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4日发(作者:山西国税官网)
3.《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与内容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教师应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情境,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与创造,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读懂课文。学习本文一是通过阅读,让学生感受金华双龙洞自然景观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二是让学生通过感悟按课文记叙的游览顺序,学习有条理叙述的表达方式,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和朴实。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人教版四年级小语第八册第一单元的-篇讲读课文,该单元以“祖国的千山万水是那么多姿多彩”为主题展开。《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一篇游记体裁的文章(文章体裁),主要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情融于景(主要内容),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和品赏大自然的情趣(中心思想);写作特点是(语言简炼、层次清晰;描写生动、细致充满诗情)。课文按游览的顺序,依次写了游金华双龙洞时的路上见闻、游外洞、孔隙、游内洞的所见所闻所感及乘船出洞的情况,写了路上的景色明艳,溪流欢唱,外洞的宽敞,孔隙的窄、小、险;内洞的黑、奇、大;在读者眼前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美伦美奂,令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
觉。
学情分析
班级中绝大多数学生已经具有独立识字的能力,有一定的学习习惯和自己的学习方法,具有较好的表达能力,初步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本课主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理清课文条理,读中感悟,合作探究,体会金华双龙洞独特的景观,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感情。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浙江、杜鹃、明艳、突兀森郁、孔隙、蜿蜒、聚集、漆黑、 盘曲而上、变化多端”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能复述“双龙洞”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壮观。
3. 领悟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
1.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
2.理清课文的条理,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教学难点
理清课文的条理,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策略的选择与设计 情景设置法:激发感情,引起兴趣。
提问法:逐步引导,逐渐深入。
点拨法:展开联想,拓展思路。
教学环境与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能正确书写本课生字,并能当堂听写词语。
二、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
能正确书写本课生字,并能当堂听写词语。
四、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以她那壮美的河山、神奇的风光吸引了人们的目光,留下了人们的赞叹。《记金华的双龙洞》就是作家叶圣陶游览之后写下的一篇游记。我们就沿着他的足迹去观赏这一神奇的溶洞。(板书:3.记金华的双龙洞)
(二)出示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能正确书写本课生字,并能当堂听写词语。
同学们,为了顺利达到这目标,我们来进行三场比赛。
(三)一比:比谁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先学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圈出自己不认识的字,查找工具书解决,并与同桌交流。
2.请同学们认真听录音。要求:坐姿端正、听准字音、注意朗读的语气。
3.学生自己练习读。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自己练习读,把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3分钟后我们来比赛。(生自读,师巡视)
后教
4. 朗读比赛。
a.指名读
b.有错则其他同学正音【不必齐读,如是生字可齐读】
5. 分组齐读课文。
师:你们能把课文读流利吗?(能)那我们继续比一比赛吧!
指名读【逐段读】——小组赛读——男、女赛读——齐读
师:课文大家读得既正确又流利,接下来我们就比赛写字。请看第二场比赛。
(四) 二比:比正确书写本课生字。
先学
1. 出示田字格的生字,生观察。
2. 引导学生分析字的间架结构【左右结构 上下结构......】
交流书写时应注意什么?
3. 根据大家的提醒,请在练习纸上各临摹一个
后教
4. 实物投影仪展示标准生字及学生作业,师生共评。
⑴ 比一比那个字与标准字一个样,或差不多?
⑵ 看一看那个字与标准字相比大不一样,如何改?
