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横塘·南浦春来绿一川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3-12-24 18:38:04 阅读: 评论:0

2023年12月24日发(作者:飘天)

古诗横塘·南浦春来绿一川翻译赏析

古诗横塘·南浦春来绿一川翻译赏析

《横塘·南浦春来绿一川》作者为唐朝文学家范成大。其古诗全文如下: 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 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 【前言】 《横塘》是南宋诗人范成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写送别朋友时的情景,表达了与朋友间的深情。前两句为送别之景,后两句是离别之情。全诗以抒情之笔写景,通过环境景物描写,烘托离别之情,情景交融,深情缠绵,回味无穷。

【注释】 1横塘:在今江苏苏州市西南。 2南浦:南面水边。此指送别的地方,出江淹《别赋》:“送君南浦,伤如之何。”泛指送别之处。南浦是中国古诗词中以送别之地表达送别之情的重要意像,与之类似的还有专指陆上送别的“长亭”。 3一川:是为一片,遍地。 4石桥:指枫桥。在横塘之北。 5朱塔:红色的宝塔。这里指寒山寺的塔。 6系:拴着。 7画船:油漆彩绘之船。

【翻译】 春天来了,南浦边,一道碧绿的河水已经涨满;那横卧河上的枫桥,高耸的寒山寺塔,还是同旧时的模样一般。我不记得多少年了,每年都在这横塘送客,眼前总是这熟悉的一幕:天下着细雨,杨柳依依,水边停泊着画船。 【赏析】 这首送别的小诗,写得很别致。诗题“横塘”就是送别的地方。横塘在苏州,是典型的江南水乡,所以诗中所写,句句与水相关。 诗首二句写横塘的景色。春天来到,送别之处,一川绿水,枫桥与寒山寺塔,呈现眼前。用“南浦”二字,已暗藏送客,而“依然”二字,说明自己不是初到横塘,

1

而是常常到这里来,为下文“年年送客”作引子。同时,石桥、朱塔,就在诗中不单是作为景色的点缀,同样是离别的见证物。范成大另一首《枫桥》诗就这么说:“墙上浮图路旁堠,送人南北管离愁。”诗中的浮图,就是枫桥边上寒山寺的塔。诗的结句很蕴藉,“细雨”是点春时,也是写春景,为送别的气氛平添了三分冷清凄凉;“垂杨”即柳树,古人有折柳送别的风俗习惯,依依杨柳,在雨中摇曳着枝条,仿佛在挽留行人,又为送别增添了三分惆怅;“系画船”是写船等着人走,写系,实在又带着催,又为送别加深了三分愁苦。前三句次第写来,句句连环,被末句带有深刻情感的景语一束,诗便全都活了起来。 怀人诗与送别诗,都喜欢用景物作为衬托,寄存自己的情思。如唐赵嘏的成名作《江楼感旧》云:“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玩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诗先为人们勾勒了一幅空灵明丽的图景,以“独上”二字逼出下文风景依稀如旧而人事变迁,从而细腻地表达怀人之感。范成大这首诗在写作手法上也相仿。诗先描绘了一派江南水乡的春景,然后说到送人;诗写今年送别,却点明“年年送别”,于是春水仍如往年那么绿,石桥朱塔还是像往年那样耸立,连细雨中维系的画船都与往年相似,不过送的对象变了。去年、前年送别的人在何处呢?如今又送走的朋友,到明年春天,我再送别人时,今天送走的朋友又在何处呢?这样,感情色彩就更加浓重,别离滋味更加难耐,诗由一层而化多层,越发令人感动。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2

古诗横塘·南浦春来绿一川翻译赏析

本文发布于:2023-12-24 18:38:0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341428425017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古诗横塘·南浦春来绿一川翻译赏析.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古诗横塘·南浦春来绿一川翻译赏析.pdf

标签:送别   横塘   南浦   一川   画船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