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真题】2021年青海省中考语文试卷(附答案)

更新时间:2023-12-24 07:28:54 阅读: 评论:0

2023年12月24日发(作者:猝不及防的反义词)

【中考真题】2021年青海省中考语文试卷(附答案)

绝密★启用前

2021年青海省中考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格物致知 摩肩接踵 连翘o) 盎ng) (qiá然(à..B.不言而喻 无精打采 酝酿ng) 褶(nià皱(zhě)

..C.轻歌曼舞 旁逸斜出 惆怅ng) 不辍(chà(chuò)

..D.屏息凝神 一代天娇 呜咽(yè) 褴褛(lǔ)

..2.下面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

....B.医务人员面对疫情毫不退缩,始终奋战在抗疫第一线,他们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C.在学校组织的中秋晚会上,老师和同学们欢聚一堂,吃月饼,赏月色,共享天伦之...乐。

.D.几代“治沙人”面对重重困难,团结一致,锲而不舍,把千年沙漠变成了绿洲。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能否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财富观,是他们形成良好人生观的关键。

B.惊闻我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逝世,人们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方式寄托哀思。

C.许多学校的学生都积极参加了“世界读书日·书香校园”系列活动。

D.为了后代能仰望星空,荡舟碧波,我们应该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增强低碳生活方式。

4.下面句子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记述了6至7世纪青藏高原上各民族部落由分散到统一的发展史实

②形成了世界性的专门研究学问的“格萨尔学”

③在说唱文学中,青海藏族民间史诗《格萨尔》(又名《格萨尔王传》)是一部名震世界的英雄史诗

④在国内外引起了各类社会科学专家的重视

⑤描述了格萨尔王以神奇的力量、善良勇敢的禀赋,发挥大智大勇,征战南北,抑强扶弱,除暴安良的英雄业绩

A.③①⑤④②

试卷第1页,总8页

B.②③④①⑤ C.③②①⑤④ D.②④③①⑤

二、情景默写

5.请补出下列各句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贺敬之《回延安》)

(2)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无题》)

(3)古代诗歌中有许多描写自然风光的句子。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用“______________,行舟绿水前”描绘了令人陶醉的山水风光;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初春时钱塘湖边莺歌燕舞、欣欣向荣的景象。

(4)《岳阳楼记》中表现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5)初中毕业典礼上,同学们用杜甫诗《望岳》中的“______________,来抒发自己的凌云壮志。

(6)惜时是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的话题。请写出古诗词中表现惜时的连续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著阅读

6.根据下面的选文,回答问题。

ng话说严监生临死之时,伸着两个指头,总不肯断气,几个侄儿和些家人都来讧(hò.争吵,混乱)乱着问,有说为两个人的,有说为两件事的,有说为两处田地的,纷纷不一,却只管摇头不是。赵氏分开众人,走上前道:“老爷!只有我能知道你的心事。你是为那盏灯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合家大口号哭起来,准备入殓,将灵柩停在第三层中堂内。

(1)这段情节出自清代小说家吴敬梓的讽刺小说《______________》。

(2)结合这一情节,简要分析严监生的形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语言表达

7.给下面的新闻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20个字)。

青海新闻网 规范设置分类投放点、签订《生活垃圾分类责任承诺书》……为切实发挥公共机构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中的示范引领作用,西宁市积极打造机关生活垃圾分类新常态,从点滴抓起,从细微做起,进一步提升城市生活品味,改善城市生活品质。

据了解,全市102家市直党政机关、事业单位,33所学校和6所市属医院成立专门机构,配备垃圾分类硬件设施,广泛开展垃圾分类宣传,引导全社会共同参与垃圾分试卷第2页,总8页

类。截至目前,规范设置分类投放点6000个,其中“四分类”桶近2000个。设置可回收物智能回收箱50组,发放干湿两分垃圾袋20万个,更新分类垃圾箱8000个。实现了回收、清运、分拣、再利用产业链,使生活垃圾处理高效运转,垃圾分类的效率明显提升。

(2020年10月29日,有删改)

8.西宁北川学校为了解垃圾分类知识的普及情况,随机调查了部分学生,下图是调查数据柱状图,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主要信息。

9.家住湟水小区18楼的王阿姨经常把纸屑、果皮等垃圾往楼下扔。她觉得这些东西很轻,没人看见,也追查不到自己,没什么关系。作为邻居,请你结合表格中的相关材料进行劝说。

五、诗歌鉴赏

试卷第3页,总8页

阅读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完成下面小题。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0.诗的颔联用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六个字形象生动地揭示出国家及个人的命运。

11.诗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千古名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信念?