⑶ 自改【请根据大家的讨论,订正自己的错误。】
全对的和订正好的同学,请默读课文,识记生字词,准备听写。
(五) 三比:比正确听写生字词
【当堂训练】
1. 自己识记生字词【师出示生字词,生练习】
(想一想怎样记住这些字词,自己觉得难记的多写几遍。)
浙江 油桐 一簇 浓艳 臀部 稍微
额头 擦伤 蜿蜒 石钟乳 依据 源头
2. 同桌互改。
3. 师生共评。
4. 生补错。
(六)课后作业
1. 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
2. 默读全文,试着画出作者游览路线示意图。
参考词语解释
盘曲:曲折环绕。课文中指汽车沿盘山道曲折向上行驶。(“曲”读qū,不要读成qǔ)
呈:显出,露出。课文中指山上沙土显出粉红色。
明艳:明亮鲜艳。课文中指山上景物的色彩明亮鲜艳。
突兀:高耸。课文中指山势高耸。
森郁:树木茂盛繁密。课文中指山上草木生长得茂盛繁密。
孔隙:窟窿眼儿;缝儿。课文中指石壁上的窟窿眼儿。(“隙”读xì,不要读成xī)
昏暗:光线不足;暗。课文中指洞中光线不足,视线模糊不清。
挤压:靠拢压迫。课文中指作者感受山石从左右两边及上方向他靠拢压迫过来。
稍微:表示数量不多或程度不深。课文中指头抬起的高度很低。
婉蜒:蛇类爬行的样子。课文中形容洞顶双龙弯弯曲曲的姿态。
石钟乳:石灰岩洞中悬在洞顶上的像冰锥的物体,常与石笋上下相对,由含碳酸钙的水溶液逐渐蒸发凝结而成。也叫钟乳石。
名目:事物的名称。课文中指石钟乳和石笋的各种名称。
变化多端:变化多种多样。端,项目。课文中形容钟乳石和石笋的形状多种多样。
颜色各异:颜色各不相同。异,不同。课文中指石钟乳和石笋的颜色各不相同。
一转:走一圈儿。课文中指作者在内洞里走了一圈儿。
进:平房的一宅之内分前后几排的,一排称为一进。课文中指内
洞大约有十来排平房那么深。
上源:水流起头的地方。课文中指洞中泉水的源头。
第一课时检测题
一、加拼音。
( ) ( )( )
浙 江 蜿 蜒
二、听写词语。
浙江 油桐 一簇 浓艳 臀部 稍微
额头 擦伤 蜿蜒 石钟乳 依据 源头
三、写出“擦”字的笔画顺序。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外洞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
2. 感受双龙洞的雄、奇、险,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你喜欢的自然段。
二、教学重点
1. 了解金华双龙洞外洞的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
2. 感受双龙洞的雄、奇、险,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显得有精神”和“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两句话的含义。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导入新课
1. 春末的一天,在浙江金华,作者踏上了去双龙洞的路途。一路上,春末的景致不断扑入作者的眼帘。我们也来感受一下山中的春色吧!
2. 浏览课文,概括作者游览顺序。
(二)自读课文,感受沿途迷人的景色,体会写法
1. 请一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学生在书中画出作者所看到的景物。
(1)作者沿途看到了什么?作者是怎样描述这些景物的?
(作者沿途看到了映山红、油桐、山、溪流。映山红繁多而茂盛,油桐花也很多,粉红色的山独具特色,溪流随着山势不断变化)
(2)请一位同学读一下这一段的这两句话,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
(“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和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
对这句话学生理解起来有些难度,教师可设计提问:盆栽的杜鹃有人照顾,上肥浇水,怎么在作者眼中却没有山上的杜鹃有精神?引导学生理解花儿在大自然中无拘无束,吸收阳光雨露,任其自然地生长,显示出它的本性姿态,而格外地有生机有灵气。作者有崇尚自然、赞美自然之意。
(“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
由具体的景物概括出“明艳”一词,写出金华一带山区明亮艳丽的春色。
(3)请一位同学读一读第2自然段,你能不能用作者写出来的和没有直接写出来的颜色画出一幅明艳的画面。
2. 山中有花也有水。谁来读一读一路迎接游客的溪流。(请一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3自然段)
讨论:溪流为什么会有宽、窄、缓、急的变化?溪声为什么会变换调子?溪流和双龙洞有什么关系?
(因为山势不断变化,有的地方宽,有的地方窄,有时山势高,
有时山势低,有时平坦,有时陡峭,溪流从山上向下流,会随着山势的变化而时宽时窄,时缓时急。溪声也会时高时低,时断时续。溪流是从双龙洞中流出来的。)
作者边欣赏着山中明艳的春色,边倾听着淙淙溪声,一路逆溪流而上,来到了双龙洞洞口。
(三)研读课文,了解特点,品位语言
1. 学习洞口、外洞特点
如果说沿途的风光可用一个“美”字来概括,那么洞口和外洞你会用哪两个字来概括。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思考。
(洞口可用“宽”字来概括,外洞可用“大”字来概括)
(板书:宽大)
洞口外的景色使你产生什么感觉?读一读,说一说。
(高山之上,树木繁密,感到很有气势,也不禁对双龙洞产生一种神秘感)
作者的哪些描写让你体会到外洞的大?
作者又一次提到“泉水”,从全篇来看,它起什么作用?
(它是作者在洞中游览的一条线索。迎着溪流入洞——乘船通过泉水流出的孔隙进出内洞)
乘船从孔隙中穿过是什么滋味,我们也来试试。
2. 了解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体会双龙洞的“险”。
(板书:孔隙)
说到“孔隙”我们就会想到很小的窟窿或很细的缝儿,而这个孔
隙却可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那么作者为什么不称之为水洞却还要称为孔隙呢?孔隙有什么特点?
这是学生理解上的又一个难点。教师可以用“高楼上看物体,物体好像变小”的生活经验作比方,让学生懂得因为外洞面积太大了,水洞相对就显得很小,所以作者用孔隙一词是恰当的。
默读第五自然段,想一想:作者乘船洞中游与我们平日乘船水上游,游法上有什么不一样?
