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4日发(作者:那一次我后悔了)
如何正确看待科技时代对人的异化
《现代科技与马克思主义》课程报告
1
如何正确看待科技时代对人的异化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带来了人类生活的巨大变化,它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和精神生活条件,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用“科技时代”这一范畴来表征我们所处的时代,应当说是恰如其分的。而科学技术在给人带来物质生活丰富的同时,也带来了人的精神匮乏,个性丧失,爱与创造力衰退等诸多问题,即“人的异化”。这实质上是扭曲了科技对人的影响,这种消极思想的存在与继续蔓延,不但不利于我国现代化的建设与发展,而且阻碍人类自身的自由解放。如何正确看待和克服科技时代对“人的异化”,将是伴随科技发展所不能回避的问题。
一、科技时代对人的异化的表现
科学技术对人的异化表现在“人被抽象化”、“人被符号化”、“人被非个性化”、“人被工具化”,这就造成了人的价值的失落 、精神的迷失和信仰的迷茫。
(一)人被抽象化
人作为一个有血有肉有感情的高级存在是不能用科学来把握的。因为科学的认知意旨在于对事物的内在规定做尽可能客观的如实揭示,它所追求是事物本来形态的 “实然”,它的最高品格是达到底排除主观性的“冷慧”。而人之为人就在于他的“成性”、“不确定性”和“矛盾性”,在于他的“是其所是”、“不是其所是”、是一切而又不能归结为一切的性质,也就是他的“价值性”。而现代语境下的人是被科学抽象化的人,为什么科学的思维导致人失落和被遗忘呢,因为科学的思维过程是将现实的“同类事物”集中起来,抽象出其“共性”,以
2
达到这类事物的“规律性”认识。
(二)人被符号化
科学的发展,技术的进步,手段的现代化使得现代社会成为一个符号化、数字化的社会,在这个一切都被压缩和精确计算的时代,人自身也未能幸免于难。各种精密观测仪器正在使语言本身失去其表现特征,并越来越排他地显现出一系列符号特征,在这样一个时代里,甚至每个个体灵魂的无限意义和价值观念也已经变得陈腐过时。因此,现代世界日益成为号码世界,而号码世界正日益成为唯一有效的世界,号码世界的存在意味着“个别主体之独特性的文化时代已经寿终正寝。个体连同他的个性、特点、文化等被简化为号码的存在,他被他的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包括手机、传呼机(汽车号码),号码等所替代,而作为有血有肉有感情的活生生的个体及其主体文化特征被遗忘了。的确,作为‘集置’的现代技术通过数量化的商业市场把一切都‘拉平’了,尤其通过信息工具和现代传媒手段,把人类生活集置入一种平乏无殊的均匀状态之中。于是,一切价值等级体系都难以确立和维持,终极的、绝对的道德和信仰理想势必变成了空中楼阁。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一经简化为数字,一经被符号化,便不再有个性和特色。生命行为的质量已经被数量所取而代之了。人类生活中更多地剩下了数量关系。其实,人之为人,正在于其个性和人格的独特性,在于其人性的纯真和情感的丰富,在于其道德的高尚和精神的富有,在于其信仰的坚定和灵魂的安宁,而不仅仅在于其人有多少财富、技术和符号。
(三)人被非个性化
“人之不同各如其面”这句话恰当地道出了人是不同的“个性化”
3
存在。人之可贵就在于他不同于别人而有自己的个性,生活之可爱和丰富多彩则是因为有了不同个性的人的存在。因此,“个性化”是人的本真存在。当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却造成了人的“非个性化”,导致了人的抽象和被忘却,致使人的“价值”和“意义”向度被忽视,使人成为了动物。弗洛姆说,人制造了像人一样行动的机器,培养像机器一样行动的人—有利于非人化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人被改造成为物,变成生产和消费过程的附属品。自动化的生产,流水线的作业,标准化的工种,对人的性格、感情、意志、冲动等的要求越来越没有差别。在这种“人才观”的影响和要求下,教育也丧失了自己的使命而变得程序化起来,在这种 “程序化”教育下所培养出来的人是一种无个性的 “机器人”。正如霍克海默所批判的那样:“在卢梭的《爱弥尔》或歌德的 《威廉·迈斯特》里,个人教育被认为是一个独特的、不可重复的过程。相反,在现代,教育也在变得程序化起来。由于各类学校和大学过于拥挤,在许多方面人们必须放弃追求自由和个人待遇的欲望因而相反的情形就产生了,即机器的控制和随之而来的非个性化。
(四)人被工具化
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现代工业社会,由于工具理性对技术使用、物欲占有的强调,致使人的价值理性式微了,使人失去了反思、批判的一面,其结果造成了人的生存的另一维度即体现人生存和发展需要之非功利、非实用、非技术等方面遭到忽视与排斥。人不再是自然的人,而变成了非精神性、非生成性的动物,变成了一架 “没有思想,没有情感的机器”。这是因为当前科学技术是建立在功利主义的基础之上的,人的物质利益的满足是以压抑人的价值。理想、牺牲人的批判
4
