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谁吃了我的苹果》教案

更新时间:2023-12-26 22:48:26 阅读: 评论:0

2023年12月26日发(作者:我有一个梦想作文)

中班《谁吃了我的苹果》教案

篇一:中班教案--《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

中班教案--《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

一、活动目标:

1、了解动物的嗯嗯是不一样的,学会用语言来表达。

2、感受故事的有趣好玩,体验阅读和想象所带来的乐趣。

3、理解文明习惯,不能随地嗯嗯。

二、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三、活动过程:

1、阅读书名,引起阅读的兴趣

-----师:你看到了什么?书的题目《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谁知道嗯嗯是什么东西吗?我们一起来看看,小鼹鼠的头上为什么会有嗯嗯呢?到底是谁嗯嗯在小鼹鼠的头上?如果你是小鼹鼠,嗯嗯在你的头上,你会怎么想?

2、当小侦探-

----师:现在请你们来当小侦探,查一查这嗯嗯到底是谁的?(讲诉故事段a) ----师:根据小鼹鼠找到的线索,你觉得谁最有可能?为什么?

3、回忆嗯嗯

-----我们来回忆一下鸽子的嗯嗯是什么样子的?你觉得会是鸽子吗?

-----再来回忆一下马先生的嗯嗯是什么样子的?你觉得会是马先生吗?

-----依次说说野兔、山羊、奶牛、猪。

总结:鸽子的嗯嗯是白色的,吗的嗯嗯像马铃薯一样大大的,兔子的嗯嗯像豆子一样……

-----哎呀!没有一个跟小鼹鼠头上的嗯嗯是一样的,小鼹鼠有点泄气了!

4、请帮手

----平常谁最喜欢子在嗯嗯上飞来飞去了?(苍蝇)苍蝇是怎样帮助小鼹鼠的呢?我们子阿莱听下面的故事。(故事段b)

-----总算找到是谁干得了,这个时候如果你是小鼹鼠,你会怎么做?如果你是大狗,你怎么做?我们再听听故事,他们是怎么解决的?(段c)

5、完整的听一遍故事

-----这个故事可真有趣,我们现在完整的来听一遍故事。(动画《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

6、联系生活 经验延伸

1、想一想有什么办法能让我们身边的小动物不到处嗯嗯?

2、这本书可真有趣,它让我们知道了不同的小动物的嗯嗯也是不相同的,想要再了解别的小动物的嗯嗯吗?那我们现在可以回去查查图书,课后再来讨论把!

篇二:《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中班教案(郝玉洁)

绘本《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

南京小星星双语幼儿园 郝玉洁

活动目标:

1、 初步理解绘本所表达的内容,并在与小鼹鼠一起寻找“肇事者”的过程中,知

道不同动物的嗯嗯是不一样的。

2、 尝试运用观察、比较、猜测、自主阅读等方法了解故事内容,提高参与阅读的

积极性。

3、 愿意与同伴分享自己的想法,体验阅读活动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ppt、鸽子、马、野兔、山羊、奶牛、猪的图片以及它们粪便的

图片

活动过程:

一、运用书中相关的动物与动物粪便的图片,进行猜测配对游戏、引起幼儿的兴趣,幼儿进行自主阅读。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动物朋友,都有谁呢?(出示各种动物图片,幼儿自由说)

2、师:图上有鸽子、马、野兔、山羊、奶牛、猪。我这里还有六张动物便便的图片,请你找找那个是他们的便便,谁来试一试?(请个别幼儿配对),你是这么猜的,有和他不一样的吗?

3、出示图画书封面,引导幼儿观察。

师:你们都找对了吗?答案就在这一本很有意思的书中。观察封面,这个故事有个很奇特的名字叫《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猜猜“嗯嗯”是什么意思?(幼儿猜测)原来“嗯嗯”就是大便的意思。

4、师:你在封面上找到“嗯嗯”了吗?在什么地方?嗯嗯在小鼹鼠的头上,它的心情会怎样?(幼儿自由表述)

5、师:是谁嗯嗯在小鼹鼠的头上?小鼹鼠去问了哪些动物?动物们的嗯嗯又是什么样的呢?接下来请你自己到书中寻找这些答案。教师提出阅读图书的要求。

6、幼儿自主阅读、教师巡回观察。

二、细致观察,师生共同阅读

(一)、观察故事前半部分p1—14页,初步理解故事内容,并在与小鼹鼠一起寻找“肇事者”的过程中,初步了解不同动物的嗯嗯是不一样的。

1、第一页、二页:

