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山道士原文及翻译多篇

更新时间:2023-12-25 20:38:45 阅读: 评论:0

2023年12月25日发(作者:像什么一样)

劳山道士原文及翻译多篇

劳山道士原文及翻译多篇

劳山道士原文及翻译13篇

劳山道士原文及翻译(1)

《劳山道士》参考译文

本县有个姓王的读书人,排行老七,是世代作官人家的子弟。年轻的时候爱慕道术,听说劳山上有很多仙人,就背着书箱前去求师学道。他登上一个山顶,山顶上有一座道观,很幽静。一个道士坐在蒲团上,白头发垂到衣领上,神态清爽而高迈。王生上前询问,并和道士交谈起来,道士说的道理深远奥妙,难以捉摸。王生请求拜道士为师。道士说:“担心你娇气懒惰不能干苦活。”王生回答说:“能。”道士的弟子很多,傍晚的时候全都聚集在一起,王生都给他们磕头。于是王生留在了道观中。

凌晨,道士叫王生出去,把一把斧子给他,让他随着众弟子去砍柴。王生恭敬地接受了命令。过了一个多月,手和脚上都长了厚厚的茧子,王声不能忍受这种痛苦,暗地里有了回家的想法。

一天傍晚回到道观,王生看见两个人和师父一起喝酒。太阳已经下山,还没有点灯,师父就剪了一张像镜子一样圆的纸贴在墙壁上。一会儿,明亮的月光照亮了整个房间,月光明亮能照出极细微的东西。众弟子环绕着他,听他差遣,给他办事。一个客人说:“这么美好的夜晚,这么美好的乐趣,不能不和大家一同享受。”就从案上取了一壶酒,分着赏赐给众弟子,并且嘱咐他们尽管喝。王生自己寻思:七八个人,一壶酒怎么能供应所有的人?于是众弟子各自找来很大的酒杯,争着先饮尽杯中的

酒,只是害怕壶中的酒没有了。但是反复从壶中倒入杯中,酒竟然没有减少。王生心里感到奇怪,一会儿,一个客人说:“承蒙赐给月光一样明亮的亮光,却这样冷冷清清地喝酒!为什么不叫嫦娥来?”就把筷子投到月亮中。只见一个美女从月光中走出,起初的时候身高还不满一尺,到了地上,就和人一样高了。纤细的腰肢,俊秀的脖颈,翩翩而动,跳起霓裳羽衣舞。过了一会儿唱道:“仙啊仙啊,还会回去吗?还会把我禁闭在广寒宫吗?”嫦娥的歌声清澈高扬,就像吹萧一样响亮。唱完后,打着旋往上升,跳着登到案上,(众人)惊得回头看的间隙,(嫦娥)又变成了筷子。三个人大笑。又有一个客人说:“今天晚上最高兴了,但是不能承受酒力了,希望在月宫中给我饯行,可以吗?”三个人离开坐席,慢慢的进入到月宫中。众弟子看着三个人坐在月亮中喝酒,胡须眉毛全显现出来,就像影子在镜子中一样。过了好大一会儿,月亮渐渐暗了下去,弟子点燃蜡烛走过来,只剩道士一个人坐着,而客人不见踪影了。案上的菜肴果品还在,墙壁上的月亮,只是一张像月亮一样圆的纸罢了。道士问众弟子:“喝够了吗?”(弟子们)说:“喝够了!”(道士说:)“喝够了,应该早点睡觉,不要耽误打柴割草。”众弟子答应并退了下去。王生私心里羡慕,就打消了回家的念头。

又过了一个月,王生十分劳苦,不能忍受了,但道士并没有传授一门道术。(王生)心里不能等了,告辞说:“弟子从几百里外的地方来从师学习,纵然不能学得不死的法术,要是稍微传授一点法术,也可以抚慰我求教的心情。现在经过了两三个月,不过是早上去砍柴,傍晚回来。弟子我在家的时候,从来没有受过这种苦楚。”道士笑着说:“我本来说你不能吃

苦,(今天看来)确实这样。明天早上一定打发你走。”王生说:“弟子我操劳了(这么)多天,师父稍微传授一点小法术,这次来才算是没白来。”道士问道:“你想求取什么法术?”王生说:“每次见到师父所行之处,墙壁不能阻隔,只要学到这个法术就足够了。”道士笑着答应了。于是把咒语传授给他,让他自己念咒语,(念)完了,叫道:“进去!”王生面对着墙,不敢进去。(道士)又说:“试着进去!”王生真的从容地往里冲,到了墙那里就被阻住了。道士说:“低下头)猛地进去,不要犹豫!”王生真的离墙几步远,奔跑着进去。到了墙那里,空空的就像没有东西,回头一看果然到了墙外。王生十分高兴,进去感谢师父。道士说:“回家后应当洁身自守,否则就不灵验。”接着资助了旅费,打发他回去了。

王生回到家,自己夸耀遇到了仙人,坚硬的墙壁也不能阻挡自己。他的妻子不相信。王生仿效从前的做法,离开墙壁几尺远,`奔跑着往里冲,脑袋碰到坚硬的墙壁,猛地跌倒在地上。他妻子扶起他一看,额头上鼓起了包,就像个大鸡蛋。他妻子取笑他。王生又惭愧又生气,(也只能)骂老道士不是好东西。

干将莫邪 参考译文

楚国的干、将莫邪夫妇为楚王铸造兵剑,三年才铸成。楚王很生气,想要杀了他们。剑有雌雄二把。干将的妻子怀孕就要生孩子了,丈夫对妻子说:“我为楚王铸剑,三年才铸成。楚王很生气,我去一定会杀了我。你如果生的孩子是男的,长大后,告诉他:‘出门望见南边的山,有一棵松树长在石头上,剑在松树的背后面。’”接着就拿着雌剑去见楚王。楚王十分生气,派人仔细察看宝剑。剑有两把,一把雄剑,一把雌剑,雌剑拿

来了雄剑没有拿来。楚王很生气,立即杀掉了干将。

莫邪的儿子叫赤。等到后来成年了,就问他母亲:“我父亲在什么地方?”母亲说:“你父亲为楚王铸剑,三年才铸成。楚王很生气,杀了他。他离开时嘱咐我:告诉你儿子,出门望南边的山,有一棵松树长在石头上,剑在松树的背后面。”于是儿子出门向南看,没看见有山,只看到堂前有一根松木柱子竖立在石头上面,立即用斧头劈开松木柱子的背面,得到雄剑,赤日思夜想报复楚王。

楚王梦见一个男子,双眉之间有一尺宽的距离,说要报仇。楚王立即悬赏千金捉拿他。赤听到这个消息,(赶紧)逃离,进入到山中哭唱。有一个陌生人碰到了他,对他说:“你年纪轻轻的,怎么哭得特别伤心?”赤说:“我是干将、莫邪的儿子。楚王杀了我的父亲,我想要报复他!”陌生人说:“听说楚王悬赏千金购买你的人头,拿你的人头和宝剑来,我替你报复他。”赤说:“太好了!”立即自杀,双手捧着自己的人头和宝剑进献给他。尸体直立不动。陌生人说:“我不会辜负你!”接着尸体才倒下。

陌生人拿着赤的人头去见楚王。楚王十分高兴。陌生人说:“这是勇士的头,应当放在开水锅里煮他。”楚王按照他的话煮赤的人头。三天三夜也煮不烂。头跳出开水中,瞪着眼非常愤怒。陌生人说:“这个男子的头煮不烂,希望大王亲自靠近开水锅察看,这样一定会煮烂。”楚王立即查看开水锅,陌生人用剑比画了楚王的头,楚王的人头掉进开水锅里;陌生人也自己比画自己的头,头也掉进开水锅里。三个人头都煮烂了,不能分辨,于是把水和肉分开埋葬了。

劳山道士原文及翻译(2)

《劳山道士》同步练习(含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6.0分)

1.

阅读课文第4、5段,回答问题。

下面句中“之”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

A.试入之B.亦可慰求教之心C.遣之归D.妻揶揄之

2.下列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

A.师乃剪纸如镜 B.何术之求C.乃传以诀D.烈如箫管

3.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

A.《劳山道士》是一篇文言短篇小说。B.王生是个好吃懒做,固执己见之人。C.蒲松龄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小说家。D.蒲松龄的作品以写妖魔鬼怪来反映社会现实,内容也有一些迷信思想。

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6小题,共90.0分)

4.小说通过王生的经历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5.

阅读课文第4、5段,回答问题。

解释加线的词。

①俯首骤入,勿逡巡 ( )

②今阅两三月 ( )

③头触硬壁,蓦然而踣 ( )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诸门人环听奔走。

译文:

(2)一道士坐蒲团上,素发垂领而神观爽迈。

译文:

(3)凌晨,道士呼王去,授以斧,使随众采樵。

译文:

(4)俄顷,月明辉室,光鉴毫芒。

译文:

7.

阅读课文第4、5段,回答问题。

(1)翻译下列句子。

王惭忿,骂老道士之无良而已。

(2)文章结尾说“王惭忿,骂老道士之无良而已”,对王生这种行为你是怎么看的?

8.解释下面各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语。

(1)叩而与语 ( )

(2)请师之 ( )

(3)阴有归志 ( )

(4)光鉴毫芒 ( )

(5)须眉毕见 ( )

(6)王窃欣慕 ( )

(7)我固谓不能作苦 ( )

(8)薄暮毕集 ( )

9.