(作者只能仰卧在船上,身子紧贴船底,由管理处的工人把船拉进拉出。)
不仅游法上不一样,心情也是大不相同呀!读一读作者当时的感觉,体会体会他当时的心情。
(随着小船慢慢移动,光线越来越暗,作者的视线也越来越模糊,心情也紧张起来)
讨论:作者为什么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他挤压过来?
(因为孔隙太小,左右上方山石奇形怪状,周围又是昏暗一片,作者感觉山石挨着他,似乎将他紧紧包围起来。越往内洞走,黑暗越浓,这种压迫感就越强)
我们也为作者捏着一把汗,真希望小船早些靠岸。其实这段水路并不长,大约就十米,但让人觉得船儿走了好久好久。孔隙中乘船真是太“险”了!
(板书:险)
读文试背。
3. 了解内洞特点,感受内洞的“奇”。
(1)请一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六自然段,学生边听边画出写洞中双龙的句子。
(2)讨论学习:内洞的景象是怎样的,给你的感觉是什么?
学生四人一组讨论学习,互相启发,开阔思路。
(内洞有很多石钟乳和石笋,它们形状变化多端,颜色也各不相同。有的像龙,有的像神仙,有的像动物……给人的感觉是神奇而有趣。内洞比外洞还要大得多)
(板书:奇)
洞中有名称的石钟乳和石笋多达四十多个,而工人首先指点给作者看的是洞顶双龙,为什么?
(因为这是“双龙洞”名称的由来)
请一名学生朗读描写双龙的句子。
双龙有形有态,更妙的是一黄一青,双龙盘绕在洞顶,为洞中平添了几分气势。洞中有千姿百姿的石钟乳和石笋,侧耳倾听,耳边响起轻缓的声音,寻声找去,只见……
(学生接下去读写泉水的句子)
(板书:深黑的石洞里)
4. 小结:作者乘船出洞,结束了双龙洞之游。我们同作者一道感受了双龙洞的雄伟、惊险与神奇。面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我们不禁折服于自然之伟大、自然之神奇!
(四)精彩复述,升华情感
1. 请学生认真准备,依据游览示意图任选双龙洞其中一个景点进行复述。可采用导游的身份讲述。
2. 总结全文。
(五)拓展延伸,课后作业
1. 把下面两个句子表达的意思分别写具体。
(1)那棵松树的枝叶十分繁茂。
(2)登上山顶,我感到舒服极了。
2. 搜集有关武乡龙洞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板书设计
3记金华的双龙洞
游览顺序
山路 → 洞口 → 外洞 → 孔隙 → 内洞
美 宽 大 窄 奇
热爱大自然
第二课时检测
一.看拼音,写汉字。
ɡuān shǎnɡ dù juān yóu tónɡ
qī hēi shí sǔn tún bù
二、在正确的读音上面“√”
系(jì xì)绳子 稍(shāo sāo)微 蜿(wān wǎan)蜒
漆(qī xī)黑 上源(yuán yán) 盘曲(qū qǎ)而上
浙(zhè zè )江 仿佛(fú fó ) 呈(chéng céng)粉红色
三、给下列句子中加红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端:①端正,不歪斜②东西的一头③项目方面④事情的开头⑤仔细地看 ⑥用手平正地拿着
1.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 )
2.他端详着这幅画,陷入了沉思。( )
3.他端来一把椅子,让我坐下慢慢说。( )
异:①不同的②分开③另外的,别的④特别的⑤奇怪
1.石钟乳和石笋颜色各异。( )
2.奇花异草不容易养活。( )
3.这是一道奇异的亮光。( )
四、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沙土 ( )的映山红 ( )的公路
( )地移动 ( )地流着 ( )地举起
五、读课文,完成填空
1.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作者游览的地点是________________,时间是___________。游览的顺序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________
2.作者介绍游览外洞的情景,先描写了______________,特点是_____________;再写了__________,特点是_____________;然后写了___________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
3.“孔隙”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表现在
①小得只能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怎样小的小船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船的进出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乘船必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通过孔隙时的感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内洞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重点写了____________的特点。
参考答案:
五、1.叶圣陶浙江金华北山的双龙洞4月14日路上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2.洞口外的景色 很有气势 洞口 像桥洞、宽 外洞 大
3.窄小①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②船两头都系着绳子,管理处的工人先进内洞,在里边拉绳子,船就进去,外洞的工人拉另一头绳子,船就出来③仰卧在小船里,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一处不贴着船底④眼前昏暗了,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4.黑大奇奇
本文发布于:2023-12-24 10:41:5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338571924980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