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菲的世界》---名著导读

更新时间:2023-12-25 17:32:31 阅读: 评论:0

2023年12月25日发(作者:冷漠的意思)

《苏菲的世界》---名著导读

2020年春学期县《苏菲的世界》导学案

【作者简介】

乔斯坦·贾德,挪威作家。1952年出生于挪威,曾担任文学与哲学教师。1986年出版第一部作品,1991年成为全职作家。他擅长以对话形式述说故事,能将高深的哲理以简洁、明快的笔调融入小说情境,他的代表作《苏菲的世界》于1991年出版后,成为挪威、丹麦、瑞典和德国的畅销书,风靡全球,被翻译为五十多种语言,并于1994年获“德国青少年文学奖”与“最优秀作品奖”。他除了致力于文学创作之外,对于公益事业亦不遗余力。他于1997年创立“苏菲基金会”,每年颁发十万美金的“苏菲奖”,旨在奖励为人类发展和环境保护做出积极贡献的个人或组织。主要作品有《苏菲的世界》《圣诞的故事》《主教的情人》等。

【作品导读】

《苏菲的世界》是挪威作家乔斯坦·贾德创作的一本关于西方哲学史的长篇小说,它以小说的形式,通过一名哲学导师向一个叫苏菲的女孩传授哲学知识的经过,揭示了西方哲学史发展的历程。14岁的少女苏菲某天放学回家,收到了一封神秘的信——“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从这一天开始,苏菲不断接到一些极不寻常的来信,世界像谜团一般在她眼底展开。在一位神秘导师艾伯特的指引下,苏菲开始思索从古希腊到康德,从祁克果到弗洛伊德等各位大师所思考的根本问题。她运用少女天生的悟性与后天知识,企图解开这些谜团。然而,魔镜、少校的小屋、黎巴嫩寄来给席德的明信片、会说话的汉密士、叫她席德的艾伯特、写着生日祝福的香蕉皮、现实出现的梦中的金十字架、捡到的10元硬币……接踵而至的奇闻怪事让苏菲一步步走下去。事实真相远比她所想的更怪异、更离奇……

《苏菲的世界》既是智慧的世界,也是梦的世界。它将会唤醒每个人内心深处对生命的赞叹与对人生终极意义的关怀和好奇。《苏菲的世界》这本书涵盖了哲学、科学、艺术等多个方面。把原本比较难懂的哲学,通过艾伯特让苏菲思考的一系列问题,使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哲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也使得哲学变得生动有趣,我们自己也可以了解哲学发展史。

【人物形象】

苏菲,14岁女孩,她代表着人类本身,她对宇宙和世界的探求代表着人类对哲学和世界的认识以及探索。她好奇心强,收到陌生人的来信就要去探个究竟;聪明,爱动脑,不会被动地接受别人的观念;很勇敢,敢于冒险。

性格特点:好奇心强,有主见、善于思考,勇于开拓。

苏菲

哲学家,哲学功底很深,苏菲就是他描绘出来的,苏菲的世界就是他构造的。他艾伯特 聪明睿智,是一位优秀的老师,教学有道,理解孩子,关爱孩子。

性格特点:幽默,博学,睿智,冷静沉稳,循循善诱。

席德 14岁女孩,聪明、求知欲强、善于思考、有同情心。

【写法鉴赏】

1.《苏菲的世界》运用悬疑小说的构思方式讲述哲学思想。哲学思想的穿插大概分成三部分:其一,是少校写的书,《苏菲的世界》中的艾伯特写给苏菲的信;其二,是艾伯特和苏菲的对话;其三,也是最后几章的内容,是少校和他的女儿席德之间的对话。通过大量的独白,系统简介哲学思想,正是本书的特色之一。

2.语言上:作者用深入浅出的文字向我们每个读者展示了哲学从古到今的发展历程。

3.反讽技巧:书中运用反讽的技巧(此书运用大量反讽的技巧,所谓反讽指的是浪漫主义时期的作家所写的小说主角经常会有这样的话:“实在不能忍受了,下一章!”),明明白白地告诉读者,乔斯坦·贾德才是上帝。

【主题透视】

《苏菲的世界》以小说的形式,通过一名哲学导师向一个叫苏菲的14岁女孩传授哲学知识的经过,讲述了西方哲学史的发展过程。由前苏格拉底时代到萨特,以及亚里士多德、笛卡儿、黑格尔等人的思想都通过作者生动的笔触跃然纸上,并配以当时的历史背景加以解释,引人入胜。它是一本哲学史小说,更是一种自我世界的体验,某种程度上,却也是一个自我世界的折射。《苏菲的世界》既是智慧的世界,也是梦的世界。它将会唤醒每个人内心深处对生命的赞叹与对人生终极意义的关怀和好奇。

【课后习题】

一、填空题

1.《苏菲的世界》是一本关于西方 的小说,作者是 (国籍)作家 。

2.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人物。

( 1)脚步声经过她,沿着侧廊前行。苏菲看到一个穿着棕色僧袍的身影,乍看之下仿佛是直接从中世纪走来的一个僧侣。( )