精神、抛弃人的信仰追求为代价的。因此,人类文明愈发展,科学技术愈进步,对人的本性的压制和摧残也就愈严重。“一个现代化的过程,也恰恰就是一个人被工具化的过程。从最初的刀斧到机械手,人丧失了原初的手。从独轮车到喷气机,人丧失了脚和腿。从单筒望远镜到射电望远镜,人丧失了眼。人类最辉煌的现代科技,到此已经把人彻底的工具化。”当人为了追求高效率,为了自己的物质享受而忘却了自己的精神提升与灵魂拯救时,他就被异化为一个为社会创造财富的工具。
二、科学技术对人的异化简析
根据唯物辩证法联系的观点,我们应当承认科技与人的异化是有联系的,但是,我们也要透过现象发掘造成人的异化的根本原因。
(一)人没有被抽象化
有学者认为,科学的思维过程是将现实中的“同类事实”集中起来,抽象出其“共性”,以达到对这类事物的“规律性”认识当“共性”和“规律性”被科学从现实事物中“抽象”出来以后,它就离开了“整体”,变成了整体的“某个方面”,所以成为“死”的而不是“活”的,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逻辑就无视活生生的,不断生成不断发展的人的存在。而在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领域的认知加工,行为训练,科学管理等,是把人作为一个抽象的存在为前提的。
本人认为现代科学以人为研究对象,总结人本质的规律性的东西,将“人”作为一个抽象的概念。事实上,这种“抽象化”仅是针对单个人而言对于整个人类,它是一种高度概括,并没有否定单个人的个性发展。它揭示了人类的共性,促使人们对自身认识的加深,进而从自我约束中解放出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5
(二)人没有被符号化
有的学者认为科学的发展,技术的进步,手段的现代化使得现代社会成为一个符号化。数字化的社会,在这个一切都被压缩和精确计算的时代,人自身也未能幸免于难。个体连同他的个性、特点文化等都简化为号码的存在,他被他的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汽车号码、E-mail号码等所代替,而作为有血有肉有感情的活生生的个体及其主体文化特征被遗忘。
但是,一系列与人联系的符号、号码的存在,都是数字化的今天人际交往越来越频繁且广泛的结果。其实人本身对交往也提出了更高效的要求。资本主义之前的社会,人与人的交往很直接、简单,作为个体的感情、个性是突出了,可是效率很低,经济、文化发展往往受时间、地域的限制。在当今社会,经济形式瞬息万变,能否在第一时间抓住机会,决定了一个企业的成败。海尔的总裁曾说,能让石头浮在水面而不下沉的唯一办法就是——速度。况且随着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拥有视频、3D图像的手机和电脑等的出现,使人们之间的交往不但可以更为高效,而且也可以变得直接。
(三)人没有被非个性化、工具化
有学者认为“个性化”是人的本真存在。当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却造成了人的“非个性化”导致了人的抽象和被忘却。自动化的生产、流水线的作业、标准化的工种,对人的性格、感情、意志、冲动等的要求越来越没有差别。
但是,类似于这种流水线作业的劳动方式,目前主要存在于劳务加工部门,例如,服装厂、食品加工厂等,仅需要简单劳动就能满足生产的要求。实际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大量先进的机器设备的引进,那些
6
简单的、复的工作将由机器代替人来完成,到那时,工人的工作仅仅是监督机器的正常运转。工人从程序化的体力劳动中挣脱,同时获得更多的时间,使他们能够花费更多的精力,为提高生产率而作出创造性的技术贡献。当前,人没有被工具化有学者认为当前科学技术是建立在功利主义的基础之上的,人的物质利益的满足是以压抑人的价值理想,牺牲人的批判精神,抛弃人的信仰追求为代价的。人为追求高效率,为了自己的物质享受而忘却了自己的精神提升与灵魂拯救时他就被异化为一个只为社会创造财富的工具。
本人认为,人存在的基础是物质利益的满足。人首先是一个自然人,然后才能提他的社会属性。我们所处的历史阶段,生产力不够发达,大部分人都还在为生存而努力。而这个努力奋斗的过程,也是人实现自身价值的过程。作为社会的一分子,他在实现自身价值时,必然会在客观上对社会作出或多或少的贡献,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因此,人不仅是创造财富的工具,而且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在满足物质利益的同时,也能创造精神财富。
三、正确看待科技对人的影响
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人类社会也是在不断的运动变化过程中,但总的方向是前进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当清晰地看到,对这一发展有影响的各个因素中,哪些是关键的起决定作用的,哪些是不起决定作用的;哪些是贯穿整个人类历史的,哪些是存在于特定历史阶段的。科技作为生产力中关键的因素,促进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而我们所处的时代,科技的飞速发展更是推动了社会不断的变革,不断的前进。因此,继续加大科技的投入,保证科技稳定、合理、正常的发展,这是中国乃至整个人类社会都要坚持的生存法则。
