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5日发(作者:上海月嫂工资)
tl新闻与传播研究2021 /3 ^<^^1*.*.被标识的英雄:探索互动仪式链对英雄人物的建构—以2020年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为例□蔡斐孙玲玲李睿欣【摘要】2020年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是对中国抗疫历程的阶段性回顾与总
结,也是对投身疫情阻击战的英雄们的隆重表彰。本文基于互动仪式链的理论视角,从抗疫
表彰大会标识英雄的方式和意义两方面切入,探寻互动仪式链对英雄的建构机制。抗疫表彰
大会通过直播方式形成的互动仪式链条,将抽象的国家概念寓于具象的象征符号——抗疫英
雄中,这种特定的象征符号在不同的际遇中流动并不断地被赋予新的意义内涵,唤起了中国
人民的共同情感,加深着国家认同。【关键词】互动仪式链;英雄;国家认同2020年9月8日,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
大会在京举行,多家媒体以直播的方式对大会进
行了实时推送。考察本次表彰大会,可以发现一
次难得的从互动仪式链角度观察英雄人物建构的
契机,即抗疫表彰大会作为一次媒介事件,能够
以具有较强交互性的直播形式让群众参与进来,对英雄做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标识,显示出英雄
人物的鲜明时代性。―、概念分析:仪式与互动仪式链(一)对“仪式”的知识考古仪式是宗教的实践过程,也被称为“行动中的信仰”,其重要性得到包括研究者在内的
社会各界的长期关注。m最早对仪式的思考可
以回溯至中国古代的春秋时期,“历史上,最
早关于仪式的社会学思考是由中国思想家提出
的,孔子和他的追随者强调了礼仪对社会秩序
的重要性。” p]从古典社会学家涂尔干开始,西方社会学就
非常重视对仪式的研究。仪式被众多国外研究者
用作观察社会权力运作的重要工具,并被赋予不
同的理解和意义。在传播学者罗兰布勒看来,任
何形式的仪式都是一种传播,仪式和其他传播类
型一样,兼具物质和精神的表现形式,蕴含个体【作者简介】蔡斐,西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孙玲玲,西南政法大学,硕士研究生:,李睿欣,西南政法大学,硕士研究生、,【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抗战大后方新闻史研究( 1937 —1945 )》(编号:2016BXW08)、重庆市
社科规划重大委托项目《中国共产党抗战大后方新闻舆论工作研究》(编号:2018ZDKAZ02)研究成果•
12 •
詞阄如I'*. 2021 /3与群体对符号与意义的理解。131涂尔干认为,仪
式是群体中的一种行为方式,可以使人们得到精
神慰藉,是重新巩固社会群体的手段,141 “仪式
中既有供奉,也有模仿仪轨,不仅追忆了过去,
而且还借助名副其实的戏剧表现方式将过去呈现
出来,这就是仪式的全部内容” 151,这是对仪式
社会整合功能的一种强调。特纳把仪式定义为
“适合于与神秘物质或力量相关的信仰的特殊场
合的、不运用技术程序的规定性正式行为” 161,
将仪式作为一种“象征符号”与社会意识形态勾
连,并初步扩展出对互动仪式的相关讨论。然
而,无论是涂尔干还是特纳,他们在各自的领域
对仪式传播进行研究时,都只是强调概念及社会
功能,并没有对仪式的作用机制,尤其是互动仪
式展开更加深人的探讨。(二)互动仪式链的概念阐释柯林斯在前人的基础上,较为系统地阐述了
互动仪式的作用机制,他提出,互动仪式的核心
机制是高度的相互关注和情感连带。[7]抗疫表彰
大会正是通过直播的形式,将符号标志运用在互
动情境中,把全国人民的感情联系在一起,使抗
疫英雄成为全国聚焦的话题。因此,互动仪式链
为本文从理论角度剖析抗疫表彰大会提供观照视
角和学术支撑。互动仪式链理论综合了符号互动论、拟剧
论、常人方法论、社会建构论和情感社会学及有
关的社会心理学理论,建立起从以情境主体研究
个体行为的微观社会学视角。在《互动仪式链》
一书中,柯林斯提出,特定的仪式将人们聚集在
同一情境中并形成流动的群体,认为仪式是种相
互专注的情感和关注机制,会形成群体团结和群
体成员身份的符号。181互动仪式理论的核心机制
