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6日发(作者:电磁炉和电陶炉)
一年级数学小报
孩子自己检查以后再邀请家长检查,如果发现错误,家长根据错误情况教给他改错的方法。
1、a类:粗心的错误。
家长发现错误后先不搞任何提示信息,只是告诫他再看看题目建议、图或者文字,然后对过程、答案展开思索。
孩子如果自己发现并改正了,就让他在这道题的序号下面写一个a,表示这类错误是由于粗心造成的,完全可以自己改正,同时也提醒自己不要再粗心。
2、b类:方法、科学知识错误。
孩子自己不知道为什么错,家长可以给他提示。例如:
某题:下面哪一行不一样,在它后面的括号里图画“√”。
(1)1、2、3、4、5()
(2)2、4、6、8、10()
(3)5、6、7、8、9()
孩子能认知题目建议就是挑选不一样的一行,可是不晓得哪一行不一样。家长可以这样提示信息:“第一行的数字在出现什么变化?每次减少多少?第二行呢?”孩子根据提示信息回去思索,而不是家长轻易告诉他答案。总之,能够使孩子回去思索的,家长决不替代。
孩子根据提示作出来以后让他在这道题的序号下面写一个b,表示这类问题自己还有一些困难,是自己的薄弱点,需要以后多思考、多练习。
3、c类:无法认知的问题。
有些错误家长提示方法以后都不能解决,必须家长讲解方法、过程,帮着孩子做出来的,这类问题请在序号下面写一个c,表示这是孩子的难点,提醒孩子在老师讲解类似问题的时候注意听。
4、这些a、b、c符号的标示,其实就是孩子对自己错误的原因展开分析,能有效地协助孩子找出出现错误的根源,同时也协助孩子找出适当的解决办法。
例如:对于a类错误,需要仔细读题,认真检查;对于错误,需要上课时认真听老师和同学的方法,多思考,多练习。
家长可以针对b、c类错误,再设计相似的题使孩子练一练,力争能在下一次不再沦为薄弱点、难点。
这个习惯养成以后,孩子在高段的学习中能够进行自我管理。高段科目多,内容多,时间紧,复习时有针对性,把书、作业拿出来,重点针对b、c类进行复习巩固,就可以高效地完成知识的查漏补缺,重点突破,这样节约时间,轻松愉快。
本文发布于:2023-12-26 17:51:1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358427512736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一年级数学小报.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一年级数学小报.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