六、课内阅读

阅读诸葛亮的《诫子书》,完成下面小题。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______________)

.②险躁则不能治性(______________)

.③年与时驰(______________)

.④非学无以广才(______________)

.13.选出加点的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意与日去/呼尔而与之

..C.夫君子之行/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B.非志无以成学/可以为师矣

..D.淫慢则不能励精/入则无法家拂士

..14.下治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非/宁静/无以/致远

C.险躁/则/不能/治性

1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16.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髙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

17.中国人历来崇尚、重视家教,无论是诸葛亮的《诫子书》《曾国藩家书》,还是《毛泽东家书》《傅雷家书》,都体现了家教的魅力。《诫子书》是从哪两个方面进行“家教”的?

七、现代文阅读

阅读曹文轩的《我的语文老师》,完成下面小题。

试卷第4页,总8页

B.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

D.非学/无以/广才

①我的语文老师是南京大学的高材生,是一个高高的、身体非常扁平的女人。这个女性是我心目中最高贵、最美丽的人。在以后的生活中,我千百次寻找过,但是也没有找到过一位这样的女性。

②我记得她第一次走上讲台,把两只手轻轻地悬在讲台上,她没有带粉笔,没有带备课笔记,也没有带语文教材,是空手走上来的。她望着我们,说:“同学们,什么叫‘语文’?”然后她用了两节课的时间,给我们阐释什么叫“语文”。那期间,天开始下雨,她把脑袋转向窗外,对我们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一年四季的雨是不一样的。”

③然后她又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一天里的雨也是不一样的,上午的雨与早晨的雨不一样,下午的雨与上午的雨也不一样,晚上的雨与夜里的雨也不一样。”她接着又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雨落在草丛中和落在水塘里,那个样子和发出来的声音都不是一样的。”我至今还记得,我们所有的同学把脑袋转向了窗口,外面有一大片荷塘,千条万条银色的雨丝正纷纷飘落在那口很大很大的荷花塘里。这就是我的语文老师。

④大概一个星期之后,她又开始走上讲台,那一天是讲作文课。她走上讲台之后,说了一句话:“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班上写作文写得最不好的同学是曹文轩。”在此之前,我的历届的语文老师都说写作文写得最好的同学是曹文轩。这个反差太大了!对我来讲,这个打击是巨大的,我根本无法接受她的判断,所以我当着她的面就把作文本撕了,扔在了地上,一头冲出了教室。

⑤晚上,我回到了学校,来到了她的宿舍门口。我记得不是轻轻地把她的门敲开,而几乎是用脚把她的门踢开。她拉开了门,站在门口,微笑地看着我,说:“你请进来坐一会儿。”然后我就进了她的卧室,看到了她不知道从哪里搞来的我的六本作文本。她把这六本作文本一本一本地排列在她的桌子上,然后说:“你过来看看,我们先不说....内容,就是这些字,前几本的那些作文,字非常稚拙,但是能看出你非常认真。你再看看最后一本作文,你的字已经张扬到什么程度了,你已经浮躁到什么程度了。”

⑥她又说:“在这六本作文本里,都有一篇作文是写春天的,你在第一本里写春天的时候是非常诚实的,是非常朴素的对春天的描写。但是后来你慢慢地控制不住自己了,你有必要用那么多的形容词吗?你的作文写得越来越臃肿,越来越夸张。当那些老师都说你有才气的时候,你就已经不知道自己是谁了。”她说:“才气,有时候是害人的。”

⑦我记得那一天离开她的宿舍,走进校园,月亮特别好。月色如水,清澈的月光整个地铺在校园里头。那个夜晚是值得我一生铭记的。没有那个夜晚,就没有我以后漫长的人生道路。这就是我的语文老师。

试卷第5页,总8页

⑧我要说语文和语文老师,对一个学生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我这里无意贬低其他学科的老师们对学生的作用,我只是说语文和语文老师是无可替代的。语文老师永远是一所学校的品质的建构者和体现者。我无法想象一个学校里没有语文和语文老师,我也无法想象这个世界上没有语文和语文老师。

(节选自《读者》,有删改)

18.选文讲述了“我的语文老师”的哪两件事?请简要概括。

19.如果把第⑤段中的加点部分删去,再与原句比较,说说两者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她把这六本作文本一本一本地排列在她的桌子上……

.....20.选择适当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1)我当着她的面就把作文本撕了,扔在了地上,一头冲出教室。

(2)走进校园,月亮特别好。月色如水,清澈的月光整个地铺在校园里头。

21.阅读全文,说说“我的语文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

22.读了本文,联系作者的成就,谈谈你对第⑧段画线句子的理解。

阅读《耐心成就人生之美》(徐文秀),完成下面小题。

①现在不少人感觉到,焦虑、着急和不耐烦仿佛成了一些人的常见病,干什么事都显得急不可耐,总是等不得、坐不住、慢不了和静不下。

②比如,有的人看到他人成名成功了,一下子会乱了自己的方寸、节奏和步伐,变得焦躁不安、心慌意乱;有的人看到他人提拔重用了,顿时沉不住气,千方百计走捷径;....有的人则经不起一点挫折,绕不得一点弯路,不愿也不舍得花更多时间做那些默默无闻、精雕细琢的事,恨不得一蹴而就,早日梦想成真;还有的人甚至变得有话不好好说,遇....事不好好商量,碰到点问题动辄“一急二躁三冒火”;等等。一言以蔽之,没耐心。

