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4日发(作者:目标的作用)
书院是古代的学校。中国古代的学校分为官办和民办两类,官办的叫“学宫”,民办的叫“书院”。书院也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低等级的,启蒙性的,类似于今天的小学和中学。另一类是高等级的,研究性的,类似于今天的大学和研究院。书院的建筑一般有讲学的讲堂、住宿自修的斋舍、藏书楼、祭祀的专祠等。书院建筑在各方面体现出儒家所理想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思想。
建造书院非常讲究选址,岳麓书院选址在湖南长沙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岳麓山下,这里森林茂密,漫山红枫,层林尽染;白鹿洞书院建在天下名山江西庐山五老峰下,这里林壑幽深,溪流潺潺。中国古人理想的读书场所就是茂林修竹,环境清幽的山林之间,这里远离尘世,心灵安静。
选址与环境建造:书院不仅讲究选址,而且还要着力经营周边环境。例如长沙岳麓书院,不仅选址在风景优美的岳麓山下,还在书院周边开挖沟渠池塘,引山泉入园中,种植树木花草,形成四季奇景,逐渐形成了著名的“书院八景”——“桃坞烘霞”、“柳塘烟晓”、“风荷晚香”、“竹林冬翠”等等。除此之外,还要在书院内建园林,引岳麓山上的泉水流入园中,号称“百泉轩”。另外,书院后面山谷中有爱晚亭;书院前面有自卑亭;直到湘江边上有牌楼。所有这些都构成书院的环境,都是书院的组成部分。
书院建筑的选址和环境经营,都是源自于儒家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儒家的教育思想中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美育,即通过艺术和审美陶冶人的情操,使之成为有文明教养的高尚的人。在书院教育中,课堂讲授仅仅是教育的一部分。在平时,书院的师生三三两两在山间溪流茂林修竹之间闲游,或谈人生,或谈学问,或谈时务,这也是教育的一部分,甚至是更重要的教育。
江西白鹿洞书院选址是在(庐山)脚下。近代历史上在岳麓书院接受教育的人物有(魏源曾国藩左宗棠)。一般等级越高的书院,会选址在风景优美的深山之中。
自由的讲学:中国古代书院的教育方式是灵活自由的,特别是那种高等级的书院,就相当于我们今天的大学或者研究院。在那里教学方式非常自由,没有固定的教学时间,没有固定的班级人数。一般书院都只有一个讲堂,处在书院的最中心位置。讲堂前面两旁排列着成排的斋舍,是学生们住宿自修的地方。平时学生们主要的时间都是在自己读书研究,老师不定期地给学生们讲课。讲课时也没有固定的座位,老师坐在堂上,学生们三三两两自由地围坐在旁边听讲。讲课的内容也比较自由,并非照本宣科,而是自由地讲授,相互提问论辩。若遇请来名师大家讲授,则远近学子云集听讲,讲堂壅塞不能容下。因此很多书院的讲堂建筑做成一面全开敞的轩廊形式,当听讲人多容不下的时候,就自然向庭院中延伸。
岳麓书院宋代最盛时期,著名学者张栻主持书院,远道请来大哲学家朱熹讲课。朱张二人虽然同属理学正宗,但在一些具体的问题上学术思想仍有差异,两种不同的观点一起讲授论辩,成为学术史上著名的“朱张会讲”。史书记载当时全国各地学者云集岳麓听讲者逾千人。书院前面有一口供学子们的马匹喝水的池塘,叫“饮马池”,朱张会讲时前来听讲者之多“饮马池水立涸”,来的马匹把一池塘水都喝,可见当时之盛况。今天岳麓书院讲堂上仍然摆放着两把椅子,便是对当年朱张会讲的一个纪念。江苏无锡东林书院明朝万历年间著名学者顾宪成等人在此聚众讲学,倡导“读书、讲学、爱国”的精神。顾宪成撰写的名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家喻户晓,一时声名大著。东林书院的创办者是(顾宪成)。中国古代“东南三贤”朱熹,张栻,吕祖谦。岳麓书院”四个字是宋朝(真宗皇帝)题写的。
祭祀文化中国古代的祭祀其含义是感恩和纪念,在儒家的教育思想中,祭祀本身就是教育的一部分,它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方式,通过祭祀某位人物来教育后人。所以教育场所—
—学宫、书院都必定有祭祀的建筑。学宫有文庙祭孔子,一般书院中虽然没有完整的文庙,但也有专门祭祀孔子的殿堂。除此之外,每个书院还有自己独特的祠庙,用来纪念该书院历史上的著名人物,书院中的这类祠庙叫“专祠”。所谓专祠,就是专门纪念某些人的祠庙。这些人或者是这个书院历史上出现过的著名学者;或者是这个书院所崇奉的某个理论学说的创始人;或者是在这个书院的建立和发展历史上做出过重要贡献的人等等。以长沙的岳麓书院为例,里面就有濂溪祠、四箴亭、崇道祠、六君子堂、船山祠等专祠。濂溪祠祭祀宋明理学的创始人周敦颐(周濂溪),因为岳麓书院是以宋明理学思想为教育主旨,当然就要祭祀宋明理学的鼻祖。四箴亭祭祀宋明理学史上两位仅次于周敦颐的重要的人物——程颢、程颐。崇道祠纪念张栻和朱熹,张栻是宋代大儒,当时岳麓书院的山长(院长),朱熹是宋代著名哲学家,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六君子堂祭祀的是在岳麓书院历史上为书院建设和发展做出过贡献的六位人物。船山祠祭祀从岳麓书院毕业的著名哲学家王夫之(王船山)。
书院内的祭祀建筑——专祠,其建筑体量并不大,没有多么宏伟壮丽,其风格朴素淡雅而庄严,透出一股肃穆的气氛,让人顿生崇敬之意。不仅如此,专祠建筑如果有多座放在一起,其位置的排列关系还必须符合于礼的秩序,即按人物的地位高低来排序。儒家礼制思想中对于祭祀极其重视,“礼有五经,莫重于祭”。《岳麓书院学规》中首先就说“时常省问父母,朔望恭谒圣贤......”。而礼制思想又是通过教育来实现的,所以祭祀建筑就成了中国古代的学校中必不可少的建筑。
书院作为古代的教学场所,今天已经成为历史。但是书院那种特殊的教育方式今天仍可以为我们所借鉴,有些方面甚至正是我们今天所缺少,所需要的。嵩阳书院专门祭祀孔子的殿堂叫(道统祠)。
本文发布于:2023-12-24 20:42:3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342175825025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古代书院的发展.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古代书院的发展.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