是“高度的相互关注,即高度的互为主体性,跟
高度的情感连带——通过身体的协调一致、相互
激起(唤起)参加者的神经系统——结合在一
起,从而导致形成了与认知符号相关联的成员身
份感;同时也为每个参加者带来了情感能量,使新闻与传播研究駟他们感到有信心、热情和愿望去做出他们认为道
德上容许的事情。”局部情境、情感能量和互动仪式是互动仪
式链理论中的三个核心要素,也是互动仪式链得
以运行的不可或缺的元素。在不同情境中,人们
不同的际遇形成特定的社会景观,在这样的互动
仪式中会产生以下四种主要结果:一是群体团
结:一种成员身份的感觉。二是个体的情感能
量:一种采取行动时自信、兴高采烈、有力量、
满腔热忱与主动进取的感觉。三是代表群体的符
号:标志或其他的代表物(形象化图标、文字、
姿势),使成员感到自己与集体有关;这些是涂
尔干所说的“神圣物”。四是道德感:维护群体
中的正义感,尊重群体符号,防止受到违背者的
侵害。[K)1相比通过典型报道塑造英雄形象的传统
模式,此次抗疫表彰大会运用视频直播的形式,
尝试一种新的建构英雄的路径,即通过符号的象
征意义建构英雄形象,强化社会情感,在一定程
度上实现了文化价值、团结精神、国家认同等层
面的潜在诉求。在更深的话语层面,媒体与受众
之间也由传统的单向灌输转变为更为平等的、双
向交互的关系,受众能够在对仪式的自主观看中
“参与”到仪式本身当中去,理解与接受抗疫表
彰大会对英雄标识的目标诉求。二、互动仪式如何建构英雄(一)跨区形塑:“加冕”英雄赋予地位在抗疫表彰大会上,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
作出杰出贡献的钟南山、张伯礼、张定宇、陈薇
四人被颁授了共和国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奖章。
柯林斯认为,具有权力和地位的人最能够带来高
额的情感回报,人们关注那些有突出情感能量信
心和目标的人,并把这些人作为自己面对灾难时
的集体团结和象征。1111钟南山等四人是西医领
域、中医领域、武汉地区及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先
进代表,他们在疫情期间身赴抗疫一线,积极参
与疫情防治,并作为意见领袖公开传递正能量,• 13 •
新闻与传播研究本就是人民心中公认的英雄。2020年9月8日,在
人民大会堂召开抗疫表彰大会对他们进行褒扬,
并由国家最高领导人亲自授勋,深刻彰显了国家
功臣作为人民英雄的意义内涵,也更加符合仪式
传播的象征意义建立,能够在人民群众的心理层
面上给予更多的政治认同和身份确定一^他们就
是国家特别标出的英雄。不同于以往对英雄前台形象极力刻画与渲
染的形塑方式,抗疫表彰大会对颁奖仪式的“后
台”也给予了一定的呈现。在抗疫表彰大会中,
除了对授奖过程进行直播之外,媒体对钟南山等
人从京西宾馆到人民大会堂,再进人人民大会堂
的全部过程也进行了实时直播报道。在授奖之
前,有国宾护卫队、国宾仪仗队对4位国家功勋
人物的一路护送,也有人民大会堂之外布置的红
旗旗阵、18位共和国礼兵站立红毯两侧与200名
青少年学生代表迎接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获得者
的到来,党和国家功勋人物表彰工作委员会领导
的迎候等。互动仪式链理论强调具身传播的重要
性,仪式本质上是一个身体经历的过程,1121对颁
奖仪式全方位的呈现,有助于打造一种观众跟随
代表,见证全过程的虚拟在场感,使得观众们实
际的身体在场成为一场仪式中非必要的因素。将
“后区”行为置于“前区”进行展演,更加强调
了仪式的庄严肃穆,凸显了强烈的国家仪式感和
荣誉感,也为这场互动仪式提供了更为全面的观
照视角。(二)镋头叙事:内外交织打破时空壁垒建构英雄本身就是一个宏大而漫长的叙事历
程。抗疫表彰大会将视角投射到以钟南山等人为
代表的个体上,通过灵活切换的镜头语言承载仪
式,以民族英雄的气节与特征对其进行了标识与
塑造。演播室的主观视角与摄像机的客观视角相
结合,以多元化的叙事聚焦打破传统仪式中的单
镜头模式,使直播面i面呈现出开阔的视野。观众
无需身体在场,便能充分感受到英雄形象的示范
意义,收获情感能量,进而切身参与到英雄的建• 14 •2〇21/3詞间知构中来。直播一开始就以央视主持人康辉的讲解切
人,观众跟随主持人的视角走进表彰大会现场,
这里采用的是一种限知视角。限知视角也叫有限
