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8单元 第21课 狐假虎威 部编版

更新时间:2023-12-26 06:36:55 阅读: 评论:0

2023年12月26日发(作者:假如我是妈妈)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8单元 第21课 狐假虎威 部编版

21 狐假虎威

《狐假虎威》是一则寓言故事。本课讲述的是一只狡猾的狐狸骗过了老虎,不仅使自己逃脱危险,还借着老虎的威风吓跑了森林中的其他动物的故事,其寓意是仗着别人的势力欺压人。全文语言生动形象,旨在让学生借助拼音识字,帮助学生了解内容及故事寓意。

全文共9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一只正在寻找食物的老虎抓住了一只狐狸。第二部分(第2~6自然段)写狐狸蒙骗老虎的过程。第三部分(第7、8自然段)写老虎跟着狐狸去森林的场景。第四部分(第9自然段)写老虎被骗的结局,揭示事情的真相。

本文语言生动形象,特别是对狐狸、老虎的神态、动作、语言描写可以看出两者的不同特点——狐狸的狡猾和老虎的愚昧。狐狸“眼珠子骨碌碌一转、扯着嗓子、神气活现、大摇大摆”和老虎的“一愣、半信半疑、东张西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读起来趣味盎然。

1.会认“假、威”等生字,读准多音字“转、闷”,会写“食、物”等生字,正确读写“食物、身边、为什么”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能分角色演一演“狐假虎威”的故事,并试着把“神气活现、摇头摆尾”等词语的意思表现出来。

4.理解成语“狐假虎威”的意思,明白这个寓言故事的寓意。

教学重点

1.识记生字,读准字音,能正确书写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理解重点词语的基础上,分角色表演“狐假虎威”的故事。

教学难点

读懂故事,理解“狐假虎威”这个成语的意思,明白这个寓言故事的寓意。

1.字词教学

本课生字较多,可以让学生在初读的过程中,借助拼音拼一拼、读一读生字,培养学生自主正音的习惯。可以引导学生借助语境读准多音字“转、闷”。要书写的生字中,可以根据字形结构进行分类指导,“物、就、神、活、猪”都是左右结构的字,“食、爷”是上下结构的字,“爪”是独体字。

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识记字形:(1)联系熟字,借助形声字的构

字规律识记,如“嗓—桑、神—伸、违—围”。(2)加一加,如“扯、猪、纳、闷、骗”均可以用加部件的方法识记。(3)与熟字比较,如“爪—瓜、受—爱、假—霞”。

2.朗读教学

课文主要由动物的对话组成,动作、神态描写也比较多,适合学生朗读和表演。本课的朗读主要把握三个方面:一是读正确,读通顺,特别是一些轻声词语和四字词语。二是读好狐狸和老虎的对话。教师可以创设童话情境,引导学生扮演童话角色,比如第7自然段中,狐狸的“神气活现、摇头摆尾”,以及老虎的“半信半疑、东张西望”,教学时可以配合插图,安排学生体会、表演,读好。三是读好小动物们的反应。课文没有具体写到小动物们的语言,但他们的反应已从课文中的语句中体现出来,如“纳闷、撒腿就跑”,教师可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进行想象,体会小动物们当时的心情,指导学生读出相应的语气。

3.理解运用

教师可以运用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观察插图、做动作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词语。如理解题目的意思,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在文中找出直接解释这个成语的句子,外再引导学生根据句子,想想成语中“假”“威”二字所对应的意思,初步理解成语。在学完课文后,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历说说自己的感受,初步了解成语表达的引申意义。

1.学生借助拼音读课文,初步了解故事的内容。

2.学生初读课文,自学本课要求会认的字和会写的字。

3.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动物头饰等。

2课时

第一课时

1.会认“假、威”等生字,会写“食、物”等生字,读准多音字“转、闷”,理解字义,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培养识字、写字的能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通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板块一 谜语激趣,导入文本

