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金华的双龙洞 (教学案)

更新时间:2023-12-24 10:34:12 阅读: 评论:0

2023年12月24日发(作者:济宁安全教育平台)

记金华的双龙洞 (教学案)

4.记金华的双龙洞

主备人:宝华中心小学曹洪祥 主备研讨人:石兴丽、姚武萍、王敬松、曹洪祥、贾薇

审核人:石兴丽 个案修改人: 个案修改审核人: 审核时间:

【教材分析】

《记金华的双龙洞》这篇课文,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四课。这篇游记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课文按游览的顺序,依次写了去金华双龙洞的路上、游外洞、由外洞进入内洞、游内洞、游内洞的所见所闻所感及乘船出洞的情况。写了路上明艳的景色、欢唱的溪流,外洞的宽敞,内洞的黑、奇、大。课文以游览的顺序和泉水流经的路线为线索,观察仔细,描写生动形象,景物特点鲜明;叙述详略得当,详写孔隙、内洞的风貌,突出了双龙洞的特色。文章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秀丽山河的热爱。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分清文章的主次,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感受金华双龙洞的神奇美丽,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4.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按照游览顺序生动具体地描述景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分清文章的主次,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感受金华双龙洞的神奇美丽,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资料链接】

双龙洞现为国家森林公园,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素以林海莽原、奇洞异景、道教名山著称于世。双龙洞位于双龙景区的中心,是整个景区的核心与象征。双龙洞成为自然风景名胜的历史已有1600多年。它海拔520米,由外洞、内洞及耳洞组成。外洞宽敞,面积达1200平方米。常年洞温为15摄氏度左右,冬暖夏凉,炎夏至此,有“上山汗如雨,入洞一身凉”之感。内外洞有巨大的石屏相隔,仅通水路,水路长十余米、宽三米多。内外洞的相隔与相通,形成了双龙洞最鲜明的特色。古诗云“洞中有洞洞中泉,欲觅泉源卧小船”,要从外洞进内洞,须平卧小舟,仰面擦崖逆水而入,有惊无险,妙趣横生,堪称游览方式一绝,有“水石奇观”之誉。内洞略大于外洞,如果说外洞是“龙厅”的话,那么内洞就是“龙宫”。洞内石钟乳、石笋众多,造型奇特、布局巧妙、颜色各异,有“黄龙吐水”“倒挂蝙蝠”“彩云遮月”“天马行空”“海龟探海”“龟蛇共生”“寿星与仙桃”“青蛙盗仙草”等四十余种景观,幻化多变,使人目不暇接,宛若置身水晶龙宫。

双龙洞有着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文化遗产博大丰厚。东晋以来就为世人所钟情,唐宋明清几度辉煌,文人墨客慕名而来,李白、王安石、孟浩然、苏轼、李清照等历史名人都曾有佳作。旅行家徐霞客写下了4000多字的游记。现代文学家郁达夫、叶圣陶、郭沫若、艾青等都为双龙洞写过脍炙人口的名作。毛泽东、朱德、宋庆龄、彭德怀、陶铸、彭真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也在此留下了足迹。洞内留有多处古今名人的墨宝。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学会本课的生字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 能从课文中获取游览的各个地点,画出游览路线示意图,从而归纳本文写作顺序,进而概括本文主要内容。

【教学重难点】

1.正确读写本课生词,在此基础上把课文读准确、读通。

2.能从课文中获取游览的各个地点,从而归纳本文写作顺序,进而概括本文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预习导学】

一、看拼音写词语

hūn àn guān shǎng kǒng xì míng yàn

( ) ( ) ( ) ( )

dù juān é jiǎo shén qí xiù lì

( ) ( ) ( )

二、给下列句子中加点的选择正确的解释。

端 ①端正,不歪斜②东西的一头③项目的开端④事情的开头⑤仔细地看⑥用手平正地拿着

1.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 )

2.他端详着这幅画,陷入了沉思。( )

3.他端来一把椅子,让我坐下慢慢说。( )

异 ①不同的②分开③另外的,别的④特别的⑤奇怪

4.石钟乳和石笋颜色各异。( )

5.奇花异草不容易养活。( )

6.这是一道奇异的亮光。( )

【课堂助学】

一、揭题、释题,读第一段。

1.揭题。

今天,我们学习老作家、老教育家叶圣陶爷爷的游记——记金华的双龙洞。(板书课题)

2.释题。“记”是什么意思?

