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5日发(作者:杂交小红帽)
从审美方向和叙事视角浅析《荷花淀》
小说的审美方向主要表现为作家对生活的选择和再造,是人物塑造的艺术,也是意境构建的艺术。那么,如何分析小说《荷花淀》的审美方向呢?下面我就从四个方面来浅析:一、主题视角;二、叙事视角;三、语言视角;四、结构视角。
《荷花淀》是作者孙犁创作于1946年的一部抗战小说,书中塑造了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作品以抗日战争时期冀中平原为背景,以白洋淀地区一支游击队与日寇和伪军的斗争为主线,成功地刻画出水生嫂子、水生叔侄等一系列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通过他们各自不同的人生经历,真实反映出冀中人民在民族存亡关头不屈不挠、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以及冀中人民质朴的思想感情和英勇豪放的性格特征。二、主题视角这部小说以“我”参军这条故事线索贯穿始终,由“我”引发了多种生活场景的串联,组合成为一幅色彩斑斓的风俗画卷。它揭示了当时社会动荡混乱的局势之下,农村青壮劳力大量外流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土地荒芜,人口锐减,妇女沦落为娼妓,儿童被迫做乞丐……整篇文章都充满着浓郁的悲剧气氛,让读者深切体验到战争给普通百姓带来的痛苦。因此,本文将从主题上进行探究。三、叙事视角《荷花淀》采用第一人称“我”展开故事,而且每次写“我”的内心独白时,总是围绕着几件典型的事例来铺陈描述,使得小说更加具有真实性和可信度。另外,作者还巧妙运用了前后呼应、伏笔设置等手法来衬托和渲染人物性格和环境氛围。其中最突出的是表现在文章结尾部分,作者通过虚实交错的结构方式,在看似平淡无奇的描 - 1 -
述中含蓄地预示了后文内容。通过这种结构方式的运用,增强了小说的艺术感染力。四、结构视角在阅读《荷花淀》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小说以白洋淀水生嫂子一家与鬼子斗争为主线,但是同时也表现了对敌人的愤恨,对乡亲的关怀,对水生等游击队员舍身忘死的赞美,对国民党的谴责。在作者营造的凄凉、萧瑟的战争环境里,显示出抗日战争胜利后人们的欢快心理和丰收喜悦,并批判了敌人的残暴和黑暗,歌颂了祖国人民的英勇无畏和乐观主义精神。
这篇文档有word格式吗?
- 2 -
本文发布于:2023-12-25 03:53:2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344760212569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从审美方向和叙事视角浅析《荷花淀》.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从审美方向和叙事视角浅析《荷花淀》.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