1.课件出示两个谜语。

身穿皮袄黄又黄,咆哮一声百兽慌。

虽然没率兵和将,威风凛凛山大王。

(打一动物)

乍看像狼不是狼,三角脸儿身瘦长。

性情狡猾疑心重,毛色棕黄尾巴长。

(打一动物)

2.学生竞猜(谜底:老虎、狐狸)。课件出示这两个动物的图片。

3.从文中两个关键“人物”的谜语导入,提问激趣:这两个动物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4.板书课题,领读课题。引导学生注意课题中“假”这个多音字的读音,但不告知理由,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在阅读中的探究能力。

5.提问启思:“假”有几个读音?(两个读音:jiǎ、jià)在这里应读jiǎ,为什么这样读?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呢?让我们一起去文中找答案吧!

板块二 初读课文,认读字词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课件出示自读要求,教师巡视指导。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2)觉得难读的字词可以看看拼音,多读几遍。

(3)圈画标注出本课要求掌握的字词。

2.课件出示带拼音的生字,齐读、指名读,师生评议。

(1)“嗓”是平舌音,“食、扯、爪、神、猪、受”是翘舌音,“神、骗、闷”是前鼻音,“嗓、抗、趟”是后鼻音。“违”读wéi,不要读成wěi;“纳”读nà,不要读成là。

(2)注意多音字“转、闷”。“转”表示改变方向或位置时,读zhuǎn;表示围绕一个中心运动时,读zhuàn。“闷”表示心情不好时,读mèn;表示不透气、空气不流通、不吭声时,读mēn。

3.出示要求会写的字,引导学生观察书写要点,指导学生书写,强调书写的规范、正确。“物、就、神、活、猪”是左右结构的字,都要写得左窄右宽。注意“神”字是示字旁,可与《大禹治水》中写过的带衣字旁的“被”作比较,发现偏旁书写上的异同: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相同,“礻”比“衤”少了一撇。“食、爷”是上下结构的字,两个字上部的撇和捺写得舒展,需要注意“食”字的最后一笔是长点。“爪”是独体字,笔顺是撇、撇、竖、捺,注意第二笔撇是竖撇,第三笔是竖。

物:右边的“勿”第一笔撇尖落在田字格中心点,横折钩中的竖笔微微往里倾斜,第二撇短,第三撇长。

就:左边“京”的第八笔是点,右边“尤”从田字格中心点起笔,长撇伸向“京”下侧。

爷:上宽下窄,“父”第三、四笔撇和捺相交于竖中线,下部的横折钩写在横中线下侧,竖笔写在竖中线左侧。

猪:左边“犭”的最后一撇从弯钩与横中线的交点起笔,右边“者”中的“土”在横中线上侧,“日”的第一笔竖贴着竖中线写。

4.课件出示本课词语表中的词语,指名读,交流识记方法,对易读错的词语进行警示。

食物 身边 为什么 爪子 面前 神气活现 野猪 往常 身后 信以为真

5.出示词语卡片,学生齐读或抢读词语,强化记忆。(提示:“为什么”的“么”和“爪子”的“子”都是轻声)

板块三 再读课文,感受人物

1.播放课文的朗读录音,在示范朗读的同时,培养学生边听边思考课文内容的学习习惯。

2.读正确,读通顺。

(1)教师引导学生借助拼音,把故事读正确。在初读检查时随机正音指导,提醒学生读好一些轻声的词语,如“狐狸、嗓子、爪子、尾巴”;读好一些四字词语,如“扯着嗓子、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半信半疑、东张西望、撒腿就跑、信以为真”。

(2)在正确读词的基础上,出示带有这些词语的句子,指导学生读通顺。

3.读好狐狸和老虎的对话。

(1)第一处(第2自然段):可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狐狸的处境。做做“眼珠子骨碌碌一转”的动作,想想狐狸这时候会想什么;联系生活想象“扯着嗓子”说话时声音音量放大和音调提高,并且把每个字都拉长了说话的样子,指导学生读出狐狸虚张声势、吓唬别人的语气。

