要根据资源环境条件进一步划分控制等级,科学合理的引导开发建设行为,城镇建设用地选择尽可能避让,限制建设区和城镇建设用地重叠的区域,应提出具体的建设要求,做出相应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和生态补偿措施。主要包括:
1)、农林用地区
一般农林用地区指县域除基本农田以外的发展农业生产的区域,包括一般农田、园地、菜地、林地、牧草地等,是县域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农林用地区应注重“占补挂钩”和“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原则,尽量保护一般农田,控制土地转变用途,严格按国家有关规定审批用地。注重农田防护林网建设,控制农药、化肥、农膜等用量保护生态环境,防治环境污染和水土流失。
2)、风景名胜区的缓冲区
规划将九龙瀑布群森林公园、西津湖风景区、宝华山风景区、海相泥盘系六景剖面的缓冲区划为限制建设区。
3、适宜建设区
适宜建设区域范围:指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以外的区域,是城镇建设用地优先选择的区域,主要包括中心城区和各乡镇的规划城镇建设用地区域、工业区、乡村居民点等全部非农建设用地范围。适宜建设区内须明确划定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加强规划执行力度,严格控制用地规模,高效集约利用土地资源,根据资源条件和环境容量,科学合理的确定开发模式和开发强度。
第24条 管制措施
(一)适宜建设区管制措施
适宜建设区其实就是城镇发展建设用地和发展备用地范围,因此,对该区的管制主要是对城镇建设用地开发的管制,其主要管制措施应考虑如下一些因素:
1、须对城镇建设区进行科学规划,编制好区域村镇体系规划、城镇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并以批准的各类规划为依据,严格按照规划的范围、性质、规模、发展方向及控制指标、规划设计条件和环境要求进行开发建设。
2、该区须重点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效益,对建成区内未利用的土地(包括弃置地),建设须填空补缺,充分利用。全面建立和完善城市国有土地的有偿使用制度,允许有偿使用土地的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流通,实现土地的高效率利用和高效益产出。
3、特大城市、中等城市和小城市建设用地严格按100m2/人的上限人均用地指标控制,建制镇建设用地严格按120m2/人的上限人均用地指标控制。
4、城镇建设区不准占用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各类生态系统保护区、河道水域、岸线等生态敏感区用地,不准占用尚未开采的矿产资源区用地。
5、临近生态敏感区的城镇建设必须经城市规划主管部门审批,其建设不得损坏生态敏感区的环境和景观。
6、城镇建设区的文物保护单位用地、古迹遗址用地等必须实行严格保护,须对其编制专项规划,并按规划保护和建设。
7、城镇建设区内建设须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地形、地貌及现状资源条件,保护区内山林、植被、水系,保护当地文化历史、风俗民情、地方风格和空间特色。
8、小城镇建筑应保持并形成地方风格,延续地方建筑文化、民风民俗。
9、城镇引用水源地必须严格加以保护,地表水取水口下游100米,上游1000米范围内禁止排污。地下水取水口周围50米半径范围内禁止排污,取水口和城市水源保护须严格遵照相关法律、法规执行。
10、城镇建设密集区必须进行统一规划协调,按照设施共建共享、环境共建共保、空间协调统一的原则做好空间利用规划,打破行政壁垒和地方保护,按照市场化、一体化的原则协调发展。
11、城镇与城镇之间的地域、城镇内各不同性质组团用地之间应建设生态隔离带,以改善城市内外环境,提高城镇生活质量和美化城市景观环境。
(二)限制建设区管制措施
1、严格保护此区内的耕地,禁止非法占用耕地。城镇建设确需占用少量耕地时,应按有关程序报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按耕地占补平衡原则进行占用补偿,维护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
2、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编制基本农田保护规划,保护基本农田,严格控制占用基本农田进行非农建设或将基本农田改为其他性质的用地。
3、城镇、集镇、乡、农村居民点及工矿区建设严格遵照规划控制指标执行。严格控制农房分散建设,
农民建房应当适当集中,形成规模。
4、编制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组织部分地区退宅还耕、退耕还林,撤并部分乡镇和自然村落,将农村空置房基地作耕地开发改造。
5、须加强此区的生态环境建设,植树造林、绿化荒山,大力推广生态农业,增强生态环境的自净能力。