③耐心就是不急躁、不厌烦,它既是一种性格,也是一种品格,是“高尚的秉性”,能够成就事业,更能成就人生。

④耐心成就成功之美。在相当意义上说,耐心是成功的“通行证”。在人生的征途上,哪有一帆风顺?总会遭遇挫折,有时还布满荆棘,如果没有耐心,不能坚持到底,就很难看到成功的模样。“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很多时候,能否成大事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坚持时间的长短,更在于你能否坚持到底。

⑤耐心成就过程之美。耐心是一种积极的等待和良好的心态。《道德经》上说:“静为躁君”(君,主宰)。《大学》里讲:“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丰子恺先生曾在《山中避雨》一文中提到,他同友人游山遇雨而仓皇奔走,友人不耐烦,但他竟被“一种寂寥而深沉的趣味”牵引了感兴,“反觉得比晴天游山趣味更好”,遂试卷第6页,总8页

借了把胡琴,信手而拉,一时把这苦雨荒山衬出了暖色。正是因为有这份对世事的耐心,才能在细粒微毫间,得到人生真趣味。“心收静里寻真乐,眼放长空得大观”,心清才能看到万物的生长,心静才能听到万物的声音,而这份静美唯有耐心才可获得。在人生的旅途上,多一份耐心,就会多一些发现,多一重体验。

⑥耐心成就意志之美。哲人说:“无论何人,若是失去了耐心,就失去了灵魂。”耐心考验人的毅力和定力。古往今来,滴水穿石也好,铁杵磨针也罢,愚公移山也好,精卫填海也罢,难在耐心,贵在耐心,成也在耐心。俗话说,慢工出细活儿。我们做很多事情,往往要靠绣花功夫、工匠精神,而离开了耐心,这些都无从谈起。好的人生需要文火慢炖、细水长流,这也正是对人的意志的锤炼和对品质的塑造。

⑦耐心是一种修养,需要修炼养成。耐心不够,或因心里想法太多、欲望太强,或因沉不住气、性子太急。少一点功利,多一份淡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少一点喧嚣,多一份宁静。如此,方可保持耐心,成就人生之美。

(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10月,有删改)

23.解释文中第②段加点的词语。

(1)心慌意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蹴而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本文表达了怎样的观点?

25.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论证中心论点的?

26.文章第⑤段运用的论证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请根据语境,仿照上下文,在下面的横线上补写出第⑦段中所缺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请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谈谈本文对你的启示。

八、作文

29.请以“就这样,我长大了”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1)符合题意,中心明确,情感真实,语言通顺。(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4)不得抄袭试卷中的材料及他人作品。

30.阅读下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标题作文。

有一种竹子,它用了四年的时间,仅仅长了3厘米。但是从第五年开始,它以每天30厘米的速度疯狂地生长,仅仅用了六周的时间就长到了15米。其实,在前面的四年,试卷第7页,总8页

竹子已经将根在土壤里延伸了数百平米。

要求:(1)符合题意,中心明确,情感真实,语言通顺。(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4)不得抄袭试卷中的材料及他人作品。

试卷第8页,总8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

D. 一代天娇——一代天骄;褴褛(lǔ)——lǚ。

.故选D。

2.C

【详解】

A.根深蒂固:比喻基础稳固,不容易动摇。“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观念在我们头脑中已经扎下了根,不易动摇了,成语使用正确;

B.

当之无愧:意思是担得起某种荣誉或某个职务,无须感到惭愧。勇敢奋战在疫情前线的医务工作者完全担得起英雄的称号,成语使用正确;

C.天伦之乐:天伦,旧指父子、兄弟等亲属关系。泛指家庭的乐趣。这里说的是老师和同学们,不属于“家庭”,成语使用不正确;

D.锲而不舍:意思是不停地雕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几代“治沙人”坚持治沙,从不放弃,成语使用正确。

故选C。

3.B

【详解】

A.两面对一面,应删掉“能否”;

C.“许多学校的学生”有歧义,应改为“许多所学校的学生”;

D.搭配不当,动词“增强”与宾语“生活方式”搭配不当,可将“增强”改为“倡导”;