视角,属于内焦点叙事的范畴,是受到限制的主
观视角。摄像机以限知叙雜角捕捉,能够使观众
摆脱总在“外围”游离的局限,拉近与节目距离。
主持人以见证者的角度对颁奖现场的情况进行阐
述,对直播画面及时进行评论和解释,可以吸引
观众的注意力,增强其代人感,让观众作为仪式
参与者对表彰大会的感触更为立体、更为真实。特
约评论员杨禹同样以限知视角加入演播室,通过与
主持人互动来解读表彰英雄的深刻意义,给直播
带来了舆论引导层面的价值,赋予仪式以政治色
彩和抒情气息。观众在观看直播时,既可以看到
杨禹结合国家政策和思想路线的点评,又可以发
送弹幕进行实时评论,屏幕内外的联通互动打破
了仪式的时空距离,英雄形象在积极的互动中呼
之欲出。相比于会场内,会场外的镜头叙事则采用
了外焦点叙事模式。这是一种来源于法国叙事学
家热奈特的分类概念,即以纯粹客观的视角记录
事物表象,摒弃一切主观思想情感的介人。国宾
护卫队列队护送四位英雄,经过天安门广场,到
达人民大会堂并举行表彰仪式的盛大场面,就很
贴切地使用了外焦点叙事——利用全景镜头呈现
全过程,使叙事者只能置于外部观察,而无法进
入情境做出评价。钟南山院士从宾馆出发,张伯
礼、张定宇、陈薇等人在专车上正襟危坐的人物
特写,抵达人民大会堂门口时朝气蓬勃的青年学
生的多次欢呼:国家功臣,向您致敬,欢迎欢
迎……直播通过纯客观视角反映实时画面,使人
物形象更加丰满、观众记忆更加深刻。外聚焦与
内聚焦视角相互补充叙事,内外交织全方位打造
现场感,以立体、热烈的氛围唤起仪式参与者的
情感共振,实现意义的传递。(三)视角下沉:聚焦平凡人的英雄事迹
詞阗知2021 /3个体是组成互动仪式链的基本单位。在特定
事件制造的际遇中,个体会结成不同的互动仪式
链。抗疫表彰大会除了表彰为大众所熟知的精英
人物之外,还设置了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
个人、先进集体等荣誉,来自各行各业的受表彰
代表也参加了此次抗疫表彰大会,其中包括保障
火神山医院电力供应的供电职员王波,解决上千
名医护人员出行、用餐问题的快递小哥汪勇,坚
守在抗疫一线的民警燕占飞等基层普通公民,充
分契合习近平总书记在表彰大会上强调的“没有
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这一现
实理念。这些受到表彰的普通公民是全国各族人民众
志成城抗击疫情的群像缩影,他们作为独立的个
体被置于同一际遇之中,很容易塑造出一种全民
参与的情境。大会将表彰视角下沉至平凡人物身
上,着力展现普通人的感人事迹,呈现了在长达
几个月的疫情防控阻击战之中,14亿中国人民合
力打赢这场战役的主题。平民性和草根性的英雄
形象在角色身份上往往能够使观众将自身感受代
入进去,在这些平民英雄身上找到共鸣,制造出
一种具有身份接近性的际遇,增强观众作为局内
人的身份认同,也带来了切身的参与感和作为集
体一分子的共有情感,这种情感会得到持续,让
观众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也会想要重复去做这些
有意义的事情,在自己的生活情境中延续良性互
动的链条。表彰视角的下沉,是对传统“高大全”英雄
形象的“祛魅”。抗疫表彰大会致敬平民英雄、
礼赞社会榜样,将抗疫的荣誉赋予坚强的中国人
民,通过互动仪式链勾勒出全民战疫的宏大图
景。在另一个层面,平民化视角的英雄建构是对
社会同一性的一次有力整合,有助于将民族精神
落实到平凡的个体身上,将视角转向抗疫战斗中
的平凡小事。同时,对战疫做出贡献的小人物予
以表彰,这不仅是对“忠诚、执着、朴实”新时
代英雄形象的深刻呼应,也强调了全社会都在为新闻与传播研究丨抗疫做出巨大贡献,传达出“凡投身抗疫者皆是
英雄”的理念。国家和民族的繁荣强盛离不开榜
样的引领与精神的支撑,在此次抗疫历程当中,
每一个人民英雄都践行着伟大的抗疫精神,延续
着中国精神的谱系。三、见微知著:标识英雄的时代意义(一)榜样力量,标识英雄人物通过互动仪式的开展,观众个人的积极情感
得以增进,并从仪式链条中再生出共同的关注焦
点和共同的情绪,形成群体的情感共鸣,这种情
感会根据道德规范得到符号化的具象呈现,[131仪
式由此创造出文化符号。此次表彰通过互动仪式
创设出了独属于抗疫时期的“共同符号”,实现
了群体身份的认同。[141大会“通过大量繁复而庄
严的符号与象征仪式”,1151运用大众传播所具有
的“地位赋予”的功能,对英雄进行一种全新的
