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4日发(作者:雨字笔画)
白傣风情
江春
金平傣族是水的民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的民族。金平傣族有白傣、旱傣、傣泐三种,主要分布在勐拉、者米、金水河、老勐、老集寨、大寨、勐桥、沙依坡8个乡一个镇。2008年总人口15322人,3831余户。白傣(简称水傣)分布在藤条江,金水河流域一带居住。区域地主要在勐拉、者米、金水河、老勐三个乡一个镇。2008年总人口7262人,1816余户。白傣多居住在海拔300米至600米的热带、亚热带地区。
金平白傣是我国傣族中独具特色的一个族群,其服饰衣着、传统民居、宗教信仰、语言文字、人生礼仪、节日习俗等方面都有着许多与其他地区傣族不尽相同的社会文化特征。白傣以其独特的芳姿,艳丽的色彩显得特别异彩夺目,成为祖国西南边陲中一朵瑰丽的奇葩。
白傣历史渊源:清顺治十五年(公元1658年)至清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一些傣族部落首领如勐拉刀氏、者米王氏、勐丁张氏、茨通坝李氏先后归顺清政府,受封世袭土司。清政府利用土著少数民族中的贵族沿袭充任辖区长官,“额以赋役”,戍守边陲。随着历史的发展,土司制度已严重影响社会的进步和经济发展。云南总督鄂尔泰于雍正年间奏请云南改土归流,全省相当一部分实行土司制的地区已改设流官。但由于地处边陲及民族情况复杂等原因,对这里的土司制度并未触动,直至民国六年(1917年)省政府才开始在勐拉、者米、茨通坝的土司辖地实行改土归流,设立了金河行政委员公署,并配置了流官。但因地处中越边境,表面虽已“改土归流”,实际上当地政权仍掌握在土司手中,直到民国后期也还是“土”、“流”并举,这些状态一直持续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1950年,延续近300年的土司制度才被彻底废除。
清政府册封勐拉、者米、勐丁、茨通坝四世袭土司,其中,以勐拉土司区域最大,人口最多。在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金平设县以前,傣族土司家族基本上控制着金平县所辖区域,而勐拉坝便是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饮食文化:白傣以大米为主食,爱吃糯食。大米和糯米都用甑子蒸熟,米饭用碗盛出米用筷子吃,糯米一般用芭蕉叶包出放在桌子上,则用手捏成团而 1 / 5
食。还用糯米香竹筒饭,在火灰中焐熟,劈开后食用,柔软香甜,是待客佳品。小食有扁粽、粑粑、凉粉、汤圆、小卷粉等。蔬菜则以青菜,青豆、茄子、南瓜、竹笋、山茅野菜为主。腌酸笋是白傣的常年菜。
白傣酿制的米酒最有名,用大米拌匀酒药后,蒸出来,米酒醇香。
菜肴烹制方法。从白傣的菜肴烹制方法来看,可分为烤、蒸、剁、腌、煮、炸、炒等七大类。用“烤”烹制的菜肴有香茅草烤鸡、香茅草烤鱼、香茅草烤猪肉等。用“蒸”烹制的菜肴有叶子包蒸肉、叶子包小鱼,味鲜嫩。用“剁”烹制的菜肴有猪肉、牛肉、鸡肉剁生等。用“腌”烹制的菜肴有腌竹笋、腌鱼、腌萝卜、腌酸菜等。用“煮”烹制的菜有酸笋煮鸡、煮鱼、煮肉。用“炸”有叶子包肉、粽子包肉。用“炒”与汉族大致相同。
服饰文化:白傣男服饰基本相似,身穿无领或有领对襟窄袖衣,下穿青色长管大统裤。
有的穿无领对襟或大襟窄小袖短衫,布质纽扣,下身穿宽裆大筒裤,腰系布带,喜挂包,但近几年傣族男子服饰都已汉化。女子服饰是白衣黑裙,上身着白色、浅色或蓝色等布料制成的对开圆领窄袖紧身短衣,襟前有蝴蝶排扣,下着黑色或花色长筒裙,裙底一圈花纹图案,系两米长的红、绿绸子腰带,布条两边绣有花纹图案。妇女喜用一块绣制精美图案的围腰系在腰部,长筒裙配亮光闪闪的围腰,使傣家妇女本来就窈窕纤巧的身材显得更加婀娜多姿,楚楚动人。
白傣恋爱习俗:白傣青年男女在生产生活中相互认识自由恋爱。恋爱期间,到了晚上,男青年会弹琴的拿起葫芦叮去竹楼下弹起串寨调。不会弹琴的拿着一根竹杆到姑娘住的竹楼下往姑娘的住处戳,姑娘听到音号声,会起来约会,谈恋爱一般在竹楼的阳台上。在恋爱中,如双方都喜欢了,姑娘会送给自己已锈的一对花巾给小伙子,小伙子会送自己编制的竹篮给姑娘,作为双方订情物。如双方在一段时间的恋爱中不喜欢,就退订情物,双方喜欢就告诉父母请媒人提亲。
婚姻家庭:白傣男女婚姻是平等的,无包办婚姻,但需请媒人提亲。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只要男女双方志同道合,无论与什么民族都可以通婚。实行 2 / 5