(2)第二处(第4自然段):前后没有提示语,可联系上下文引导学生判断这句话是谁说的。在指导朗读前,要帮助学生先读懂句子的意思,理解狐狸是在用“老天爷”吓唬老虎。朗读时,突出狐狸表达的意图,重音放在“老天爷”“违抗”“命令”“多大的胆子”等关键词语上。引导学生想象狐狸说话时的神情、动作,边做动作边表演,有利于学生入情入境。

(3)第三处(第6自然段):狐狸“摇了摇尾巴”,可以体会到他已经有了十足把握,能让老虎上当受骗。因此,朗读时可引导学生联系提示语,猜测狐狸当时的想法,读出他炫耀的语气。

(4)老虎说的话只有第3自然段一处,可以通过提示语,引导学生体会老虎的心情,说说老虎为什么“一愣”,体会他的纳闷和迟疑。“为什么不敢?”一句要读出老虎诧异、吃惊。

4.通过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思考并概括: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课文讲述了一只狐狸如何狡猾地骗过老虎,不仅自己逃脱危险,还借着老虎的威风吓跑了其他动物的故事。

完成本课对应的字词书写训练。

第二课时

1.读懂故事内容。

2.理解“狐假虎威”这个成语的意思,明白这个寓言故事的寓意。

板块一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对由本课生字组成的新词进行听写。

2.指名让学生概述上节课所学习的内容,适时指导口语表达。

3.齐读课题,回顾课文内容,过渡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题中的“狐”指的是什么?“虎”指的是什么?(分别贴上狐狸和老虎的图片)课文讲的是一只狐狸狡猾地借助老虎的威风,吓跑森林中百兽的故事。(板书:吓跑百兽)

板块二 精读课文,理解成语

1.学生观察教材上的第一幅插图,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2.学习第1自然段,感受老虎的威风。

句段:在茂密的森林里,有一只老虎正在寻找食物。一只狐狸从老虎身边窜过。老虎扑过去,把狐狸逮住了。

(1)学生自由读。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故事的起因是什么?你读懂了什么?怎么知道的?

“正在寻找食物”说明老虎很饿,急着找东西吃。“窜过”“扑过去”说明动作发生很快,时间很短。狐狸快速地跑过,还是被老虎抓住,说明老虎很凶猛,要把狐狸当作食物,揭示了狐狸危险的处境。

3.学习第2~6自然段,感受狐狸的狡猾。

(1)轻声读这几段,思考:这一部分中,狐狸讲了几次话?(三次)应该怎么读?

(2)课件依次出示下列语句,教师引导学生感悟。

句段1:狐狸眼珠子骨碌碌一转,扯着嗓子问老虎:“你敢吃我?”

①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狐狸的处境:面对饥饿、凶猛的老虎,狐狸的生命危在旦

夕。

②学生做“眼珠子骨碌碌一转”的动作,想象此时狐狸会想些什么。(提示:“眼珠子骨碌碌一转”,表明狐狸的狡猾,一下子就想出了主意)

③指导学生理解“扯着嗓子”,(提示:“扯着嗓子”说明狐狸内心很恐慌,却还要装着很神气的样子)读出狐狸虚张声势的语气。

④提问启思:狐狸为什么说“你敢吃我”,而不说“你不能吃我”或“你别吃我”?

“你敢吃我?”这个反问句带有威吓的语气,说明狐狸装腔作势,除了装神气,实际上还在试探老虎。

句段2:“老天爷派我来管你们百兽,你吃了我,就是违抗了老天爷的命令。我看你有多大的胆子!”

①引导学生理解狐狸是在用“老天爷”吓唬老虎。

②指导朗读:重读“老天爷、违抗、命令、多大的胆子”等关键词语。

③学生想象狐狸的神情、动作,自由读或指名表演读,教师评议。

④提问启思:“百兽”是否包括狐狸?为什么?

