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5日发(作者:新年快乐的贺卡)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一体化信息系统
业务规划方案
一、 总体规划思路和目标
总体规划思路是“突出一个重点,加强两个融合,推动三个转变,实现四个覆盖”。即突出社会保障“一卡通"这一重点;加强各业务领域信息化工作之间、信息化工作与业务工作之间的有机融合;推动信息化工作从以城镇、职工为主向统筹城乡、全面发展转变,从以本地业务为主,向支持异地业务经办转变,从支持管理经办为主,向经办、服务、监管、决策支持转变;实现对各项业务工作、服务人群、系统功能、管理服务机构网络的“全覆盖"。
总体规划目标是紧密围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的重点工作和发展方向,构建统一、高效、安全的信息系统应用支撑平台,全面实现各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业务领域的信息化,实现社会保障“一卡通",通过系统整合和信息共享,为各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业务之间的协同办理、业务衔接提供技术支持,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二、总体规划原则
1.坚持应用为先,突出实效原则。以服务优先、业务优先、应用优先为核心,以为用人单位、全体城乡居民服务为重点,兼顾业务经办和宏观决策,全面提高一体化信息系统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整体支撑水平。
2.坚持数据集中,服务延伸原则。构建统一的数据中心,建立集中式数据库,实现信息的完全共享与畅通;通过信息网络将服务延伸到区县、1
街道和乡镇、社区和行政村,为服务对象提供更加便捷、有效的服务支持。
3.坚持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原则。依据社会保险核心平台三版、劳动九九三版要求,进行整体规划设计和整体建设,支持人社部各项业务软件在我市的本地化实施工作和异地业务经办、结算工作。
4.坚持统一标准,资源共享原则。严格执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的统一技术标准和指标体系要求,充分利用”金保工程"现有技术成果和设备资源,做到标准统一、网络互连、资源共享。
5.坚持分类指导,有序推进原则。结合本地工作实际及发展要求,制定一体化信息工作规划和信息系统建设方案,并根据建设现状,对各区市、各业务部门进行分类指导,有重点、分步骤地有序推进信息化建设工作。
三、总体规划内容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一体化信息系统总体规划是以“整合资源、优化流程、完善管理、加强统计、提升服务、支持决策”为主线,以社会保障“一卡通”为核心,构建统一高效的公共服务体系和科学有效的决策支持体系。共分为15个方面的具体规划:
(一)基础信息管理系统规划
一是把“人”作为基础信息管理的核心,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思路。目前对“人"的管理和业务关联方面主要有紧耦合和松耦合两种模式,两种模式各有优缺点,紧耦合的优点是业务联系紧密,效率高,缺点是系统庞大,业务工作调整难度太大;松耦合优点是业务相对独立,易于梳理,缺点是数据冗余,对效率有一定影响.综合分析比较,我们拟采用松耦合的方式管理业务信息,提高系统建设灵活性.
个人基本信息又可以划分为自然社会属性和业务属性分别对待,人的2
自然属性按照“一个入口、一处维护"的设计思路,严格管理,在自然属性上实现业务间的完全共享;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业务角度出发,业务属性又可以分为人才属性、人力资源属性和社会保险属性,由业务部门分别管理,按照需要进行部分共享。具体描述如下图:
二是以人的一生为主线,串联起各项社会保障业务。围绕人的一生,从出生到死亡的生命历程中,自然社会属性贯穿了出生、入学、就业、失业(无业)、伤残、病患、养老、死亡等一系列自然及生理变化状态,业务属性围绕社会保险、人力资源、人才管理、劳动关系管理等各阶段业务,把握了这一系列变化过程,就把握了社会保障服务的业务过程。
三是把握住人的各种业务状态的关联。通过认真分析自然状态、健康状态对参保状态、就业状态、待遇享受和领取状态、技能成长状态产生的影响,将人的自然社会属性与各种业务属性的关联关系准确完整的用具体业务环节表述出来,就可以形成了一体化的基本信息与业务信息互动过程,具体描述见下图:
四是统一单位法人实体管理。长久以来单位一直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业的一个重要视角。本次项目将建立统一的单位法人信息库,为每个机关企事业单位赋予唯一的单位索引号,建立一套基本信息。绝大多数情况下,业务系统都是一个单位仅作为一个业务经办户来管理的,个别情况下,一个单位可分成几个不同的业务经办户,从而满足现有几类常见的业务疑难问题。这种方式既考虑到统一的单位基本信息管理,也照顾到了业务方的管理和经办习惯,对于数据整合迁移带来的便利条件。
五是系统实现遵循“业务多渠道、技术单入口”的原则。多渠道指的是对于社保、就业、监察、城乡居民养老、城乡居民医保、外企中心等业3
务部门均提供基本信息维护功能入口;单入口指的是系统功能的单入口,无论是哪个业务板块来管理基础信息,操作的都是同一个模块、同一功能,数据保存的结果也会统一.