师:是谁嗯嗯在小鼹鼠的头上?小鼹鼠去问了哪些动物?动物们的嗯嗯又是什么样的呢?我们一起来看这本书。

师:有一天他从地下钻出来??事情发生了。发生了什么事呢?“嗯嗯”是什么样的?(长长的,土黄色的嗯嗯)

师:小鼹鼠是什么表情?他会说些什么?我们来学一学小鼹鼠的动作。小鼹鼠气得大叫:“搞什么嘛!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有一个影子??看不清楚到底是谁?你觉得那是谁的影子?(幼儿猜测)

师:那我们一起看看小鼹鼠到底找了谁,动物的“嗯嗯”又是什么样的? 2、第三页、四页:

师:小鼹鼠去找谁了?他是什么表情呀?他会说些什么?(幼儿学书中小鼹鼠的动作和声音)一只鸽子飞过来了,小鼹鼠问她说:“喂!是不是你嗯嗯在我头上?”,“不是我,我的嗯嗯是这样子的。”鸽子的嗯嗯是什么样的?(什么颜色的?看起来像什么?)(鸽子的嗯嗯是白色的、看起来像尿一样,湿湿的)。鸽子说完??就掉在小鼹鼠的脚边了!

3、第五、六页:

师:小鼹鼠又去找谁了?这次他又跟马先生说了什么?(幼儿学书中小鼹鼠的动作和声音)那马先生又是怎么样跟他说的?马先生的嗯嗯是什么样的?(数一数)像什么?(又大又圆像马铃薯一样的嗯嗯)马先生的屁股一扭??小鼹鼠失望地走开了!

1

4、第七、八页:

师:小鼹鼠又去找谁了?这次他又跟野兔说了什么?(幼儿学书中小鼹鼠的动作和声音)那野兔又是怎么样跟他说的?野兔的嗯嗯是什么样的?(数一数)(像豆子一样的嗯嗯)和马先生的“嗯嗯”有什么不一样?你们听到野兔嗯嗯掉下来的声音吗?(哒哒哒哒??)野兔立刻转身??小鼹鼠立刻跑开了!

5、第九、十页:

师:小鼹鼠又去找谁了?这次他又跟山羊说了什么?(幼儿学书中小鼹鼠的动作和声音)那山羊又是怎么样跟他说的?山羊的嗯嗯是什么样的?(数一数)你们发现它是什么颜色的?山羊的嗯嗯是什么样的与兔子的有什么不同?(咖啡色,比兔子的大、数量少)山羊的嗯嗯??默默地走开了。

6、第十一、十二页:

师:它又去找谁了?这次他又跟奶牛说了什么?(幼儿学书中小鼹鼠的动作和声音)那奶牛又是怎么样跟他说的?奶牛的嗯嗯是什么样的?(一大滩、像一个大圆盘??)小鼹鼠在哪里?它干什么要站在奶牛的腿后面?奶牛的嗯嗯??就知道头上的嗯嗯不是奶牛的。

7、第十三、十四页:

师:它又去找谁了?这次他又跟猪先生说了什么?(幼儿学小鼹鼠的动作和声音)那猪先生又是怎么样跟他说的?猪先生的嗯嗯是什么样的?猪的“嗯嗯”和奶牛的比有什么不一样?他干什么还要捂住嘴巴?

师:后来小鼹鼠又去问了谁呢?是谁帮助了它?到底是谁嗯嗯在他的头上呢?我们继续看。

(二)、观察故事后半部分p15—20页,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1、第十五页、十六页

师:小鼹鼠又去问谁了?猜猜,小鼹鼠怎么知道苍蝇能够帮助它?

师:苍蝇帮助他了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苍蝇是怎么帮助它的?苍蝇说“嗯嗯”是谁的呢?

2、第十七页、十八页

师:小鼹鼠终于知道是谁嗯嗯在他的头上了。他是什么表情、动作?