标识。党的十八大以来,英雄文化通过象征符号
的不断重复强调,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有了创造
性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有希望的
民族不能没有英雄”。[161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
立70周年之际的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
式上,“忠诚、执着、朴实”三大鲜明英雄品格
的提出,“创造性地对英雄品格进行了全新的界
定,从而使英雄文化体现出了鲜明的人民性和时
代性,是对历史唯物主义关于历史发展动力问题
的全新思考” [17]。每一个特定时期都有不同的英雄,在2020
年的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奉献巨大的就是平民英
雄。英雄不仅是钟南山等人这样厥功甚伟的国家
功勋形象,还可以是平凡岗位上平凡的身边人,
如快递小哥、司机、社区工作者等。通过国家级
的颁奖仪式,将平民英雄置于国家政治中心之一的
人民大会堂,展现人民的主人翁地位,强化对英雄
的身份标识。那些在抗疫关口挺身而出的凡人成为
集体身份的象征’集体相关性促使观众融人当下的.15 •
新闻与传播研究社会语境,强化了正面形象的感召力,使爱国、友
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深人人心。(二)
举国同心,强化国家认同新冠疫情,不仅是个体的灾难,更是整个
国家的战役,还是一场个体与国家共同应对病毒
的抗争,14亿人民都参与其中,所以也是全国人
民最能感同身受的一次精神洗礼。抗疫表彰大会
通过共同的国家仪式’为观众提供了交换情感能量
与符号资本的空间’创造了丰富的际遇条件,为观
众建构出共享情感、制造共鸣的体验情境。n81无
数的观众在观看过程中实现共情,建构起家国情
怀,在互动仪式中治愈国家创伤,强化对疫情的
认识’引发人们对于疫情的思考。“个人成其为个人、社会成其为社会、国
家成其为国家并非自然形成”,它借助认同来实
现。n91在仪式互动过程中,认同情感是一种重
要的驱动力。英雄是情感能量的象征符,伴随着
可以长久存在的符号,思想情感也会更加持久,
大会再一次深化了中国人对全民投身长达八个月
的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情感认同,并将这种易逝的
情感体验具体体现在以四位国家功勋人物为首的
英雄模范身上,同时借助互动仪式让个人的关注
上升为群体的瞩目,进一步演变为国家层面上的
共同行为,使爱国精神从疫情表彰大会的仪式行
为中得到体现。同时,抗疫表彰大会“将宏大的
民族国家叙事和细碎而弥散的日常生活建立起勾
连,国家的概念也在反复的论述中得以凝聚、并
清晰地呈现”。1M|作为一场人人参与的战斗,个体已然置身其
中,并通过共同的际遇收获情感体验,产生集体
归属感,再经由符号和仪式的运作,造就表彰抗
疫英雄的主题环境,吸引更多的人关注并认同3
“这种能量可能留下踪迹,代人到进一步的情境
中,因为个体用A身情感加以回应,这种情感随
时间的流逝会减弱,但可以延续较长时间,足以
供给随后的际遇,形成进一步的结果链”。1211(三)
凝心聚力,示范引领社会• 16 •2021/3在抗疫表彰大会中,不论是对英雄的标识与
表彰,还是由此传递出的抗疫精神,都充满着情
感能量。情感能量是凝聚个体力量、动员群体的
重要因素,也是社会发展的维稳剂。情感的调动
在互动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仪式的开始伴随
着情感要素,当仪式中人们关注的焦点一致时,
就会被置于同一“事态的步调”中,仪式带有的
情感要素变成了共有兴奋,从而进一步产生团结
感。p21在国内疫情防控取得显著成效的关键时刻
进行表彰,致敬抗疫英雄,能够凝聚社会共识,
具有全体中国人民团结一致取得抗疫胜利的里程
碑意义将抗疫精神作为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
分,也重新定义了英雄形象,收获全社会的认
可,振奋士气,鼓舞人心。“在这场同严重疫情的殊死较量中,中国人
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
