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5日发(作者:保护者失格)
《三国演义》读后感学生感想500字10篇
《三国演义》(读后感)同学感想500字怎么写?读后感的表达方式敏捷多样,基本属于谈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谈论文),由于它必需是在读后的基础上发感想。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三国演义》读后感同学感想500字,仅供大家参考借鉴,盼望大家喜爱!
《三国演义》读后感同学感想500字篇1
《三国演义》为中国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通过波澜壮阔的历史背景错综简单的政治和军事争斗,叱咤风云的人物英雄演绎了三国时期各种社会冲突的渗透与转化。忠义与奸佞的冲突、豪杰与奸雄的较量,谋略与武力的斗争。一场刀光剑影的生死悲欢,一副副风云变幻的历史画卷,留下多少品位不尽的美谈佳话!
清朝人毛宗岗将《三国演义》中刻画出的三个典型人物,称为“三绝”即“义绝”关羽、“智绝”诸葛亮、“奸绝”曹操。《三国演义》主要说的是吴、蜀、魏三国的战斗。他们都想统一政权,可他们没想到被西晋建立了统一政权,司马昭灭蜀以后,要求魏主曹奂封自己为晋王,曹奂不敢不从,司马昭受封不久,中风而死,其子司马炎继位晋王,公元265年十二月,司马炎仿效曹丕篡汉之举,逼迫曹奂退位,改国号为大晋,定都洛阳,就这样,在蜀国灭亡两年后,魏国也灭亡了,晋咸宁五年(279年),司马炎拜杜预为大将军,令他领水陆大军二十余万,战船万只,大举伐吴,杜预大军所到之处,吴兵闻风而逃,毫无招架之力,晋军顺当拿下江陵重镇,直逼吴国首都建业,吴军守将张象知道自己抵抗不住晋军的攻势,抓紧投降了晋军,晋军如潮一般冲进城去,守城的吴军毫无斗志,纷纷放下
武器,四散逃命,自此三国鼎立的局面结束了,西晋建立了统一的政权,中国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面。
我喜爱读这本书。
《三国演义》读后感同学感想500字篇2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提起这首词,就会让人想起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这也是我最喜爱的四大名著之一,它让我受益匪浅、百看不厌。
《三国演义》叙述的是东汉末年,由于汉献帝无能,黄巾军起义,使吴、蜀、魏三国鼎立,最终大汉归晋。书中我最敬佩赵云和张飞,最瞧不起袁绍。赵云,字子龙,英武潇洒,武力超群,数次成为“孤胆英雄”,被刘备称为“一身都是胆”的人物。赵云长坂坡救主,连战几十员曹操大将,救出糜竺等将;他胆识过人,在千军万马中横冲直撞,如入无人之境,势不行挡,立下赫赫战功。张飞,字翼德,三国时期蜀汉“五虎大将”之一。张飞一喊,吓退曹操百万军;又一喊,吓得曹操不由自主地后退一步;又大喝一声,竟把曹将夏侯杰吓得肝胆破裂,一头栽倒在马下。张飞以威猛、鲁莽、嫉恶如仇著称,被历史上称为“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人物,后被范强、张达刺杀。而袁绍却没有一点主见,在官渡之战中,竟然会听从小人郭图的建议,去偷袭曹军的大本营,结果大败而归,从今一病不起。
在《三国演义》中,使我领悟到战士打仗并非肯定要在战场上厮杀,而要以德服人,以谋智取。刘备的慈爱厚道,曹操的胸怀大志,关羽的智勇双全,赵云的重情重义,诸葛亮的足智多谋,这些都值得我们去学习。
《三国演义》这部中国历史小说,值得大家一看。
《三国演义》读后感同学感想500字篇3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先是群雄逐鹿,后为三国鼎立,读了这本书,我也受益匪浅。
《三国演义》以三国时期的魏蜀吴三个统治集团相斗争为主要内容,叙述了从东汉末年到晋一统天下的(故事)。
其中,人物有乐不思蜀的庸君刘婵、心胸狭窄的周瑜、忠厚狡猾的鲁肃、横刀立马的张飞、重情重义的关羽、求贤若渴的刘备、勇武干练的赵云……这些人物,最令我印象深刻有以下几位。