故选B。

4.A

【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的排序。解答此题,首先要确定中心句,通过读这五个句子,可知介绍的是说唱文学青海藏族民间史诗《格萨尔》的知识。应此可以确定③为首句,①从时间角度叙述“格萨尔”记载的青藏高原上各名族的发展史实,⑤介绍了主人公“格萨尔王”的英雄业绩,①⑤紧承③的内容,④叙述《格萨尔》这部作品在国际上的重要地位,④紧跟其后,②在最后,总结“格萨尔学”的形成。所以顺序为③①⑤④②;

故选A。

答案第1页,总12页

【点睛】

语句排序题解决方法:

1.寻头断尾,确定首尾句。

2.把握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

3.把握关联词的搭配。

4.把握话题衔接尤其是重复出现的词语。

5.(1)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

(2)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3)客路青山外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4)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5)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6)示例: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发愤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世间何物催人老,半是鸡声半马蹄 不饱食以终日,不弃功于寸阴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详解】

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等“蜡炬、啄、览、徒、励、焜、驰、蹉跎、辰”字词容易写错。

6.(1)《儒林外史》

(2)这—情节通过描写严监生吝啬灯油,伸出两个手指头不肯断气,妻子挑掉一茎灯草他才断气,生动形象地刻画出了严监生爱财如命的(守财奴)形象(或“嗜财如命”“吝啬”“小气鬼”等亦可)。

【详解】

本题考查名著阅读能力。

(1)结合人物“严监生”,以及情节,看见点了两根灯草就比不上眼,可知,这是出自清代小说家吴敬梓的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2)分析人物形象,要结合人物的言行等来分析。文中严监生已经快要死了,但却“伸着两个指头,总不肯断气”,直到赵氏说出了他的心事“老爷!只有我能知道你的心事。你是为那盏灯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并“忙走去挑答案第2页,总12页

掉一茎”时,他才“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人都快要死了,还要吝啬那一点灯油,生动形象地刻画出了严监生爱财如命的(守财奴)形象。

7.西宁市打造机关生活垃圾分类新常态

【详解】

本题考查拟写新闻标题。新闻标题具有简单明了、吸引读者的特点。标题往往不需要时间,但一般需具备两个要素:主体(人物或事物单位)、事件。注意字数要求。根据“西宁市积极打造机关生活垃圾分类新常态,从点滴抓起,从细微做起,进一步提升城市生活品味,改善城市生活品质”分析,主体是:西宁市。事件:积极打造机关生活垃圾分类新常态。据此概括为:西宁市积极打造机关生活垃圾分类新常态。

8.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大多数学生了解垃圾分类知识,只有极少数学生对垃圾分类知识不了解(或“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对垃圾分类知识了解的占比最大,不了解的占比最小”)。

【详解】

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根据题干信息,此图是西宁北川学校调查部分学生了解垃圾分类知识的普及情况的。观察图表我们可以看出,图表右侧是关于物品及高空抛物杀伤力的展示;左侧是一个柱状图,由图中信息可以看出,对垃圾分类非常了解的占调查人数的11%,了解的占58%,了解较少的占24%,不了解的占7%,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大多数学生了解垃圾分类知识,只有极少数学生对垃圾分类知识不了解。或“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对垃圾分类知识了解的占比最大,不了解的占比最小”。

9.要求:有称呼语,结合表格所举事例,理由充分,语句通顺,达到劝说目的。

示例:王阿姨,您好!高空抛物有很大的危险性,即使是一枚小小的鸡蛋,从18楼抛下,也能砸破人的头骨。高空抛纸屑果皮等垃圾的行为,不仅不文明,还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安全。让我们一起改掉高空抛物的陋习(习惯)吧!

【详解】

解答本题要结合表格所举事例,讲述高空抛物的危害,同时劝说要注意礼貌用语。示例:王阿姨,您好!您知道吗?从4楼抛下一颗30克的鸡蛋就可把人头顶砸出肿包,巴掌大的西瓜皮从25楼抛下,如击中头部,可致人死亡。您看高空抛物是不是很危险呀?从高空抛下纸屑、果皮等垃圾的行为既不文明,还会给他人造成人身伤害,让我们共同改掉高空抛物的坏习惯好吗?

10.

风飘絮

雨打萍

答案第3页,总12页

11.表现出舍生取义、视死如归(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坚定信念。(答出两点即可)

【分析】

10.

本题考查诗句理解,解答此题要读懂诗意结合写作背景分析。这首诗当作于宋祥兴二年(公元1279年)。公元宋祥兴元年(1278年),文天祥在广东海丰北五坡岭兵败被俘,押到船上,次年过零丁洋时作此诗。被押解至崖山后,张弘范逼迫他写信招降固守崖山的张世杰、陆秀夫等人,文天祥出示此诗以明志。颔联“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的意思是国家危在旦夕似那狂风中的柳絮,自己一生的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从国家和个人两方面展开和深入加以铺叙。宋朝自临安弃守,恭帝赵㬎被俘,事实上已经灭亡。剩下的只是各地方军民自动组织起来抵抗。文天祥、张世杰等人拥立的端宗赵昱逃难中惊悸而死,陆秀夫复立八岁的赵昺建行宫于崖山,各处流亡。这时文天祥母亲被俘,妻妾被囚,大儿丧亡,真似水上浮萍,无依无附了。诗人以“风飘絮”比喻破碎的国家如风中飘散的柳絮,无可挽回。以“雨打萍”比喻 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依,时起时沉。把国家的破败与个人的不幸联结在一起,形象地展现了风雨飘摇的政治形势。

11.

