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16水滴的“旅行”(教案)

更新时间:2023-12-27 06:49:20 阅读: 评论:0

2023年12月27日发(作者:壁报)

小学科学16水滴的“旅行”(教案)

小学科学16水滴的“旅行”(教案)

【教案】小学科学16水滴的“旅行”

一、教学目标:

1. 知道水滴在不同形态下的存在形式;

2. 了解到水滴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变化;

3. 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准备:

1. 实验器材:小盘子、水滴、吸管、吸水纸、放大镜;

2. 教学素材:图片、视频资料。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通过向学生提问引起兴趣:你们有没有见过水滴?水滴是什么样子的?在什么情况下会有水滴出现?

2. 探究水滴的形态(15分钟)

教师通过图片或视频资料向学生展示水滴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形态变化,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

3. 实验活动(25分钟)

让学生进行以下实验活动:

步骤一:用吸管从杯子中吸取一些水,让学生看看水滴是什么形状的。

步骤二:在一块小盘子中滴入一滴水,让学生观察水滴的形态,并用放大镜观察水滴变化。

步骤三:用吸水纸吸取一些水滴,观察吸水纸上的水滴。

4. 讨论与总结(10分钟)

通过实验活动,让学生观察不同形态下水滴的变化,引导学生讨论以下问题:

1) 水滴在不同形态下有什么不同?

2) 水滴在什么环境条件下会出现?

5. 拓展延伸(10分钟)

让学生利用自己的想象力,思考以下问题:

1) 如果把一颗水滴放在冰箱中会怎样?

2) 如果将水滴放在温暖的环境中会怎样?

6. 练习与巩固(10分钟)

让学生完成相应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程度。

7. 小结与答疑(5分钟)

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小结,并解答学生的问题。

四、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到水滴在不同形态下的存在形式并分析其变化原因。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图片、视频资料和实验活动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参与其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此外,在拓展延伸环节中,让学生通过自身思考来发现更多有关水滴的现象,培养学生的

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教学过程中可以适时引导学生提问和讨论,使学生在思考中积极探索,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小学科学16水滴的“旅行”(教案)

本文发布于:2023-12-27 06:49:2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363096025297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小学科学16水滴的“旅行”(教案).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小学科学16水滴的“旅行”(教案).pdf

标签:学生   水滴   观察   形态   实验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