首先是关羽,他是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英雄之一。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是何等的英雄气概啊。也在华容道放走曹操,证明他对点水之恩应当涌泉相报的诠释。他身在曹营心在汉,演绎了一段忠君报国的精彩片段。
其次个印象深刻的是曹操,在罗贯中的书中被称为枭雄。他称与刘备都是盖世英雄,让刘备都不敢听。但是他也没有杀掉刘备,说明他还是很大度的。他为人生性多疑,让他在胜利的同时,也丢失了许多的机会。
第三个印象深刻的是周瑜。他才华横溢,很年轻就崭露头角。由于才华和功名,让他名利双收,还抱得美人归。可是心胸狭窄的他让全部的努力都断送掉了,更是留下“即生周瑜,何生亮”的感慨后,便撒手人寰了。铺张了上天给他的天分了。
《三国演义》的人物个个写的精彩,让我从中学习到许多道理,可以让我们明辨是非,也大大丰富了我们对于亲情和友情的理解。
《三国演义》读后感同学感想500字篇4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信任大家都有所耳闻吧!其中里面许多的历史人物出不少失误,现在就让我们认真品品吧!
《三国演义》是明朝初期作家罗贯中的作品,说的是东汉末年群雄纷争,各路诸侯盘踞一方,经受了很多次战斗,最终三国统一归晋的故事。
我们把目光放在关云长的身上,他一生战功赫赫,乃蜀国五虎上将之首,连曹操都要敬他三分。曾有过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刮骨疗毒等英雄(事迹)。但他由于高傲,败走麦城,中了吕蒙的潜伏,被吕蒙所杀。
唉!一代名将关羽就这样被吕蒙所杀了。回想现在,像这种大意失荆州的事例还许多。就拿我来举例吧!我在班里成果还不错,能排在前三名,可是每次期末考试考数学时,我总是考99分,考不到100分,这是为什么呢?还不是由于马虎大意,错了一道小题,让我功亏一篑!啊!这就是傲慢、大意的教训。惋惜关羽被杀之前,始终都执迷不悟,一点都没有想过要改正自己的缺点,过于傲慢自满,所以酿成千古大错。假如他准时改正,弥补自己的缺点,在荆州时不傲慢自满,工作再细心一点,自己也就不会被杀,张飞也就不会鞭打士卒出气而被杀,蜀主也就不会攻打东吴,被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导致蜀国元气大伤。
在今后的岁月里,我们要与细心做伴侣,离马虎大意远一点。
《三国演义》读后感同学感想500字篇5
假期里,一本几厘米厚的《三国演义》转变了我的生活,陪我度过了一个欢乐的暑假。
《三国演义》叙述了东汉末年(公元184年)黄巾军起义开头至公元280
年晋灭吴统一天下为止,从刘备起兵击破黄巾军到形成三国鼎立,邓艾破蜀都后司马昭杀魏帝灭吴国改国号为晋,长达一个多世纪的历史。众多故事个个引人入胜、精彩绝伦,如家喻户晓的三顾茅庐、火烧赤壁、三英战吕布、关羽斩华雄、空城计、孔明舌战群儒,草船借箭等。
众多人物性格鲜亮,像仁德刘备、奸雄曹操、神机妙算诸葛亮、文武双全姜维、虎痴许诸、国士无双吕布、马超、美鬓公关羽以及怒吼长板桥的张飞。
其中,诸葛亮是我最喜爱的人物,他是蜀国的军师,机灵过人,神机妙算。初出茅庐,他三分论天下,随后在七星坛借东风破曹公,气死周瑜。晚年时他六出祁山,造木牛流马。临终前,他将兵法赠予姜维,姜维果真成人才。诸葛亮出山后数次破曹、吴及羌兵。他认为最好的防守是攻击,先后为蜀国攻下了西川荆州等地。他能把握人物性格,先后收下孟获、马超,姜维等大将,劝说众多兵将归顺刘备。当然,他也失算过,他曾错用马谡,失守街亭、导致挥泪斩马谡的结果。不过,诸葛亮又总能在失利时尽量挽回局面。诸葛亮精通天文地理,擅长利用地形、气候一次又一次的化解危机。
三国演义不光故事精彩,更让我很好的了解那一段历史。书籍带我领会学问的海洋,让我脱胎换骨,接下来我还会读更多的书充实自己。
《三国演义》读后感同学感想500字篇6
《三国演义》是一部经典中的经典——有硝烟充满的战场,有步步惊心的朝堂,也有臣将之间的勾心斗角……最吸引我的是共性鲜亮的人物。
盯着主角光环,刘备在书中大仁大义,甚得人心,令很多将领为他鞠
躬尽瘁,死而后已。但他太过优柔寡断,卧龙凤雏兼得,却得不了天下。