(二)人才管理系统规划
结合人社部人事人才、技能人才管理平台建设,我局在一体化信息平台建设规划中可以采用“先采集、后分析、再利用"的原则分步完成全市统一的人才库建设。具体做法是:
采集:利用我局社会保险系统对全市人员全覆盖的优势,通过互联网网上申报的方式,由单位和个人按照人才管理要求分类上报人才信息。运用网络的最大问题是如何确保信息真实性,我们的设计思路:一是由单位申报的人才信息,可以结合行政管理手段,二是由个人自主申报的人才信息,结合数字档案建设,需提供个人电子证明材料。
分析:建立人才管理基础信息库,对采集的人才信息建立“一单式”管理,每月自动生成统计信息,供领导决策。
利用:经过一段时间运转,在全市人才动态管理基本准确、成熟的基础上,结合单位人才需求,与人才市场形成良性互动.
最终的理想状态:一是通过国家、省、市等多级人才的入口,动态跟踪记录人才入库后的各种信息变更;二是加大市场监测和分析力度,建立全市人才市场供求分析制度;三是加强信息分析研究能力和市场调节掌控能力,为人才合理流动和科学决策提供有力支撑,具体见下图:
(三)公共就业服务系统规划
1、资源的规范与整合
一是整合城乡就业登记、解聘备案业务程序,改变现有城乡登记程序4
的区别,实行统一入口,统一管理,分类统计;二是规范整合自谋职业就业登记、创业人员管理程序,将原来只有失业登记人员进行自谋职业登记,扩大为所有自主创业人员,为创业带动就业做好信息管理与统计工作;三是整合培训资源,将失业人员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创业培训、农民工在岗培训进行整合,统一入口,分类管理。
2、系统的关联与共享.
通过建立与社会保险、培训鉴定等信息系统资源共享机制,实现招聘求职、就业失业、培训鉴定、参保缴费、待遇享受相互关联共享,减少手工业务和数据重复录入,减少业务风险。
3、建立信息统计分析系统平台
对全市人力资源市场供求状况、失业就业状况、培训参保状况、就业扶持政策落实状况、目标完成情况进行结构分析、趋势分析、关联分析、对比分析,并按时间、性别、年龄结构、文化程序、技能状况等进行多维度分析。
4、建立信息预警及监管平台
一是以区、街道为单位对失业登记率、长期失业者比例、失业人员总数等相关指标进行实时监测;二是建立失业保险金、促进就业资金监管系统;三是通过与社会保险系统、就业培训系统、鉴定系统的关联,保证失业保险金、各项促进就业补贴安全有效发放。
5、建立就业服务互联网平台
一是进一步完善公共就业服务手段,充分发挥互联网公共平台作用,将就业登记、解聘备案、社会保险补贴申报等业务纳入互联网公共业务平台,实现业务外网办理;二是实现与全市各高校、职业学校、技校、培训机5
构、职业介绍机构联网,拓展服务渠道和服务范围.
