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汉代儒学

更新时间:2023-12-25 12:08:27 阅读: 评论:0

2023年12月25日发(作者:读后感150字)

汉代儒学

专题一第2节 汉代儒学

【测试要求】

理解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主张;

理解汉武帝兴办太学和其他确立儒学独尊地位的措施。

【知识梳理】

一、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1.思想主张及评价:

(1)提出“ 春秋大一统 ”和“ ”。

A.观点:认为大一统是天地的常理,国家的需要;要维护政治统一,就必须实行思想上的统一,提出不在儒家六经范围内的各家学术都应罢黜。

B.评价: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但实质上是思想文化专制,钳制了其它思想的自由发展。

(2)提出“ ” 和“ ”。

A.观点:认为天是万物的主宰,天子受命于天,人民和诸侯要服从天子的统治;天子无道,上天就会降灾于他。(董仲舒“新儒学”的核心)

B.评价:神化并加强了君权,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君权,要求君主爱护百姓。

(3)提出“ ”:

A.观点:“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和“夫为妻纲”,是社会伦理。仁、义、礼、智、信五种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是个人品德。

B.评价:“三纲”充满封建意识,对其应持批判态度;“五常”中去除其中的封建成份,就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组成部分。

2.特点: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 、 和阴阳五行等学说而形成的新的儒学体系,实质是“外儒内法”。

二、汉武帝时期儒学独尊地位的建立

1.汉武帝时代儒学地位得以独尊的原因

(1)董仲舒对传统儒学进行改造,迎合了汉武帝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

(2)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的献策,从而完成了罢黜百家、表彰六经的文化体制改革。

2、汉武帝的“尊儒”措施:

(1)思想:采纳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化体制改革。

(2)政治:起用儒生参政,确立察举制为最主要的选官制度,扩大了官员的队伍。

(3)教育:兴办 和令各郡国建立学校,使天下文士都学习儒家经典(五经:《诗》、《书》、《礼》、《易》和《春秋》),推动了儒学的传播与发展

3、影响:

(1)积极:

①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

②儒家思想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2)消极:

①抑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实质上也是一种思想文化专制;

②宣扬的纲常伦理是为了维护封建专制和等级秩序,具有局限性。

◆知识拓展:汉武帝兴办太学

(1)兴办: 根据董仲舒的建议,兴办太学。规定太学生为博士弟子,一律由儒家五经博士负责教授,学完经考试合格后即可到政府做官。

(2)作用:

①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 的官立学校;

②打破了以往由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规矩,使非贵族官僚家庭子弟也可凭太学资格入仕;

③提高了儒学的地位,太学的建立是儒学教育 的标志;

④带动了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对于文化的传播起了重要作用。

【难点探究】

1.先秦之儒和董仲舒之儒的区别

董仲舒既继承先秦儒家的“仁”、“礼”、“仁政”和“民本”思想,又与时俱进,增加了

“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和“三纲五常”的理论,强调神化皇权和等级名分,符合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需要;同时又增加了大一统思想,并融合了阴阳家、黄老之学及法家思想。这些都是先秦儒学所不曾拥有的。

【课堂检测】

一、选择题

1、“王者配天,谓其道。天有四时,王有四政,四政若四时,通类也,天人所同有也。庆为春,赏为夏,罚为秋,刑为冬。庆赏罚刑之不可不具也,如春夏秋冬不可不备也。”材料中的思想最早由下列哪位思想家提出

A.孔子 B.董仲舒 C.孟子 D.韩非子

2、儒家“尊王”“忠君”思想的精神实质,从来都不是让人们无条件地服从君权,或无止境地强化王室权威,而是敏感于地方势力的膨胀,以及诸侯兴起、地方权力过大破坏天下安宁的教训。从儒家思想演变的进程看,最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孔子提出仁者爱人,贵贱有序 B.荀子主张君舟民水,礼法并用

C.董仲舒倡行独尊儒术,天下一统 D.孟子主张民贵君轻

3、《董学特性新论》一书指出:“正如周桂钿先生所说,为统治者服务未必就是罪过,这主要取决于统治者的性质。武帝时西汉王朝正处于上升时期,有一定进步性。”在这里,作者引用周桂钿先生的说法,最有可能得出的结论是