一夫一妻制,婚后家庭经济共同管理。丈夫到女方家里居住,是傣族传统婚姻习俗。以前,丈夫到女方家上门,一般需要三年。经男女父母提出要求,女方父母同意,方能携带妻子到自己父母家居住。一般来说,男女青年结了婚,生了孩子,都喜欢从父母家庭里分出,另盖房子居住。父母的财产以兄弟人数加双亲共同分配。双亲去世,财产由长子继承。
丧葬:白傣实行木棺土葬,葬礼比较简朴。人死后,一般用燃放鞭炮的方式告知村寨成员,全村各户尽快前往丧家吊唁与问候。前来吊丧者若属近亲,多带一口架子猪,数只鸡以及若干斤白酒作为吊礼;远亲及朋友背一箩谷米,携两瓶酒,或提一只鸡(鸭)作为吊礼即可。
禁忌:白傣禁忌用脚踢火塘,禁忌入卧室,禁忌在长辈面前跷二郎腿,禁忌孕妇或孕妇之夫访产妇家,禁忌砍寨中“龙树林”。
节日:白傣节日基本与汉族相同,主要有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元节,中秋节,扁米节等。
文字:白傣有文字,语言属汉藏语系壮僮语族傣语支,与其他支系的傣族语言略有差异。
金平傣文是我国四种傣文中的一种,亦称“傣端文”,来源于古印度梵文字母系统,都是拼音文字,与泰国的泰文,缅甸的缅文,柬埔寨的柬埔寨文和老挝文同属于一个体系。有44个辅音字母,根据声调的高低分为两组,共22个辅音位;有19个基本的元音字母和带辅音韵尾的韵母符号,其中单元音11个,复元音个3,带辅音韵尾的韵母符号5个,另有声调符号2个,还有67个由基本符号拼写的韵母符号。目前,全部精通的白傣文唯独有下勐村刘维音老师。懂得这种文字的人已经不多了。白傣文除金平地区外,还有越南,老挝的部份傣族沿用,傣文至今约有七百多年的历史。民间流传着许多傣文手抄的书籍,如《娜努婚努》、《布多勐》、《南窝妮》。
歌谣:白傣民间歌谣有劳动歌、生产歌、仪式歌、祝福歌、习俗歌、儿歌等几个类型。
每一类型有含有上百种歌谣。它是傣族居住环境和现实生活的标本,是傣家人在生产生活中触景生情,即兴创作传唱的口头文字,生动地描述了傣族人 3 / 5
民的采集、狩猎、农耕的古今生产斗争,社会生活。流传有《划船歌》、《给情人告别》、《傣族情歌》等等。
舞蹈:傣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比较完整地保存着传统舞蹈只有白傣。舞蹈有纺线舞、洗衣舞、划船舞、篾帽舞、摸鱼舞、四方舞、扇子舞、绸子舞、象脚鼓舞、团结舞等。
人们随口而歌而舞,生动活泼,感情细腻,动作多为动物形态的摹拟和美化,音乐除了舞蹈伴奏外,多于诗歌相结合。白傣一般以歌、舞、乐融合在一起,具有突出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更具民族歌舞的代表性和标志性。如《篾帽舞》是白傣在生产、生活中用篾帽作道具,属自娱性女性集体舞;《河边欢乐舞》是妇女们用腰带作道具,男的手持葫芦琴,边舞边弹,舞蹈韵律古朴生动,适合广场演出和大规模的自娱自乐,又适合舞台演出。《篾帽舞》在我国少数民族舞蹈大花园里,有一定位置,1975年就出现在昆明舞台上,1986年9月中央电视台对该舞蹈进行拍摄。
民间气人:懂得民间乐器的人有罗玉停,男,68岁,傣族,金平勐拉下勐人,掌握傣族乐器“叮”(葫芦琴)演奏技能。王卫国,男,70岁,傣族,金平勐拉下慢仗人,掌握傣族乐器葫芦琴演奏技能和巴乌吹奏技能。傣乡风情:普洱温泉旅游景点。勐拉裸浴的天堂。勐拉,一直是我向往已久的地方。沿着山里的一条柏油路驰去,进入勐拉这片秘境,这里群峰相缪。青翠欲滴的森林有一个冒着热气的大水塘,有不少人在裸浴。这里没有男女之别,只有婀娜多姿的少男少女;活泼可爱的小孩,年迈的老人;裸浴的天堂欢声笑语,让我激动,让我兴奋,这里就是大自然和谐的乐园。
重大节日:勐拉泼水节,农历四月中旬,来自四面八方的各族群众与傣家人一起欢度快乐的节日,藤条江河畔人山人海。节日期间有丢包、放高升、打木栗、射努、斗鸡活动。身着各族盛装的男女载歌载舞,相互泼水祝福。
朋友,当你走进傣乡,青翠葱郁的橡胶林和高大挺拔的棕榈林木、香蕉园、槟榔树、椰子树、芒果、木瓜点缀成傣乡的迷人景色,令人心旷神怡。当你伶听到《勐拉情》这首美丽的歌声,将永久思念着傣族人民深情厚谊,难以忘怀。
4 / 5
祝愿这支能歌善舞、勤劳勇敢的白傣民族在中华民族的“百花园”中增添光彩!(作者单位:金平县勐拉乡人大主席团)
5 / 5
本文发布于:2023-12-24 07:12:5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337317312482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白傣风情.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白傣风情.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