崂山道士

邑有王生,行七,故家子。少慕道,闻劳山多仙人,负笈往游。登一顶,有观宇,甚幽。一道士坐蒲团上,素发垂领,而神光爽迈。叩而与语,理甚玄妙。请师之。道士曰: “恐娇惰不能作苦。”答言:“能之。”其门人甚众,薄暮毕集。王俱与稽道,遂留观中。

凌晨,道士呼王去,授以斧,使随众采樵。王谨受教。过月余,手足重茧,不堪其苦,阴有归志。

一夕归,见二人与师共酌,日已暮,尚无灯烛。师乃剪纸如镜,粘壁间。俄顷,月明辉室,光鉴毫芒。诸门人环听奔走。一客曰:“良宵胜乐,不可不同。”乃于案上取壶酒,分赉诸徒,且嘱尽醉。王自思:七八人,壶洒何能遍给?道各觅盎盂,竞饮先,惟恐樽尽;而往复挹注,竟不少减。心奇之。俄一客曰:“蒙赐月明之照,乃尔寂饮。何不呼嫦娥来?”乃以箸掷月中。见一美人,自光中出。初不盈尺,至地遂与人等。纤腰秀项,翩翩作“霓裳舞”。已而歌曰:“仙仙乎,而还乎,而幽我于广寒乎!”其声清越,烈如箫管。歌毕,盘旋而起,跃登几上,惊顾之间,已复为箸。三人大笑。又一客曰:“今宵最乐,然不胜酒力矣。其饯我于月宫可乎?”三人移席,渐入月中。众视三人,坐月中饮,须眉毕见,如影之在镜中。移时,月渐暗;门人然烛来,则道士独坐而客杳矣。几上肴核尚故。壁上月,纸圆如镜而已。道士问众:“饮足乎?”曰:“足矣。”“足宜早寝,勿误樵苏。”众诺而退。王窃欣慕,归今遂息。

又一月,苦不可心情,而道士并不传教一术。心不能持,辞曰:“弟

子数百里受业仙师,纵不能得长生术,或小有传习,亦可慰求教之心;今阅两三月,不过早樵而暮归。弟子在家,未谙此苦。”道士笑曰:“我固谓不能作苦,今果然。明早当遣汝行。”王曰:“弟子操作多日,师略授小技,此来为不负也。”道士问:“何术之求?”王曰:“每见师行处,墙壁所不能隔,但得此法足矣。”道士笑而允之。乃传以诀,令自咒毕,呼曰:“入之!”王面墙,不敢入。又曰:“试入之。”王果从容入,及墙而阻。道士曰:“俯道骤入,勿逡巡!”王果去墙数步,奔而入;及墙,虚若无物;回视,果在墙外矣。大喜,入谢。道士曰:“归宜洁持,否则不验。”遂助资斧,遣之归。

抵家,自诩遇仙,坚壁所不能阻。妻不信。王效其作为,去墙数尺,奔而入,头触硬壁,蓦然而踣。妻扶视之,额上坟起,如巨卵焉。妻揶揄之。王惭忿,骂老道士之无良知而已。

(1)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句子 。

(1)一道士坐蒲团上,素发垂领而神观爽迈。

⑵王惭忿,骂老道士之无良而已。

(2)课文情节较曲折。当王生“不堪其苦”,“阴有归志”时,发生了一件

的事情使他打消了归念。

(3)这篇文章有两条线索,请你用精练的语言写在下面。

明线:

暗线:

(4)本文的题目为《崂山道士》,刻画的主要人物是道士吗?小说通过王生的经历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劳山道士》同步练习

1.B2.B3.B

4.

不可做心术不正的投机取巧者,只有不畏艰险,洁身持正,一个人才能有所成就。

5.

①迟疑不进的样子 ②经历,经过 ③跌倒

6.

(1)各位徒弟环绕着他,听他差遣,给他办事。

(2)一个道士坐在蒲团上,word/media/白头发垂到衣领上,但是神情仪态清爽高迈。

(3)天刚亮,道士叫王生过去,拿一把斧子交给他,让他和众人一起上山砍柴草。

(4)一会儿,明亮的月光就照亮了整个房间,月光明亮,能照出极细微的东西。

7.

【小题1】

王生又羞愧又生气,(也只能)骂老道士不善罢了。

【小题2】

王生不听道士告诫,自讨苦吃,不从自身寻找原因,说明他太缺乏自知之明,又不肯反省。

8.

(1)探问,询问

(2)拜。为师

(3)私下里,暗地里

(4)镜子,文中是照的意思

(5)全显现出来

(6)偷偷地,暗中

(7)本来

(8)迫近

9.

【小题1】

(1)一个道士坐在蒲团上,白头发一直垂到衣领上可是神情仪态清爽高迈。

(2)王生又羞愧又生气,大骂老道士缺德。

【小题2】

师傅和两位客人表演法术

【小题3】

明线:求师学法、看师演法、师傅教法、演法失灵。暗线:王生不愿意吃苦

【小题4】

小说的主要人物是王生。小说通过王生的经历告诉人们,不可一做心术不正的投机取巧者,只有不畏艰险,洁身持正,一个人才能有所成就。

1.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的多意想象的分析理解能力。怕平时要注意分类整理识记。解答此类题要分析每个词语的意思和用法,然后找出符合要求的选项。本题ACD三项中“之”都是代词。只有B句中的“之”为结构助词“的”,故选B。

2.

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式的分析理解能力。要了解古代汉语的四大特殊句式,判断句式、省略句式、被动句式、A、C、D三项都是状语后置,而B项是宾语前置,其他各项为状语后置的句子,故选B。

3.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家作品的理解能力。学习时要注意理解体裁、内容、主旨、人物形象、故事情节。解答此类题要根据平时积累和题干要求分析,选择符合条件的选项。本题ACD都正确,B项情节中没有提到他好吃,他多次改变主意,说明他并不固执。故选B。

4.

本题考查学生对《崂山道士》一文的主旨的理解。要读文章,了解文章中王生的经历与做法,从他的做法中获得启示。王生投机取巧,不能洁身自好,最终没有取得得到仙术,他的经历告诫我们不可做心术不正的投机取巧者,只有不畏艰险,洁身持正,一个人才能有所成就。

5.

此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词义的理解掌握能力。平时应多积累、牢记,那么回答此题就很容易。 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

法的变化,“逡巡”译作“迟疑不进的样子”;“阅”译作“经历”;“踣”译作“跌倒”。

6.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理解及翻译能力。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要落实重点字词,不能遗漏,句意通顺连贯。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词语,以及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等特殊句式的翻译。注意以下词语的翻译“诸”、“奔走”、“素”、“爽迈”、“授”、“俄顷”、“鉴”。

7.

此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句子时,要注意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句,把关键词句翻译准确,另外,还要注意对特殊句式的翻译,尽量做到通顺、流畅,表意清晰。注意关键词一定翻译出来,并且要翻译准确。注意“忿”、“无良”的翻译。

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理解能力。先文段,疏通文意,理解这句话表明王生至此都不知悔改,并由此引出答案,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王生不听道士告诫,自讨苦吃,不从自身寻找原因,说明他太缺乏自知之明,又不肯反省。

8.

此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词义的理解掌握能力。平时应多积累、牢记,那么回答此题就很容易。 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师”译作“拜。为师”,名词作动词;“鉴”译作“镜子,文中是照

的意思”,名词作动词;“固”译作“本来”,古今异义。

9.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理解及翻译能力。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要落实重点字词,不能遗漏,句意通顺连贯。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词语,以及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等特殊句式的翻译。本题注意“素”“爽迈”“忿”“无良”的正确翻译。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能力。仔细阅读原文,疏通文意,了解故事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分析可知,当王生“不堪其苦,阴有归志。”看到师傅和两位客人,在表演法术。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线索的分析理解能力。首先要明确,文章的线索就是贯穿全文材料的主线,可以是事情、人物、感情、时间等,熟读文本,疏通文意,了解文章内容可知,本文的线索有两条,一条是明线:求师学法、看师演法、师傅教法、演法失灵。暗线:王生不愿意吃苦。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主要人物和主旨的理解能力。先要仔细读文本,了解谁是作者重点描写和塑造的对象,谁对表现文章的主旨起到重要的作用,再确定谁是主要人物,本篇文章,一直在围绕王生,组织材料。描写他求仙术,又怕吃苦,想投机取巧,获得仙术的故事,告诫人们道理。所以王生是主要人物,通过王生的所作所为,告诫大家不可一做心术不正的投机取巧者,只有不畏艰险,洁身持正,一个人才能有所成就。

劳山道士原文及翻译(3)

《劳山道士》的情节美

《劳山道士》(新课标语文版八年级上册)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一书,这篇文言小说曾改编制成木偶动画片,并经改编拍摄成故事片,但入选中学语文教材还是第一次。小说讲的是年轻人王生不守本分,入山学道未成,反而受到捉弄的故事,揭示了“不能作苦”就不能得“道”、投机取巧就会碰壁的人生哲理。文章短小隽永,细致委曲,意蕴深远;情节并不复杂,却处处妥帖,入情入理。赏析这篇小说的情节特色,对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及寓意,领悟其独特精湛的艺术风格很有裨益,还可从中得到不少美的享受。笔者认为,这篇小说的情节有三美。

一是美在记叙详尽,故事完整。这篇小说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来叙述故事,情节大致可以分成“上山拜师”、“采樵欲归”、“夜晚共酌”、“学穿墙术”、“头触硬壁”等几个片断。故事情节相当完整,详尽地记叙了王生从上山学道到得术回家、炫耀碰壁的全过程。短小的篇幅里,情节却有开端,有发展,有高潮,有结局,体现出小说情节的完整美。特别是“夜晚共酌”、“学穿墙术”两个片断写得很详细,人物的动作、语言、心态都细致地写了出来,是全文写得最精彩之处。“上山拜师”、“采樵欲归”、“头触硬壁”三个片断写得简略。因此,小说在情节处理上有详有略,详略得当。

二是美在曲折起伏,跌宕有制。作者在情节安排上避免平铺直叙,力求情节曲折,有起伏,有变化。这一点主要体现在作品巧设悬念,妙用伏笔上。小说一开始写王生主动上山学道,为后面故事的展开作了铺垫。“上山拜师”一段中道士所说“恐娇惰不能作苦”一句首设悬念,又是下文王生不堪采樵之苦,“阴有归志”的伏笔。“采樵欲归”一段初写王生“不堪其苦”,自然地照应了

上文道士的预言。这时的王生只是“阴有归志”,但到底回家还是不回家?作者掉住了读者的味口,这是二设悬念。“夜晚共酌”一段,王生在目睹了其师高明的法术之后,竟被迷惑,而“归念遂息”。原来是“阴有归志”,而今已没有归意,这使情节有了一个大波澜。劳山道士宴客时表演法术的幻化景象,是对心地卑微的王生“慕道”之心的考验和诱惑,成为情节转折的契机。从写法上看,这是文笔的奇妙变化。王生“归念遂息”,但他是否不畏辛苦认真学道了呢?这是三设悬念,又为下文写王生求学穿墙之术埋下伏笔。“学穿墙术”一段,再写王生不堪其苦,且生妄念,心术不正。老道士明知王生动机不纯而装作不知,将穿墙术传授给王生,并叮嘱王生“归宜洁持,否则不验”,这是下文“头触硬壁,蓦然而踣”的伏笔。王生学得穿墙术后,道士“遂助资斧,遣之归”。王生回家后情况怎样呢?这又是一个悬念。回家后,王生在妻子面前炫耀其法术而碰壁的结局是对上文道士叮嘱的呼应;王生骂“老道士之无良”是从反面照应开头“上山拜师”,这样结尾结而不尽,留有余韵。