6、强化本区对城镇的服务功能,本区应设置供应城镇的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吸纳部分城镇市政设施,如垃圾处理场、污水处理厂、给水厂、殡葬用地、危险品仓库等,安排部分污染性生产企业,为城镇发展提供用地保障,维护和加强城镇间的路网建设。
7、对需要在本区内安排的城镇市政设施和污染性生产企业等,须进行科学合理选址和可行性研究论证,并经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审批。
8、本区发展建设应与城镇发展建设协调,本区内重大基础设施(水利设施、电力设施、道路交通等)建设应有利于城镇的发展,不能危及城镇的安全或者妨碍城镇建设发展。
(三)禁止建设区管制措施
1、编制各类禁止建设区总体规划和保护专项规划,包括景区总体规划、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自然山体及河流水系保护规划、文物保护专项规划、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保护专项规划及其他保护专项规划等,严格保护区内自然山体、河湖水域、森林植被和各类动植物等生态资源以及历史文化、矿产等资源。
2、严禁在生态敏感核心保护区进行开发建设;在生态敏感区外围保护地带控制高强度开发;适度开发建设应报上级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审批,须保证生态敏感区环境和景观不受破坏。
3、严禁在生态敏感区开山、采石、挖沙、取土,严禁在该区进行任何破坏性活动,以维护该区自然的地形、地貌。
4、严格保护生态区内的林木、动植物、水体、矿产等资源,不准无计划伐木、取水、狩猎、采矿等,进行此类活动必须得到国家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或有国家政府有计划安排进行。
5、禁止各类污染物未经处理或处理不达标排入生态敏感区。固体垃圾排入该区须采取生物填埋、焚烧等措施,液体污染物必须经处理达标后方可排入本区水体,严禁任何固体污染物、垃圾等直接倒入水体或堆放在水体沿岸50米范围内。
6、严禁在上述各类严格控制开发地区进行开发建设或将其划为城镇建设用地进行高强度开发,并对城镇中属于禁止建设区的各类用地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进行保护。
7、各类文化遗址、出土文物地址、文物保护单位等禁止建设区应根据相关法律和技术规定划定保护用地范围,划定的用地禁止进行非保护性的开发建设。
8、未经开采的各类矿产资源分布区不得建设各种工程设施或者用于城镇建设,已开采弃置的原矿产资源分布区须进行生态治理,恢复其生态属性,不准随意弃置。
9、禁止建设区内的自然山体不得进行新的非生态农业用地开垦,并应推行退耕还林政策或进行生态农业耕作,适当恢复其自然生态面貌。
10、禁止建设区以保护为主,任何允许进行的行为都应有利于保护,杜绝任何形式的破坏活动。
第七章 县域资源与环境控制保护规划
第25条 县域资源与环境规划目标
在全面进行资源环境现状分析评价的基础上,以合理配置资源为原则,划定资源和环境控制区域,协调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关系;构建城市生态安全格局,为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有效保护,以及制定重大经济技术政策、社会发展规划、经济发展计划提供科学依据,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26条 县域资源控制规划
1、水域廊道与湿地控制区
1)、县域重要水域廊道包括:郁江、甘棠河等;县域重要湿地控制区包括:六兰水库、云表水库、陈汶水库、北滩水库、旺天塘水库等。
2)、对县域内的水域廊道和湿地采取“绝对生态控制区”和“建设控制区”两级保护的措施。
3)、控制要求
在城镇建设区范围以内,重要水域廊道两侧和湿地周边各50米范围为绝对生态控制区, 200米为建设控制区;一般水域廊道两侧和湿地周边各30米范围为绝对生态控制区,100米范围为建设控制区。
在城镇建设区范围以外,重要水域廊道两侧和湿地周边各100米范围为绝对生态控制区,500米范围为建设控制区;一般水域廊道两侧和湿地周边50米范围为绝对生态控制区, 200米范围为建设控制区。
2、水源保护区
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采取三级保护的措施。其中一级保护区水质标准应当不低于国家规定的《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88)中的Ⅱ类标准;二级保护区水质标准应当不低于国家规定的《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88)中的Ⅲ类标准;准保护区水质标准应当保证二级保护区的水质能满足规定的标准。
3、山体保护区
1)、在县域范围内将坡度25%以上及高度250米以上的山体划定为山体保护区。
2)、在山体保护区内的坡耕地逐步退耕还林,对已遭破坏的山体、植被有计划地进行修复和治理,增强水土保持能力。对城镇用地内的山体保护区,以绿线形式进行控制保护,保护区内严格限制城镇建设,结合山地城镇特点,通过建设城市公园和风景林地等方式保护和合理利用山体。
4、基本农田
