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6日发(作者:一年级的画)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江上渔者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江上渔者导学案【第1篇】
江上渔者
【教学目标 】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本课生字,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2.过程与方法:了解诗句的含义,把握诗文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做到熟能成诵。
3.情感态度价值观: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根据诗句,展开想象,想象诗人描写的景色,感悟诗意,体会诗人同情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根据诗句,展开想象,想象诗人描写的景色,感悟诗意,体会诗人同情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 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1、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1. 板书“鱼”,谁来读读这个字,(指名读)
大家都知道这就是我们平常吃的鱼。(加上三点水旁)这个字谁认识?(指名读)
“鱼”和“渔”这两个字意思一样吗?师解释“渔”。(捕鱼,也就是打鱼)那渔者就是——指名生答(打渔的人),那江上渔者就是——生答(江上打渔的人)。
今天我们就跟随宋朝的大诗人范仲淹一起去看看江上打渔的人。这节课,我就和大家一起来学这首诗。板书:《江上渔者》(范仲淹)
2.多媒体展示古诗《江上渔者》,学生自由朗读。
3.简介作者。
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汉族,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
二、诵读古诗,探究初成。
(一)初读课文,感知诗意。
1.鼓励交流:同学们,首先请你们自由朗读这首古诗,用你们平时学会的学习古诗的方法学习交流,朗读的时候,要把字音读准,然后边读边边记下自己读懂了什么,标出读不懂的地方。
2.多媒体出示阅读与交流的要求:
(1)自己读,定位识字,读准字音。注意:“没”读mò,“波”读bō。
(2)自由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3)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
3.生自由朗读,小组交流。
4. 书写指导。
“君”,偏旁是口,教师范写,学生书空、描红、仿写。教师指导。
5.检查交流情况。
(1)指名朗读,师生评价,纠正不正确的读音。
(2)交流对重点词语的理解。教师评议,多媒体出示重点词语的注释。
①往来人:来来往往的人。
②但:只。
③美:鲜美。
④出没: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
⑤风波:风浪。
(3)学生自由读,了解诗句意思。学生集体交流诗句的主要内容。
在这一带来来往往的行人,只知道鲈鱼的味道鲜美。你看江中那只小小的渔船,在风浪中飘着,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多么惊险啊!
6.学生熟读古诗,开火车读、赛读、小组读、同桌读。
三、展开想象,悟诗情。
1.小朋友,你们可真了不起,那么快就不但会读古诗,而且已经知道了《江上渔者》这首诗的内容,那么大家知道作者范仲淹是怎样写下这首古诗的吗?你们能猜测一下吗?学生猜测。
请大家自由读读上面这段话。(多媒体出示句子:一天,范仲淹走进江边的一家酒楼吃饭,看见酒楼里坐满了南来北往的客人,他们不住地称赞鲈鱼肉嫩味鲜。于是就找了个靠窗的座位坐下,往窗外望去,
只见江面上波涛汹涌,一只鱼船像一片树叶,随着风浪起伏。它一会儿被卷上浪尖,一会儿又被打入浪谷。想到了打鱼人的辛苦,就写下了《江上渔者》这首古诗。)
2. 现在谁来说说作者在酒楼里听到了什么?又看到了什么?
学生交流:看见酒楼里坐满了南来北往的客人,他们不住地称赞鲈鱼肉嫩味鲜。 这其实就是诗句: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多媒体出示)
从这里你感受到了什么?学生交流:客人很多,鲈鱼味道鲜美。
你能把客人的多和鲈鱼味道的鲜美通过朗读告诉大家吗?学生读。
3.“吃水不忘挖井人”,同样“吃鱼不忘打鱼人”。你们读了这首古诗以后,脑海中又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学生交流:打鱼人那只像片树叶的小船在风浪里飘荡,时隐时现,场面惊险。
A、教师出示画面: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你们又仿佛听到了什么?