(四)人力资源市场系统规划
一是整合原劳动力市场信息系统和人才市场信息系统,建立统一完善的人力资源市场信息化系统。以统一数据中心为基础,实现信息的共享与广覆盖。通过市、区、街道(乡镇)、社区(村)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将用人单位招聘信息、求职者信息进行统一收集、统一规范、统一更新、统一发布,实现岗位信息、人才信息最大限度的共享和覆盖,实现“一点登陆、全市共享”,提高市场配置效率。
二是实现人力资源信息系统与青岛市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的对接。将高校毕业生信息资源和全市人力资源信息进行共享,实现供求信息的对接和匹配,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三是依托人力资源信息系统,搭建统一的人力资源无形市场。在资源整合的基础上,通过公共招聘网站平台、短信移动平台、电视及平面媒体平台等方式,重点为高校毕业生、专业技术人员及其他求职者和用人单位提供求职、招聘信息发布、岗位配置、职业规划等服务,并实现会员增值服务,实现供求双方跨区域、低成本的对接和匹配。
(五)基金征缴和社会养老保险系统规划
一是规范统一养老保险指标体系和信息平台。养老保险系统数据量庞大,有效期长,数据的准确性关系到每个参保人员的切身利益,需要按照金保工程要求,统一、规范、整合、调整各养老保险部门的指标体系、结构标准,确保信息的一致性与准确、完整。
二是整合业务流程,采取求同存异的原则,在满足现有工作需求的基础上,尽量将基金征缴和养老保险各项工作流程趋向规范一致,尽量减少6
差异性,实现一个平台下支持企业、机关事业和农村养老人员的业务经办;
三是解决人员转移问题。一方面确保养老保险流动人员在目前我市各经办机构之间能准确、及时的接续流动;另一方面实现与全国、省养老保险转移业务的程序接口,满足流动人员养老关系转移的实际工作需要;
四是建立与各金融机构统一的业务接口,规范养老保险基金往来支付,满足财税库行、银行直连、报盘收支等各种业务需要;
五是建立灵活有效的网络服务平台,满足参保单位及个人养老保险网上申报、信息查询、政策咨询等业务需要,减轻经办机构工作压力;
六是建立统一的养老保险待遇支付管理体系,实现全市统一的养老待遇社会化发放和管理,进一步提高养老保险退休化服务水平;
七是搭建起连接市、区、街道(乡镇)、村(居)的四级网络管理体系,为实现全市统筹、分级管理打好基础;
八是开发建立内控管理系统.按照养老保险政策规定及要求,对各项养老保险基金业务加强监督控制,对部分重点业务采取强制性控制,杜绝和减少养老保险基金出现问题的风险,确保养老保险基金收缴与支付工作的平稳运行;
九是开发建立决策分析系统。养老保险制度是维护社会稳定的根本制度,通过开发决策分析系统,掌握养老保险基金的运行情况及存在问题,确保及时制定应对方案和措施;
十是开发建设与地税、国税、工商、民政等与养老保险信息有关部门的信息数据衔接接口,通过扩大数据范围,及时掌握养老保险应参保、应缴纳的实际情况,为扩面、清欠工作提供帮助和支持。
(六)医疗保险系统规划
7
一是通过实现医疗费用明细的实时上传,建立对定点医疗机构有效、便捷监管体系。将参保人在定点医疗机构当日发生的医疗费用明细包括医嘱、病历、检查化验报告单、CT等信息及时上传到医疗保险经办机构.
二是建立适应多种费用结算模式的医院实时联网结算平台。在医疗保险政策调整过程中建立灵活的参数调节机制,通过参数、业务规则的设定,实现政策调整简单、快捷。
三是做到有效信息共享。一是社会保障内部系统内部资源数据整合,与工伤、生育、失业系统联动,医疗结算信息及相关业务信息共享。二是在青岛市信息交换平台上与公安、民政、教育、工商等部门的数据共享.
四是建立智能化决策系统。利用智能化决策系统为管理者提供更及时、更有效的决策依据.从已积累的海量数据中建立数学模型,预测出业务发展的未来趋势,以便及时采取应对措施等。
五是建立支持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医疗费、失业保险医疗补助金、居民低保医疗救助(民政局)的统一医院结算平台.