二、初读课文。

1.激趣。听说,双龙洞的景色非常奇特,我也真想去游览一番,你们想去吗?要想去,事先要对双龙洞有些了解,课文会告诉你。赶快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遇到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遇到生字更要多读几遍。快读吧。

2.自由读课文。

3.检查学习字词和课文的情况。

三、理清顺序。

1.说起导游这个职业,可真好,天南海北,游山玩水。现在,有一个当导游的机会,你们想不想当?想当的都来当吧,现在,你们都是导游,就我一个游客。

导游小姐们、先生们,你们怎么安排我今天的旅游路线?教你们一个方法,可以画一张游览示意图。

2.细读课文,借助课文中地点转换的语句来画。要求四人小组合作制作一张。

3.指定一组中一人板演,一人向大家介绍课文围绕课题按顺序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点.

途中见闻—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四、学习第二段。

1.刚才就我一个游客太冷清了,你们还是陪伴我一起来当游客吧。现在让我们从金华出发到双龙洞去,请你注意欣赏沿途景物。下面请同学们当摄影师,把路上的美景拍摄下来,并且配上解说词。配解说词时,最好要使用文章的句子。要完成这件工作,先要好好地朗读2——3段。

2.学生自由朗读2——3段。

3.讨论。

(1)你拍了什么镜头?为什么拍了这了这个镜头?随学生补充介绍:映山红花色众多,有紫红、红、桃红、粉红、橙、金黄、雪青、纯白等颜色。

(2)还有谁也拍了这个镜头,你们愿不愿意来一次配解说词的比赛。

(3)猜一猜,油桐开的花是什么颜色的?

(4)介绍“新绿”。

4.看到大家拍了这么多的镜头,我很高兴了,不过,我有一个问题。

出示问题:溪声为什么会变换调子,溪流与双龙洞有什么关系?

讨论。(暗线:溪流路线 内洞—孔隙—外洞—洞口—山下)

想象景色,指导朗读。

5.一路上,有山有水,景色美丽,请你能否用一个词来形容这些景色。比如,叶圣陶爷爷就用了一个词——明艳,你用什么词?

五、课堂总结,学生自行设计课外作业 。

1.学编导游解说词。

2.背诵优美的句段。

3.画出双龙洞的游览线路图。

【当堂训练】

一、读课文,完成填空。

1.本课的作者是( )。作者的游览的地点是( ),时间是( )。游览的顺序是( )、( )、( )、( ),最后( )。

2.作者介绍游览外洞的情景,先描写了( ),特点是( ),再写了( ),

特点是( ),然后写了( ),特点是( )。

二、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沙土 ( )的映山红 ( )的公路 ( )地移动

( )地流着 ( )地举起 ( )的山 ( )的新绿

【巩固训练】

一、选择合适的关联词填在括号里。

虽…也… 无论…都… 即使…也…

1.山上开满了映山红,( )花朵和叶子( )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

2.( )说是孔隙,可( )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

3.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 )不比做什么,( )很值得观赏。

二、照样子写句子

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分清文章的主次,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感受金华双龙洞的神奇美丽,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3.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按照游览顺序生动具体地描述景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分清文章的主次,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感受金华双龙洞的神奇美丽,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过程】

【温故导学】

一、在正确的读音上面“√”

系(jì xì)绳子 稍(shāo sāo)微 蜿(wān wǎn)蜒

即使(jí jī) 漆(qī xī)黑 上源(yuán yán)

盘曲(qū qǔ)而上 一转(zhuàn zhuǎn) 似的(shì sì)

二、说说下列句子运用到了什么修辞手法:

1.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和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 )

2.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走进去,仿佛到了广大会堂。( )

3.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再没法容第三个人的这样小的小船。( )

4.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

【课堂助学】

一、激趣导入

上节课,老师和大家一同坐上了开往金华双龙洞的旅游车。在途中我们听到了导游的热情介绍,欣赏到了美丽的途中风景。今天这节课,我们请导游带大家去双龙洞洞内看看,领略一下那奇特、美丽的自然景观,大家愿不愿意?