劳山道士原文及翻译(4)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原文|翻译及赏析

创作背

此是二十岁以前的作品。根据清代黄锡珪《李太白年谱》,李白在十八、九岁时,曾隐居在大匡(即诗题中的戴天山)大明寺中读书,这首诗盖是时所作。

整体

全诗八句,前六句写往 访 ,重在写景,景色优美;末两句写 不遇 ,重在抒情,情致婉转。

首联两句展现出一派桃源景象。首句写所闻,泉水淙淙,犬吠隐隐;次句写所见,桃带露,浓艳耀目。正是缘溪而行,穿林进山的。这是入山的第一程,宜人景色,使人留连忘返,且让人联想到道士居住此中,如处世外桃源,超尘拔俗。第二句中 带露浓 三字,除了为桃花增色外,还点出了入山的时间是在早晨,与下一联中的 溪午 相映照。

颔联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是诗人进山的第二程。诗人在林间小道上行进,常常见到出没的麋鹿;林深路长,来到溪边时,已是正午,是道院该打钟的时候了,却听不到钟声。这两句极写山中之幽静,暗示道士已经外出。鹿性喜静,常在林木深处活动。既然 时见鹿 ,可见其幽静。正午时分,钟声杳然,唯有溪声清晰可闻,这就更显出周围的宁静。环境清幽,原是方外本色,与首联所写的桃源景象正好衔接。这两句景语又含蓄地叙事:以 时见鹿 反衬不见人;以 不闻钟 暗示道院无人。 不闻钟 与题中 不遇 遥相呼应。

颈联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是诗人进山的第三程。从上一联

不闻钟 ,可以想见诗人距离道院尚有一段距离。这一联写来到道院前所见的情景 道士不在,唯见融入青苍山色的绿竹与挂上碧峰的飞瀑而已。诗人用笔巧妙而又细腻: 野竹 句用一个 分 字,描画野竹青霭两种近似的色调汇成一片绿色; 飞泉 句用一个 挂 字,显示白色飞泉与青碧山峰相映成趣。由于道士不在,诗人百无聊赖,才游目四顾,细细品味起眼前的景色来。所以,这两句写景,既可以看出道院这一片净土的淡泊与高洁,又可以体味到诗人造访不遇爽然若失的情怀。

尾联两句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诗人通过问讯的方式,从侧面写出 不遇 的事实,又以倚松再三的动作寄写 不遇 的惆怅,用笔略带迂

回,感情亦随势流转,久久不绝。这其中的苦思、探索,更能给人启示,也更能让人深刻理解诗人的其他诗作。

此作的构思并不复杂,它写诗人的所闻所见,都是为了突出访道士不遇的主题。全诗辞句平易自然,纯用白描,景美情深。当然,并不是说李白这首诗已经写得尽善尽美了。李白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后期比较成熟的诗作,都写得十分洒脱、酣畅、飘逸、雄浑,字里行间,充满着一股豪气。而他这首诗,在这方面的特点还不够明显,还不够浓郁。这说明此作还带有他早期作品的痕迹。

名家点评

《归》:钟云:全首幽适。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周敬曰:起联仙境。三、四极幽野之致。通为秀骨玉映,丰神绝胜。

《唐诗评选》:全不添入情事,下拈死 不遇 二字作,愈死愈活。

《唐律消夏录》:从水次有人家起,渐渐走到深林绝壑之间,而道士竟不知在何处也。仙乎仙乎!此等诗随手写出,看他层次之妙。

《增订唐诗摘钞》:写幽意固其所长,更喜其无丹鼎气,不用其所短。

《诗筏》:无一字说 道士 ,无一字说 不遇 、却句句是 不遇 ,句句是 访道士不遇 、何物戴天山道士,自太白写来,便觉无烟火气,此皆不必以切题为妙者。

《古唐诗合解》:前解访道士不遇,后解则对景而怅然,倚树望竹泉而已。

《唐诗成法》:不起不承,顺笔直写六句,以不遇结。唐人每有此

格。 水声 、 溪午 、 飞泉 、 桃花 、 树 、 钟 、 竹 、 松 等字,重出叠见,不觉其累者,逸气横空故也,然终不可为法。

《唐宋诗醇》:自然深秀,似王维集中高作,视《寻梅道士》诗,华实俱胜。

《李太白全集》:王琦注:唐仲言曰:今人作诗多忌重叠。右丞《早朝》,妙绝古今,犹未免五用衣冠之议。如此诗,水声、飞泉、树、松、桃、竹,语皆犯重。吁!古人于言外求佳,今人于句中求隙,失之远矣。

《网师园唐诗笺》:入画,画且莫到(首二句下)。

《闻鹤轩初盛唐近体读本》:生妍婉隽,殊似右丞。惟首句出韵耳。

《唐宋诗举要》:吴曰:此四句写深山幽丽之景,设色其鲜采( 犬吠

四句下)。

《李太白诗醇》:翼云云:用桃源事起,以 不遇 意承,以山中所见为转句。合句仍写不遇。又云: 两三松 ,见倚不一处,不一时。

劳山道士原文及翻译(5)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寻南溪常道士》原文及翻译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一、《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 寻南溪常道士》原文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二、《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 寻南溪常道士》原文翻译

一路上经过的地方,青苔小道留下鞋痕。白云依偎安静沙洲,春草环绕道院闲门。新雨过后松色青翠,循着山路来到水源。看到溪花心神澄静,凝神相对默默无言。

三、《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 寻南溪常道士》作者介绍

刘长卿(约726 — 约786),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唐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县尉,因事下狱,贬南巴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刘长卿生卒年未确论,各名家说法相差甚远,争议十分激烈,一般认为生于公元709-725年间,逝于786-790年年间。刘长卿工于诗,长于五言,自称“五言长城”。《骚坛秘语》有谓:刘长卿最得骚人之兴,专主情景,刘长卿的名作《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入选中国全日制学校教材。

劳山道士原文及翻译(6)

高中语文《劳山道士》参考数据目录

一、蒲松龄轶事汇编

二、自题画像 蒲松龄

三、拙叟行 蒲松龄

四、述刘氏行实 蒲松龄

五、祭父文 清‧蒲箬 等

六、清故显考岁进士候选儒学训导柳泉公行述 清‧蒲箬

七、淄川县志

八、柳泉蒲先生墓表 清‧张元

九、有关蒲松龄的对联

一、聊斋志异自序 蒲松龄

二、次韵答王司寇阮亭先生见赠 蒲松龄

三、聊斋志异题辞 清‧王士祯

四、聊斋志异序 清‧高珩

五、聊斋志异序 清‧唐梦赉

六、聊斋志异跋 清‧殿春亭主人

七、聊斋志异跋 清‧南村

八、聊斋志异跋 清‧蒲立德

九、聊斋志异跋 清‧练塘老渔

十、聊斋志异题辞 清‧练塘渔人

十一、聊斋志异序 清‧余集

十二、聊斋志异题辞 清‧余集

十三、蒲松龄名句辑要

高中语文《劳山道士》参考数据

一、蒲松龄轶事汇编

雅道义相劘切

其一

先生初应童子试,即以县府道三第一,补博士弟子员。文名藉藉诸生间。然如棘闱辄见斥,慨然曰:“其命也夫!”用是决然舍去,而一肆力于古文,奋发砥淬,与日俱新。而其生平之侘傺失志,濩落郁塞,俯仰时事,悲愤感慨又有以激发其志气,故其文章颖发苕竖,恢诡魁垒,用能绝去町畦,自成一家。而蕴结未尽,则又搜抉奇怪,以为《志异》一书,虽事涉荒幻而断制谨严,要归于警发薄俗,而扶树道教,则犹是其所以为古

文者而已,非漫作也。

先生性朴厚,笃交游,重名义,而孤介峭直,尤不能与时相俯仰,少年与同邑李希梅及余(张元)从伯父历友视旋诸先生结为郢中诗社,以风雅道义相劘切,始终一节无少间。乡先生给谏孙公,为时名臣,而风烈所激,其厮役佃属,或阴为恣睢,乡里莫敢言。先生独毅然上书千余言以讽。公得书惊叹,立饬其下,皆敛戢。新城王司寇先生素奇先生才,屡寓书,将一致先生于门下,卒以病谢,辞不往。《柳泉蒲先生墓表》

其二

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康熙辛卯岁贡,以文章风节着一时。弱冠应童子试,受知于提学施愚山先生闰章,文名籍甚,乃决然舍去,一肆力于古文辞,悲愤感慨自成一家言。性朴厚,笃交游,重名义,与同邑李希梅、张历友诸名士结诗社,以风雅道义相切劘。新城王渔洋先生士祯素奇其才,谓非寻常流辈所及也。家所藏著述颇富,而《聊斋志异》一书尤脍炙人口云。(《淄川县志》)《国朝耆献类征初编》卷431

蒲松龄之子忆其父

处士公(蒲松龄之父)少肯研读,文效陶邓,虽终困于童子业,然闭户读无释卷时,以故宿儒无其渊博。暮年食指烦,家渐落,不能延师,惟躬自教子。先父(蒲松龄)天性慧,经史皆过目能了,处士公最钟爱之。十九岁弁冕童科,大为文宗师施愚山先生之称赏。然自析箸,薄产不足自给,故岁岁游学,无暇治举子业。而耽于诗歌及古文词,其一时所作大抵在行旅登眺,与寄远送别,往复酬答之间,而欢愉惨悴之意志,犹未尽形诸篇章也。

庚申,我祖母病笃,气促逆不得眠,无昼夜皆迭枕瞑坐,转侧便溺,

事事需人,我父扶持保抱,独任其劳。四十余日,衣不一解,目不一瞑,两伯一叔惟晨昏定省而已。我祖母亦以独劳怜我父,一夕至午漏,灯光荧荧,启眸见我父独侍榻前,泪眼婆娑,凝神谛听辄嚬呻曰:“累煞尔矣!”自是不起。我父自巿巴绢作殉衣,并不令我伯叔知也。