( 2)时常有人对她说她那一双杏眼很漂亮,但这可能只是她的鼻子太小、嘴巴有点大的缘

故。还有,她的耳朵也太靠近眼睛了。( )

( 3)他肚大、眼凸,有个狮子鼻。( )

3.雅典三位伟大的古典派哲学家分别是: 、 和 。

4.苏菲第一次收到神秘信件中的问题是 ,苏菲收到的第二封信中的问题是 。这一封封信把苏菲不断引人思索。

5.苏菲和艾伯特第一次见面交谈是在 。

6.苏菲第二次到少校的小木屋时,是和 在一起。

7.在 的指引下,苏菲开始思索从古希腊到康德、从祁克果到弗洛伊德等各位大师所思考的根本问题。

8.索尔的铁锤被巨人偷走后,他是用 方法取回的。

9.德谟克里特斯认为每一种事物都是由最小的单位 组成的。

10.哲学家发现苏菲在寻找他,为了不让苏菲找到自己,他派了一位使者替自己送信,那位使者是 。

11.亚里士多德是一位严谨的逻辑学家。他致力于澄清我们的概念。因此,是他创立了这门学科 。

12.对话录《理想国》《律法》《飨宴》的作者是 。

13.认为“一件事物的形式乃是它的特征”的哲学家是 。

14.文艺复兴时期的 ,使得大家对人本身和人的价值重新产生了信心。

15.因为发表异端邪说而被逐出教会,第一个对《圣经》进行“历史性批判” 的人是

16.不断找寻他对哲学问题的答案,精通哲学史,但并不一定曾建立自己的哲学理论的哲学家是 。

17.提出“我思故我在”的哲学家是 。

18.提出辩证法的浪漫主义诗人是 。

19. 创立了剩余价值论、唯物史观和阶级斗争学说。

20.在《物种起源论》一书中, 提出进化论和“物竞天择”的理论。

二、选择题

21. 下列对《苏菲的世界》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苏菲的世界》以对话形式为主叙述故事,讲述了哲学知识,是一本通俗读物。

B. “你是谁 ?”“世界从何而来?”这两个哲学问题具有悬念感,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C.苏菲很想知道给自己写信的神秘人是谁,于是写信请他来家里见面,并煮了咖啡给他喝。

D.艾伯特出现在苏菲的花园宴会上,并发表了哲学演讲,乔安的父亲很生气。

22. 下列对《少校的小木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苏菲独自来到少校的小木屋, 发现了绿色钱夹里的一张金发女孩的照片, 照片下面写着席德的名字。

B. 苏菲在少校的小木屋里发现了两幅画,一幅是油画,另一幅是肖像画。

C.苏菲在小木屋客厅的五斗柜上方的镜子前对着镜子扮鬼脸,十分开心。

D.苏菲回来后,写了信给自己的哲学老师,告诉他自己星期天清晨闯进小屋的原因。

23. 下列对《明信片》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盖着黎巴嫩的邮戳明信片是席德的父亲写的,乔安知道苏菲来过小木屋。

B. 苏菲离开小木屋时,不顾乔安的阻止,带走了小屋里的铜镜。

C.苏菲也拿走了那些明信片,她把它们放在登山背包的口袋里。

D.仲夏节那天,苏菲穿上一件红洋装,晚上从电视里看到了她的哲学老师。

24. 下列对《花园宴会》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苏菲在公交车上,手里拿着一本《苏菲的世界》。她妈妈不信世界上有真正的哲学家。

B. 苏菲收到了一本哲学字典和一本有锁的日记,上面写着“我个人的哲学思维”。

C.在苏菲的生日宴会上,艾伯特是最后一个出场的人物。

D.苏菲和艾伯特消失在空气中后,苏菲的妈妈非常害怕,她生气地大吼。

25. 下列对席德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苏菲从席德父亲的来信里知道了席德的十五岁生日比自己早一个月。

B. 席德从父亲的书《苏菲的世界》里了解到了艾伯特和苏菲。

C.席德在父亲从黎巴嫩回来的途中用计操纵他。

D.苏菲来到柏客来山庄, 她见到了席德, 并且呼唤席德的名字, 席德在现实世界中认识了苏菲。

26. 《苏菲的世界》没有提到的哲学家是( )

A. 祁克果 B. 伊壁鸠鲁 C.戴奥基尼斯 D.爱因斯坦

三、简答题

27. 苏菲的哲学老师艾伯特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28. 小说从苏菲收到的第一封信“你是谁”写起,有什么好处 ?

29. 成为一个哲学家的唯一条件是什么?

30. 苏菲进入少校的小木屋看到的那面镜子有什么象征意义 ?

31. 小说结尾为什么要写艾伯特和苏菲来到柏客来山庄?

32. 艾勃特少校给席德写《苏菲的世界》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33. 在《苏菲的世界》一书中,主人公苏菲收到了一封神秘的信。信中向苏菲介绍了对欧洲

哲学思想影响深远的人物之一柏拉图。请你据信介绍柏拉图的主要思想。(不少于

60 字)

34. 《苏菲的世界》是通过真实事例写成的故事吗?这本书的价值与意义在何处?