师:好呀!原来是这只大狗!小鼹鼠,知道自己头上的嗯嗯是大狗的,他后面会怎么做呢?(幼儿自由说)

3、第十九页、二十页

师:我们一起看看他是怎么做的?大狗正在打瞌睡,小鼹鼠爬到它的屋顶上??师:小鼹鼠的“嗯嗯”是什么样的?(小小的、黑黑的嗯嗯)

师:小鼹鼠在哪里呢?它为什么呲溜一下赶紧钻回地下呢?(幼儿自由表述想法) 总结

三、完整阅读绘本,进一步熟悉故事内容。

1、师:下面,老师把整个故事连起来讲一遍,请你一边仔细听一边观察书中小鼹鼠的动作和表情,和小鼹鼠一起寻找头上的“嗯嗯”到底是谁的?

2、出示幻灯,完整阅读绘本。

3、再次给动物和动物的嗯嗯配对。师:看完了吗?现在,你们肯定知道动物们的嗯嗯是什么样的了?那请上来来试试给动物和嗯嗯重新配对。(请个别幼儿上前操作)

4、总结。今天,我们一起阅读了《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这本书,故事中小鼹鼠想要知道头上的嗯嗯到底是谁的,于是,他问了鸽子、马先生、野兔、山羊、奶牛、猪,但他头上的嗯嗯都不是他们,最后在苍蝇的帮助下,知道自己头上的嗯嗯是大狗的。原来,每种动物的嗯嗯都是不一样的,这本书中还有很多有趣的地方,我们下次再来一起阅读吧!

2

篇三:中班音乐《毛毛虫啃苹果》教案

活动内容:音乐《毛毛虫啃苹果》 活动目标:

1.感受并掌握音乐中的节奏,能够快乐的歌唱。

2.用肢体表现歌曲,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3. 在活动情境中体验音乐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音乐、节奏图谱、毛毛虫、苹果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毛毛虫来了

1.出示ppt1

今天来了位朋友和大家做游戏,是谁呢?(毛毛虫)

3.毛毛虫有可能吃什么呢?(幼儿猜想)我们一起来看看它到底吃了什么?

二、图谱练习 感知音乐节奏

1.学习节奏型一

1)出示ppt2,播放音效,幼儿初步感知

我们来听听毛毛虫是怎么啃苹果的?它是怎么啃苹果的?(请幼儿模仿)

2)出示ppt3节奏图谱1,幼儿再次感知

它是 这样啃的,我们看着图谱一起来试试。○ ○ ○○○

2.学习节奏型二

1)播放音效2

可是调皮的毛毛虫呢,觉得还不过瘾,请听它又是怎么啃的?(请幼儿模仿、教师正确示范)

2)出示节奏图谱2○○○○ ○

幼儿再次模仿节奏

3.学习歌曲

毛毛虫喜欢咔哧 咔哧的啃苹果,那它喜欢什么样的苹果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播放歌曲)

1)出示ppt4

毛毛虫啃了什么样的苹果?(红苹果、绿苹果,大苹果、小苹果)

2)播放歌曲视频

毛毛虫啃了小小的、大大的、红红的、绿绿的苹果,肚子觉得饱饱的。那它是怎么啃的呢?我们再听一听。

小苹果是“一小口” 大苹果是“一大口”

红苹果是“一大口 一小口” 绿苹果是“一小口 一大口”

3)播放歌曲 复习节奏型

那我们这边有三个节奏,啃小苹果是哪个节奏,啃大苹果是哪个节奏,啃红苹果和绿苹果又是哪个节奏?

幼儿互动,将节奏放回原位。小苹果是哪个节奏

4)分段练习

小小的苹果小小咬一口,所以我们唱的时候声音要轻轻的(模唱)

(教师注意提示幼儿小苹果小声唱,大苹果大声唱,红、绿苹果中声唱)

5)整体练习

一遍:毛毛虫想和我们小朋友从小苹果啃到大苹果,你们愿不愿意啊!(提示音调)

两遍:毛毛虫啃苹果时很开心,那你们啃苹果的时候开不开心啊?那我们唱的时候用我们啃苹果时开心快乐的声音来唱,脸上笑眯眯,我们再来一次。

三遍:这个图谱和毛毛虫一样的调皮,它怎么样了?(藏起来)只有小朋友唱对了它才会出现。

三、游戏

毛毛虫还想和小朋友做游戏,你们想变苹果吗?老师先来变一个,你们数123。那毛毛虫咔哧一口的话,我会有什么变化呢?