癸亥年,我父食饩,其时惨淡经营,冀博一第,而终困于场屋。至五十余尚希进取。我母止之曰:“君勿复尔,倘命应通显,今已台阁矣。”自是我父灰心场屋,而甄陶一世之意,始托于著述焉。思所及,中人情之膏肓,笔所书,导物理之肯窽;至于蕴藉诙谐,一着纸而解人颐,犹其末也。一时名公巨卿,日以文事相烦,如代渔洋先生作征诗启,唐豹岩先生属作生志。与夫寿屏锦幛,叙跋疏表,婚启等文,凡四百篇。迄于今讽咏诗歌可想见生平之磊落,而披览篇章,益以见意气激昂,如志异八卷,渔搜闻见抒写襟怀,积数年而成。总以为学士大夫之针砭,而犹恨不如晨钟暮鼓,可参破村庸之迷,而大醒巿媪之梦也。又演为通俗杂曲,使街衢里巷之中,见者歌而闻者亦泣,其救世婆心,直将使男之雅者、俗者,女之悍者、妒者,尽举而陶于一编之中,呜呼!意良苦矣。

至于引掖后进,则又不独于受业门墙者,耳为提,面为命,循循善诱无倦色无惰容也;即单寒之士,时以文艺来质,为曲指迷途,俾知进取,从不滥施丹黄,致堕狐窟也。故我父尝自谓:“余之子若孙其不至因贫废卷,尚得掇一芹以继书香者,皆平生曲成后学之报。”惟是天性伉直,引嫌不避怨,不阿贵显。即平素交情如饴而苟其情乖骨肉,势逼里党,辄面折而廷争之,甚至累幅直陈不复恤受者之难堪,而我父意气洒如,以为此吾所无愧良朋也者;而友亦谅我父之天真烂然,不以为迕,盖不以情胜义,而肝鬲倾吐如此。

迨夫三十年,放怀诗歌,足不践公门,因而高情逸致,厌见长官,邑侯石年张公仰慕文名,征召不出,至亲履斋庭,不得已迫而后见。厥后香岩时公亦如之。至喻方伯见诗倾慕,饬周邑侯尽礼敦请。我父倦于奔波,高卧不起,毕刺史载绩先生父子劝驾,乃肯一往,邑侯驰驿遣吏,伴送藩署,方伯礼义有加,馆之幕中者数日,此可以知孤介之性情矣。。

迨撤帐归来,年七十矣。养老之田五十余亩,不孝辈别无供奉,惟均输国课,不使租吏登门,我父栖迟偃仰抱卷自适。时邀五老,斗酒相会,以叙生平,话间阔,差可自娱。凡族中桑枣鹅鸭之事,皆愿得一言以判曲直,而我父亦力为剖决,晓以大义,俾各帖然钦服以去。虽有村无赖刚愎不仁,亦不敢自执己见,以相悖謑,盖义无偏徇,则坦白自足以服众也。《柳泉公行述》

蒲松龄与《聊斋志异》

蒲留仙先生《聊斋志异》用笔精简,寓意处全无迹相。盖脱胎于诸子。非仅抗手左史龙门也。相传先生居乡里,落拓无偶,性尤怪僻,为村中童子师。食贫自给,不求于人。作此书时,每临晨携一大磁罂中贮苦茗,具淡巴菰一包,置行人大道旁,下陈芦衬,坐于上。烟茗置身畔,见行道者过,必强执与语。搜奇说异,随人所知。渴则饮以茗,或奉以烟,必令畅谈乃已。偶闻一事,归而粉饰之。如是二十余寒暑,此书方告成,故笔法超绝。王阮亭闻其名,特访之,避不见。三访皆然。先生尝曰:“此人虽风雅,终有贵家气,田夫不惯作缘也。”其高致如此。既而渔洋欲以三千金售其稿代刊之,执不可。又托人数请,先生鉴其诚,令急足持稿往,阮亭一夜读竟,略加数评,使者仍持归。时人服先生之高品,为落落难合云。《三借庐笔谈》卷6

《聊斋志异》之刊刻

蒲留仙《聊斋志异》脱稿后,百年无人任剞劂。乾隆乙酉、丙戌楚中浙中同时授梓。楚本为王令君某、浙本为赵太守起杲所刊。鲍以文云:“留仙尚有醒世姻缘小说。”盖实有所指。书成,为其家所讦,褫其矜易箦。时自知其托生之所,后登乙榜而终。岁庚子赵太守之子曾与留仙孙某遇于棘闱,备述其故。且言《志异》有未刊者数百余篇,尚藏诸家。《梦阑琐笔》

王渔洋欲重金购其稿

其一

蒲留仙研精训典,究心古学,目击清初乱离时事,思欲假借狐鬼纂成一书,以抒孤愤而谂识者。历二十年遂成《聊斋志异》十六卷。就正于王阮亭,王欲以重金易其稿而公不肯,因加评语以还之。并书后一绝云:“姑妄言之姑听之,豆棚瓜架雨如丝。料应厌作人间语,爱听秋坟鬼唱诗。”《新世说》卷2

其二

蒲氏松龄《聊斋志异》流播海内,几于家有其书。相传渔洋山人爱重此书,欲以五百金购之,不能得。此说不足信。蒲氏书固雅令,然其描绘狐鬼多属寓言,荒幻浮华,奚裨后学?视渔洋所著《香祖笔记》、《居易录》等书,足以扶冀风雅增益见闻者,体裁迥殊,而谓渔洋乃欲假以传耶?《冷庐杂识》卷6 《新世说》卷1亦载

二、自题画像 蒲松龄

尔貌则寝,尔躯则修。行年七十有四,此两万五千余日,所成何事,而忽已白头?奕世对尔孙子,亦孔之羞。

康熙癸巳自题。

癸巳九月,筠嘱江南朱湘鳞为余肖像,作世俗装,实非本意,恐为百世后为怪笑也。

松龄又志。

(据《蒲松龄集》卷首)

三、拙叟行 蒲松龄

生无逢世才,一拙心所安。我自有故步,无须羡邯郸。世好新奇矜聚鹬,我惟古钝仍峨冠。古道不应遂泯没,自有知己与我同咸酸。何况世态原无定,安能俯仰随人为悲欢。吾不见衣服妍媸随时眼,我欲学长世已短。

(据《蒲松龄集‧聊斋诗集》卷四)

四、述刘氏行实 蒲松龄

刘氏,蒲松龄妻也。父文学季调,讳国鼎,文战有声。生四女子,松龄妻其次也。初,松龄父处士公敏吾,少慧肯研读,文效陶、邓,而操童子业,苦不售。家贫甚,遂去而学贾,积二十余年,称素封。然四十余无一丈夫子。不欲复居积,因闭户读,无释卷时,以是宿儒无其渊博。而周贫建寺,不理生产。既而嫡生男三,庶生男一,每十余龄,辄自教读;而为寡食众,家以日落。松龄其第三子,十余岁未聘,闻刘公次女待字,媒通之。或訾其贫。刘公曰:“闻其为忍辱仙人,又教儿读,不以贫辍业,贻谋必无蹉跌,虽贫何病?”遂文定焉。顺治乙未间,讹传朝廷将选良家子充掖庭,人情汹动。刘公初不信,而意不敢坚,亦从众送女诣婿家,时年十三,姑董与同寝处。讹言既息,始移归。又二年,始行御轮之礼。入门最温谨,朴讷寡言,不及诸宛若慧黠,亦不似他者与姑悖謑也。姑董谓

其有赤子之心,颇加怜爱,到处逢人称道之。冢妇益恚,率娣姒若为党,疑姑有偏私,频侦察之;而姑素坦白,即庶子亦抚爱如一,无瑕可蹈也。然时以虚舟之触为姑罪,呶呶者竟长舌无已时。处士公曰:“此乌可久居哉!”乃析箸授田二十亩。时岁歉,荍五斗,粟三斗。杂器具,皆弃朽败,争完好;而刘氏默若痴。兄弟皆得夏屋,爨舍闲房皆具;松龄独异:居惟农场老屋三间,旷无四壁,小树丛丛,蓬蒿满之。松龄岁岁游学。刘氏薙荆榛,觅佣作堵,假伯兄一白板扉,大如掌,聊分外内;出逢入者,则避扉后,俟入之乃出。时仅生大男箬,携子伏鼪鼯之径,闻跫然者而喜焉。一庭中触雨潇潇,遇风喁喁,遭雷霆震震谡谡;狼夜入则埘鸡惊鸣,圈豕骇窜;儿不知愁,眠早熟,绩火荧荧,待曙而已。故常自减餐留饼饵,媚邻媪,卧以上床,浼作侣。虽固贫寂守,然不肯废儿读。怜儿幼,辄昧爽握发送儿出,又目送之入塾乃返。后又生一女,三男:次箎,次筠,次笏。十余年,渐自成立。为婚嫁所迫促,努力起屋宇,一子授一室,而一亩之院,遂无隙地,向之蓬藋,悉化而茅茨矣。然食指繁,每会食非一榻可容,因与沙釜一,俾各炊。居无何,大男食饩;三男、四男皆掇芹;长孙立德,亦弁童科。刘氏食贫衣俭,瓮中颇有余蓄。松龄年七十,遂归老不复他游。先是,五十余犹不忘进取。刘氏止之曰:“君勿须复尔!倘命应通显,今已台阁矣。山林自有乐地,何必以肉鼓吹为快哉?”松龄善其言。顾儿孙入闱,褊心不能无望,往往情见乎词,而刘氏漠置之。或媚以先兆,亦若罔闻。松龄笑曰:“穆如者不欲作夫人耶?”答曰:“我无他长,但知止足。今三子一孙,能继书香,衣食不至冻饿,天赐不为不厚,自顾有何功德,而尚存觖望耶?”少时纺绩劳勚,垂老苦臂

