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5日发(作者:祖国发展我成长手抄报)
綦毋潜诗词早发上鉴赏《早发上东门》十五能行西入秦,三十无家作路人。时命不将明主合,布衣空染洛阳尘。赏析:这首诗是綦毋潜的自咏,表达了他对仕途不顺的失望和对洛阳城的厌倦。十五能行西入秦,三十无家作路人。写诗人的经历,十五岁就能游学长安,三十岁却无所依归,只能在外漂泊。行西入秦,指去长安求学,因为长安是秦朝的都城。无家作路人,意思是没有家庭和职位,只能做一个流浪者。这两句反映了诗人的才华和志向,以及他的困境和无奈。时命不将明主合,布衣空染洛阳尘。这两句写诗人的感慨,时命不将明主合,意思是时运不佳,没有遇到明君赏识。布衣空染洛阳尘,
意思是身为平民,只能在洛阳城里徒增烦恼。这两句表达了诗人的不甘和抱怨,以及他对洛阳城的厌弃。这首诗语言简洁有力,情感真挚深沉,反映了唐朝中期一些知识分子的心态和境遇。【綦毋潜】綦(qí)毋潜生于唐朝永徽二年(692年),虔州(今江西赣州)人,15岁时游学长安,结识了许多诗坛名家,如王维、张九龄、储光羲等,渐有诗名。綦毋潜在开元八年(720年)落第返乡,后于开元十四年(726年)再赴京都考试,终于进士及第,授宜寿(今陕西周至)尉,迁左拾遗,终官著作郎。綦毋潜在安史之乱后归隐,游江淮一代,写下了许多描写山水田园的诗作,如《春泛若耶溪》等。他的后半生行踪不明,不知所终。【綦毋潜作品】《春泛若耶溪》幽意无断绝,此去随所偶。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潭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后。生事且弥漫,愿为持竿叟。这是一首描写春天泛舟的诗,诗人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展现了一幅幽美的江南水乡景色,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超然态度。
幽意无断绝,此去随所偶。诗人用“幽意”来形容自己的心境,表示他对世事不再有太多的牵挂和追求,只想寻找一种清静和闲适的生活。他说自己此去随所偶,意思是他不计划自己的行程,而是随心所欲地泛舟游览,任凭缘分和机会带他到达不同的地方。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诗人用“晚风”和“花路”来描绘春天的景色,晚风是温柔和舒爽的,花路是美丽和香气的,这些都给人一种惬意和愉悦的感觉。诗人说他的行舟被晚风吹着,进入了溪口,溪口是一种小巧和幽深的地方,也暗示了诗人对隐逸和清幽的向往。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诗人用“际夜”和“转西壑”来表达他的泛舟时间和方向,际夜是指傍晚时分,转西壑是指向西进入山谷,这些都说明诗人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是随性而行。诗人说他隔着山峦,望着南斗星,南斗星是指北斗星中最靠近南方的两颗星,也叫做牵牛星和织女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它们象征着爱情和忠贞。诗人用这个比喻来表达他对故乡和亲友的思念之情。潭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后。诗人用“潭烟”和“林月”来描绘夜晚的景色,潭烟是指水面上升起的薄雾,林月是指月光透过树林照射下来。这些都给人一种朦胧和神秘的感觉。诗人说潭烟飞溶溶,意思是雾气飘散在空中,形成一种轻盈和飘逸的效果。诗人说林月低向后,意思是月亮已经偏西而低垂,即将落山,这也暗示了时间已经很晚了。生事且弥漫,愿为持竿叟。诗人用“生事”来概括世间的纷扰和
烦恼,“弥漫”是指遍布或充满,“且”是表示转折或让步,“愿为持竿叟”是指希望成为一个钓鱼的老人。诗人用这些词语来表达他对世事的淡然和超脱,他不想再参与或关心任何与自己无关的事情,而只想安享一种简单和平静的生活。《过融上人兰若》山头禅室挂僧衣,窗外无人溪鸟飞。黄昏半在下山路,却听钟声连翠微。兰若是佛教用语,指僧人的住所或道场。融上人是唐代高僧,曾任长安灵感寺主持,后隐居于山中。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黄昏时分,经过融上人的兰若,听到钟声的情景。山头禅室挂僧衣:山头指山顶或山坡,禅室指修禅的房间,挂僧衣表示僧人不在房内,可能出去乞食或游化。这一句给人一种清静、空寂的感觉。窗外无人溪鸟飞:继续写兰若的周围景象,窗外是一条小溪,溪边没有人烟,只有鸟儿在飞翔。这一句与上一句相呼应,加深了兰若的孤寂和清幽。黄昏半在下山路:这一句转换了视角,从兰若的景物转到诗人自己的行程,黄昏是一天的末尾,半在下山路表示诗人已经走了一半的路程,还有一半要走。这一句暗示了诗人的归途漫长和艰辛。却听钟声连翠微:却字表示出乎意料,听到钟声是指听到兰若里传来的晨钟暮鼓,连翠微是指钟声传遍了绿色的山峦。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钟声的惊喜和感慨,也显示了融上人的高风亮节和精进修行。