1)个别幼儿尝试扮演苹果

2)全体幼儿一起尝试

3)游戏,分角色扮演苹果表演

毛毛虫啃到什么苹果,什么苹果就开始变。

每个苹果核都很特别,毛毛虫说:“这里的苹果不仅味道很好,连苹果核都非常的漂亮,它跟我们的小朋友说谢谢,你们也跟他说不客气,你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快乐。”

四、结束活动

毛毛虫吃了这么多苹果,开始休息了。它睡了美美的一觉。醒来,呀!变成什么啦?毛毛虫变蝴蝶喽!(一起学蝴蝶飞,出活动室)

篇四:中班语言《爱吃水果的牛》教案

《爱吃水果的牛》教案

一、设计思路:

《爱吃水果的牛》这个童话故事讲的是:一头牛吃了许多水果,身体好,不感冒,还能挤出各种水果牛奶,从而引出希望大家也能做个真正爱吃水果的人。这个信息是由一头爱吃水果的牛带出来的,实在有趣。你们见过这样的牛吗?大家可能会有疑问或感到好笑,这正是这篇童话故事的魅力所在。希望通过这次教学活动,小朋友都能做个真正爱吃水果的人,而且爱上水果的颜色,爱上水果的形状,爱水果的味道,大家都能像“爱吃水果的牛”一样那么幸福、甜蜜地享受各种水果。有一天,你的身体也会爱上你!

二、活动教案: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重点认识两种水果:杨桃和木瓜,知道水果、牛奶营养好。

2、通过角色扮演,引导幼儿积极、大胆地投入活动之中。

3、体验故事所带来的愉悦性、趣味性。

活动准备:

1、教师戴好大围裙装扮成大牛、幼儿戴好小围裙装扮成小牛;

2、杨桃、木瓜各一个; 切成片的杨桃、木瓜装盆,插上牙签。

3、贴上雌雄贴的8种水果玩具若干。(苹果、橘子、梨、香蕉:贴在大牛围裙上)(西瓜、木瓜、草莓、杨桃:藏在身上)

4、8杯水果牛奶图片,反面贴上雌雄贴,藏在围裙口袋内。

5、透明杯上贴上8种水果的标记。

6、水果刀一把;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师:小牛们,跟大牛出去玩吧!(听音乐进场,入座)

师:小牛们,你们最喜欢吃什么?

师:我是只特别的牛,我最爱吃水果!看看我的肚子里都有哪些水果?苹果、橘子、香蕉、梨)

二、感知故事,认识两种水果。

师:我生活在一个长满各种果树的森林里,每天我的主人都摘各种好吃的水果给我吃,看,这是什么水果?

1.认识杨桃:

(1)杨桃的皮是什么颜色的?

(2)里面是怎样的呢?我们把它切开来看看。小牛们把你们的小刀举起来(小手):我们一起来:切,切,切杨桃!(幼儿边切边说)

(3)杨桃切开来了,你看到了什么?(星形)对杨桃象星形。

(4)味道是怎样的呢?一起尝一尝吧!(幼儿品尝,并说一说味道)

(小结)现在大牛要来吃杨桃了(杨桃玩具):啊呜,啊呜,吃杨桃;啊呜,啊呜,吃杨桃;骨碌骨碌骨碌!杨桃吞到肚子里(杨桃玩具粘在大牛的肚子上)。恩:杨桃吃起来脆脆的,还有点酸呢?

2.同法让幼儿认识木瓜,品尝木瓜,然后老师吃“木瓜”,吞木瓜。

3.老师吃“西瓜”,并说出西瓜的味道。

师:小牛们,你们想吃西瓜吗?幼儿每人拿一个塑料西瓜玩具,学大牛大口吃并把“西瓜”吞进去。

师继续讲述故事。

三、配乐幼儿完整欣赏故事 师:今天,我还带来了一个有趣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听故事:《爱吃水果的牛》 提问: 师:大风来了,人都生病了,为什么我这只爱吃水果的牛没有生病呢?

师:主人是喝了什么身体变好的?

师:我怎么会挤出草莓牛奶的呢?

四、挤水果牛奶

师:现在我的肚子里都吃了哪些水果呢?(幼儿说水果,师把水果逐一排成一排)。师:吃了草莓牛奶会挤出草莓牛奶来,那吃了西瓜会挤出什么牛奶来呢?

师:我们一起来挤吧:“挤,挤,挤牛奶,挤出西瓜牛奶来!叽咕叽咕,西瓜牛奶挤出来啦!(挤出的水果牛奶图片贴在相应水果的下面)

师:还会挤出什么牛奶来呢?我们一起来吧??语言同上,小牛们和大牛逐一挤出各种水果牛奶。

五、送水果牛奶

师:现在大牛要把自己挤的××牛奶去送给客人老师了:“客人老师,请喝××牛奶!”师:小牛也来送吧。(在送牛奶时,师用语言示范:“客人老师,请喝××牛奶!”