狐狸口气很大,用“老天爷”来威吓老虎。“派”说明他和老天爷之间的关系很近。“你们百兽的首领”,说明狐狸不在百兽之中,并且要比百兽高级,暗示他要比老虎还要强大。如果老虎吃了他,就等于和老天爷作对。如果说之前狐狸的反问有试探的意思,这次“我看你有多大的胆子”,就是对老虎非常强硬的威吓了。

句段3:狐狸摇了摇尾巴,说:“我带你到百兽面前走一趟,让你看看我的威风。”

①指导学生联系“摇了摇尾巴”,猜测狐狸的心理,读出狐狸得意的语气。

②提问启思:狐狸为什么说“我带你”而不说“我跟你”?

狐狸知道老虎已经被自己的谎言蒙住了,所以十分得意。“我带你”的语气十分傲慢,说明狐狸拿出了百兽首领的架势,开始向老虎炫耀它的权势。

4.学生再找出第2~6自然段描写老虎的语句,教师引导感悟。

句段1:“为什么不敢?”老虎一愣。

(1)指导学生想象老虎此时的心情,既要读出老虎的威严,又表现出诧异、吃惊的样子。

(2)提问启思:老虎“一愣”说明了什么?

“老虎一愣”,说明老虎本以为吃狐狸是理所当然的,结果却被狐狸的反问吓住了,觉得很奇怪,不敢立刻把狐狸吃掉。

句段2:老虎被蒙住了,松开了爪子。

(1)结合前文理解:老虎“松开了爪子”,狐狸为什么不立刻逃走?

(2)老虎对狐狸的态度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

①狐狸的谎言奏效了,老虎松开了爪子,放弃了已经到手的美餐。这时候狐狸还不能逃跑,因为它一跑,老虎就会立刻识破它的骗局,最终又入虎口。他能做的,是乘势而上,借老虎的威风吓跑野兽,以假象彻底打消老虎的疑虑。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狐狸必须让老虎亲眼见识一下它的威风,才能让老虎完全折服于他。

②从想吃狐狸,到“一愣”,再到“被蒙住了,松开了爪子”,接下来“半信半疑”,最后是“信以为真”。说明老虎完全被狐狸的谎言欺骗住了。

5.学习第7~9自然段,理解“狐假虎威”的意思。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教材第二幅插图,用自己的话说说图意。

(2)默读第7、8自然段,想一想:哪些词句写出了狐狸、老虎和百兽的神态、动作?

①狐狸: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大摇大摆。

因为狐狸心里有鬼,故意装作很了不

起的样子,同时也说明他特别有把握,相信老虎一定会上当。

②老虎:半信半疑、东张西望。

老虎不完全相信狐狸的话,很困惑,想看看周围动物的反应。

③百兽:纳闷、吓得撒腿就跑。

森林里的其他动物对狐狸大摇大摆的样子很“纳闷”,说明狐狸平时没有这么神气,并不怕他。但看到他后面有一只大老虎,“吓得撒腿就跑”,说明他们害怕的是老虎。动物们的反应表面上验证了狐狸的话,让老虎以为是狐狸的“威风”吓退了百兽。

(3)指名表演。请五位学生戴上头饰分别扮演狐狸、老虎、小白兔、野猪、小鹿,通过表演理解“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半信半疑”“东张西望”“纳闷”“撒腿就跑”等词语的意思。然后运用理解关键词语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故事内容。

①结合课后第二题,先让学生理解词语再进行表演。本题中的词语是从狐狸带老虎吓退

百兽的故事情节中提取出来的,生动地表现了老虎和狐狸当时不同的表现,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

②可以分步骤进行,以降低难度。

A.分一分:回忆故事内容,根据文中角色,将5个词语分成两类。

B.想一想:这些词语出现在故事的哪些环节?根据故事的先后顺序,给词语排排队。

C.演一演:先用动作分别演一演这5个词语,然后分角色连起来表演这个故事。

(4)学生结合表演,体会老虎、狐狸和百兽的不同表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提问启思,课件出示。