(七)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系统规划
建立统一集中部署、多级经办管理、分级独立核算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
一是实现基金财务的集中化管理
通过基金财务人员、管理的集中化,进行社保基金集中核算,提高基金财务管理的独立性、工作准确度和效率.
二是实现业务、财务的一体化衔接
业务经办是前台,财务经办是后台,一方面要使业务财务之间的关联关系能够及时反映到经办工作中,提高记账效率和准确度;另一方面要使业务8
数据和财务数据起到相互验证的作用,提高基金的安全管理程度。
三是将基金支付(如养老金、失业金等)纳入人民银行“财税库行"网络.
四是实现基金财务管理的统一性和规范性
目前社会保险统筹层次的不断提高,基金管理的职责逐步向上级机构转移,相应的基金财务管理系统的统一性和规范性必须要加强.因此要规范科目代码、核算细度,完善社保基金专业科目体系等事项。
五是通过票据的全过程管理,实现以票管款
对社会保险专用票据强化管理,通过信息系统建立每张票据的生命周期跟踪。实现“票款分离、以票管款”.对票据的领用、注销、保管,做好信息登记,定期检查票证结存情况,盘点库存票证,确保做到帐票相符。
六是通过审批控制大额资金的流动
通过级别审批,控制大额资金的流动.在重要、敏感等基金财务管理环节设置多级审批制度和复核机制。
七是基金凭证、报表自动生成
通过业务财务一体化衔接,实现财务和业务数据间及时、准确、完整的对账.通过自动功能,定期生成基金凭证、基金报表,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八)劳动关系管理规划
一是把住劳动合同入口管理。通过应用系统建设在支持个人劳动合同备案的基础上,实现集体合同备案,将工作重点转向集体合同管理.
二是建立薪酬水平调查反馈的技术平台,完善薪酬水平的动态管理,加强宏观指导。通过主动获取企业社保工资申报信息和摸底调查,完成信息9
采集,为制定工资指导线提供数据支撑;核算具体行业、企业、工种的人工成本、薪资水平;制定和发布最低工资标准、工资指导线、人力资源市场工资指导价位,为工资集体协商、实现同工同酬提供可靠的依据和参考。
三是通过网上申报和网上行政审批等手段,实现企业工时标准管理。
(九)劳动监察“两网化"规划
一是按照劳动监察执法工作流程,开发完善劳动监察案件处理系统,从受理、处理、反馈、督办、跟踪等方面实现案件的统一管理,并实现对案件指挥调度、案件转办的全程监控;
二是增强对专项业务的处理能力,如监察年审、诚信评价、专项行动等专项业务平台;
三是开发完善劳动监察网格化平台,对网格内用人单位的招用工、劳动合同、工资支付、劳动条件、社会保险等方面的信息及情况进行归并及整合,同时利用无线技术的远程办公手段,实现对网格信息的实时管理与调度;
四是开发与劳动用工、社会保障等信息的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提高预警监控能力,与劳动仲裁、稽核等部门信息共享,避免重复办案、提高效率等。
五是开发统计分析系统,分析违法违规单位的行业、性质、数量、所在区域、违法原因等情况,从而调整工作重点与方向,便于决策。
(十)社会保险基金监管系统业务规划
一是以数据整合为契机,提高基础数据质量
此次一体化信息系统建设将首先对原信息系统的单位、人员基础数据进行整合,筛选、整理、过滤历史社保基金收支明细,从而提高数据质量,10
使基金监管的工作重点更多的转向关键业务点监控和社保基金运行的宏观分析。
其次可以利用市电子政务办的全市电子数据交换平台,从财政、税务、工商、民政等部门采集相关数据,用于微观监控和宏观分析.