二、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读后回答:作者游览双龙洞的顺序是怎样的?你是从哪些词看出来的?

(答后归纳板书: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三、导学课文第4自然段。

1.生大声朗读第4自然段,然后回答:你读懂了什么?你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指名回答,师梳理归类:

(1)外洞有哪些特点?从哪些词句可以体会到?

(2)作者是怎样写出外洞高、宽、大的特点的?

2.学生自读、自写、自划后,同桌讨论上述问题,师巡回辅导。

3.指名释疑,其他学生评议、补充。

(师归纳板书:高、宽、大)

4.指名当小导游,模拟导游的语言、动作、神态,向同学们推介外洞这一景点。小导游介绍完毕后,教师引导学生评议。

四、自学第5自然段

过渡:刚才,我们通过自读自悟,了解到外洞的特点。再加上“小导游”风趣的介绍,使外洞在我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呢?请大家先自由朗读第5自然段。然后,结合课文内容,向大家详细介绍由外洞进入内洞的方法。

学生自由读第5自然段,师巡回辅导。

1.说说孔隙给你什么感受?(窄小、低矮)

2.说说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出来的。

(1) 船小——

a. 找读句子;

b.“仰卧”怎样卧,体会出什么?(矮)

c.那些词句能突出船小?体会出什么?(窄)

d.小结:“矮和窄”都是小的特点,因而船小可以体会出孔隙小。

(2) 行船的方式——

a.找读 工人拉

b.为何不能“划”

(3)乘船的动作——

a.找读

b.哪个词最能表现出孔隙小?(贴)找同学演示。

c.问:都是那些地方贴着船底?从……到……到……到,总而言之是没有一处不都着船底,为什么要这样?

d.如果把贴改成“靠”可不可以?(因为“靠”不如贴紧密,不能表现出孔隙小)

e.小结:“贴“用的太好了,从作者的动作也可以体会出孔隙的小?

(4)感受——

a. 齐读

b. 感觉到什么?挤压:方向不同(学生示范)为什么会有挤压的感觉? 稍微、一点儿

c.指导朗读:孔隙中,随时都有撞破额角、擦伤鼻子的危险,随着小船在孔隙中慢慢的行进,作者的心情也会越来越紧张。因此,这一部分要读出紧张的情绪。

朗读全段,背诵全段

五、导学6-8自然段

过渡:通过刚才惊险的水上之旅,我们终于来到了内洞。内洞的景色又怎样呢?请大家默读第6-8自然段。

1.学生读后质疑问难,师梳理归类。

a.内洞有哪些特点?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b.为什么说“即使不比做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2.学生自思后,同桌讨论,然后指名回答。

3.师归纳小结板书:大、黑、奇

师:洞内钟乳石、石笋众多,造型奇特,布局巧妙,有“黄龙吐水”、“倒挂编幅”、“彩云遮月”、“天马行空”、“海龟探海”、“龟蛇共生”、“青蛙盗仙草”、“寿星与仙桃”等景观,幻化多变,使人目不暇接,宛若置身水晶龙宫。

4.过渡: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像神仙、像动物、像宫室、像器用……名目繁多,造型奇特,再加上那摇曳的灯光,忽明忽暗,让我们置身于神秘的境界,怎能不令我们惊叹自然的奇异,请大家有感情地读读内洞这部分。

5.指名当"小导游",向同学们介绍神奇的内洞。

六、课堂小结,渗透教育:

1.听了刚才几位导游的介绍,通过你自已的学习,你对金华的双龙洞有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你此时想说点什么吗?(学生自由发表赞叹)

2.这节课,我们不仅随叶老游览了金华的双龙洞,洞中的景观令人惊叹。那孔隙的奇妙,石钟乳和石笋造型的奇特,真不愧为大自然中又一奇特的景观。而且,还掌握了游记的学习方法,那就是抓住游览中作者的所见、所闻,体会作者的所感和对山水、自然的无限热爱之情。