学生交流:(出示诗句) 看到了小船,看到了汹涌的波涛。
“波涛汹涌”和“一片树叶”,一个是多么的可怕,力大无比,一个是多么的柔弱,轻飘飘。这是多么的—— 看到了渔民的船,一会儿被卷上浪尖,一会儿又被打入浪谷。
“卷”和“打”这两个词用得真好,我从“卷”和“打”两个动词体会到小船随时都有被浪打沉的危险。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捕鱼人随时都可能船毁人亡,渔民为了捕鱼随时都可能丢掉。
学生朗读三、四两句。
三、朗读诗歌,升华情感。
看着这滚滚波涛,想到打鱼人随时会遭强风雷暴的袭击;看着这滚滚波涛,想到一叶小舟行驶危险,随时有可能翻沉……农民劳动很辛苦。
1. 此时此刻,如果你是一位正在品尝美味鲈鱼的人,你肯定有很多话想对那些在汹涌的波涛中捕鱼的人说。请试着说一说。
2. 全诗只有短短的四句话,却描写了两幅截然不同的画面(江上往来的客人欢快地品尝鲈鱼的画面和江里渔者冒着风浪捕鱼的场景),反映了什么?
反映了劳动者的艰辛,体现了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表达了作者对劳动者的同情。
四、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2.学生自选作业。
【课堂作业新设计】
1.默写古诗《江上渔者》。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江上渔者导学案【第2篇】
教学目标:
1、学会“者、宋”等8个字,会认“范、仲”等8个字,学习多音字“没”。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江上渔者》这首诗。
3、通过学习课文,了解诗人创作古诗的经历。知道诗是因景生情、因事有感而创作的,知道文学创作的实质是要在观察生活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体验诗人创作的情感。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课时计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者、宋”等8个字,会认“范、仲”等8个字,学习多音字“没”。
2、正确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图画导入,激起共鸣。
1、多媒体出示图画(波涛汹涌的江面上一叶扁舟起伏)。学生观
察图画,说说看到了什么?
2、这是一只在风浪中捕鱼的小船,由此,你想到了什么?(生议)
3、宋朝大诗人范仲淹看到这种情景也有许多感触。他把自己的感受通过一首诗表达了出来,这就是——《江上渔者》。今天我们就来读读诗人写的这首诗吧!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自己读课文,勾画生字。
2、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
3、四人小组合作识字,互相检查读生字的情况。
4、指名认读生字,师生共同正音。开火车读、齐读。
5、学生练习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的字音。
6、学生自己再读读课文,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那些地方不太明白?
三、书写生字。
1、出示生字“者、宋、酒、南”,学生观察。
重点指导
“酒”注意第九笔是什么?。
2、学生练习描红,教师个别辅导。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味、鲜、危、险、舟“5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3、体会诗人的创作情感。
教学过程:
一、复习质疑。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2、指名读《江上渔者》这首古诗。
3、质疑: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知道的?
4、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疑问再读读课文吧!
二、读懂文章内容,朗读课文。
1、自由读全文,思考:文章的哪些内容可以解释诗句的意思
2、学生边读边勾画有关句子。
3、四人小组交流、讨论。
江山往来者,但爱舻鱼美。“酒楼里坐满了南来北往的客人,他们不住地称赞鲈鱼的肉嫩味鲜。”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只见江面上波涛汹涌,一只渔船像一片树叶,随风浪起伏。一会儿被打入浪尖,一会儿被卷入浪谷。人们都知道,这些渔民是多么艰辛,捕鱼是多么危险啊!”
4、由此范仲淹想到什么,你想到什么?
5、带着自己的体会练习吟诵古诗《江上渔者》。
6、练习背诵古诗。
三、从课文中,你还读懂了什么?