认真贯彻《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坚决保护基本农田,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经依法划定后,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改变或者占用。
5、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横县主要历史文化遗产有伏波庙、海棠桥、承露塔、中共广西省工委横县会议旧址、应天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措施主要有:
1)、对已经确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应严格按照文物的保护等级、保护范围进行保护,并根据其实际需要,在其四周划定相应的建设控制地带,防止对文物的“建设性”破坏。
2)、文物普查中发现的文物古迹,还未确定保护级别者,亦应根据其价值大小,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对无法保护者、可采取建立标志或资料存档等方式妥善处理。
3)、在文物古迹保护范围内,不得进行任何新建和改建工程,以保持其历史真实性。并严格按《文物保护法》的要求和“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及“修旧如旧”的方针,进行精心保护和修缮。对危及文物安全和影响文物环境风貌的建(构)筑物,则应根据具体情况,或拆除作公共活动空间,或作绿化用地,或改变使用性质,或对其与环境不协调的部分采用传统技术进行改造。
4)、在建设控制地带内的建设工程,必须严格控制其高度、体量、形式、色彩等,使之与文物古迹的环境风貌相协调。
5)、对一些有保护价值的民居、历史性建筑和近代建筑也应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有效保护。
6)、对一些已遭破坏的历史遗迹,确有必要恢复的,必须持谨慎态度,严格把关,通过精心设计施工,恢复其往日风貌和神韵。
7)、对地下文物古迹(如古墓葬)埋藏区,应根据《文物保护法》的有关规定予以保护。在文物埋藏区选址基本建设,事先必须经文物部门批准并进行勘探、发掘后,方可施工。
6、风景名胜区
横县山水秀美,风光旖旎。钵岭春游、槎亭秋眺、海棠幕雨、宝华朝烟、月江澄炼、天窟归云、紫水呈祥、乌蛮积翠浑然一体成为横县著名的古八景。与之相辉映的九龙瀑布群森林公园、西津湖风景区、宝华山风景区、伏波风景区、海相泥盘系六景剖面形成了横县丰富而独特的旅游资源品牌。风景名胜区需要保护其自然景观、文化古迹和生态环境等有机组成部分,设立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及时编制规划,严格管理措施。
第27条 县域资源与环境功能区划
结合横县自然环境特征、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区域主导生态功能,并参照主要生态系统类型和生态服务功能类型、各区域今后发展趋势,将全县划分为4个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区、生态控制区、生态引导区、生态改善区。
1、生态保护区
生态保护区主要包括县域范围内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重点风景旅游区、水源地、矿产资源开发区和基本农田保护区。零星分布于周围山区、山间谷地和河流两岸。这些区域是生态系统极端敏感区域,同时也对县域生态系统的协调共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生态保护区控制措施:
第一,不得占用该区域的任何土地用于建设,对该区域内已有的村落和工业用地应予以搬迁并做好生态恢复工作。
第二,加强管理力度,禁止在该区进行有损生态环境的各种活动。如在水源区游泳、捕鱼、堆放垃圾、排放污水,在森林公园砍伐和狩猎等活动。
2、生态控制区
生态控制区主要包括以各生态保护区为中心的半径为1000米的过渡地带,具有饮水保护任务的水体周围地区,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山地和丘陵地区和一般农业发展区,这一区域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大。
生态控制区控制措施:
第一,严格控制城市建设用地性质的开发,可在生态保护区周围地带布局一些旅游项目,但要严格控制建筑的密度和体量,建筑风格要与区域自然环境相协调。
第二,已经开发的地区要严格控制建设量,对已经破坏的山体、水体和植被应有计划的修复,严格用地审批,将耕地和林地转为建设用地的要加强控制;泥土流失严重的山区要做好退耕还林工程,禁止陡坡开垦。
第三,加强对这一区域生态环境特点的研究,为制定合理的生态保护措施服务。
3、生态引导区
生态引导区除以上两区以外的所有区域均为生态引导区。此区域覆盖了现状所有城镇建设区及其周围适宜城镇发展的生态不敏感和低敏感区域。该区域是未来城镇重点生长的区域,是城镇扩展的方向。该区域的生态环境条件较好,建设时要注意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对规划和建设项目严格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生态引导区控制措施:
第一,村镇发展中加强对村镇容量的研究,切忌透支环境容量的过度开发。
第二,开发过程中强调生态环境的补偿和城市环境的美化,村镇建设的过程要与生态环境改善的过程相一致。
第三,沿河流进行村镇建设时要注意防止水体污染。
第四,现状已经是村镇用地的要加强村镇生态环境建设,扩大绿地面积,新建区域建设应与自然生态环境相符合。
4、生态改善区
生态控制区主要是县城周边区域,由于人口和工业集聚造成环境压力过大,区域环境质量下降的地区。该区域是城镇主要建成区及周边地区,生态环境受影响较大,以生态改善为目标,注意工业和城镇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第八章 基础设施统筹规划
第28条 综合交通规划
1、公路网络体系架构
横县公路网由部分贯通横县的国道和省道、县道和乡村道路在横县地理区域叠加形成,不同层次的道路承担不同的交通需求,在一定程度上自成体系。根据横县公路网组成的不同,规划将横县公路网划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具有全国、全省意义,贯穿整个横县、连接横县内外重要城市及周边地区的重要道路,即国省重要干线公路。
第二层次:连接横县境内县域中心城市的公路及以县域中心镇为中心向主要城镇辐射的公路,即横县重要县级干线公路。
第三层次:县域中心镇通往各乡镇的公路、相邻各乡镇之间的交通联系,以及各乡镇与干线公路的连通,即一般县级公路。
第四层次:以各乡镇为中心,通往其辖区的乡村公路以及各村与干线公路相接的连接公路,即乡村公路。
2、公路网布局规划
提高路网等级,加大路网密度,完善路网结构,衔接好公路与城市道路的关系。规划干道公路网是由以高速公路、一级和二级公路构成的“二横三纵”为主骨架,同时以相关省道和县乡道为网架,组成的一个快速安全、内外畅通的公路运输网络。其中“二横”由南梧高速、省道101组成,“三纵”由六钦高速公路、国道209、省道224构成。
横县公路网以南梧高速公路、国道(G209)公路、省道(S10145)为主干线,以县道新平(新圩--那阳--新福---平朗--太平)公路和县道(板路--横州--校椅--镇龙、莲塘--陶圩--石塘--灵竹)公路为次干线,组成公路网。规划除南柳高速公路、南梧高速公路以外,各等级公路均在原基础上提高等级,以加快公路运行速度。
3、铁路:以提高客货运力运量为目标,加快湘桂铁路和黎钦铁路改造和完善配套。
4、港口:完成港口码头及相关配套的基础设施,提高水运的运力和运量,发挥西江黄金水道的作用。
第29条 电力工程规划
1、负荷预测
根据横县区域电力增长情况,预计2015和2030 年横县域总用电量分别为995Gwh,2214Gwh,最大负荷分别为216Mw,542Mw。
2、规划原则
横县各城镇应从自身情况出发,根据本地发展规模、功能特点预测用电需求,按照安全可靠、适度超前的原则积极优化电网结构,合理布置电源,保障各城镇一、二、三产业不断发展的电力供应。继续保持现有地方电力和区电网联合供电格局,大力发展水电建设,提高水电发电量,并积极建设一批220kV、110kV 变电站,以增强电力互供能力。
3、变电站布局
横县县城:横县220kV 变(2x150MVA)、中和变(1x150MVA)、马乡变(1x150MVA);茉莉110kV 变(2x50MVA)、港口110kV 变(2x50MVA)、下郭110kV 变(1x40MVA)、那阳110kV 变(1x40MVA)、谢圩110kV 变(2x50MVA)。
县域(除县城外) :六景变(1x180MVA)、云表110kV 变(2x50MVA)、校椅110kV 变(2x50MVA)、莲塘110kV 变(2x40MVA)、良圻110kV 变(2x40MVA)
4、电网规划
规划新增西津电厂——马山变,横县变——云表变,六景变——中和变。220kV 电力线路,110kV 变电站应就近从220kV 变电站和大型发电厂取得电源,并尽可能实现多电源联网,增强互供互通能力,提高供电可靠性。
第30条 电讯工程规划
1、邮政规划
(1)规划依靠科技进步,加速实现邮政通信生产与管理现代化,努力拓展邮政新业务,逐步形成面向市场、结构合理的多元化邮政业务体系。
(2)各城镇应根据自身发展规模,合理设置邮政局所。
2、电信规划
充分发挥城镇优势,大力建设电信设施,规划市话近期按30%,远期按50%普及率,移动电话近期按20%,远期按30%普及率预测各城镇电信容量需求,合理设置电信分局或端局。
3、广播电视和微波通讯规划
综合利用有线、微波、卫星等技术手段,扩大广播电视覆盖面,结合城镇特点,逐步建成以光缆传输为主,卫星、微波传输为辅的广播电视传输网。
4、计算机宽带网络
加快建设以宽带 IP 协议、光纤、同轴电缆、铜缆和无线相结合的全数字化干线传输网络,以光纤到楼群、小区用户,推进用户入网建设。
第31条 给水工程规划
1、用水量预测
近期2015年城市人均综合用水量按200升/人·日计算,农村人均综合用水量按100升/人·日计算,总用水量约为18万吨/日;远期2030年城市人均综合用水量按200升/人·日计算,农村人均综合用水量按100升/人·日计算,总用水量约为21万吨/日。
2、给水工程规划
