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社会》教案

更新时间:2023-12-27 08:09:22 阅读: 评论:0

2023年12月27日发(作者:大班家长工作)

《我与社会》教案

《我与社会》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自身发展与社会的关系,初步形成交往与沟通的能力,更好地与父母、老师、同学和社会上的其他人交往,从而顺利适应社会生活。

二、教学重点:

让学生认识到自身发展与社会的关系,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的复杂性。

三、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合作及融入社会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情景法、讨论法

五、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1、导入

师:大家都比较喜欢《鲁滨逊漂流记》,那么大家想一想:他真的到了世外桃源吗?真的是与世隔绝吗?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第五课第一站:我与社会。

首先,让学生自读课文,完成合作释疑。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总结,并确定一名发言人,其他人做好补充)

①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什么?

②什么是社会化?

(学生发言后,学生点评,教师进行归纳总结)

师:通过学习,大家了解到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都有一个社会化的过程,我们一起来进一步深入分析、探讨。

2、社会关系网

让同学们看教材第54页的社会关系网状图,问学生:这个关系网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我们每个人都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份子。

讨论:①我们的生活有哪些方面和社会相关?

②请同学们举例说说每天在生活中所使用的物品,和社会各行各业有什么样的联系?

③如果离开了社会,人会变成什么样?

学生就这些话题进行讨论,体会日常生活与社会的联系。

小结:我们在社会中生活,吃别人种的粮食,穿别人缝的衣服,住别人造的房子。我们的大部分知识都是通过别人所创造的语言,由别人传授给我们的,我们应当承认,社会不仅教会了我们各种生活技能,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产品。由此可见:个人的生活离不开社会。

2、我们每个人的存在和发展都离不开社会,都有一个社会化的过程

活动一:配着教材第56页的插图,给学生讲心理学中的“感觉剥夺实验”:

实验表明,应当积极感受丰富多彩的外界环境,从环境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信息,才能发展自己的聪明才智,封闭的环境则会限制人的智力和个性的发展。

活动二:情景探究 《狼孩的故事》

思考: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

总结:这个故事说明每个人的存在和发展都离不开社会,都有一个社会化的过程,只有社会化的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只有在与其他人的交往中,人才能真正成长和发展起来。

活动三:小辩论

让学生分成两组,对以下的两个话题进行辩论:

①人是否可以离开社会而单独存在?

②一个人的成功,完全是他个人奋斗的结果?

让学生搜集资料素材,更进一步地理解人的成长和发展同社会是密不可分

的。

(设计辩论这一形式,不仅可以让学生获得知识,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口才和实际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

七、教学总结

在本站的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自己体会社会对自身的影响,意识到自己每时每刻都生活在社会中,为理解下一站奠定基础。

精品资料,可任意编辑

《我与社会》教案

本文发布于:2023-12-27 08:09:2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363576212802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我与社会》教案.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我与社会》教案.pdf

上一篇:我与社会教案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社会   学生   发展   进行   教学   生活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