比起刘备我更观赏诸葛亮,羽扇纶巾,身长八尺,二十七岁就有安邦定国之才。他为出茅庐而知天下三分,舌战群儒,草船借箭,七擒孟获……他在这部小说中近乎神人,惋惜未能跟贤主。他小钟于刘备,尽心竭力辅佐刘禅,却积劳成疾,殒命五丈原。这便也是他的缺点,凡事亲力亲为,导致用人不当,痛失街亭。可谓“聪慧一世,糊涂一时”。
关于义薄云天,为兄弟之谊放弃高官厚禄,豪宅美女,求赤兔马只为更快见刘备。他千里单骑走麦城,过五关,斩六将,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但他太过自大,结果被斩,结束了他布满传奇颜色的一生。
无论是刘备的仁,孔明的智,关羽的义,还是曹操的狠,张飞的莽,孙权的谋,都令人叹。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从三国鼎立到西晋统一,也不过六十年的光阴,最终都付谈笑中。
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我们只有以历史和别人的成败作为(阅历)鉴戒,才能不步后尘,向前进步。
《三国演义》读后感同学感想500字篇7
或许,大家都知道《三国演义》是由于把人物写得栩栩如生而流传千古吧,这段时间里我就读了这本流传千古的巨著――《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个个活敏捷现,有血有肉,有聪慧机智的诸葛亮,一身是胆的赵云,单纯狂野的张飞,还有武艺高强的吕布……,他们都是我最喜爱的人物。
但我最喜爱赵云了,他在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时投靠关羽,忠心耿耿
地和刘备在一起。在长板桥时,他不为自己的生命着想,而为刘备和老百姓的平安着想,在和曹操的兵力交接时,他一点儿也不可怕,都是三下五除二地把敌人战胜的。有时候有好几员大将把他团团包围时,他也豪不畏俱,反而愈战愈勇,令曹操望而生畏。
再(说说)刘备为关羽、张飞报仇攻打吴国吧!刘备在攻打吴国时一连吃了几个败仗,逃跑时被吴国包围,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赵云快速赶来,带着刘备和士兵们浴血奋战,冲出了重围,那时候的赵云已经是个年过花甲的老将了。
当我合上这本书的时候,我感慨万千,我喜爱赵云,由于他临危不惧,智勇双全,对刘备忠心耿耿,怪不得刘备在长板桥自信地说:“子龙是不会背叛我的”。
当然《三国演义》出名的故事还有很多如:望梅止渴、草船借箭、三英战吕布、温酒斩华雄……一个个故事心动曲折、扣人心弦。
这真是一本好书,俗话说:“好书不厌百回读”。我肯定会再多读几遍,去更深地领悟它其中的道理。
《三国演义》读后感同学感想500字篇8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照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这是四大古典名著中《三国演义》的开篇词。在暑假里,我读完了这本书,觉得这是一本很好的书。
我认为本书很好是由于这本书中有许多英雄人物。刘备、关羽、张飞、曹操、孙权、周瑜、诸葛亮、赵云等人都是些很厉害的人,其中我最喜爱
诸葛亮,由于他神机妙算,有着过人的才能,深懂兵法。史书上评价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这句话就是对他才能的确定。
这本书中有许多精致的(文章)。陈琳的《为袁绍檄豫州牧》曹植的《洛神赋》;曹操的《步行夏门行》谯周的《仇国论》等都很出名,其中诸葛亮的《出师表》在这些妙笔生花的文章中脱颖而出。
我认为这本书很好还是由于这本书中有许多经典的(典故)。刘、关、张桃园三结义,诸葛亮智用空城计,马谡大意失街亭,陆逊火烧连营,美髯公千里走单骑更是家喻户晓。此外很多(歇后语)也是依据典故来的,例如: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阿斗当太子—-扶不起来;靶场上的老黄忠—-百发百中;曹操败走华容道—-不出所料等等。
《三国演义》不但是一本英雄云集的书,而且是一本文采飞扬的书,还是一本布满经典的书。所以我喜爱这本书。
