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4日发(作者:弗字组词)
【中医笔记】跟随徐文兵老师品尝“饮食滋味”(一)
这篇笔记源于当归中医学堂《饮食滋味》视频课程,主讲人是厚朴中医学堂堂主徐文兵老师。记于2013年年底。最近,“养心殿”公益中医沙龙又开始上这门课了,于是我就把当时的笔记再发一遍。^_^
什么叫滋,什么叫味?
平常有很多词语,我们几乎天天用,天天挂在嘴边,但并不清楚内在的意思。比如,徐文兵老师问,什么叫滋?什么叫味?大家都被问懵了。“滋是水字旁。唾液为水,肾精所化。味蕾只有在唾液的湿润和滋润之下才是活的。心其华在舌,红色的舌头和唾液的滋润,形成水火既济,这叫滋。”至于味,就分为气味和口味。
口味的学问就大啦。粗分有五种,酸苦甘辛咸。细分有十种——酸到极处的“涩”,与苦同类的“焦”,与甘同类的“淡”,与辛同类的“辣”,(辣偏热性,辛是中性的,有辛凉,有辛温),与咸同类的“鲜”(咸鲜入心,补心气,通心神)。
生活中,你如果对某种食物或口味特别偏嗜,要想一想为什么,往往跟身体出现的偏性有关。徐文兵老师举了自己父亲的例子。徐老爷子身体比较阴寒,所以格外爱吃的一口就是韭菜花撒上胡椒面。旁人闻了都觉得受不了,他老人家吃的津津有味。这是阴寒内盛之后身体本能的自救行为,他爱吃这个,说明他的身体需要这个。
以人为本VS以食物为本
东方传统的营养学与西方营养学有着相当大的区别。区别之一,就是中医以人为本,重视个人,重视主观感觉。西医以食物为本,重
视客观分析,解析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中医的以人为本,不只是不同的人,甚至细到不同时刻、不同心态下的人,吃进同样的食物,结果都是不一样的,真真是细微到这种程度。
二者的区别,最形象的比喻是这个段子——某个像我一样的骨灰级路痴走在大街上迷路了,找交警,交警告诉她:“你往东北方向走就到了。”这话一点没错,但对她可能就不管用,因为早就东西南北分不清了,你告诉她往东北走等于什么也没说啊。警察的回答是非常客观的,是以地球为本,但不是最有效的。真正以人为本的回答是,看见她已经晕菜了,就直接告诉她,“你先往左拐,直走,过两个路口,往右拐……“
在中医看来,我们吃下东西,会在身体中产生寒热温凉,升降浮沉的种种变化,还会入不同的经络。
你可能会说,我吃下东西,除了好吃不好吃,怎么没有任何感觉?
那是我们现代人活得越来越粗糙、迟钝,感觉越来越浅薄,但感觉不到,不等于身体中没有发生反应。
曾经有病人对徐文兵老师说,他在家里,用电磁炉做饭就会上火,用煤气炉就没事。确实,电磁炉和煤气炉的火是完全不一样的,古人对用火、用水都非常讲究,因为他们感觉敏锐。不像我们现代人,用徐文兵老师的话说,“傻大粗笨糙”……
即使是同样一个味道的东西,比如辛辣,归的经不一样。有句话叫“葱辣鼻子蒜辣心,芥末辣得鬼抽筋”,同样是辣,葱和蒜的辣就大不相同。葱白是入肺的,通督脉。蒜是入心的,能温通心神。你看正常人吃蒜会感觉辣心,身体阴寒的人吃下去就会觉得很舒服。腊八蒜也是入心的,但经过醋泡之后就没那么刺激了,比较和缓,适合正常人吃。老百姓平时吃点腊八蒜,相当于心脏保健。
饮食如何顺应天时
中医讲“食饮有节”,吃东西要顺应天时,吃应季的食物。甚至,随着24节气的变化吃东西。《黄帝内经》中的《四气调神大论》,说的就是我们如何随着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去调整举止、思路、行为。
应季的基本规律:
春天吃嫩芽绿叶,少吃肉,春天不是杀戮的季节,《黄帝内经·素问》曰过,“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道,逆者伤肝。“所以少吃肉,也尽量减少对环境、对他人、对其他生物的伤害行为。徐老师还建议,如果你是企业负责人,不得不裁减人员的时候,也一定不要在春天去做这件事,最好放到秋冬季节去做。春天里,我们需要尽量鼓动生发之气。另外,少吃酸的,不妨偏点辛辣,有助生发。当然,这说的是正常人,要是病人,就得看个人的具体情况了。
夏天大热大汗,容易流失盐分,饮食就可以偏咸一点,补充盐分。夏天也适合吃点肉,血肉有情之品,因为夏天别看天气炎热,但人体所有的热气都蒸腾在体表,体内胃肠容易寒凉,就如同盛夏里地表再热,但地下室里是寒凉的,这是同样的道理。所以夏天一定要吃温性的东西,徐文兵老师强调,“夏天最愚蠢的事儿是就是吃冰棍!”
秋天易燥,要吃水果,当季下来什么吃什么,能滋阴润燥。
冬天吃植物的果实,坚果就是极好的。还有,地里能刨出什么吃什么,土豆、红薯、萝卜,都是好东西。还有菜干,茄子干就特别香。冬天一定不要吃反季节的绿叶菜,冬天是闭藏的时候,多吃地里藏着的东西才搭。属于春天之气的绿叶菜会给身体一个错误的信号,给它生发之气,跟闭藏之气是相冲的,最终会搞得身体信息比较混乱。
插播:过去大众的生活水平普遍比较低,所以过节的时候才能改善一下,过节的东西往往都是粘腻、肥厚,难消化的,因为平时吃不到啊。但现代人平时已经肥甘厚腻吃得太多,所以对于传统美食一定要辩证的看。比如粽子,传统美食吧?最难消,尤其是肉粽。古时候的好东西放到现在就未必了,因为生活方式变了。
本文发布于:2023-12-24 07:49:3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337537212484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中医笔记】跟随徐文兵老师品尝“饮食滋味”(一).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中医笔记】跟随徐文兵老师品尝“饮食滋味”(一).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