七、布置作业:

1.读叶圣陶《记金华的两个岩洞》

2.为金华双龙洞写广告词或导游词。

3.背诵第五自然段。

板书设计

4 记金华的双龙洞

途中见闻 外洞 大 孔隙 窄 内洞 大 出洞

【当堂训练】

一、按课文内容填空

1.“孔隙”的特点是( ),

2.内洞的特点是( )、( )、( ),重点写了( )的特点。

3.“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这句话运用( )的修辞方法,具体说明了( )。

4.“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这句话写出作者( ),“( )”,“( )”告诉我们只有一动不动地平躺在小船上,才能通过孔隙,以此说明( )。

【巩固训练】

游 乐 山

妈妈的故乡四川有一处中外闻名的游览胜地——乐山。今年暑假妈妈一起回家乡,我有幸游览了乐山。

清早,江面上晨雾弥漫。我们由乐山城乘汽艇沿江而下,过青衣江、泯(mǐn)江、大渡河三江汇合口来到有中流砥柱之称的乌龙山。

乌龙山四面环水,孤峰兀立,山上树木繁茂,翠竹成荫,山壁陡峭,江流澎湃。古人曾赞道:“河处悄来缥(piāo)渺(miǎo)峰,独立江心江四曲。环水有山不见山,一耸云树插天绿。”

我们离船登岸,踏上山间小径,小径两旁竹木苍翠,不时传来阵阵鸟语,十分幽雅恬静。不知不觉悟我们来到乌龙寺,乌龙寺坐落在乌龙山顶。楣(mi)门正中高悬金匾,门上雕刻着十分精美的花卉图案,显得富丽堂皇。寺内主要建筑有经弥陀(to)殿、大雄宝殿、观音殿和方丈室等,这些建筑结构严谨,庄严雄伟。入门为天王殿,殿内有四大天王雕塑,一个凶猛,一个严肃,一个威武,一个神气。天王手拿擒妖宝物,个人魁梧高大,形态庄重。寺中烟气弥漫,看来寺内香火很盛,烧香拜佛者络绎不绝。

沿着石铺小路下了山,过铁索桥,来到雄伟秀丽的凌云山。凌云山文物古迹丰富,历史名人题咏遍山皆是。加上寺宇辉煌,并有世界最大的石佛,因此自古以来有“天下山水在蜀,蜀之山水在嘉州,嘉州山水在陵云”的美誉。险峻的竣云栈(zhn)道下,奔腾的江水不时地冲击着山石,十分壮观。

顺着凌云栈道,我们来到大佛脚下。乐山大佛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勒坐像。佛像依凌云山西壁凿岩而成,在三江激流汇合处,坐东面西,佛像高71米,鼻长5.6米,单是脚前可坐百余人,如今大佛身上长满了绿色的苔藓,像披着绿色的袈裟(jiā shā),大佛背山面水,已在这里打坐一千一百多年了。大佛一双慧眼远眺峨眉,近观乌龙,双眼欲睁似闭,神态端庄慈祥,真是形神兼备。其雕刻的精细,充分显示出古代劳动人民

巧夺天工的技艺,实在令人惊叹。 夕阳红着脸儿,慢慢地西沉了,天空中的浮云化作片片美丽的晚霞。此刻,乐山奇景我们尽收眼底。我为祖国有如此辉煌灿烂的历史和众多的名胜古迹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按要求完成以下问题:

1.解释下列成语。

络绎不绝: 巧夺天工:

2.本文的记叙顺序是:( )

A.时间变化 B.地点变化 C.事情的发展

3.填出下列地点变化的缺项。

乐山城 ( ) ( ) ( ) ( )

4.用“ ”画出第六自然段描写大佛高大句子,用“ ”画出这节中描写大佛神态的句子。

5.短文最后一自然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教学反思】

记金华的双龙洞 (教学案)

本文发布于:2023-12-24 10:34:1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338525212497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记金华的双龙洞 (教学案).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记金华的双龙洞 (教学案).pdf

标签:游览   作者   学生   顺序   外洞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