痛,犹绩不辍。衣屡浣,或小有补缀。非燕宾则庖无肉。松龄远出,得甘旨不以自尝,缄藏待之,每至腐败。兄弟皆赤贫,假贷为常,并不冀其偿也。尝曰:“吾常受人乞,而不乞于人,为幸多矣。”暮年多病,岁数作。自童时有腹块不为害;而六旬后,与年俱长;至七十,两胁皆症瘕,一作则头眩心痗,不一状,然三五日辄已。癸巳七十有一,中秋与女及诸妇把酒,语刺刺至午漏;翌日而病,未遽怪也。逾数日,惫不起,始共忧之。体灼热可以炙手;医投寒凉,热益剧。曰:“世尽庸医,无益,徒自苦,不复药矣。”诸儿为巿巴绢作殉衣,方成;二十六日尚卧理家政,灯方张,频索衣曰:“我行矣!他无所嘱,但无作佛事而已。”俄而气绝。三日具殓,容貌如生。先是六十时,便促营寿域。或有货柏材者,松龄购之曰;“谁先逝者占此。”刘氏笑云:“此殆为我而设,但不自知何日耳。”殁后,周身具备,乃于十月十五日午时葬焉。

(据《蒲松龄集‧聊斋文集》卷八)

五、祭父文 清‧蒲箬 等

维康熙五十四年,岁次乙未,三月丁酉朔,越二十三日己未,不孝男箬、箎、笏、筠,孙立德、立恕、立宪、立志、立愚、立悫、立忠,曾孙一泓、一涵等,谨以刚鬣柔毛,清酌庶馐之仪,致祭于我父之灵曰:呜呼!我父之弃儿辈而长逝也,梦耶真耶?三十三日来,色笑如见,謦欬如闻,而父竟安往也!呜呼痛哉!我父少有才名,为海内所推重,而沦落不偶,仅托诸悲歌慷慨之间。故诗赋词章,集而帙者凡千余首;序表婚启寿屏祭幛等文,计四百余篇;暮年着《聊斋志异》八卷,每卷各数万言,高司寇、唐太史两先生序传于首,渔洋先生评跋于后,大抵皆愤抑无聊,藉

以抒劝善惩恶之心,非仅为谈谐调笑已也。间摘其中之果报不爽者演为通俗之曲,无不脍炙人口,可歌而□□。他如《省身语录》、《历字文》、《农桑经》、《日用俗字》。之属,种种编辑,皆足以补益身心而取资于日用。盖天性嗜书,故垂老不倦。即易卜术数,亦必手录一卷,删去繁芜,归于简奥,遂成不朽之书。呜呼!儿辈傝冗,不克承我父之后,犹谓间出之才难为继也;至充栋奇书,不得刊刻行世,岂非儿辈之穷愁落寞,忧火煎心者耶?呜呼!人虽盛德,文虽美而不传;而我父之懿行,则又三代而下所仅见也。忆我大母病笃,昼夜皆迭枕瞑坐,一转动便溺,皆我父自为提携;四十余日,衣不脱,目不一瞑。每当深夜,灯昏烛暗之间时,我大母辄启眸而愀然曰:累尔哉!盖我父之以孝谨闻,固至今啧啧人口也。至兄弟之情,老而弥笃。大伯早世,悲痛欲绝;己丑岁,二伯又故,我父作诗焚之,其词怆恻,见者无不感泣!呜呼!此可以知兄弟之情矣。若夫家计萧条,五十年以舌耕度日,凡所交游,皆知我父之至诚不欺,胸无城府;而东西师生三十年生死不二,至托诸梦魂间者,则又无过于刺史毕先生家。呜呼!我父奔波劳瘁,七十岁始不趁食于四方,虽有儿辈四人,将焉用耶?至庚寅归来,敦宗睦族,方正摄乎鬼神,□□于闺闼,以故乡无间老少,族无论男女,无不祝我父遐昌者。呜呼!自我母弃世,窀穸之日,临穴而悲,命三弟收掌锁钥,勿□□,谓我死当在三年以里。斯言也,当时不忍闻,今日不忍道,不谓竟成谶语。呜呼悲哉!我叔荡析离居,日以薄产修仪,不能兼赡其多口为恨。今岁上元之节,遣人搬吾叔归来,犹作团圞之会,兄弟连榻,声息相闻。虽我父喘嗽,我叔胁痛,而早起盥漱两餐,仍按常时,即扶杖遗痾,务于百步之外,犹以儿孙扶曳为嫌。天乎!谁复料有天崩地塌之忧也!不谓昊天不吊降割,叔亡于朝,父殁于暮,似

携手以同归,并不觉幽明之异路。呜呼已矣!不忧子媳病矣,不为稚孙卜矣,我父则逸,而儿辈其何以堪耶?儿辈不才,生不能终养,死不能葬,仍遵百日以内之言,卜吉于三月二十四日合厝于我母之圹。今夕肴果之陈,其仍如父子围炉时耶?呜呼尚飨。

(据《蒲松龄集‧参考数据》三)

六、清故显考岁进士候选儒学训导柳泉公行述 清‧蒲箬

呜呼!不孝箬安厝我父于村东之佳城也,八十余日矣。日思我父之德行文章,生前名扬海内,没后泯灭无传,岂非不孝之罪乎?是宜略陈梗概,丏仁人一言,镌之碑阴,以垂永久。顾自念荒疏固陋,不克述我父之生平,而寒俭家风,又不足渎仁人之听,故日以蹇劣自安,而终未敢也,则不得不即不孝之能记忆者,约略言之。

先父讳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先祖处士公第三子也。处士公字敏吾,少艰于嗣,四十余苦无子。得金钱辄散去。值岁凶,里中贫者,辄按日给之食,全活颇众。后累举四男:嫡祖妣董出者三,庶祖妣李出者一。先父为嫡出之次,而于行则为三。处士公少肯研读,文效陶、邓,虽终困于童子业,然闭户读无释卷时,以故宿儒无其渊博。暮年食指烦,家渐落,不能延师,惟躬自教子。先父天性慧,经史皆过目能了,处士公最钟爱之。十九岁弁冕童科,大为文宗师施愚山先生之称赏。然自析箸,薄产不足自给,故岁岁游学,无暇治举子业。而耽于诗歌及古文词,其一时所作,大抵在行旅登跳,与寄远送别,往复酬答之间,而欢愉惨悴之志意,犹未尽形诸篇章也。庚申,我祖母病笃,气促逆不得眠,无昼夜皆迭枕瞑坐,转侧便溺,事事需人。我父扶持保抱,独任其劳,四十余日,衣不一解,目不一瞑;两伯一叔,惟晨昏定省而已。我祖母亦以独怜我父。

一夕至午漏,灯光荧荧,启眸见我父独侍榻前,泪眼婆娑,凝神谛听,辄嚬呻曰:“累煞尔矣!”自是不起。我父自巿巴绢作殉衣,并不令我伯叔知也。自是之后,每岁设帐于缙绅先生家。不孝箬兄弟四人,妹一人,渐次成立,遂为婚嫁所迫促。而居又为先祖农场,荆棘蒿莱中仅存老屋三间,其夏屋闲房与佃户居宅,皆为伯叔分去。自是一子娶一妇,必授一室。岁岁营构,所得几何,岂堪供土木奁妆费哉?夫以重赖我母,衣俭食贫以佐之也。我母为外祖文学刘公字季调女。天性温谨,贞静寡言,而持家则安贫守旧,纪理井井。雅不喜侈靡。衣浣濯,但不至冻;食饘粥,但不至馁。量入为出,助以纺绩。我父尝咏之曰:“浣衣更惜来生福,丰岁时将野菜挑。”盖谓我母之俭德如此。以故嗷嗷数口,频渡凶年,尚能觅佣作堵,起屋增田,男婚以期,女嫁以时。呜呼!夫孰非我母赞襄之力哉?癸亥年,我父食饩。其时惨淡经营,冀博一第,而终困于场屋。至五十余尚希进取。我母止之曰:“君勿复尔!倘命应通显,今已台阁矣。”自是我父灰心场屋,而甄匋一世之意,始托于著述焉。思所及,中人情之膏肓;笔所书,导物理之肯窾。至于蕴藉恢谐,一着纸而解人颐,犹其末也。一时名公巨卿,日以文事相烦,如代渔洋先生作征诗启,唐豹岩先生属作生志,与夫寿屏锦幛,叙跋疏表,婚启等文,凡四百篇。迄于今讽咏诗歌,可想见生平之磊落,而披览篇章,益以见意气激昂。如《志异》八卷,渔搜闻见,抒写襟怀,积数年而成,总以为学士大夫之针砭;而犹恨不如晨钟暮鼓,可参破村庸之迷,而大醒巿媪之梦也,又演为通俗杂曲,使街衢里巷之中,见者歌,而闻者亦泣,其救世婆心,直将使男之雅者、俗者,女之悍者、妒者,尽举而匋于一编之中。呜呼!意良苦矣!至于引掖后进,则又不独于受业门墙者,耳为提,面为命,循循善诱,无倦色无惰容

也;即单寒之士,时以文艺来质,为曲指迷途,俾知进取,从不滥施丹黄,致堕孤窟也。故我父尝自谓:“余之子若孙其不至因贫废卷,尚得掇一芹以继书香者,皆平生曲成后学之报。”惟是天性伉直,引嫌不避怨,不阿贵显。即平素交情如饴,而苟其情乖骨肉,势逼里党,辄面折而廷争之,甚至累幅直陈,不复恤受者之难堪,而我父意气洒如,以为此吾所无愧良朋也者;而友亦谅我父之天真烂然,不以为迕,盖不以情胜义,而肝鬲倾吐如此。迨夫三十年,放怀诗歌,足迹不践公门,因而高情逸致,厌见长官。邑侯石年张公,仰慕文名,征召不出,至亲履斋庭,不得已迫而后见。厥后香岩时公亦如之。至喻方伯见诗倾慕,饬周邑侯尽礼敦请,我父倦于奔波,高卧不起。毕刺史载绩先生父子劝驾,乃肯一往。邑侯驰驿遣吏,伴送藩署,方伯礼仪有加,馆之幕中者数日。此可以知孤介之性情矣。此三十年内,不孝辈以次析炊,岁各谋一馆,以自餬其口,父子祖孙分散各方,惟过节归来,始为团圞之日。自是我父始不累于多口。又加以我母节省冗费,瓮中始有余粮。顾六十余岁,犹往返百余里,时则冲风冒雨于奂山道中,故每当吾父回斋,不孝辈绕骑捉辔执鞭,扶曳以升,目视出村。不孝退至私室,不禁涕零自恨:老亲素丝垂领,尚不得安享人子之奉,此岂复以为人?迨撤帐归来,年七十矣,养老之田五十余亩,不孝辈别无供奉,惟均输国课,不使租吏登门,我父得栖迟偃仰,抱卷自适,时邀五老,斗酒相会,以叙生平,话间阔,差可自娱。凡族中桑枣鹅鸭之事,皆愿得一言以判曲直,而我父亦力为剖决,晓以大义,俾各帖然钦服以去。虽有村无赖刚愎不仁,亦不敢自执己见,以相悖謑,盖义无偏徇,则坦白自足以服众也。岁己丑,我父食饩二十七年,例应预考,庚寅岁贡,冬十月,一仆一骑,别有伴侣,奔驰青州道中,六日归来,不至惫