《三国演义》读后感同学感想500字篇9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回想三国当年,多少英雄人物,在乱世中实现自己的理想,智的化身,勇的传奇……今日,我又一次读了《三国演义》,里面一位位英雄人物让我感慨万分。
这是一个个传奇的故事。多少英雄人物,制造了一个个壮举、传奇。单刀赴会,舌战群儒,火烧赤壁……魏、蜀、吴三国演绎了一个又一个神圣。
诸葛孔明,智的化身。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和;他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写下了《出师表》、《隆中对》等千古名篇;他才智过人,大敌当前,临危不惧,出访东吴,舌战群儒,他不卑不亢,击败了
一个个谋士;他羽扇纶巾,用自己的满腹才华,劝说了孙权,共同抗曹;他不畏强暴,才智过人,与千古一相管仲乐毅、文天祥可比。
我又想到了刘备。他重情重义,坦诚率真;他用自己的真情,感动了一个个名将谋士,三顾茅庐,落凤坡,榆树叶……他在请诸葛时泪落湿巾,长跪不起,方请出山。我又想到了春秋时的蔺相如,他宽容廉颇,使国家安定……
曹操,为世一代奸雄。他手下很多名将谋士,各个忠心耿耿,可体现他的领导力量;他乐观向上,胸怀大志,在华容道是曹操最落魄时,只剩下42名将士,却还“笑”得出来;他老当益壮,写下了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诗句。
英雄,在三国时代,风起云涌。读书给我许多,让我看到英雄……
《三国演义》读后感同学感想500字篇10
在我年幼时,就已在父亲的引导下领会过《三国演义》了,《三国演义》带给我的影响也是巨大的,使我从小就对驰骋沙场的英雄有独特的沉迷。
《三国演义》,全名《三国志通俗演义》,罗贯中。为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
《三国演义》是一部历史演义小说,以描写战斗为主,也许分为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在当时独特的历史背景上,上演了一幕幕波澜起伏,气概磅礴的战斗场面,胜利刻画了几百个人物形象,其中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周瑜、关羽、张飞、赵云等等人物形象脍炙人口,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罗贯中身处明朝,却将那个纷争的年月刻画得如此逼真。经有关学者验证,《三国演义》中共消失了1230个人物,而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关羽,关云长。
关羽(162-220)本字长生,后改字云长,河东解人。东汉末年闻名将领,自刘备于乡里聚众起兵开头追随刘备,是刘备最为信任的将领之一。他的忠义是历史上最闻名的(没有之一)。而他的士气、胆识、武艺都是非常超群的。我还记得他被曹军俘虏,但身在曹营心在汉,时刻挂念着刘备。后得知了刘备的去向,便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将嫂夫人带回刘备身边。而华容道放走曹操,也是他“义”的体现。
《三国演义》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历史,更是精神的享受。
本文发布于:2023-12-25 22:49:4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35157874366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三国演义》读后感学生感想500字10篇.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三国演义》读后感学生感想500字10篇.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