1、渔民捕鱼的艰辛和危险。
2、诗人对捕鱼的人的同情。
四、练习书写。
1、出示生字“客、涛、汹、君”,学生观察字形,想一想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2、重点指导:“涛”的笔顺
3、学生练习描红,写字,教师个别辅导。
4、作业练习。
(一)抄写背诵古诗,用书中的语言说说诗句的意思。
(二)找出文中的比喻句,说说本体和喻体各是什么?在仿写一个比喻句。
(三)用下面的词语写句子。
一会儿……一会儿……
一边……一边……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江上渔者导学案【第3篇】
【教学内容】
《江上渔者》是部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的第五首诗歌。这是一首五言古体诗。
【学情分析】
本次教学设计基于点拨式吟诵教学基础上的替换式吟诵教学。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读准每个字的字音,读出入短韵长。(入声字已用红色标注)
2、对照注释,理解诗歌字面意思,尤其是“但”字古今意义不同。
3、通过吟咏,从四个入声字和婉转的上声韵的韵字里感受范仲淹对民生的关切与看到劳动人民命悬一线的痛苦。
4、吟诵积累诗歌。
【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含义并积累诗歌。
【教学难点】
对声韵的理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简介诗人引入
1、孩子们,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著名的诗人。他叫范仲淹。
2、出示范仲淹生平事迹,指名读。
范仲淹(989一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人。1015n年进士,为官敢于直言,三次被贬,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曾主持“庆历新政”,后又带领军队在西北边关抵御西夏。范仲淹是一位胸怀大志、文武双全的大英雄,善作散文和诗词,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3、从小生活在江南水乡的范仲淹,他留下了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首诗歌。
二、解诗题
1、出示题目:请孩子们读一读诗歌题目。
2、我们来看看题目的意思。
师出示:“长江” “捕鱼的人”两个注释,请一位孩子对照注释讲讲题目的意思。
师补充: 在古诗文中,用“江”而不具体说明江名的,一般指长江。
三、读诵诗歌
1、请孩子们听读诵录音两遍后自读诗歌,注意以下几点:
1)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2)特别注意“鲈”字的边声母,多音字“没”在这首诗里读“mò”。
3)读出“一、叶、出、没”四个入声字的短促。
4)读出上声韵的婉转并拖长。
2、指名反馈,师生正音。
3、齐诵诗歌。
四、理解文意
1、请孩子们对照注释,同桌一人一句,逐句理解诗歌字面意思。特别注意“但”字古今意义的不同。
2、指名反馈,师生补充。
3、带着对文意的理解再次读诵诗歌。
五、感悟音义。
1、请孩子们仔细听一听这首诗歌的吟咏录音,看看你仿佛能看到什么样的画面?你从哪些字词的吟咏声里听出来的?
2、出示以上问题,播放吟咏录音至少三遍。学生倾听感受。
3、指名反馈并吟咏表达,师生补充理解并吟咏表达。
预设:
1)我从一、二句诗歌里,仿佛能看到江南的达官贵人在酒楼里品尝着美味的鲈鱼,不断叫好的样子。吟咏表达理解。
2)我从“一叶”“出没”四个高而短促哽咽的入声字吟咏里,仿佛能看到渔人驾着一叶小舟颠簸在长江的狂风巨浪中捕捞鲈鱼,若隐若现,仿佛随时都要翻转的样子。吟咏表达理解。
4、请孩子们再仔细听一听这首诗歌的吟咏录音,重点听它的韵字,你能从这上声韵里体会到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预设:
1)我从韵字里听出了范仲淹的痛苦和忧虑。从小就立志“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范仲淹,把人民看做自己的亲人,人民的生活美好与否是他最关心的事情。现在自己爱怜的人在风浪中命悬一线,随时都可能受到伤害,范仲淹该有多么担忧、多么难过啊。所以,他用上声韵来表达,上声韵的尾音拖长,接近往上扬的阴平了,更显得非常痛苦。这就是“上声高呼猛烈强”的感觉。我可以吟咏表达我的理解。
六、吟咏表达
1、请孩子们自由吟咏全诗,吟出自己的理解来吧。
2、哪位孩子愿意来吟咏给大家听,分享你的理解?
指多名学生吟咏表达,师生点评。
七、作业
1、吟咏背记诗歌。
本文发布于:2023-12-26 12:06:0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356356312711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江上渔者导学案(推荐3篇).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江上渔者导学案(推荐3篇).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