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2篇

更新时间:2023-12-24 10:32:24 阅读: 评论:0

2023年12月24日发(作者:龟缩)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2篇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1一、谈话导入课文同学们,你们中间有谁去过溶洞,那里的景象是怎样的?给同学们介绍一下……师总结: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上,不仅在地面上有高山,大海,平原等自然的风光,而且在地下也有着很多奇妙的景观。其中溶洞就像童话世界中的迷宫……结合认读“溶洞、石钟乳、石笋”等词语。二、自学课文,认读理解生字词1.读一读生字表中的13个生字,要求读准字音,对其中笔画较多的生字如“簇、臀、擦、蜿”等,要求识记它们的字形。2.画出课文中的新词并根据上下文或查工具书,理解它们的大概意思。3.质疑问难。(可以同桌之间互相询问,也可向老师提出不能理解的词语。)三、初读课文1.自由朗读全文,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3.默读全文,要求边读边画出作者游览路线示意图。(可以各自进行,也可与几个同学讨论一起完成。)四、交流指名出示画好的示意图。并按图说清图意,然后相互补充或纠正不当之处。五、对照示意图,找到相应段落再次朗读。六、布置课堂作业

抄写词语。第二课时一、研读作者在去双龙洞的途中所见的景物思考:作者见到些什么?感悟句子:1.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由具体的景物概括出“明艳”一词,写出金华一带山区明亮艳丽的春色。2.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时变换调子。引导发现这句话的特点。(如有两对反义词,用拟人手法,写溪水的声音)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体会句子中的因果关系,音韵节奏感,和作者当时的心情等。反复朗读上述句子。二、研读洞口,外洞,内洞各自的特点,以及作者是怎样把这些特点写具体的。1.引导学生找到课文中概括特点的词语或者能用恰当的词语概括。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外洞:宽敞。孔隙:窄小。内洞:昏暗比外洞大有双龙和石钟乳2.从文中找到作者用什么方法把这些特点写出来。(让学生体会这些句子的意思以及采用的打比方,说感觉等手法)着重感悟下列句子:1.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擦伤鼻子。

体验由于孔隙的.窄小而形成“挤压”的感觉。2.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也很值得观赏。着重理解“即使”这部分的强调作用。以上句子可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然后作适当的点拨。三、复述要求学生任选双龙洞其中一个景点进行复述。可采用导游介绍等形式进行。四、总结全文1.启发学生谈谈学了本文后的收获,在相互交流对话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2.教师小结。五、指导造句,写段训练1.用“时而……时而”写句子。2.把下面两个句子表达的意思分别写具体。(1)那棵松树的枝叶十分繁茂。(2)登上山顶,我感到舒服极了。六、布置课外语文活动搜集有关溶洞的图片或文字资料。《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2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2、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分清文章的主次,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4、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感受金华双龙洞的神奇美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二、教学重难点1、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如何由外洞进入内洞。2、使学生感受到这一溶洞的神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三、教学准备多媒体略四、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一、揭题、释题,读第一段。1、揭题。今天,我们学习老作家、老教育家叶圣陶爷爷的游记——记金华的双龙洞。(板书课题)2、释题。“记”是什么意思?3、读第一段。二、初读课文。1、激趣。听说,双龙洞的景色非常奇特,我也真想去游览一番,你们想去吗?要想去,事先要对双龙洞有些了解,课文会告诉你。赶快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遇到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遇到生字更要多读几遍。快读吧。2、自由读课文。3、检查学习字词和课文的情况。

三、理清顺序。1、说起导游这个职业,可真好,天南海北,游山玩水。现在,有一个当导游的机会,你们想不想当?想当的都来当吧,现在,你们都是导游,就我一个游客。导游小姐们、先生们,你们怎么安排我今天的旅游路线?教你们一个方法,可以画一张游览示意图。2、细读课文,借助课文中地点转换的语句来画。要求四人小组合作制作一张。3、指定一组中一人板演,一人向大家介绍课文围绕课题按顺序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点。四、学习第二段。1、刚才就我一个游客太冷清了,你们还是陪伴我一起来当游客吧。现在让我们从金华出发到双龙洞去,请你注意欣赏沿途景物。下面请同学们当摄影师,把路上的美景拍摄下来,并且配上解说词。配解说词时,最好要使用文章的句子。要完成这件工作,先要好好地朗读2——3段。2、学生自由朗读2——3段。3、讨论。(1)你拍了什么镜头?为什么拍了这了这个镜头?随学生补充介绍:映山红花色众多,有紫红、红、桃红、粉红、橙、金黄、雪青、纯白等颜色。(2)还有谁也拍了这个镜头,你们愿不愿意来一次配解说词的比赛。(3)猜一猜,油桐开的花是什么颜色的?(4)介绍“新绿”。