二是扩展基金监管宏观分析功能
在基金监管针对性上扩展宏观分析功能,对社保基金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分析基金收缴、支付、财务状况、缴费单位及职工的资料历史和当前状态,加强对社保基金运行情况的宏观监控。
丰富基金监管分析指标体系,以多样的图表、表格从不同角度展示分析结果,从而便于及时了解社保基金的运转情况和支撑能力。发挥系统智能与人工自主发现问题相结合的实效,通过制定基金监管规则,实现基金监督预警、自动智能发现问题;通过图表分析、监控查询,支持监督人员自主判断发现问题。
三是强化内控,把部分监控事项前置
把部分监管事项(如缴费基数保底封顶、养老金大额支付等)放到业务系统中,通过“事前预警、事中监控、事后监督”等多重方式,防范基金管理漏洞.另一方面要往企业单位延伸,和稽核、仲裁、监察信息共享,加大对社会保险扩面、征缴、清欠的工作力度, 增强社保基金支撑能力,实现“应保尽保、应付尽付”,保障职工利益。
(十一)稽核管理系统规划
一是实现与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数据共享,包括参保单位、参保人员相关的基本信息、参保信息、缴费信息、欠费信息以及定点医药机构的结算信息、明细信息等,确保能及时掌握案情背景,为及时办案奠定基础;
11
二是开发稽核与劳动监察、仲裁等部门的数据共享与衔接功能,确保案件及时接收与转交,并避免重复办案;
三是建立与财政、工商、税务等部门信息的传递通道,增强对应参保、应缴费情况的掌握情况;
四是开发监控预警平台,针对社会保险基金安全与完整的重点业务项目,增加监控功能,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
五是开发完善稽核指挥调度系统,确保稽核案件的处理实现流程化、科学化与规范化,最大限度杜绝人为干扰办案因素的影响;
六是开发诚信评价系统,通过对参保单位及人员参加社会保险情况的诚信评估,鼓励先进、督促落后,逐步规范全社会的社会保险参保行为,提高参保意识;
七是开发分析决策功能,通过对各项稽核工作情况的统计,采取横向、纵向及交叉比较的方式,了解稽核各类工作及稽核案件的发展情况,提前发现基金工作中的不稳定因素,确定工作重点。
(十二)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系统规划
一是按照劳动仲裁法律法规及工作内容,开发完善劳动仲裁管理信息系统,加强对仲裁机构案件的办理流程、专项指派、案件信息、移交转办等数据的管理,并增加提醒功能,实现仲裁人员在案件办理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案件在不同业务环节方便快捷的进行数据流转、报审报批等操作;
二是开发建设劳动仲裁文书打印功能。各类劳动仲裁表格、文书均可实现系统录制及打印,实现劳动仲裁办公自动化;
三是开发建设劳动仲裁查询功能,可以根据案号、姓名、日期、案件背景等多种条件对案件信息进行多样性查询,提高仲裁的办案工作效率;
12
四是开发建设劳动仲裁内控管理功能,以时间、流程等为节点,实现对仲裁案件的全程监督与控制,重点强化案件的审批与结案过程;
五是开发建设劳动仲裁统计分析系统,按照工作实际要求及未来发展需要,可及时对劳动仲裁案件处理情况进行分类统计、汇总、分析及决策,确保能及时发现问题并制定措施;
六是开发建设与劳动监察、社会保险、就业、信访等部门的信息共享与衔接,扩大信息来源,实现业务联动.
(十三)公共服务体系规划
一是加强服务渠道建设。在传统大厅经办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服务渠道,完善12333呼叫中心、多媒体触摸屏系统、LED信息展示系统、网上业务办理大厅和用人单位自助服务终端等,为广大用人单位和个人提供更多渠道的服务。
① 功能完备的12333呼叫中心
以12333呼叫中心作为承载,通过电话、传真、电子邮件、短信、网上互动等接入手段,为全体服务对象提供服务。
② 功能强大的网上业务大厅
通过互联网上的业务办理大厅建设,单位和个人可以查询和办理有关社会保险、职业介绍、技能培训、网上互动等业务。
③简单易用的多媒体触摸屏系统
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关业务网点部署多媒体触摸式查询机,为广大群众提供自助式的查询.