A.应肯定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

B.应彻底否定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思想

C.儒家学说只为统治阶级上升时期服务

D.周桂钿先生说法用意是全面继承董仲舒新儒学

4、董仲舒的新儒学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奠定了理论基础.其主要是因为董仲舒提出了

A.“春秋大一统”思想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君权神授”“天人感应” D.“限田”“塞兼并之路”

5、《汉书·元帝纪》载:宣帝曾经训斥太子与儒士们的关系过于密切,“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宣帝所说的“自有制度”的实质是

A.仁政爱民 B.无为而治 C.严刑峻法 D.儒表法里

6、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秦朝灭亡后“法家学说信誉扫地,而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教义。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指的是

A.“独尊儒术”体现了法家的思想专制原则 B.法家思想是董仲舒新儒学的核心

C.儒家思想已经失去了先秦的“民本”特色 D.法家学说被董仲舒全面吸收

7、有人说:“董仲舒……开启了儒学神学化、儒家宗教化、孔子教主化的进程。”下列最能够体现这一观点的思想是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实践德政,推行教化

B.“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D.“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8、董仲舒认为,"观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 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这一段话的核心思想是

A.“天人感应,天人合一” B.“仁者爱人,民贵君轻”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君权神授”

9、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以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

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B.“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

C.“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D.“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

10、冯天谕等著作的《中华文化史》指出:“董仲舒是自汉代以来最有影响的思想家之一……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因循守旧等等劣根性,都与之直接相关。”其表述的观点是

A.否定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 B.否定董仲舒的“君权神授”主张

C.否定董仲舒的“大一统”学说 D.否定董仲舒关于“三纲五常”的学说

11、汉武帝之所以接受董仲舒的新儒家思想根本在于

A.其宣扬的仁政思想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 B.它适应了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的需要

C.它吸收了各派学说,适应了不同阶层的要求 D.汉武帝对原先的儒家思想不满

12、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认为“道之大原于天”,主张“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由此可见,下列论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A.反映天命的政治秩序与政治思想应该是统一的

B.融合道家、法家主张和迷信思想丰富发展儒学

C.强化君主专制的同时也主张限制君权过度膨胀

D.新儒学从根本上放弃了“为政以德”仁政思想

13.董仲舒曾说:“是故王者上谨于承天意,以顺命也;下务明教化民,以成性也;正法度之宜,别上下之序,以防欲也;修此三者,而大本举矣。”对这一段话的正确理解是

A.主张君权神授,民众应绝对顺从 B.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

C.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主张王者承天命而教化人民

14. “此法实我先民千年前之一大发明也。自此法行,而我国贵族、寒门之阶级永消灭;自此法行,我国民不待劝而竞于学”。“此法”应为

A.世官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时期

比例

任官前出身

两宋

50%以上的进士

平民

D.科举制

明清

43%的进士

贫寒家庭

15、下表源自《中国古代职官》,对表中现象所产生的影响分析正确的是

A.扩大封建统治基础B.扭转了传统阶级观念C.严重摧残了人才D.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

16、某学者认为,科举制度选拔的“十万进士”,“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这句话说明科举制度

A.是较行之有效的选官用人制度 B.导致了“重文轻武”的现象

C.已经成为束缚人们思想的工具 D.有利于维护官僚队伍的廉洁高效

17、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兴太学,置名师,以养天下之士”的建议,于京师长安设立太学。下列有关太学的表述错误的是

A.培养政治管理人才 B.广大中下层人士都由此得到入仕机会

C.儒学教育实现了官方化 D.办学模式带动了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

二、判断题

18、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古代唯一的统治思想。

19、 “五经”:《诗》、《书》、《礼》、《易》和《春秋》,从汉武帝起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

20、魏晋南北朝时期采取九品中正制,依靠门第选拔官员。隋炀帝时形成的科举制,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

21、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并付诸实行。此后,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

汉代儒学

本文发布于:2023-12-25 12:08:2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347730725093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汉代儒学.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汉代儒学.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思想   儒学   太学   独尊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