4、看到大家拍了这么多的镜头,我很高兴了,不过,我有一个问题。出示问题:溪声为什么会变换调子,溪流与双龙洞有什么关系?讨论。想象景色,指导朗读。5、一路上,有山有水,景色美丽,请你能否用一个词来形容这些景色。比如,叶圣陶爷爷就用了一个词——明艳,你用什么词?五、作业。1、学编导游解说词。2、背诵优美的句段。3、画出双龙洞的.游览线路图。第二课时一、激趣导入上节课,老师和大家一同坐上了开往金华双龙洞的旅游车。在途中我们听到了导游的热情介绍,欣赏到了美丽的途中风景。迎着溪流我们来到了双龙洞洞口。作者一路上欣赏着色彩斑斓的山、花、树、倾听着潺潺的溪流他的心情怎样呢?(愉悦、高兴……)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读读这部分吧。指名朗读。沿途已经这么美了,双龙洞位于其中那是景中之景,肯定会更美。今天这节课,我们请导游带大家去双龙洞洞内看看,领略一下那奇特、美丽的自然景观,大家愿不愿意?二、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读后回答:作者游览双龙洞的顺序是怎样的?你是从哪些词看出来的?(答后归纳板书:外洞--孔隙--内洞--出洞)三、导学课文第4自然段。1、生大声朗读第4自然段,然后回答:你读懂了什么?你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指名回答,师梳理归类:(1)、外洞有哪些特点?从哪些词句可以体会到?(2)、作者是怎样写出外洞高、宽、大的特点的?2、学生自读、自写、自划后,同桌讨论上述问题,师巡回辅导。3、指名释疑,其他学生评议、补充。(师归纳板书:高、宽、大)4、指导朗读训练:(1)、指名读这段话,读后评议朗读效果。(2)、男、女生比赛读这段话。5、指名当小导游,模拟导游的语言、动作、神态,向同学们推介外洞这一景点。小导游介绍完毕后,教师引导学生评议。四、自学第5自然段过渡:刚才,我们通过自读自悟,了解到外洞的特点。再加上“小导游”风趣的介绍,使外洞在我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呢?请大家先自由朗读第5自然段。然后,结合课文内容,向大家详细介绍由外洞进入内洞的方法。学生自由读第5自然段,师巡回辅导。

1、说说孔隙给你什么感受?(窄小、低矮)2、说说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出来的。(1)船小——a.找读句子;b.“仰卧”怎样卧,体会出什么?(矮)c、那些词句能突出船小?体会出什么?(窄)d、小结:“矮和窄”都是小的特点,因而船小可以体会出孔隙小。(2)行船的方式——a.找读工人拉b.为何不能“划”(3)乘船的动作——a.找读b、哪个词最能表现出孔隙小?(贴)找同学演示。c、问:都是那些地方贴着船底?从……到……到……到,总而言之是没有一处不都着船底,为什么要这样?d、如果把贴改成“靠”可不可以?(因为“靠”不如贴紧密,不能表现出孔隙小)e、小结:“贴“用的太好了,从作者的动作也可以体会出孔隙的小?(4)感觉——a.齐读b.感觉到什么?挤压(1)方向不同(学生示范)(2)为什么会有挤压的感觉?稍微、一点儿

c、指导朗读:孔隙中,随时都有撞破额角、擦伤鼻子的危险,随着小船在孔隙中慢慢的行进,作者的心情也会越来越紧张。因此,这一部分要读出紧张的情绪。练读、指名读五、导学6-8自然段过渡:通过刚才惊险的水上之旅,我们终于来到了内洞。内洞的景色又怎样呢?请大家默读第6-8自然段。1、学生默读第6-8自然段。2、学生读后质疑问难,师梳理归类。a、内洞有哪些特点?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b、为什么说“即使不比做什么,也很值得观赏?”3、学生自思后,同桌讨论,然后指名回答。4、师归纳小结板书:大、黑、奇师:洞内钟乳石、石笋众多,造型奇特,布局巧妙,有“黄龙吐水”、“倒挂编幅”、“彩云遮月”、“天马行空”、“海龟探海”、“龟蛇共生”、“青蛙盗仙草”、“寿星与仙桃”等景观,幻化多变,使人目不暇接,宛若置身水晶龙宫。5、过渡: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像神仙、像动物、像宫室、像器用……名目繁多,造型奇特,再加上那摇曳的灯光,忽明忽暗,让我们置身于神秘的境界,怎能不令我们惊叹自然的奇异,请大家有感情地读读内洞这部分。感情朗读。指读。

a、学生自读后,指名读,读后评议。b、师与生比赛读。6、指名当"小导游",向同学们介绍神奇的内洞。六、课堂小结,渗透教育:1、听了刚才几位导游的介绍,通过你自已的学习,你对金华的双龙洞有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你此时想说点什么吗?(学生自由发表赞叹)2、这节课,我们不仅随叶老游览了金华的双龙洞,洞中的景观令人惊叹。那孔隙的奇妙,石钟乳和石笋造型的奇特,真不愧为大自然中又一奇特的景观。而且,还掌握了游记的学习方法,那就是抓住游览中作者的所见、所闻,体会作者的所感和对山水、自然的无限热爱之情。七、布置作业:1、读叶圣陶《记金华的两个岩洞》2、为金华双龙洞写广告词或导游词。3、背诵第五自然段。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2篇

本文发布于:2023-12-24 10:32:2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338514412496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2篇.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2篇.pdf

标签:学生   课文   作者   朗读   导游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