7
(一)科技对人类发展的极端重要性
人类社会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转变,是社会历史进程中由物质生产力发展决定的变革只有在物质生产力发展的一定基础上,才可能实现这种历史转变。作为生产力关键要素的科学技术,可以推动经济的高速发展,尤其是三次工业革命的到来,在短短一百年的历史中,世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马克思曾说,资本主义在它不到10年的时间里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所有时代所创造的生产力总和还要多还要大。因此,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要坚持生产力的发展,坚持经济的发展,坚持科学技术的发展。这是我国目前甚至以后很长一段时间的首要任务。但是,我们不能忽视科学技术对人类确实有影响,既要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让它为人类造福,又不能让技术凌驾于人之上。
(二)“人的异化”的历史性
当马克思由一个青年黑格尔派转变为一个唯物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以后,对社会历史发展的探讨就一直贯穿在他一生的理论工作中。他把社会历史发展进程大致划分为这样的三个大的阶段:一是人还没有异化的阶段;二是人的异化和异化发展的阶段;三是扬弃即人的复归阶。段这一划分和概括是马克思早期对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的描述,带有抽象的性质,而其后马克思提出的其他的关于社会历史发展进程的划分,都是对前者的具体化,没有脱离它的实质。
其实,马克思所说的历史发展的第三个阶段。就是共产主义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而且这种扬弃是完全的自觉的而且保存了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的。马克思坚信历史将会带来这种共产主义行动,而我们在思想中已经认识到的那个正在进行自我扬弃的运动,实际上将经历一个极其艰难而漫长的过程。人类历史已经开始走上了这一艰难
8
而漫长的过程,不管这一过程多么曲折,这个总的发展方向是不会改变的"走向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和人的发展的一定的历史阶段上的内在要求,具有历史的必然性。因此,“人的异化”作为一种历史现象,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必经阶段,我们唯有肯定它的存在,并且以正确的度来看待它所带来的影响。
(三)消除人的异化的根本途径
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技术对人的奴役最根本的原因不在于科学技术本身,而是因为科学技术成了资本的工具,形成一种人对人的奴役。马克思明确指出“由于自然科学被资本用作致富手段,从而科学本身也就成为那些发展科学的人的致富手段”。也就是说,资本利用具有抽象化、形式化、合理化的科技对劳动者进行剥削,制造着现代性的危机。因此,我们可以认为造成人的异化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而不是科学技术由于异化是由私有制和强制性的社会分工引起的,只有实现共产主义,才能实现人全面发展,才能消除异化。
参考文献:
[1]刘济良.论科学技术对人的异化与教育对人的价值世界的重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4):12-15.
[2]孙秀云.论科技时代人的发展困境,博士学位论文.2005.
[3]张述周.论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的历史轨迹[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6):101.
[4]赵丽华,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与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6:18
[5]李秀林,王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6]刘兰静.科技革命时代人的心理问题. [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6
9
本文发布于:2023-12-24 12:47:1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339323612506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科技时代正确看待人的异化.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科技时代正确看待人的异化.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