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核心素养如何落地课堂

更新时间:2023-12-27 07:06:58 阅读: 评论:0

2023年12月27日发(作者:栩栩如生是什么意思)

完整版)核心素养如何落地课堂

完整版)核心素养如何落地课堂

日前,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正式发布,旨在回答培养何种人的问题。该研究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研究、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各素养之间相互联系、互相补充、相互促进,在不同情境中整体发挥作用。根据这一总体框架,可以进一步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提出具体表现要求。

核心素养”的提出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创新点和突破点。核心素养的实施对教师和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___邀请了___会长、国家督学,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___为读者解答疑惑。

核心素养涉及学生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所需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应成为中小学教育的终极追求。正在进行的新一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修订,将构建核心素养框架和学科素养目标,作为完善新课程的关键。

核心素养”是在新的历史时期,以立德树人战略目标为基础,推动教育本质认识的重要途径。它的提出为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确立回归教育本源的学校教育教学实践提供了支撑,使课程与教学育人主阵地的形成成为可能。

核心素养”的提出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创新点和突破点。它的创新之处在于以核心素养为统摄,突出了教育“立德树人”的育人价值;突破之处在于整合了课程的“三维目标”。自从世纪初的新课改以来,课程的“三维目标”已为人所知,但人们往往只在学科教学的文本知识中寻找它,将其机械地割裂开来,并存在对其贴标签的现象。

核心素养”作为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贯穿于课程目标、结构、内容、教学实施以及质量标准与评价的整个过程。在核心素养的目标下,可以完整地体现课程的“三维目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因此,“核心素养”是对“三维目标”的整合和提升。

核心素养的实施显然不仅仅涉及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变更,更需要改变研究方式和教学模式作为保障。在当前的教学中,知识灌输和技能训练仍然是教学的基本方式,过度关注固定解题过程和标准答案的现象非常普遍。因此,要将教学从“以知识为本”转变为“以核心素养为本”,必须积极推进研究方式和教学模式的改变。

要真正实现这一改变,就需要深刻理解人是如何研究的,进而回归到研究的本质。纵观人类社会,无论是思想发展史、社会进步史,还是科学发现史、技术革新史,无一不是在不断发现新问题中解决问题,又在解决问题中发现新的问题;而对于每一个独立的个体来讲,都是在不断的自我追问中寻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只是,在现代知识的海洋中,我们似乎迷失了自己。所以,回归对问题的探求,并在这个过程中找回自己应有的智慧,应是研究的本意。

从以讲授为中心转变为以研究为中心的课堂,中间的桥梁是“问题化研究”。所有的教学必须以学生研究为主线去设计,必须让学生真实的研究过程能够发生并且展开。但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研究并没有充分展开,甚至出现了“假装研究”。

因此,今天需要在教学中强调问题化研究。以真实的问题形成问题链、问题矩阵,试图让孩子在研究中,在对问题的追寻中,慢慢形成一个知识结构——从低结构到高结构,从本学科的结构到跨学科的结构,从知识到真实的世界。在问题化研究的过程中,以认知建构的方式去重组问题、重组内容,让孩子在问题与问题的联系中,在综合地带和边缘地带,进行知识的碰撞,进行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这就是问题化研究方式极具价值之处。

同时,问题化与情景化是紧密联系的,问题往往产生于情景。真实的生活情景在以核心素养为本的教学中具有重要价值。如果学生在学校学到的知识与现实生活建立不起联系,那么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学校教学活动所应依存的情景缺失。情景是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途径和方法,是核心素养实现的现实基础。知识是素养的媒介和手段,知识转化为素养的重要途径是情景。如果脱离情景,知识就只剩下符号,知识的应用和知识蕴含的文化精神就无从谈起。

所以,我们要重新认识学科活动的真正价值。在教学中,要大力倡导和精心设计学科活动。学生的学科能力和学科素养是在相应的学科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学科活动的目的是让研究者的亲身经历与学科知识建立联系。学科活动要体现经验性,让学生通过经验的获得来重构知识;要体现主体性,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而不是“被活动”;要体现校本性,应该结合不同区域和环境的特点选择资源和组织活动;要精心设计活动,充分体现活动的教育性,在核心素养的目标下,结合学科内容和特点设计活动。

落实核心素养,需要从学校的课程规划角度进行两种课程的设计:学科课程和跨学科课程(即综合性课程)。学科课程是基于学科的逻辑体系开发的,旨在让学生间接掌握学科知识的经验。而跨学科课程则注重学生在真实世界中的直接经验,关注学生在社会生活中综合运用和调动已学的书本知识。跨学科课程有助于学生获得对世界的整体认识,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两种课程的研究方式也各有特点,后者以探究性研究为主导。只有将两种研究方式结合起来,才能实现教育和研究与生活的相互融合,体现学生研究的全部社会意义。因此,目前学校需要完善这两种课程的设计和实施。

完整版)核心素养如何落地课堂

本文发布于:2023-12-27 07:06:5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363201812797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完整版)核心素养如何落地课堂.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完整版)核心素养如何落地课堂.pdf

标签:素养   学生   课程   研究   核心   知识   学科   问题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