病。不孝箬心窃喜,谓我父康强,寿未有艾也。癸巳有《老乐诗》十八首,不能尽载,其末八句云:“幸有男儿知纸笔,可无庆吊苦风尘。陶公雅在羲皇上,邵叟真为快活人!沃壤犹堪留种黍,粗衣幸不至悬鹑。世间乐地盈天壤,何用劳劳役此身!”呜呼!不意昊天不吊,是岁九月,我母先朝露矣。我父有《悼内》六首,不孝箬不惟不忍读,亦不忍见。其末四句云:“魂若有灵当入梦,涕如不下亦伤神。迩来倍觉无生趣,死者方为快活人。”自是步履起居,常为欷歔太息之声。越岁,二弟箎、四弟筠所出两稚侄,又皆以痘殇,入门便听咿嚘,并无佳况。然寝食左右,必有古史一卷,感则作诗以评骘之,此亦破寂遣怀之一方也。除夕忽有绝句云:“三百余辰又一周,团圞笑语绕炉头。朝来不解缘何事,对酒无欢只欲愁。”我父邃于《易》理,元旦自卜不吉。至正月十五日,为先祖父忌辰。其日阴寒,不孝辈劝勿亲往,我父咄之,必躬率儿孙祭奠以返。归觉不快,似冒风寒,隔日微汗即愈。继以胁痛,微嗽而喘。不孝箬延医诊视,投以理气之剂,胁痛顿止。医者亦谓既无痛苦,徐徐保养,嗽自痊,不须药也。自是鍭粮尽减。蚤起盥漱,薄粥两餐,仍按常时。至扶杖遗屙,尚必于院外,荒园距寝犹在一矢之外,儿孙扶曳,尚以牵裾掣肘为嫌。不谓二十二日,竟倚窗危坐而溘焉以逝。呜呼痛哉!皇天降割,何其夺我父之速耶?不孝箬遵治命,不敢久淹亲柩,丧务草草,已于百日之内,合厝于我母之圹矣。谨疏厓略,哀恳仁人君子俯赐不朽之章,以光泉壤,我父殁有余荣,不孝箬铭刻无既。

孤哀子蒲箬泣血稽颡谨述。

(据《蒲松龄集‧参考数据》二)

七、淄川县志

淄川 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辛卯岁贡。以文章风节着一时。弱冠应童子试,受知于施愚山先生,文名藉甚。乃决然舍去,一肆力于古文,悲愤感慨,自成一家言。性朴厚,笃交游,重名义。与同邑李希梅、张历友诸名士结为诗社,以风雅道义相切劘。新城 王渔洋先生素奇其才,谓非寻常流辈所及也。家所藏著述颇富,而聊斋志异一书,尤脍炙人口云。

八、柳泉蒲先生墓表 清‧张元

先生讳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以文章意气雄一时。学者无问亲疏远迩,识与不识,盖无不知有柳泉先生者,由是先生之名满天下。先生初应童子试,即以县、府、道三第一补博士弟子员,文名籍籍诸生间。然如棘闱辄见斥,慨然曰:“其命也夫!”用是决然舍去,而一肆力于古文,奋发砥淬,与日俱新。而其生平之侘傺失志,濩落郁塞,俯仰时事,悲愤感慨,又有以激发其志气,故其文章颖发苕竖,诡恢魁垒,用能绝去町畦,自成一家。而蕴结未尽,则又搜抉奇怪,着有《志异》一书。虽事涉荒幻,而断制谨严,要归于警发薄俗,而扶树道教,则犹是其所以为古文者而已,非漫作也。先生性朴厚,笃交游,重名义,而孤介峭直,尤不能与时相俯仰。少年与同邑李希梅及余从伯父历友、旋视诸先生,结为郢中诗社,以风雅道义相劘切,始终一节无少间。乡先生给谏孙公,为时名臣,而风烈所激,其厮役佃属,或阴为恣睢。乡里莫敢言,先生独毅然上书千余言以讽。公得书惊叹,立饬其下皆敛戢。新城王司寇先生,素奇先生才,屡寓书,将一致先生于门下,卒以病谢,辞不往。呜呼!学者目不见先生,而但读其文章,耳其闻望,意其人必雄谈博辩,风义激昂,

不可一世之士;及进而接乎其人,则恂恂然长者,听其言则讷讷如不出诸口,而窥其中则蕴藉深远,而皆可以取诸怀而被诸世。然而厄穷困顿,终老明经,独其文章意气,犹可以耀当时而垂后世,先生之不幸也,而岂足以尽先生哉!先生祖讳生汭,父讳盘。娶刘氏,增广生刘公季调女。子四人,孙八人,曾孙四人,五世孙才一人。所著文集四卷、诗集六卷、《聊斋志异》八卷。以康熙五十四年正月二十二日卒,享年七十有六。以本年葬村东原。又十一年为雍正改元之三年,其孤将为碑以揭其行,而以文属余,以余于先生为同邑后进,且知先生之深也,乃不辞而为之文以表于墓。铭曰:

有文不显,有积不施,蓄久而炽,为后之基,以征以信,视此铭辞。

同邑后学张元撰。

雍正三年岁次乙巳二月清明日立。

九、有关蒲松龄的对联

(一)

天不负有心人,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雄关终属楚。

蒲松龄自勉联

(二)

有志者,事竟成,厉兵秣马,百二秦宫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甲兵志吞吴。

蒲松龄自勉联

(三)

集腋成裘,妄续幽冥之录;

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

《聊斋自志》联

(四)

过岭尚愁僧舍远,

入门方见寺门开。

蒲松龄诗联

(五)

花无觅处香盈谷,

树不知名翠作堆。

蒲松龄诗联

(六)

戊戌同体,腹中只欠一点;

己巳连踪,足下何不双挑。

《聊斋志异》中的对联

(七)

妓者出门访情人,来时万福,去时万福;

龙王下诏求直谏,鳖也得言,龟也得言。

《聊斋志异》中的对联

一、聊斋志异自序 蒲松龄

披萝带荔,三闾氏感而为骚;牛鬼蛇神,长爪郎吟而成癖。自鸣天籁,不择好音,有由然矣。松落落秋萤之火,魑魅争光;逐逐野马之尘,罔两见笑。才非干宝,雅爱搜神;情类黄州,喜人谈鬼。闻则命笔,遂以成编。久之,四方同人,又以邮筒相寄,因而物以好聚,所积益伙。甚

者:人非化外,事或奇于断发之乡;睫在眼前,怪有过于飞头之国。遄飞逸兴,狂固难辞;永托旷怀,痴且不讳。展如之人,得毋向我胡卢耶?然五父衢头,或涉滥听;而三生石上,颇悟前因。放纵之言,有未可概以人废者。松悬弧时,先大人梦一病瘠瞿县,偏袒入室,药膏如钱,圆黏乳际。寤而松生,果符墨志。且也:少羸多病,长命不犹。门庭之凄寂,则冷淡如僧;笔墨之耕耘,则萧条似钵。每搔头自念:勿亦面壁人果是吾前身耶?盖有漏根因,未结人天之果;而随风荡坠,竟成藩溷之花。茫茫六道,何何谓无其理哉!独是子夜荧荧,灯昏欲蕊;萧斋瑟瑟,案冷凝冰。集腋为裘,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寄托如此,亦足悲矣!嗟乎!惊霜寒雀,抱树无温;吊月秋虫,偎阑自热。知我者,其在青林黑塞间乎!

康熙己未春日,柳泉居士题。

(据《蒲松龄集‧聊斋文集》卷三)

二、次韵答王司寇阮亭先生见赠 蒲松龄

《志异》书成共笑之,布袍萧索鬓如丝。

十年颇得黄州意,冷雨寒灯夜话时。

(据《蒲松龄集‧聊斋诗集》卷二)

三、聊斋志异题辞 清‧王士祯

姑妄言之姑听之,豆棚瓜架雨如丝。

料应厌作人间语,爱听秋坟鬼唱时。

渔洋老人题。

(据张友鹤《聊斋志异会校会注会评本》卷首)

四、聊斋志异序 清‧高珩

志而曰异,明其不同于常也。然而圣人曰:“君子以同而异。”何耶?其义广矣、大矣。夫圣人之言,虽多主于人事,而吾谓三才之理,六经之文,诸圣之义,可一以贯之。则谓异之为义,即《易》之冒道,无不可也。夫人但知居仁由义,克己复礼,为善人君子矣;而陟降而在帝左右,祷祝而感召风雷,乃近于巫祝之说者,何耶?神禹创铸九鼎,而《山海》一经,复垂万世,岂上古圣人而喜语怪乎?抑争子虚乌有之赋心,而预为分道扬镳者地乎?后世拘墟之士,双瞳如豆,一叶迷山,目所不见,率以仲尼“不语”为辞,不知鹢飞石陨,是何人载笔尔尔也?倘概以左氏之诬蔽之,无异掩耳者高语无雷矣。引而伸之,即“阊阖九天,衣冠万国”之句,深山穷谷中人,亦以为欺我无疑也。余谓欲读天下之奇书,须明天下之大道。盖以人伦大道,淑世者圣人之所以为木铎也。然而天下有解人,则虽孔子之所不语者,皆足辅功令教化之所不及。而《诺皋》、《夷坚》,亦可与六经同功。苟非其人,则虽日述孔子之所常言,而皆足以佐慝。如读南子之见,则以为淫辟皆可周旋;泥佛肸之往,则以为叛逆不妨共事;不止诗书发冢,周官资篡已也。彼拘墟之士多疑者,其言则未尝不近于正也。一则疑曰“政教自堪治世,因果无乃渺茫乎?曰:是也。然而阴骘上帝,幽有鬼神,亦圣人之言否乎?彼彭生觌面,申生语巫,武曌宫中,田蚡枕畔,九幽斧钺,严于王章多矣。而世人往往多疑者,以报应之或爽,诚有可疑。即如圣门之士,贤隽无多,德行四人,二者夭亡;一厄继母,几乎同于伯奇。天道愦愦,一至此乎!是非远洞三世,不足消释群憾。释迦马麦,袁盎人疮,亦安能知之?故非天道愦愦,人自愦愦故也。或曰:报应示戒可矣,妖邪不宜黜乎?曰:是也。然而天地大矣,无所不有;古今变矣,未可舟胶。人世不皆君子,阴曹反皆正人乎?岂夏姬谢世,便侪共