④ 信息丰富的LED展示系统
在业务大厅放置LED等信息展示设备,为服务对象提供较为方便的信13
息告知和信息指导功能。
⑤ 自助服务终端
在业务大厅放置自助服务终端等信息设备,实现用人单位和个人的业务自助办理。
二是优化业务经办流程。统一的公共服务系统建成后,相当于把业务经办窗口延伸到单位和个人,业务窗口、12333、网站、自助终端都是具有平等地位的业务受理窗口。优化后的业务经办流程都是一样的,即:前台业务受理、后台业务审批、前台结果反馈。通过统一的公共服务系统建设,实现分层次服务、分体系支持市民业务办理,满足不同类别的服务需求.
服务对象业务部门门户网站12333电话服务中心自助终端/企业终端开始大厅窗口受理网上受理电话受理自助终端受理提交申报材料上传/邮寄申报材料业务初审业务处理大厅结果反馈网上结果反馈电话结果反馈短信反馈窗口服务评价网上服务评价短信服务评价结束(十四)决14
策支持体系建设规划。
一是完善日常统计系统,确定科学、标准、合理的统计分析指标,系统实现定时自动统计和固化。这些统计指标要从不同维度统计、记录、展现、使用。
二是完善风险监控和预警机制。确定不同的风险监控指标,设置指标的风险级别,通过红黄绿三色风险分界线管理来展现业务风险、基金风险。在风险指标方面,常见的包括失业率风险、农民工退保率风险、人才流失率、结余基金可支付风险等。风险识别的目的在于及时为决策者提出预警,当某个指标到达或接近风险点的时候,信息系统自动报警,以便尽快确定对策,消除风险,保障业务良性开展。
三是对重要决策类指标进行多维分析,直观展现。决策类指标一般包括就业率、失业率、参保率、行业/企业工伤死亡率、工伤基金收付比、医疗基金结余率、最低工资执行率、人才构成比、劳动力构成比、行业劳动力和人才供需比等。这些指标是在日常统计中就已经完成了统计和积累,在此基础上,要进行有目的的多维分析和展现。针对统计、监测、分析指标,信息系统能够提供反映时段内走势的曲线趋势图、反映横向对比的饼状比例图、反映纵向差异的柱状变化图,以最直观的方式展现出来.
(十五)数字化档案管理系统规划
一是建立标准,规范业务
依托网络和信息化手段,建立健全档案管理标准,以业务经办档案数字化为主要建设内容,发挥信息系统优势,提高档案数字化的综合能力和整体水平,规范档案管理业务。
二是重点抓好档案数据库建设
15
开发和建设数据库系统是档案数字化工程的核心和基础,是数字化档案的主体和核心。通过建立“活”的数字化档案库,提高数据库的利用效率和使用价值。包括人事人才档案数字化、人力资源档案数字化、社会保险档案数字化、企事业单位参保人员档案数字化。
三是建设涵盖各个业务环节的数字化档案系统
按照数字化档案的管理要求,在一体化信息系统中的各个业务板块融合档案数字化功能,在人事人才、劳动就业、社会保障业务经办窗口设立电子扫描设备,对业务经办档案进行统一的数字化处理及分类;加强数字档案与业务经办的信息关联,实现纸质档案入库和归档的同时形成数字化档案,保证档案信息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四是建设高效的数字化档案管理和服务系统,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科学整合和有效利用.提供文书档案、业务档案和职工档案的常规管理,实现计算机检索,加速档案信息的交流,极大方便档案的查询和利用;通过计算机、触摸屏、网站等服务渠道为参保单位和个人提供档案信息查询服务,为劳动保障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方便快捷的档案信息服务。
有关信访系统流转方面可以纳入局内办公网。除了这15个方面的规划外,其他有关业务系统都已经预留接口,并充分考虑了未来几年的业务发展空间。16
附件:总体规划结构图
17
18
本文发布于:2023-12-25 06:57:2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345864825071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一体化信息系统.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一体化信息系统.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