概,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
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3 ” p3]习近平
总书记科学概括了伟大抗疫精神,并强调要在全
社会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使之转化为全面建
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的强大力量。表彰与铭记,是为了更好地出发。此时正值
一个承前启后的过渡性阶段,随着疫情防控进人
常态化,社会经济逐步复苏,各行各业开始稳步
发展,在此情形下的表彰大会,既是对上半年抗
疫大捷的宣告,也是对接下来可能出现局部疫情
反弹的警示。“危急时刻,又见遍地英雄。各条
战线的抗疫勇士临危不惧、视死如归,困难面前
豁得出、关键时刻冲得上,以生命赴使命,用大
爱护众生。” [241通过表彰那些在疫情期间无私奉
献的英雄,使国人铭记时代的揩模,在灾难过后
重新凝聚起前行的力量。结语抗疫表彰大会通过传播手段上的融合联动,
有意识地凸显多元的英雄画像,强化英雄焦点,
1*5. 2021 /3对英雄做出了符合时代特征的标识。大会所标识
的英雄不仅仅是以为国捐躯、冲锋陷阵为标准,
更是在平凡中彰显出不平凡的家国担当。媒体的
多方位报道实现了“对某种精神偶像或价值符号
的沟通与接受,同时也赋予该偶像或符号以新时
代的神圣化需求,1251以引起集体关注,提高共有
情感的表达,使共有情感反过来进一步增强集体
活动和互为主体性的感受,1261结合同质化的情境
赋予群体自我仪式,唤起参与者对直播仪式的共
同关注和情感连带。此次大会将过去抗击疫情的情境与当下加
冕英雄的仪式勾连起来,以表彰大会作为两
个局部际遇的交汇点,形成完整的互动仪式
链|271,创造出珍贵的民族记忆。沧海横流显砥
柱,万山磅礴看主峰。抗疫表彰大会对于英雄
的塑造,有着增强民族身份认同感、形成社会
良好风气的重大意义。特定仪式情境所带来的
集体兴奋是瞬时的,但经由互动仪式链所储备
的“情感能量”则具有持久性。[281英雄的感召力
绝不止于直播仪式的实时效力,他们的影响将作
为社会的持久驱动力,最终“赋予人们以力量,
指导行动的方向”。1291 ■参考文献:[1]彭文斌,郭建勋.人类学仪式研究的理论学派述论
[J].民族学刊,2010(2): 13-18,160.丨2][美]兰德尔•柯林斯.互动仪式链丨M].林聚任,王鹏,
宋丽君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3] Rothenhuhler,Eric,W. Ritual
Communication:
From
Everyday
conversation
to
mediated
ceremony. Tousands
Oaks,CA:sage 1998.[4] [法1爱弥尔•涂尔干.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M].渠东
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5】[法j爱弥尔•涂尔干.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M].渠东
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6]丨英]维克多•特纳.象征之林——恩登布人仪式散
论[M].赵玉燕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新闻与传播研究駟[美]兰德尔•柯林斯.互动仪式链[M].林聚任,王鹏,
宋丽君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前言5.[8] [美]兰德尔•柯林斯.互动仪式链[M].林聚任,王鹏,
宋丽君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前言5.[9] [美]兰德尔•柯林斯.互动仪式链[M】.林聚任,王鹏.
宋丽君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前言5.[10] [美]兰德尔•柯林斯.互动仪式链[M].林聚任,王鹏.