这首诗以兰若为背景,以钟声为线索,抒发了诗人对高僧的敬仰和对佛法的向往,也反映了诗人自己的心境和境遇。这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是一首不可多得的佳作。《宿龙兴寺》香刹夜忘归,松清古殿扉。灯明方丈室,珠系比丘衣。白日传心净,青莲喻法微。天花落不尽,处处鸟衔飞。诗人在游历江南时,夜晚到达龙兴寺,被寺院的清幽和僧人的清净所吸引,便留宿一夜,写下了这首诗。诗中描绘了龙兴寺的夜景和佛教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佛门净地的向往和赞美。“香刹夜忘归”,以“香刹”二字点明了诗人所处的环境,是一座佛寺。诗人游到这里,所见的美景令他忘了回去的时辰,于是只得寄宿一夜。这句既写出了诗人的心境,又铺垫了下文的描写。
“松清古殿扉”,写寺院的古朴和清静。夜色中,大殿高高的门扉上映出了古松清晰的影子,给人一种幽美而庄严的感觉。这里用了“松清”二字,既形容松树的清秀,又暗含了僧人的清净。“灯明方丈室”,转写寺内的情景。方丈是佛寺中最高级别的僧人,也是寺院的主持。他的禅室里灯火通明,几个晚课的僧人正在拨动着念珠诵经。这里用了“灯明”二字,既形容灯光的明亮,又暗示了佛法的光明。“珠系比丘衣”,继续写寺内的情景。比丘是佛教中出家修行者的称呼,他们穿着袈裟,系着念珠。这里用了“珠系”二字,既形容念珠的摇曳,又暗含了僧人的虔诚。“白日传心净”,转写寺内僧人白天的活动。他们会向香客们布道,就是阐明佛教宗义,帮助他们洁净心灵。这里用了“传心”二字,既形容僧人传授佛法,又暗示他们自己心地纯洁。“青莲喻法微”,进一步写寺内僧人白天的活动。青莲是佛教中常用的象征物,表示出淤泥而不染、清净无垢、超越世俗、法性圆满等意义。这里用了“喻法”二字,既形容僧人以青莲为喻解释佛法,又暗示佛法本身就如青莲般微妙。“天花落不尽”,回到寺外夜景的描写。天花是指空中飘落的花瓣或花朵。这里指春夜里飘落在空中或水面上的花瓣。这些花瓣落得很多,仿佛永无止境。这里用了“落不尽”四字,既形容花瓣落得密集而持久,又暗含了佛法无量无边的意思。“处处鸟衔飞”,继续写寺外夜景的描写。这里的鸟是指夜间活
动的鸟类,如蝙蝠、夜鹰等。它们在空中飞来飞去,有时会衔起花瓣,有时会掉落花瓣。这里用了“处处”二字,既形容鸟的飞动范围很广,又暗示了佛法普遍而广泛的意思。全诗以游历江南的诗人为主体,以宿龙兴寺为背景,描绘了寺院内外的夜景和佛教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佛门净地的向往和赞美。诗人以自然景物为媒介,抒发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清净无为的境界。总结:綦毋潜的诗歌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描写自然风光和隐逸生活,体现了他对世俗纷扰的厌倦和对清幽境界的向往。綦毋潜的诗歌清丽典雅,恬淡适然,语言简洁而富有韵味,音律和谐而不失变化,具有一种高雅的美感。他的诗歌与王维有相似之处,后人认为他诗风接近王维。两人都喜欢以山水为背景,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都追求一种超脱物外的境界,都有着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
本文发布于:2023-12-25 13:49:4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348338725101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綦毋潜诗词早发上鉴赏.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綦毋潜诗词早发上鉴赏.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