本题考查对作者情感的理解。解答此题要读懂诗意。“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意思是自古以来,人终不免一死!倘若能为国尽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诗句慷慨激昂、掷地有声,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语调显示了诗人大义凌然、无畏牺牲、舍生取义的坚定信念。作者把做诗与做人,诗格与人格,浑然一体。千秋绝唱,情调高昂,激励和感召古往今来无数志士仁人为正义事业英勇献身。

12.

①明确坚定

②修养

③疾行,指迅速逝去

④增长

13.C

14.B

15.以宁静来修养身心,以节俭来培养品德。

16.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17.从做人和学习两个方面。

【分析】

12.

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答案第4页,总12页

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明:明确坚定。

②险躁则不能治性: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治:修养。

③年与时驰:年华随时光而飞驰。驰:疾行,指飞速逝去。

④非学无以广才: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广:增长。

13.

本题考查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解答此类题要在平时积累文言词汇,结合具体语境先弄清句子的意思,在由句子意思辨析推断词语的意思。

A.介词,随着/介词,给;

B.连词,来,拿来/介词,凭借;

C.助词,用在句首,表示发端/助词,用在句首,表示发端;

D.连词,就/连词,如果;

故选C。

14.

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B选项节奏划分不正确。“夫君子之行”的意思是“品德高尚的人的操守、品行”,“夫”为句首语气助词,“君子之行”为偏正结构,“君子”和“之行”之间没有停顿,“静以修身”的意思是“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静”为主语,其后面应该停顿,所以节奏划分应为: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

故选B。

15.

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在翻译句子是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把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注意:静: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以: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来;修:修养;身:身心;俭:节俭;养:培养;德:品德。

16.

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要读懂文意,结合相关内容分析。“志当存髙远”的意思是指人应当怀有远大的志向。文中“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意思是“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即诸葛亮告诫儿子看轻眼前的名利,有明确远大的志向,心无杂念地学习实现远大的目标。

答案第5页,总12页

17.

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要读懂文意,结合相关内容分析。“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意思是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告诫儿子一个为人的道理:一个人首先要修养良好的思想品质,有勤俭节约的美德。“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是从正反两方面告诫儿子求学要树立远大志向,珍惜时间,静心专一的勤奋学习,不贪图安乐。学知识长才干,决不能浪费大好年华,虚度美好时光,不然到时候,就是后悔也毫无一点用的。

【点睛】

译文:

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逐渐消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穷困的破舍里,到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18.(1)语文老师为“我们”阐释什么是“语文”。(2)语文老师教“我”写作文,引导“我”成长。

19.“一本一本地”写出了语文老师的细致与耐心,表现了老师对学生的真切关爱。去掉以后,这种情感就没有原句那么鲜明了。

20.(1)该句写出了“我”听到语文老师的批评和否定后的强烈反应,“撕”“扔”“冲”等动词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我”当时不可抑制的冲动与愤怒。(2)此处景物描写,借纯净、澄澈的月光表现了“我”盛怒平息之后内心的敞亮、恬静与轻松。

21.“我的语文老师”有对“语文”的独到理解,有伟大的人格和宽广的精神世界,我的语文老师尽管外表普通,但真诚、直率,有一颗细腻、温柔、敏感的金子般的心。

22.在“我”心理浮躁,写作出现偏差时,是语文老师的悉心指导为“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并使“我”沿着这条正确的道路成长为在文学上有成就的人。假如没有语文,没有语文答案第6页,总12页

老师的关心,那“我”的人生之路将不会这般美好。

【分析】

18.

本题考查事件的概括能力。文章第②③段写语文老师第一次来上课,教我们什么是语文,“她望着我们,说:‘同学们,什么叫“语文”?’然后她用了两节课的时间,给我们阐释什么叫‘语文’。那期间,天开始下雨,她把脑袋转向窗外,对我们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一年四季的雨是不一样的。’”,由此概括出“语文老师为‘我们’阐释什么是‘语文’”;第④⑤⑥段写语文老师给“我”指导作文,“她把这六本作文本一本一本地排列在她的桌子上,然后说:‘你过来看看……你的字已经张扬到什么程度了,你已经浮躁到什么程度了。’”“她又说:‘在这六本作文本里,都有一篇作文是写春天的……当那些老师都说你有才气的时候,你就已经不知道自己是谁了。’她说:‘才气,有时候是害人的。’”,可概括出“语文老师教‘我’写作文,引导‘我’成长”。

19.