(1)根据横县水资源条件和城镇发展的需要,综合协调供水系统布局,合理选择水源,确定水厂位置和规模,完善供水设施,逐步扩大供水范围,尽可能做到用水的城乡一体化,乡村的给水普及率2030年达到90%,选择以集中供水为主,分散供水为辅,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统一规划、分步实施、远近结合,尽可能使规划具有较大的弹性。
(2)规划期内,县城和中心镇的供水管网应改造为环状管网,其他镇有条件时改造为环状管网。
第32条 排水工程规划
1、规划目标
根据横县实情,规划拟采用为截流式雨污合流和雨污分流相结合的排水体制,规划在中心城区及产污量较大的城镇集中污水处理设施,城市污水处理率近期要求达到50%,远期达到90%。
2、污水工程规划
(1)污水量预测
污水量按总用水量的80%考虑,预测到2015年约14.4万吨/日,2030年约16.8万吨/日,规划在人口较密集的地区集中设置污水处理厂,污水经处理达标后排放到自然水系。
(2)污水处理
①城市综合生活污水与工业废水排入城市污水系统的水质均应符合《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3082)的要求。②城市污水的处理程度应根据进厂污水的水质、水量和处理后污水的出路(利用或排放)确定。③污水排入水体应视受纳水体水域使用功能的环境保护要求,结合受纳水保护。④污水处理的方法应根据需要处理的程度确定。
(3)排污管网建设
排污管网应以重力流为主,宜顺坡敷设,不设或少设排污泵站,依据城镇总体规划,排污管网宜沿规划城市道路敷设,并与道路中心线平行。若采用截流合流制的排水方式时,截流干管宜沿受纳水体岸边布置,排污管在城市道路下的埋设应符合《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的规定。
3、污水处理厂防护
(1)污水处理厂必须设在集中给水水源和城市的下游,并要求在城镇夏季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向,并与城镇、工厂生活区应有300m以上距离并设防护带。
(2)若设有几个污水厂,将使污水厂位置选择复杂化,可采取以下措施弥补:如控制设在上游污水厂的排放,将处理后的水引至灌溉田或生物塘;延长排放渠道长度,将污水引至下游再排放;提高污水处理程度,进行三级处理等。
第33条 燃气工程规划
现状各乡镇使用民用燃料水平参差不齐。稍发达乡镇和富裕人家以瓶装液化石油气为燃料,落后乡镇还有使用煤和柴薪,农村使用沼气还未普及。
因近年来液化石油气价格随国际原油价格波动较大,持续走高,滞缓了其在乡镇的进一步发展。为了加快小城镇发展,改变小城镇能源结构,针对小城镇的人口特点和所处位置,规划对农村推广使用沼气,结合新农村建设,在农村院落建立沼气池,充分利用沼气这一清洁便利能源。对村镇上的居民,结合现状存在的液化石油气储配站和整个县域服务半径考虑,并对一些现状存在的有安全隐患的或小型的储配站进行取缔和整合,规划在县域范围内设置四个储配站,即县城储配站,峦城镇储配站,南乡镇储配站,云表镇储配站,可辐射供应整个县域的瓶装液化石油气用气需求。
第九章 公共服务设施统筹规划
第34条 教育设施统筹发展规划
1、学校设置标准
充分考虑学校覆盖的人口、村镇以及地理条件,并把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的建设和布局调整统筹考虑,以防止资源的浪费。
学校基本设置标准为:高中设置在中心城区。现状各乡镇区视实际规模及生源状况,设置初级中学;各乡镇区结合实际情况,设置3-4所完全小学,同时每个乡镇区宜设立小学1、2年级和小学辐射3年幼儿班的教学点4-5个。对于现状村庄小学,规模比较小的,规划期内考虑与周边小学进行合并;规模较大的近期可考虑保留,远期按照教育改革的要求,可考虑撤并到镇区、乡政府驻地或人口相对密集的村庄。各镇镇区、乡政府驻地、中心村应设置达到一类标准的幼儿园。
2、规模标准化发展规划
规划目标是建设规模适度的中小学校。
在保证农村学校的规模符合办学实际需要的前提下,参照《省教育厅关于推进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的实施意见》推动标准化、规模化小学、初中的建设。具体建设标准为:
一是提倡县城、中心城镇以及经济发达的农村地区建设标准化小学,试行“4138”标准,即办学规模4轨(24个教学班)、在校生1000人(班额40人左右)、占地面积30亩以上、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以上;一般农村地区的标准化小学办学规模不能低于2轨,逐步取消单轨制小学。
二是提倡经济发达的农村地区建设标准化初中,试行“1215612”标准,即办学规模12轨(36个教学班)、在校生1500人(班额40—45人)、占地面积60亩以上、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以上。
在实施中小学布局调整和标准化规模建设的基础上,重视相关配套设施的发展,如实验室、运动场、图书室、阅览室等活动场地和基本条件;重视软件设施的增设与更新,如完善的教学、实验、文体器材,图书音像资料等设备。
第35条 医疗设施统筹发展规划
1、发展目标
到2020年,建立完善的城乡覆盖的医疗卫生网络,政府加强对综合医院和农村基层卫生室的投入力度。
全县形成县级医疗中心(县医院)—中心卫生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四级医疗保健网络。乡村(或居委会)卫生室覆盖实现100%;90%的居民从住所通过交通工具30分钟内,可以到达农村医疗卫生室以上的综合性医疗机构。