姜;荣公撤瑟,可参孤竹乎?有以知其必不然矣。且江河日下,人鬼颇同,不则幽冥之中,反是圣贤道场,日日唐虞三代,有是理乎?或又疑而且规之曰:异事,世固间有之矣,或亦不妨扺掌;而竟驰想天外,幻迹人区,无乃为《齐谐》滥觞乎?曰:是也。然子长列传,不厌滑稽;卮言寓言,蒙庄嚆矢。且二十一史果皆实录乎?仙人之议李郭也,固有遗憾久矣。而况勃窣文心,笔补造化,不止生花,且同炼石。佳狐佳鬼之奇俊也。降福既以孔皆,敦伦更复无斁,人中大贤,犹有愧焉。是在解人不为法缚,不死句下可也。夫中郎帐底,应饶子家之异味;邺侯架上,何须兔册之常诠?余愿为婆娑艺林者,职调人之役焉。古人著书,其正也,则以天常民彝为则,使天下之人,听一事,如闻雷霆;奉一言,如亲日月。外此而书或奇也,则新鬼故鬼,鲁庙依稀;内蛇外蛇,郑门踟蹰,非尽矫诬也。倘尽以“不语”二字奉为金科,则萍实、商羊,羵羊、楛矢,但当摇首闭目而谢之足矣。然乎否耶?吾愿读书之士,揽此奇文,须深慧业,眼光如电,墙壁皆通,能知作者之意,并能知圣人或雅言、或罕言、或不语之故,则六经之义,三才之统,诸圣之衡,一一贯之。异而同者,忘其异焉可矣。不然,痴人每苦情深,入耳便多濡首。一字魂飞,心月之精灵冉冉;三生梦渺,牡丹之亭下依依。檀板动而忽来,桃茢遣而不去,君将为魍魉曹丘生,仆何辞齐谐鲁仲连乎?

康熙己未春日谷旦,紫霞道人高珩题。

(据张友鹤《聊斋志异会校会注会评本》卷首)

五、聊斋志异序 清‧唐梦赉

谚有之云:“见橐驼谓马肿背。”此言虽小,可以喻大矣。夫人以目所见者为有,所不见者为无。曰,此其常也;倏有而倏无则怪之。至于草木

之荣落,昆虫之变化,倏有倏无,又不之怪;而独于神龙则怪之。彼万窍之刁刁,百川之活活,无所持之而动,无所激之而鸣,岂非怪乎?又习而安焉。独至于鬼狐则怪之,至于人则又不怪。夫人,则亦谁持之而动,谁激之而鸣者乎?莫不曰:“我实为之。”夫我之所以为我者,目能视而不能视其所以视,耳能闻而不闻其所以闻,而况于闻见所不能及者乎?夫闻见所及以为有,所不及以为无,其为闻见也几何矣。人之言曰:“有形形者,有物物者。”而不知有以无形为形,无物为物者。夫无形无物,则耳目穷矣,而不可谓之无也。有见蚊睫者,有不见泰山者;有闻蚊斗者,有不闻雷鸣者。见闻之不同者,聋瞽未可妄论也。自小儒为“人死如风火散”之说,而原始要终之道,不明于天下;于是所见者愈少,所怪者愈多,而“马肿背”之说昌行于天下。无可如何,辄以“孔子不语”一词了之,而齐谐志怪、虞初记异之编,疑信之者参半矣。不知孔子之所不语者,乃中人以下不可得而闻者耳,而谓《春秋》尽删怪神哉!留仙蒲子,幼而颖异,长而特达。下笔风起云涌,能为载记之言。于制艺举业之暇,凡所见闻,辄为笔记,大要多鬼狐怪异之事。向得其一卷,辄为同人取去;今再得其一卷阅之。凡为余所习知者,十之三四,最足以破小儒拘墟之见,而与夏虫语冰也。余谓事无论常怪,但以有害于人者为妖。故日食星陨,鹢飞鹆巢,石言龙斗,不可谓异;惟土木甲兵之不时,与乱臣贼子,乃为妖异耳。今观留仙所著,其论断大义,皆本于赏善罚淫与安义命之旨,足以开物而成务,正如扬云《法言》,桓谭谓其必传矣。

康熙壬戌仲秋既望,豹岩樵史唐梦赉拜题。

(据张友鹤《聊斋志异会校会注会评本》卷首)

六、聊斋志异跋 清‧殿春亭主人

余家旧有蒲聊斋先生《志异》抄本,亦不知其何从得。后为人借去传看,竟失所在。每一念及,辄作数日恶;然亦付之阿閦佛国而已。一日,偶语张仲明世兄。仲明与蒲俱淄川人,亲津朋好,稳相浃,遂许为乞原本借抄,当不吝。岁壬寅冬,仲明自淄携稿来,累累巨册,视向所失去数当倍。披之耳目益扩,户出资觅佣书者亟录之,前后凡十阅月更一岁首,始告竣,中间雠校编次,晷穷晷继,挥汗握冰,不少释。此情虽痴,不大劳顿耶!书成记此,聊存颠末,并志向来苦辛。倘好事家有欲攫吾米袖石而不得者,可无怪我书悭矣。

雍正癸卯秋七月望后二日,殿春亭主人志。

(据张友鹤《聊斋志异会校会注会评本》卷首)

七、聊斋志异跋 清‧南村

余读《聊斋志异》竟,不禁推案起立,浩然而叹曰:嗟乎!文人之不可穷有如是夫!聊斋少负艳才,牢落名场无所遇,胸填气结,不得已为是书。余观其寓意之言,十固八九,何其悲以深也!向使聊斋早脱鞴去,奋笔石渠、天禄间,为一代史局大作手,岂暇作此郁郁语,托街谈巷议,以自写其胸中磊块诙奇哉!文士失职而志不平,毋亦当事者之责也。后有读者,苟具心眼,当与予同慨矣。

雍正癸卯秋七月,南村题跋。

(据张友鹤《聊斋志异会校会注会评本》卷首)

八、聊斋志异跋 清‧蒲立德

《志异》十六卷,先大父柳泉先生着也。

先大父讳松龄,字留仙,别号柳泉。聊斋,其斋名也。幼有轶才,学识渊颖;而简潜落穆,超然远俗。虽名宿宗工,乐交倾赏。然数奇,终身不遇,以穷诸生授举子业,潦倒于荒山僻隘之乡。间为诗赋歌行,不愧于古作者;撰古文辞,亦往往标新领异,不剿袭先民:皆各数百篇藏于家。

而于耳目所睹记,里巷所流传,同人之籍录,又随笔撰次而为此书,其事多涉于神怪;其体仿历代志传;其论赞或触时感事,而以劝以惩;其文往往刻镂物情,曲尽世态,冥会幽探,思入风云;其义足以动天地、泣鬼神,俾畸人滞魄,山魈野魅,各出其情状而无所遁隐。此《山经》、《博物》之遗,《远游》、《天问》之意,非第如干宝《搜神》已也。

初亦藏于家,无力梓行。近乃人竞传写,远迩借求矣。昔昌黎文起八代,必待欧阳而后传;文长雄踞一时,必待袁中郎而后着。自今而后,焉知无欧阳、中郎其人者出,将必契赏锓梓,流布于世,不但如今已也。则且跂予望之矣!

大清乾隆五年,岁次庚申春日,孙立德谨识。

(据张友鹤《聊斋志异会校会注会评本》卷首)

九、聊斋志异跋 清‧练塘老渔

昔阮瞻作《无鬼论》,而鬼即来;干宝撰《搜神记》,而神如在。故司纠奉命,乌府之柏台遂空;而浮提称王,寇公之蒨桃欲葬。玄机云涌,冢中王弼重来;妙论风生,穴处雄狐却走。山精水怪,不妨以假为真;牛鬼蛇神,未必将无作有。彼狗孝顺,猿代役,亦属物理之常;即顶书山,手画花,无非立法之妙。总之,见怪不怪,我正即能辟邪;怕鬼有鬼,疑心适以杀子。惜世无文帝,贾生之前席全虚;且骑少青骡,曼卿之蓉城乏主。然则鹢飞星陨,知我者其惟《春秋》乎?只此鲁连、曹丘,得斯人可

与言《诗》矣。

乾隆辛未秋九月中浣,练塘老渔识。

(据张友鹤《聊斋志异会校会注会评本》卷首)

十、聊斋志异题辞 清‧练塘渔人

埋头学执化人祛,荦落文园赋《子虚》。忽地籁从天际发,搜襟快读帐中书。

干宝当年鬼董狐,巢居穴处总模糊。而今重把温犀照,牛鬼蛇神果有无?