狐狸是( )老虎的( )把百兽吓跑了。

①“狐假虎威”这个成语可以借助文中的句子理解。比如,先让学生在文中找直接解释这个词语的句子:“原来,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引导学生根据句子,想想成语中“假”“威”所对应的意思,初步理解成语。在学完课文后,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历说说自己的感受,初步了解成语表达的引申意义。

②引导学生明确“假”“威”的读音和意思。

假:读jiǎ,意思是“借用”。

威:读wēi,意思是“威风”。

③提问启思:文中哪句话解释了“狐假虎威”的意思。

课文的最后一句话:“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人们用这个成语比喻倚仗别人的势力来欺压人。

④学生齐读第9自然段。

6.教师小结:故事中,狐狸走在老虎的前面,摇头摆尾,神气活现,百兽往狐狸身后一看,呀,一只大老虎!大大小小的野兽撒腿就跑。其实啊,百兽是看见老虎才跑的。所以说,狐狸是(此处停顿,教师示意学生齐答: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

板块三 揭示寓意,明白道理

1.指名让学生说说自己的阅读收获。教师相机指导,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和对文本的感悟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教师归纳总结,强化寓言故事的学习效果:“狐假虎威”现在常用来比喻倚仗别人的势力来欺压人。学了这个故事,我们要懂得,不要轻信别人的话,也不要随便欺骗别人,更不要借着别人的威风欺负弱小。

板块四 课文总结,拓展延伸

1.课件出示本课结构图示,帮助学生再次梳理课文内容。

凶恶糊涂狐假虎威被老虎抓住讽刺仗势欺人的人

想出脱身之计狡猾狐狸假借威风

阴险

吓跑百兽抓住狐狸上当受骗老虎半信半疑信以为真

威风2.小结:《狐假虎威》这篇寓言故事,讲的是一只狡猾的狐狸借助老虎的威风吓跑森林中百兽的经过。说明了有些人就像狐狸那样,借助别人的力量吓唬人,其实他们自己根本就没有什么本事。我们可不能像狐狸那样,因为谎言最终有一天会被揭穿,我们要靠自己的努力学到真功夫,这样才能让别人真正佩服你。同时,这个故事也启发我们看问题要看实质,不能被表面现象蒙住了自己的眼睛。

完成对应训练。

1.运用多种方法识记字形。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识记字形。比如,联系熟字,借助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加减部件等方法识记。在指导书写时,将本课的生字根据字形特点归类,然后分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和独体字三个部分进行指导,方便学生记忆和书写。对于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则要求他们将本课的生字和熟字组成常用的词语记忆,以取得良好的字词教学效果。

2.抓住词语进行朗读指导。文中的主要角色是老虎和狐狸,他们之间的对话个性鲜明,值得朗读和体会。针对狐狸,抓住“窜”“骨碌碌一转”“扯着嗓子”“神气活现”“摇头摆尾”等词语,训练学生朗读的语感,突显狐狸狡猾的本性。针对老虎,抓住“愣”“蒙”“半信半疑”“东张西望”等词语,表现出老虎勇猛有余而智慧不足的本性。学生能通过对词语的理解,展开想象,感悟课文内容。

3.利用表演加深课文理解。由于课文的语言非常生动形象,适合学生朗读和表演。所以,教学时注重体现以“趣”引路,以分角色朗读、配合动作读、合作表演等手段来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文中对狐狸和老虎的神态描写,形象生动,十分逼真。通过创设情景、表演故事的活动形式,能够让学生对词语的理解水到渠成。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8单元 第21课 狐假虎威 部编版

本文发布于:2023-12-26 06:36:5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354381525180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8单元 第21课 狐假虎威 部编版.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8单元 第21课 狐假虎威 部编版.pdf

标签:学生   狐狸   引导   词语   理解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