本题考查词句赏析。首先看“一本一本地”写的是什么,原文是“她不知道从哪里搞来的我的六本作文本。她把这六本作文本一本一本地排列在她的桌子上”,“我”在受不了老师的批评,撕掉作文本跑出去之后,语文老师不但没有生“我”的气,还找来了“我”的六本作文本,把它们整齐地排列好,这“一本一本地”写出了语文老师的细致与耐心,每一本老师都认真读过,连“我”的字越来越浮躁都能看出来,表现了老师对学生的真切关爱。去掉以后,这种情感就没有原句那么鲜明了。

20.

本题考查句子赏析。赏析句子要结合句子的内容找到赏析的角度,并结合上下文分析其在表情达意等方面的好处。(1)句写的是“我”的动作,因为老师直言不讳地批评,让原来一直被夸奖的“我”接受不了,于是“我”采取了激烈的反抗,“撕”“扔”“冲”等动词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我”当时不可抑制的冲动与愤怒。(2)句是写景,在语文老师耐心的指出“我”的问题,并给了“我”忠告和人生的指导后,“我”理解了老师的一片苦心,内心很平静。此处景物描写选取了“月亮”“月色”,用了“月色如水”“清澈的月光”等词句借纯净、澄澈的月光表现了“我”盛怒平息之后内心的敞亮、恬静与轻松。

21.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概括。文章先写语文老师“是一个高高的、身体非常扁平的女人”,说明她外表很普通;但是作者又说“这个女性是我心目中最高贵、最美丽的人”,对她有着极高答案第7页,总12页

的评价;然后写她教我们什么是语文,说明她对“语文”有独到理解;而“那期间,天开始下雨,她把脑袋转向窗外,对我们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一年四季的雨是不一样的。’”“一天里的雨也是不一样的,上午的雨与早晨的雨不一样,下午的雨与上午的雨也不一样,晚上的雨与夜里的雨也不一样”,对于“雨”的这段感悟表明她有一颗细腻、温柔、敏感的心;而她对“我”的批评很直接,“我们班上写作文写得最不好的同学是曹文轩”,表明她的真诚、直率;她没有因“我”的耍脾气而生气,而是找来“我”的六本作文本,耐心地对“我”指导和忠告,她的话语真诚,满含着对“我”的爱护和担心,则说明她有伟大的人格和宽广的精神世界,有一颗金子般的心。据此整理答案即可。

22.

本题考查理解重要句子含义的能力。曹文轩,中国作家、北京大学教授,出版长篇小说《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等,小说《青铜葵花》2016年4月4日,获得国际安徒生奖,凭借特殊文体长篇小说《蜻蜓眼》获得首届吴承恩长篇小说奖,曹文轩长篇小说《草房子》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曹文轩在文学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

从这篇文章看,他的成就离不开当年语文老师的教导,当别的老师一直在夸奖他时,这位语文老师及时地指出了他的问题,“我当着她的面就把作文本撕了,扔在了地上,一头冲出了教室”,过后老师找来他的六本作文本耐心指出他的态度出了问题,“你再看看最后一本作文,你的字已经张扬到什么程度了,你已经浮躁到什么程度了”,并具体指导他的写作,“你在第一本里写春天的时候是非常诚实的,是非常朴素的对春天的描写。但是后来你慢慢地控制不住自己了,你有必要用那么多的形容词吗?你的作文写得越来越臃肿,越来越夸张”,还给了他严肃的忠告,“才气,有时候是害人的”。由此可见,在他心理浮躁,写作出现偏差时,是语文老师的悉心指导为他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并使他沿着这条正确的道路成长为在文学上有成就的人。正如他说的那样“我无法想象一个学校里没有语文和语文老师,我也无法想象这个世界上没有语文和语文老师”,假如没有语文,没有语文老师的关心,那他的人生之路将不会这般美好。

23.

心里慌乱,没有了主意。

一步就能成功。

24.耐心能够成就事业,更成就人生。(或耐心成就人生之美)

25.耐心成就成功之美,耐心成就过程之美,耐心成就意志之美。

26.引用论证、举例论证

27.

少一点焦虑

多一份淡定

少一点杂念

多一份纯净

答案第8页,总12页

28.在相当意义上说,耐心是成功的“通行证”。在人生的征途上,哪有一帆风顺?总会遭遇挫折,有时还布满荆棘,如果没有耐心,不能坚持到底的话,则很难看到成功的模样。

【分析】

23.

本题考查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

(1)心慌意乱:意思是心里着慌,乱了主意,形容内心惊慌,思绪纷乱。

(2)一蹴而就:蹴(cù):踏。踏一步就会成功。比喻事情轻而易举,很容易成功。

24.