2、医疗卫生设施规划
中心卫生院:每个建制镇设立一所中心卫生院,成为跨乡镇域的医疗服务中心,每个中心卫生院床位数不低于35张。
乡镇卫生院:每个乡设立一个卫生院,成为乡镇域医疗服务中心。每个医院床位数不低于25张。
村卫生室:每个行政村、街道居委会至少设置一个卫生室,提供日常的卫生医疗服务。
第36条 文体设施统筹发展规划
横县中心城区规划期内应着重综合型文化活动中心、科技活动中心、体育活动中心等文体设施的建设。
完善镇、乡级文体活动场所实行标准化建设,规划期末,完成全县17个乡镇的文体站标准化建设。文体站宜独门独院,室内活动场所建筑面积应在1000-1500平方米以上,室外有1500平方米以上的活动场地。文体站确保建有阅览室、乒乓球室等利用率较高的活动设施,并依据实际情况建设游艺室、文艺演出礼堂等设施。
在村庄一级尤其是中心村和人口规模较大的基层村完备“两室一场”即图书室、文体活动室、文体活动广场。
第37条 商业设施统筹发展规划
目前,横县的商业服务设施已形成一定的规模,但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规划全县建立县级—中心镇级—一般乡镇级—村级四级商业服务体系。
县级商业服务中心位于中心城区,要基本能满足全县居民大部分中高档商品的服务需求和高规格金融商业的服务需求。中心镇级商业服务中心应满足各分区内居民的大部分中档商品的服务需求和较高规格服务需求。一般乡镇级商业服务中心应满足乡镇居民的部分中档商品的服务需求和基本金融服务需求。村级商业服务中心应满足居民基本生活用品的服务需求。
横县县要结合茉莉花的种植,做大做强个专业市场。此外,结合旅游业的发展,在各旅游区和自然保护区建立旅游工艺品市场。
第38条 社会养老设施统筹发展规划
横县县域内现有的社会福利事业发展滞后,社会福利设施缺乏。规划在全县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政府投入,加快设施建设。确保落实对孤寡老人、孤儿以及残障人员的安置工作。
社会服务设施共享共建一览表
级 别 共享范围
类 型
市区 中心镇 一般镇 中心村 基层村
县域局部共享 共享
综合医疗机构 ▲ △ × × × ●
专科医疗机构 ▲ △ × × × ●
医疗卫生
中心卫生院 △ ▲ × ▲ × ●
卫生所 × × △ ▲ ▲ ●
综合文化活动场▲ △ × × × ●
馆
文化活动中心 △ ▲ × ▲ × ●
文化体育
老年活动中心 ▲ ▲ △ △ × ●
文化站、青少年活▲ ▲ △ △ △ ●
动中心
职业教育学校 ▲ △ × × × ●
高级中学 ▲ △ × × × ●
教育 初级中学 × ▲ ▲ △ × ●
小学 ▲ ▲ ▲ ▲ △ ●
幼儿园 ▲ ▲ ▲ ▲ △ ●
专业批发市场 ▲ ▲ × × × ●
市场
集贸市场 ▲ ▲ ▲ △ △ ●
注:▲为应配建的设施,△为视实际情况可配建的设施,×为不宜配建的
第十章 综合防灾规划
第39条 防洪工程规划
1、防洪目标
规划中心城区按30年一遇防洪标准设防;其它乡镇防洪标准采用20年一遇,经济条件较好的乡镇,可适当提高防洪标准。村庄防洪保准要达到10年一遇。
规划泥石流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山洪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
2、防洪措施
(1)工程性措施
按照上蓄、下泄、疏浚等综合治理措施,提高主要河流和重要城市的防洪能力,搞好现有水利设施的除险加固和达标建设。建好防洪护岸工程、分洪工程等,对易受灾地区和岸段进行工程防护。水利部门要对重要基础设施选址提出防洪意见,并对重要基础设施相关的水利工程进行整治。
建立高效、可靠、先进实用的防汛指挥系统以及编制主要江河流域与重要大中型水库的防洪预案。建立和发展灾害分析和预报系统、早期灾害警报系统。
(2)行政性措施
设立全县各级防灾指挥调度系统、紧急救援工作组织以及社会经济方面的恢复重建计划,防患于未然。
第40条 防震减灾规划
1、工程建筑抗震规划
包括现有工程建筑的抗震加固和新建工程建筑的抗震设防规划两部分。现有建筑不符合抗震防灾规划要求的,要在近期内加固,无加固价值的要及时拆除,工程建筑抗震加固应按抗震设防标准进行;新建一般工程建筑按基本烈度Ⅶ度设防;生命线工程和重要建筑比基本烈度提高一度设防,新建工程应严格按现行国家设计规范、规程进行设计,任何工程不按规定进行抗震设防,不得开工建设。
2、避震疏散场地规划
按照人口分布,结合现有空旷场地情况,规划避震场地和疏散通道,以“立足于有备无患、实行统一组织疏散与部分区段就地疏散相结合、就近疏散、按块规划、不跨越铁路及明渠、近远期结合”等为避震疏散规划的编制原则。避震疏散场地面积以人均大于1.5平方米作为标准控制。城镇大型绿地、广场、学校操场、运动场及生态隔离区等空旷地段均可作为避震疏散场地。
3、特殊地段用地控制
(1)主次干路两侧
为保证震时主次干路畅通无阻,使抗震救灾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对主次干路两侧建筑物的高度必须予以控制。道路两侧建筑物高度应按算式H≤1.5L+3S-1.5a控制,式中H为建筑物的高度;L为道路红线间的距离;S为建筑物退红线的距离;a为震后必须保证能够畅通的道路宽度,其大小视街道性质和功能决定,一般情况下,主干路a为15米,次干路a为11米。