四、阅读题

35.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她到达圣玛莉教堂的入口时,已经快要四点了。 苏菲推了一下那扇巨大的门,

竟然没有上锁。

教堂里面安静而荒凉。 一道淡蓝色的光透过彩色玻璃照进来。 照见了无数个在空中游移 不定的细小尘粒。 在光的照射下, 这些尘粒在教堂内各处形成一道又一道粗大的光束。

苏菲坐在本堂中央的一张木椅上,视线穿过祭坛,落在一个古老、已经褪色的耶稣受难像上。

几分钟过去了。 突然间管风琴开始演奏,苏菲不敢环顾四周。 风琴奏出的曲调听起来颇为古老,也许是中世纪的乐曲。

不久, 教堂内又恢复一片静寂,然后苏菲听到有脚步声从后面走来: 她应不应该回头看呢?她决定把目光集中在十字架上的耶稣身上。

这段文字属于哪种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

36.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在对最早的希腊哲学家一直到现代的哲学理论做过一番彻底的研究之后, 我们发现我们是活在一个少校的心灵中,那位少校目前担任联合国驻黎巴嫩的观察员。他已经为他女儿写了一本关于我们的书。那个女孩住在黎乐桑,名叫席德,今年也是十五岁了,而且和苏菲同一天生日。 在六月十五日清晨她醒来后,这本书就放在她床边的桌子上。说得更明确一点,那本书是装在一个讲义夹里的。现在,就在我们讲话的时候,她正用她的食指摸着讲

义夹的最后几页。”

桌旁的众人脸上开始出现一种忧虑的神色。“因此,我们的存在只不过是作为席德生日的娱乐罢了。少校创造我们,以我们为架构,以便对他的女儿进行哲学教育。 这表示,(打个比方 ) 大门口停的那辆奔驰轿车是一文不值,那不过是个小把戏罢了。 它只不过是在一位可怜的联合国少校的脑海里转来转去的白色奔驰轿车。而那位少校此刻正坐在一棵棕相树的树萌下,以免中暑呢。各位,黎巴嫩的天气是很炎热的。”

“胡说!”乔先生喊道,“这真是一派胡言。”

“你可以有你自己的看法,”艾伯特毫无怯意,继续说下去,但事实上这次花园宴会才

真正是一派胡言。整个宴会里唯一有理性的就是我这席演讲。

(1)艾伯特这番演讲的内容是什么?在他看来,有什么特点?

(2)“桌旁的众人脸上开始出现一种忧虑的神色”的原因是什么?

《苏菲的世界》参考答案

1.哲学史 挪威乔 斯坦·贾德 2.(1) 艾伯特( 2)苏菲( 3)苏格拉底

3. 苏格拉底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4. 你是谁 世界从哪里来

5. 圣玛莉教堂 6. 乔安 7. 艾伯特·诺克斯 8. 扮成新娘

9. 原子 10. 一只受过训练的狗 11. 逻辑学 12. 柏拉图

13. 亚里士多德 14. 人文主义精神 15. 斯宾诺莎 16. 康德

17. 笛卡尔 18. 黑格尔 19. 马克思 20. 达尔文

21.C 22.C 23.D 24.D 25.D 26.D

27.神秘。一开始他通过写信的方式给苏菲讲投哲学。博学。他有丰富的哲学知识,讲课的方式有趣。

28.这封神秘的信打破了苏菲的日常生活,让苏菲渴望认识自己。是故事情节的起点, 引出下文哲学问题。

29.要有好奇心

30.苏菲看到了魔镜中的奇异现象,内心惊恐。镜子象征未知的世界。

31.他们明白自己是艾勃特笔下的人物,他们来到柏客来山庄,以自己的视角观察了席德的生活。体现了存在主义的精神核心。

32.书店里找不到适合年轻人读的哲学书。

33.柏拉图认为:永恒不变的东西并非一种“基本物质”,而是形成各种事物的精神模

式或抽象模式。 在物质世界的背后, 必定有一个实在存在。他称这个实在为 “理型的世界” , 其中包含在于自然界各种现象背后、永恒不变的模式。这称为“柏拉图的理型论”。人的灵魂总是渴望回到理型的世界。

34.不是。一部《苏菲的世界》就是一部深入浅出的人类哲学史。它不仅能唤醒人们内

心深处对生命的敬仰与赞叹, 对人生意义的关心与好奇, 而且也为每一个人的成长— 使生命从混沌走向智慧,由困惑而进人觉悟之境,挂起了一盏盏明亮的桅灯

35.环境描写。渲染了教堂的安静荒凉和肃穆,具有古老的气息;烘托出苏菲内心的紧张感;设置了艾伯特的出场的背景,暗示了这节哲学课的内容。

36..(1) 他们是少校为了对他的女儿进行哲学教育而虚构的人物。 他认为自己的演讲充满了理性。

( 2) 大家不明白艾伯特说的是否属实,甚至认为他在胡言乱语,和人们的认知相悖。

《苏菲的世界》---名著导读

本文发布于:2023-12-25 17:32:3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349675112631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苏菲的世界》---名著导读.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苏菲的世界》---名著导读.pdf

标签:哲学   世界   少校   小说   问题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