本题考查对论点的概括。本文前两段是列举现在的人没有耐心、过分浮躁的现象,论点在第③段,第③段有“耐心就是不急躁、不厌烦,它既是一种性格,也是一种品格,是‘高尚的秉性’,能够成就事业,更能成就人生”,可概括出“耐心能够成就事业,更成就人生”;也可以用标题或最后一句“保持耐心,成就人生之美”来回答。

25.

本题考查论证思路的把握。文章主体部分是④⑤⑥段,都有总领句,抓住“耐心成就成功之美”“耐心成就过程之美”“耐心成就意志之美”即可把握本文结构。

26.

本题考查论证方法的判断。第⑤段有“《道德经》上说:‘静为躁君’(君,主宰)。《大学》里讲:‘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这是引用论证,证明“耐心是一种积极的等待和良好的心态”;“丰子恺先生曾在《山中避雨》一文中提到……正是因为有这份对世事的耐心,才能在细粒微毫间,得到人生真趣味”,这是举例论证,证明“在人生的旅途上,多一份耐心,就会多一些发现,多一重体验”。

27.

本题考查句子仿写。仿写一般要从内容、句式和修辞等方面加以注意。仿句是“少一点功利,多一份淡泊”“少一点喧嚣,多一份宁静”,内容是写如何修炼耐心,“功利”“淡泊”与“喧嚣”“宁静”是两组反义词;句式是“少一点……,多一份……”。据此可以仿写句子“少一点焦虑,多一份淡定”“少一点杂念,多一份纯净”。

28.

本题考查拓展能力,要求写阅读启示。本文主要论述“耐心成就人生之美”,从不同角度论证了耐心对于人的品格、对于人的成功的价值和意义。当今社会,信息繁杂,价值多元,人们被裹挟着匆匆前行,越来越缺少“耐心”这种可贵的品性。在相当意义上说,耐心是成功答案第9页,总12页

的“通行证”。在人生的征途上,哪有一帆风顺?总会遭遇挫折,有时还布满荆棘,如果没有耐心,不能坚持到底的话,则很难看到成功的模样。很多时候,成大事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能坚持多久,更在于你能否坚持到底。

29.例文

就这样,我长大了

秋天来了。起风了。

风穿过田野,来到我身边。绕过我的身体,温柔地将我环抱。在我耳边轻声低语:“好孩子,送你到适合你的地方,你就努力地长大吧。”

我微张开眼,太阳灿烂地对我笑。我在蓝天的怀抱里,我在风的怀抱里。我飘过少有人烟的山林,我飘过热闹繁华的都市,我飘过雄伟壮观的瀑布,终于来到了一片田野。

风将我轻轻放下,在我额上轻轻印下一吻,给予我最后的祝福。

大地接过我,将我紧紧裹在她怀里,用她的土壤给我加上一层保护的外衣。带着旅途的疲惫,我在她的怀抱里沉沉睡去。

春雨淅淅沥沥地落下,被土壤分散成极其细小的水滴,透过地面慢慢渗下来,再汇成一股极细的水流。他来到我身边,小心翼翼地拍打着我的肩,轻轻唤我醒来。

我已禁锢了一冬的能量,于是伸展双臂,用力地顶开保护壳,钻出了地面。我尽情地摇曳自己的身姿,活动着我的腰肢,承受着雨露的滋养。

夏日炎炎。太阳晒得我浑身无力,好像全身的水分都散失了。我觉得自己浑身无力,双脚软得快要扎不住根。

正当我困难无助时,头顶上出现一片浓荫。身旁的大树侧了侧身,离我更近了些,我在无遮拦的天空下有了荫庇。

又是秋天来了。大树已经垂垂老矣,枯黄的树叶随风飘舞。我却变得足够强壮。

我长大了。

我想起风带我四处游历,送我安家;我想起大地为我撑起保护伞,护佑我平安度过严冬;我想起春雨唤我苏醒,引导我冲破土壤……我想起我成长的历程,想起陪伴我的这些伙伴,脸上洋溢出幸福的笑。

我用用力,开出了灿烂的花。

【详解】

这是一篇是命题作文。

一审题立意。“就这样,我长大了”这是一个以“成长”为话题的作文。“就这样”,指的答案第10页,总12页

是成长的过程,想一想,在成长的过程中,一路走来,哪些东西伴随着你。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有着别人的关怀,首先是父母,其次是师长,还有同伴甚至社会人士。在成长的过程中,“路途”上始终有关怀,有鼓励,有帮助。题意明确了,那么文章就好写了。可以从三个方面(父母时时关爱、师长日日教诲、同学随时帮助)各选一事例,写母爱、师情、友情对自己成长的影响,也可以就其中一个方面重点写一两件事,点面结合,说明自己“就是这样成长的”。别人的关怀是一个方面,当然自己的努力也是少不了,所以文中在写别人的关怀也要写写自己如何努力的,遇到挫折,如何面对,如何锻炼自己,自我督促,将这两方面的内容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写出自己“就这样成长”的过程和感悟。