一生遭尽揶揄笑,伸手还生五色烟。但学青牛秘诀,不须更问野狐禅。

眼界从教大地寛,螂嬛洞里见青天。贾生前席还应接,翻尽人间《括异编》。

乾隆辛未九秋练塘渔人题。

(据张友鹤《聊斋志异会校会注会评本》卷首)

十一、聊斋志异序 清‧余集

乙酉三月,山左赵公奉命守睦州,余假馆于郡斋。太守公出淄川蒲柳泉先生《聊斋志异》,请余审定而付之梓。

严陵环郡皆崇山,郡斋又多古木奇石,时当秋飙怒号,景物睄雿,狐鼠昼跳,枭獍夜嗥,把卷坐斗室中,青灯睒睒,已不待展读,而阴森之气,逼人毛发。呜呼!同在光天化日之中,而胡乃沉冥抑塞,托志幽遐,至于此极!余盖卒读之而悄然有以悲先生之志矣。

按县志称先生少负异才,以气节自矜,落落不偶,卒困于经生以终。平生奇气,无所宣渫,悉寄之于书。故所载多涉諔诡荒忽不经之事,至于

惊世骇俗,而卒不顾。嗟夫!世固有服声被色,俨然人类;叩其所藏,有鬼蜮之不足比,而豺虎之难与方者。下堂见虿,出门触峰,纷纷沓沓,莫可穷诘。惜无禹鼎铸其情状,镯镂决其阴霾,不得已而涉想于杳冥荒怪之域,以为异类有情,或者尚堪晤对;鬼谋虽远,庶其警彼贪淫。呜呼!先生之志荒,先生之心苦矣!昔者三闾被放,彷徨山泽,经历陵庙,呵壁问天,神灵怪物,琦玮僪佹,以泄愤懑,抒写愁思。释氏悯众生之颠倒,借因果为筏喻,刀山剑树,牛鬼蛇神,罔非说法,开觉有情。然则是书之恍忽幻妄,光怪陆离,皆其微旨所存,殆以三闾侘傺之思,寓化人解脱之意欤!使第以媲美《齐谐》,希踪《述异》相诧媺,此井蠡之见,固大盭于作者;亦岂太守公传刻之深心哉!夫《易》筮载鬼,《传》纪降神,妖祥灾异,炳于经籍。天地至大,无所不有;小儒视不越几席之外,履不出里巷之中,非以情揣,即以理格,是惉惉者又甚于井蠡之见也。

太守公曰:“子之说,可以传先生矣。”遂书以为序。

乾隆三十年岁次乙酉十一月仁和余集撰。

(据张友鹤《聊斋志异会校会注会评本》卷首)

十二、聊斋志异题辞 清‧余集

丙戌之冬,《志异》刻成,距荷村殁又五匝月矣。以文索余赋诗殿诸君之后;余不解诗,其何能作?虽然,题《聊斋》可不作,而悲荷村不容已也。盖余去年在郡斋时,与先生审订是书,丹铅错列,参互考订,斟酌去留,厘成一集。今刻前十二卷皆其手定,后四卷则附存之者也。每读至思径断绝,妙想天开,辄如寥天孤鹤,俯视人世逼仄,不可一日居,深以未能摆脱世网,栖神太虚为憾。且相约他日向平事了,散发沧洲,相逢海上,共作神仙中语。夜深人静,举酒相劳。余虽不解饮,亦引满一卮。何

图然约在耳,而先生遽赴道山,集亦匏系无用。俯仰今昔,第有腹痛。先是,公以例言属余,会予计偕未报;及公卒之前十日,自制序文,复草例言数则,若不及待余之归也者。陈生载周,董剞劂之役者也,十日前亦先公殁。呜呼!何其奇也!未竟之绪,以文续而成之,今且竣矣。海内之士,争先睹以为快;独予中心枨触,不能无废书之叹。异日公尝戏谓予曰:“此役告成,为生平第一快事。将饰以牙签,封以玉匣,百年之后,殉吾地下。倘幽毣有知,亦足以破岑寂。”岂意斯言,竟成语谶!尚当与以文遵富春,涉桐江,支筇挟册,登严陵之台,招先生羁魂焚而告之。吾见南山之巅,白云溶溶,凝而不流,如来照鉴,其必先生也哉!其必先生也哉!集不才,聊赋短章,以当楚些云尔。

不得奇人得异书,百家持较定何如?分明裂月撑霆手,肯让文园赋《子虚》。

瑶想琼思十万言,残编剩有粉蟫痕。百年落落逢知己,一笑虞翻地下魂。

分将鹤料佐雕镌,要使奇书万古传。应是惊天逢帝怒,巫阳特遣下瑶天。

重泉若有列仙居,抵掌应知乐有余。世外益多幽绝语,却愁何处续虞初!

鸡林珍重比琅玕,挥麈能翻舌底澜。几度灯前重展卷,凄风冷雨助悲叹!

严陵云树总苍茫,江水无言送夕阳。冉冉羁魂招不得,空留遗册哭中郎!

仁和余集蓉裳题。

(据张友鹤《聊斋志异会校会注会评本》卷首)

十三、蒲松龄名句辑要

劳山道士原文及翻译(7)

《劳山道士》同步练习(含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6.0分)

1.

阅读课文第4、5段,回答问题。

下面句中“之”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

A.试入之B.亦可慰求教之心C.遣之归D.妻揶揄之

2.下列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

A.师乃剪纸如镜 B.何术之求C.乃传以诀D.烈如箫管

3.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

A.《劳山道士》是一篇文言短篇小说。B.王生是个好吃懒做,固执己见之人。C.蒲松龄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小说家。D.蒲松龄的作品以写妖魔鬼怪来反映社会现实,内容也有一些迷信思想。

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6小题,共90.0分)

4.小说通过王生的经历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5.

阅读课文第4、5段,回答问题。

解释加线的词。

①俯首骤入,勿逡巡 ( )

②今阅两三月 ( )

③头触硬壁,蓦然而踣 ( )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诸门人环听奔走。

译文:

(2)一道士坐蒲团上,素发垂领而神观爽迈。

译文:

(3)凌晨,道士呼王去,授以斧,使随众采樵。

译文:

(4)俄顷,月明辉室,光鉴毫芒。

译文:

7.

阅读课文第4、5段,回答问题。

(1)翻译下列句子。

王惭忿,骂老道士之无良而已。

(2)文章结尾说“王惭忿,骂老道士之无良而已”,对王生这种行为你是怎么看的?

8.解释下面各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语。

(1)叩而与语 ( )

(2)请师之 ( )

(3)阴有归志 ( )

(4)光鉴毫芒 ( )

(5)须眉毕见 ( )

(6)王窃欣慕 ( )

(7)我固谓不能作苦 ( )

(8)薄暮毕集 ( )

9.

崂山道士

邑有王生,行七,故家子。少慕道,闻劳山多仙人,负笈往游。登一顶,有观宇,甚幽。一道士坐蒲团上,素发垂领,而神光爽迈。叩而与语,理甚玄妙。请师之。道士曰: “恐娇惰不能作苦。”答言:“能之。”其门人甚众,薄暮毕集。王俱与稽道,遂留观中。

凌晨,道士呼王去,授以斧,使随众采樵。王谨受教。过月余,手足重茧,不堪其苦,阴有归志。

一夕归,见二人与师共酌,日已暮,尚无灯烛。师乃剪纸如镜,粘壁间。俄顷,月明辉室,光鉴毫芒。诸门人环听奔走。一客曰:“良宵胜乐,不可不同。”乃于案上取壶酒,分赉诸徒,且嘱尽醉。王自思:七八人,壶洒何能遍给?道各觅盎盂,竞饮先,惟恐樽尽;而往复挹注,竟不少减。心奇之。俄一客曰:“蒙赐月明之照,乃尔寂饮。何不呼嫦娥来?”乃以箸掷月中。见一美人,自光中出。初不盈尺,至地遂与人等。纤腰秀项,翩翩作“霓裳舞”。已而歌曰:“仙仙乎,而还乎,而幽我于广寒乎!”其声清越,烈如箫管。歌毕,盘旋而起,跃登几上,惊顾之间,已复为箸。三人大笑。又一客曰:“今宵最乐,然不胜酒力矣。其饯我于月宫可乎?”三人移席,渐入月中。众视三人,坐月中饮,须眉毕见,如影之在镜中。移时,月渐暗;门人然烛来,则道士独坐而客杳矣。几上肴核尚

故。壁上月,纸圆如镜而已。道士问众:“饮足乎?”曰:“足矣。”“足宜早寝,勿误樵苏。”众诺而退。王窃欣慕,归今遂息。

又一月,苦不可心情,而道士并不传教一术。心不能持,辞曰:“弟子数百里受业仙师,纵不能得长生术,或小有传习,亦可慰求教之心;今阅两三月,不过早樵而暮归。弟子在家,未谙此苦。”道士笑曰:“我固谓不能作苦,今果然。明早当遣汝行。”王曰:“弟子操作多日,师略授小技,此来为不负也。”道士问:“何术之求?”王曰:“每见师行处,墙壁所不能隔,但得此法足矣。”道士笑而允之。乃传以诀,令自咒毕,呼曰:“入之!”王面墙,不敢入。又曰:“试入之。”王果从容入,及墙而阻。道士曰:“俯道骤入,勿逡巡!”王果去墙数步,奔而入;及墙,虚若无物;回视,果在墙外矣。大喜,入谢。道士曰:“归宜洁持,否则不验。”遂助资斧,遣之归。

抵家,自诩遇仙,坚壁所不能阻。妻不信。王效其作为,去墙数尺,奔而入,头触硬壁,蓦然而踣。妻扶视之,额上坟起,如巨卵焉。妻揶揄之。王惭忿,骂老道士之无良知而已。

(1)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句子 。

(1)一道士坐蒲团上,素发垂领而神观爽迈。

⑵王惭忿,骂老道士之无良而已。

(2)课文情节较曲折。当王生“不堪其苦”,“阴有归志”时,发生了一件

的事情使他打消了归念。

(3)这篇文章有两条线索,请你用精练的语言写在下面。

明线:

暗线:

(4)本文的题目为《崂山道士》,刻画的主要人物是道士吗?小说通过王生的经历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劳山道士》同步练习

1.B2.B3.B

4.

不可做心术不正的投机取巧者,只有不畏艰险,洁身持正,一个人才能有所成就。

5.

①迟疑不进的样子 ②经历,经过 ③跌倒

6.

(1)各位徒弟环绕着他,听他差遣,给他办事。

(2)一个道士坐在蒲团上,word/media/白头发垂到衣领上,但是神情仪态清爽高迈。

(3)天刚亮,道士叫王生过去,拿一把斧子交给他,让他和众人一起上山砍柴草。

(4)一会儿,明亮的月光就照亮了整个房间,月光明亮,能照出极细微的东西。

7.

【小题1】

王生又羞愧又生气,(也只能)骂老道士不善罢了。

【小题2】

劳山道士原文及翻译多篇

本文发布于:2023-12-25 20:38:4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350792525134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劳山道士原文及翻译多篇.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劳山道士原文及翻译多篇.pdf

标签:道士   先生   不能   翻译   弟子   情节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