(2)桥涵附近
桥涵是道路咽喉,其通行情况直接决定着道路的通行能力,为保震时交通运输通畅,在环城水系的桥头、铁路地道桥以及高速公路立交桥引道旁等桥涵附近,一般不要安排高层建筑。
(3)高压走廊地带
为避免因地震造成高压线路拆断而引起的人员伤亡或火灾等次生灾害,严禁在高压走廊用地范围内安排建筑,应辟为绿地。
(4)高大建筑物周围
为避免高大建筑物倒塌造成的连锁破坏,在高大建筑物周围应留出适当空地,烟囱、水塔等圆形构筑物所留空地半径应不小于其高度的三分之一。在其它高层建筑周围也要酌情留出一定的空地。
(5)人口稠密的居住区
在人口密集区,应留出适量可供避震使用的绿地和空旷场地。一般情况下,人均不得小于1.5平方米。在居住区内不得建设存放易燃、易爆、易溢毒物品的设施。
第41条 消防工程规划
1、消防站布局原则及保护半径确定
根据《城镇消防站布局与技术装备配套标准》(CNJ1—82)规定,城市消防站应从责任区的火灾危险性出发,根据重点单位、工商企业、人口密度、建筑状况以及交通道路、水源、地形等情况设置。责任区面积宜为4—7平方公里。其布局应以消防队尽快达到火场,即从接警起五分钟内到达责任区最远点为一般原则,消防车的最低时速不应低于35公里/小时—45公里/小时,则保护半径R=1.5—1.9公里。
2、消防站选址
消防站址宜规划在责任区的适中位置,设置在交通方便、利于消防车迅速出动的地点。消防站边界距小学、医院、幼儿园、托儿所、影剧院集贸市场等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和场所,不应小于50米。同时应将站址设置在常年主导风向的上风或侧风方向,其边界距液化石油气罐区、煤气站、氧气站等单位不宜小于200米。
消防站级别设一、二、三级,县城为一级消防站,中心镇与一般镇为二级,集镇为三级。其占地面积分别不得小于0.7、0.6、0.3公顷。
3、企业专职消防队
企业专职消防队一般设在火灾危险性大,离公安消防站较远的大中型企业、矿山,如专用仓库、储油、储气基地等。
第42条 人防工程规划
1、加强组织指挥。建立军地联合、平战结合、统一高效的人防指挥机构,责任到人。制定县城防空袭击方案和实施计划。搞好指挥所建设,添置必要装备设施。
2、加强信息化建设。添置计算机并开通军地网,加强警报器建设,力争三年内县城防空警报覆盖率和警报音响鸣响率均达100%。
3、加强防护工程建设。制订人防工程建设规划,认真抓好结合民用建筑修建防空地下室工作,提高强建率。抓好易地建设费的收取工作,筹建人防指挥所。
4、加强人防专业队伍建设。搞好专业队伍的编队和点验培训工作,做好专业队装备器材建设工作,确保专业队的战斗力。
5、制定县城防空防灾人口疏散方案,搞好疏散措施保障建设与规划。
6、加强重要经济目标防护建设,明确目标建立档案,制定防护方案,进行防护演练。
7、加强人防知识宣传教育工作。抓好人防知识教育基地的建设,在县电视台、报刊开展人防法规和人防应急知识宣传;在党校、社区开展人防知识宣传。
8、加强人防机关准军事化建设。加强业务学习,提高素质,加强纪律作风建设,提高工作水平。
第十一章 近期建设规划
第43条 近期建设目标
(一)总目标
2011年-2015年期间,加速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进程,聚集城镇功能,完善基础配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二)分目标
1、社会事业发展方面
各项社会事业持续发展,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升,社会团结稳定。到2015年,力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5%以上,基本社会保障覆盖率达到90%以上;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适龄人口受教育覆盖率达到80%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以内。
2、经济发展目标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得明显成效的同时,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十二五”时期,地区生产总值实现翻一番,年均增长13%,到2015年突破28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5%,突破20000元;财政收入实现翻一番以上,年均增长15%,达到17.6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
翻一番以上,年均增长20%,力争达到280亿元。
3、生态环境目标
循环经济发展初具规模,节能减排有序推进,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逐步建立,建成环境良好,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县。到2015年,力争森林覆盖率达到46.8%,城镇建成区绿化率达到36%,县城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0%以上,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以上,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