宋丽君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80-81.111][美]兰德尔•柯林斯.互动仪式链[M].林聚任,王鹏.
宋丽君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3.[12] [美]兰德尔•柯林斯.互动仪式链丨林聚任,王鹏,
宋丽君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87.[13] [美]兰德尔•柯林斯.互动仪式链[M].林聚任,王鹏,
宋丽君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14] [美]兰德尔•柯林斯.互动仪式链[M].林聚任,王鹏,
宋丽君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丨15]陈薇.被“标识”的国家:撤侨话语中的国家认
同与家国想象[J].国际新闻界,2020(1): 139.[16]习近平.在颁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
年”纪念章仪式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9-3(2).丨17]韩云波.中国共产党人英雄观的形成与习近平对
新时代英雄文化的创造性发展[〗].探索,2020(2): 177.丨18]国秋华,孟晓丽.抖音的互动仪式链与价值创造[JJ.
中国编辑,2018(9):72.[19] 叶欣.国家公祭:社会记忆与国家认同[J].河海大
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2):53-58,91.[20] 陈薇.被“标识”的国家:撤侨话语中的国家认
同与家国想象[J].国际新闻界,2020(1):138.[21] [美]兰德尔•柯林斯.互动仪式链[M】.林聚任,王鹏.
宋丽君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35.[22] [美]兰德尔•柯林斯.互动仪式链[M].林聚任,王鹏,
宋丽君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161.[23] 习近平.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
讲话[N].人民日报,2020-9-9(2).[24] 习近平.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
讲话[N].人民日报.2020-9-9(2).[25] 叶欣.国家公祭:社会记忆与国家认同丨J].河海大
学学报,2015(2):53-58,91.[26] [美]兰德尔•柯林斯.互动仪式链[M].林聚任,王鹏,
宋丽君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3.[27] [美】兰德尔•柯林斯.互动仪式链[M].林聚任,王鹏.
宋丽君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35.[28] 邓昕.被遮蔽的情感之维:兰德尔•柯林斯互动
仪式链理论诠释1J].新闻界,2020(8):40-47,95.[29] 乔纳森•特纳,简•斯戴兹.情感社会学丨M].孙俊
才,文军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8.• 17 •
本文发布于:2023-12-25 18:06:1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349877225121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被标识的英雄探索互动仪式链对英雄人物的建构——以2020年全国抗击新冠.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被标识的英雄探索互动仪式链对英雄人物的建构——以2020年全国抗击新冠.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