六、出场

师:小牛们!我们一起去水果森林吃新鲜的水果吧!

三、活动后反思:

整个故事教学充满了愉悦性:

角色扮演体验愉悦性:整个活动教师是大牛、小朋友是小牛,孩子在和大牛的交流中感到亲切、自然和轻松愉悦的氛围。在活动中小小围裙发挥大作用:本次活动教师和孩子都有一个围裙,围裙就是牛的肚子,戴上围裙让孩子明确角色意识,从一开始就融入到故事中去,能更深刻地体验到故事的趣味性、愉悦性。教师的大围裙同时又充当了展示台的作用,教师巧妙地将角色与故事内容融为一体,并发挥它最大的作用,不光能真实地再现牛吃的各种水果,还能形象、生动地展示什么水果会挤出相应的水果牛奶,化解了我们本次教学中的难点,成功地向孩子们再现童话故事的神奇性。

多感官参与让幼儿体验愉悦性:本次活动过程中教师根据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经验,在尝一尝、想一想、说一说、做一做的游戏情境中,使幼儿的多种感官交替处于积极状态,使幼儿的语言、动作、情感等多方面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也使幼儿的自主性方面的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同时也体验到活动带来的乐趣。本次活动的重点是认识两种水果:杨桃和木瓜。老师在展示其它常见水果时一带而过,而对于这两种不常吃的水果则让孩子看看、尝尝、说说,使孩子对于这两种水果有一个真实全面的认识,而不是停留只停留在语言描述的空架子上,让幼儿的体验来得更直接、更实在。

象声词的运用让幼儿体验愉悦性:本次活动教师在讲述故事时,巧妙地穿插了形象有趣的象声词,大大提高了故事的生动性,这也是本次活动的一大亮点。如引导幼儿吃杨桃和木瓜时就用了这样的象声词:“啊呜、啊呜,吃杨桃、骨碌骨碌骨碌,杨桃吃到肚子里。”当后

来挤牛奶时也引用了象声词:“挤、挤、挤牛奶,挤出杨桃牛奶来;叽咕叽咕叽咕,杨桃牛奶挤出来啦!”这些象声词的运用激发了幼儿对活动的兴趣,也让幼儿同时体验到活动的愉悦性、趣味性。

综观整个活动,教师自始至终都使用了游戏的方式吸引幼儿参与,利用语言、表情同时充分利用教具增加幼儿对活动的兴趣。整个教学过程没有老师教幼儿学的痕迹,教师善于抓

住小班孩子的兴趣特点,使孩子情不自禁地投入其中,每个教学环节都能很自然地进行,体现了“春雨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境界。从孩子们投入地表情、积极的参与状态可以看出他们完全被这个活动深深的吸引着,真正体现了“教育无痕”的理念。

篇五:中班爱吃水果的牛教案

设计意图:

《爱吃水果的牛》 是一个图画故事,主人公是小动物,故事情节拟人化,符合中班幼儿的心理特点。同时绘画形象生动,主题突出,适合中班幼儿看图讲述,有利于幼儿展开联想与想象,有利于幼儿充分表达。也针对很多家长反映孩子们不大爱吃水果而更喜吃膨化、油炸食品的现象,中班开展了综合活动“爱吃水果的牛”。活动中,首先借助生动形象的故事“爱吃水果的牛”,让孩子知道多吃水果有营养,可预防疾病。之后,通过让孩子品尝各种各样的水果(有苹果、梨、香蕉、葡萄、桔子等)加以感知体验和强化。 活动时间:2014年11月7日

活动领域:语言

活动名称:《爱吃水果的牛》

授课教师:刘鑫

授课班级:中二班

活动目标:

1、通过阅读理解,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2、学习爱吃水果的牛关心别人的优秀品质。

3、了解多吃水果的好处,养成爱吃水果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各种水果 课件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导入课题

1、听声音导入活动。

中班《谁吃了我的苹果》教案

本文发布于:2023-12-26 22:48:2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360210624422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中班《谁吃了我的苹果》教案.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中班《谁吃了我的苹果》教案.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幼儿   活动   水果   故事   苹果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