4、城镇化发展
县城功能更加完善,中等新兴城市初具规模,重点镇建设步伐加快,城镇体系逐步完善。到2015年,城镇化率力争达到35%,城镇建成区面积达到60平方公里,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20平方公里。启动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以试点带动,逐步推进全县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不断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第44条 近期重点建设项目
近期重点项目如下:
(一)基础设施
1、交通网络
全力配合做好六景—钦州高速公路、湘桂铁路横县段、黎钦铁路横县段扩容提速工程建设在横县境内的征地、拆迁等服务工作。加速推进境内公路的提级改造,重点加强县城与高速公路连线的提级改造工作,使横县更好地通过高速公路网西达南宁,东至梧州,北通桂林,南连北钦防,成为北部湾经济区的交通枢纽县。
构筑高速公路、国省干线与农村公路相协调的网络,着力提高横县与周边地区的通行能力。加快通达周边市、县(区)的县际公路的建设与改造。逐步完善国省干线、农村公路与高速公路的联网。
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力度,加强通乡公路的改造升级,打通县际、乡际“断头路”,努力实现镇镇通三级以上道路。提升村屯连接路网的通畅水平,力争实现“村村通硬化路”,新建和提级改造一批旅游公路,努力实现旅游重点项目通达三级以上公路。加大农村客运服务设施建设,改造建设一批农村客运站和便民候车亭。
加快桥梁修建步伐,积极推进横州大桥、平福大桥、扬江大桥、飞龙大桥等重要桥梁的规划建设,加大对危桥的改造力度,逐步消除危桥隐患,提高公路畅通能力,更好地发挥路网的整体作用。
2、内河航道、港口配套建设
充分利用西江黄金水道开发的有利机遇,配合做好南宁至贵港2000吨级航道整治工程项目和西津枢纽二线船闸工程,加快建设南宁港六景港区、横县港区等一批重要港口建设。努力将六景港区建设成为区域性多功能大型现代化港口、中转运输基地、开发沿江产业带重要的物流平台。将横县港区发展成为沿江物流服务中心,同时兼顾为周边区域建设和生产、生活提供货物运输服务。加强那阳大桥码头、鹿鸣码头、四官码头、横州码头、南乡码头、平朗货运码头等一批专用设施建设。完成一批农村便民码头建设等,拉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3、水利基础设施
扎实推进民生水利建设,搞好乡镇供水工程、农村人畜饮水安全工程、库区移民安置扶持工程。搞好农田水利建设,建立和完善水利发展的长效机制。以提高防洪抗旱能力为重点,加强郁江沿岸的防洪工程建设,加快县城城区及六景镇、峦城镇等重点乡镇的防洪工程建设,县城防洪标准达到20年一遇,乡镇防洪标准达到10年一遇。完成全县中小型水库的除险加固,推进全县农田水利节水改造配套工程建设,重点推进六蓝、北滩、青年、云表等灌区的节水工程建设,促进现代节水农业发展。加强中小河流治理,强化水土保持和水生态环境建设,防止水体污染,提高水自净和生态修复能力。完善防汛抗旱信息指挥平台,提高防汛抗旱应急响应能力。理顺水利管理体制,加强水资源管理,深化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盘活水利资产,加强人员培训和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水利部门管理和服务水平。
4、能源基础设施
加强城乡电网规划建设,合理布局,优化电网结构,新建和扩建一批变电站,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全面提升供电能力及供电可靠性,有效增加电力供应。重点加快六景工业园区332万千瓦南宁火电工程、110千伏茉莉变电工程及110千伏那阳送变电工程。完善天然气供应管网,建设气源供应站。加快新能源开发利用,积极发展沼气、太阳能、生物质能源等农村清洁能源,重点抓好以推广普及沼气为重点的农村生态家园基础工程建设。
(二)城乡统筹发展
1、县城发展
以建成北部湾经济区中等新兴城市为目标,依托县城商贸物流服务业和那阳工业集中区工业发展,加快县城行政服务区、商贸物流区、产业集中区、现代商住区、商住中心区五大功能区建设,依托横州大桥建设,推进“一江两岸”协调发展。加强城乡管网等各类功能性专项规划的编制和执行,完善县城各类基
本文发布于:2023-12-27 17:29:4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366938912844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横县村镇规划.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横县村镇规划.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