二选材。本文适合写成记叙文或散文。写作本题,可以先以题记的形式或是第一段开篇点题,然后选择一个自己的故事或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故事来自然的呈现成长的主题。表现人物的成长时,一定要有细节描写,一个表情,一个动作,一句话语等等。最后一段点明文章主旨,同时点题,与第一段相呼应,使文章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30.例文

积蓄力量,绽放光彩

竹子用了4年的时间,仅仅长了3cm,在第五年开始,以每天30cm的速度疯狂地生长,仅仅用了六周的时间就长到了15米。科学研究表明,在前面的四年,竹子将根在土壤里延伸了数百平米。

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呢?有些人根基不深,就匆忙盛开,可生命在短暂绽放后很快便黯然失色;有些人韬光养晦,厚积薄发,他们在积蓄了足够的元气后才灿然怒放,开出持久的花朵。

泰戈尔曾说:只有经过地狱般的磨炼,才能具有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唱。我们的人生,亦需要经过无数积淀、磨炼才能绽放光彩。

汉高祖刘邦,草莽出身,却成为一朝天子,为什么?不仅仅是他慧眼识才,从善如流,最重要的是,他不急于求成,而是积蓄力量。倘若当初刘邦耽于关中的富饶美丽,称王中原,定会招致项羽的霸王一怒,鸿门宴上刘邦有可能就成为了项伯的剑下之魂。可刘邦审时度势,毅然舍弃了眼前的既得利益,蜗居汉中,积蓄力量。垓下之战,汉军借着积淀的实力,成为最大的赢家。

刘邦的舍弃,让他错过了一次称王的机会。但等到真正的较量时,他积蓄的力量喷薄而出,成就了其帝王伟业。

“江郎才尽”中的江郎——江淹,想必大家对此都耳熟能详。他小时候非常聪明,出口答案第11页,总12页

成章,很有文采,写出的文章不同凡响,人们交口称赞。而成年做官后却文采平平,再也写不出像从前那样好的文章。人们纷纷感叹“江郎才尽”。江淹在他的第一次花期中满足于现状,没有为他下一个花期的来临积蓄足够的力量,才导致了文思枯竭,使文学之花日渐枯萎。

江郎的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让他在年少的辉煌后悄然无声。

古人如此,今人对于人生,亦是如此。如果杨澜当初没有舍弃央视的工作,毅然求学海外,积蓄力量,哪里有今天的成就;如果海尔集团当初安于现状,没有当场砸碎那些不合格的冰箱的举动,哪会有今天的誉满全球!同样的道理,如果今天我们一味地追求经济增长而忘记保护生态环境,又怎能创造社会繁荣发展的盛景!

正如盆花,耗尽了所有养料去绽放,却命不久矣。只有剪去那些漂亮的花朵,集中精力去养根,虽然暂时错过一个花期,但等到下一个花期,开出的花朵会芳香一季。

我们只有积蓄足够的力量,在合适的机会,才能绽放出生命最美的光彩。

【详解】

这是一篇材料作文题。构思前应先读懂材料,弄明白材料的中心意蕴。

一、审题立意。此则材料写了竹子两个阶段的生长情况,正是因为第一阶段重在积蓄,才有第二阶段的“疯狂”生长。自然界中竹子的生长现象,给人的启示是,只有耐心得打好基础,才能迎来“疯长”的时刻。命运的公平之处就在于,它在给你寂寞与苦难的磨炼后,会赠予你出类拔萃的才质。如果你想长成一棵“竹子”,就要欣然拥抱那段必经的寂寞,默默地积蓄力量。可从以下方面立意:(1)厚积薄发,超越之道;(2)人生如竹,沉潜内修,方可拔节而出;(3)耐得住寂寞,才能撑得起才华等等。

二、选材。写成记叙文或议论文都可以。写记叙文,选择一个自己厚积薄发的故事或是发生在自己身边坚持成就未来的故事,来呈现成长时期如竹子“疯狂生长”的主题。最后一段点明文章主旨,同时点题,与第一段相呼应,使文章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写议论文,在说理时,要通过例举典型事例,从正反两个方面展开论证,使文章的说服力更强,观点更让人信服。注意语言流畅自然,可采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来增强文章的文采。

答案第12页,总12页

【中考真题】2021年青海省中考语文试卷(附答案)

本文发布于:2023-12-24 07:28:5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337413424324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中考真题】2021年青海省中考语文试卷(附答案).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中考真题】2021年青海省中考语文试卷(附答案).pdf

标签:语文   老师   没有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