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4日发(作者:吴冠中油画)
老年人秋冬季保健及易患疾病的预防
秋冬季节来临,天气逐渐转凉,尤其是早晚温差较大。此时,老年朋友应做好秋冬季节养生保健工作,特别不要忽略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细节问题。下面我给大家讲一些保健的知识
首先,我们来聊聊老人如何防病
秋冬季是老年人意外伤害和疾病高发的季节,有很多老年病,会在秋冬季被诱发或者加重。在这之中,尤以心脑血管疾病、慢阻肺疾病、关节炎、胃病这几类老年病发作率最高。而心肌梗塞、脑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危险指数最高,容易骤发危及老人生命。安全度过秋冬老年病“坎儿”,还需要从天气变凉就开始做好预防保健,减少这些老年病带来的危害。
一、心脑血管疾病心肌梗塞等
在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是老年人常见多发病之一,尤其是脑血管疾病,患病率最高达491.8/10万人,明显高于西方国家。秋冬季节,老人更要提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作。因为寒冷的气候会使人的血管收缩,血中纤维蛋白原增加,血液粘稠度增高,导致血栓形成,使血压增高或不稳定,心脏负担加重,容易发生高血压、心肌梗塞等病。一般来说,如果冬天里老人数日或数周有乏力、头晕、烦躁、胸部不适,活动时心悸、心绞痛或心绞痛发作频繁、剧烈、持久的情况,就有可能是心脑血管疾病找上门来了。
有高血压病史的老年人要注意,遇到突然头疼、胸闷、胸疼、后背疼等症状时要及时就医。在预防方面,秋冬季节老年人要注意保暖,适当活动;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精神紧张和情绪激动;规律生活,注意劳逸结合;控制体重,多吃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定期体检或检查;还要定期进行心血管系统体检,平时适当选用一些溶栓、降脂、扩血管和防心肌缺血、缺氧的药物,老年人最好随身携带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等药物,以备发病时及早服药。另外,晨练之前、晚上睡觉前最好喝一杯温开水,便于稀释血液,以利血管相对畅通,避免疾病发作。
二、慢阻肺慢性支气管炎
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是慢阻肺病发展的“三部曲”。一般来说,老人在秋冬天里都容易发作慢性支气管炎,而且容易发展成肺气肿,其中特别是患有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老人更易发病。这段时间患上呼吸道感染的老人增多,呼吸道感染会导致肺气肿、气管炎。有的老人对感冒不在意,小感冒往往成为其他疾病的主要诱发因素,长时间咳嗽的老年人一定要到医院就医。
有慢性支气管炎的老人在冬季一定要加强个人防护,尽量不要感染上呼吸道疾病。普通的感冒会殃及老年患者的肺部,造成严重并发症,如肺水肿和急性呼吸衰竭。此外做好冬季保健,注意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服,尽量避免与感冒患者接触。饮食上不吃过敏食物、油腻食品,多吃青菜、水果,可以清肺化痰,保持气道通畅,缓解症状,并要忌烟、酒及辛辣食物。
三、低体温综合征
寒冷的冬天,有一种冬季特有的、不易引起人们重视的疾病,那就是老年性低体温综合征。这也是老年人冬季重要的致死原因之一。低体温综合征是一种机体受寒冷刺激,以体温降至35℃以下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病人自觉畏寒怕冷、皮肤湿冷、四肢冰凉、不愿起床。据调查,老年人在冬季发生低体温综合征的死亡率高达70%左右。
老年性低体温综合征目前尚无特殊药物治疗,预防尤为重要。一是要采取有效的防寒保暖措施。冬季要注意定时测量老人的体温,选择阳光充足的房间做居室,适当参加力所能及的活动,增加营养,多吃产热量高的食物,保证机体热量需要。二是要合理用药。老年人服药要谨遵医嘱,避免使用如冬眠灵等抑制大脑体温调节中枢的药物,以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三是要积极治疗慢性疾病,防止继发感染。对已患低体温综合征的患者,家人可先采取保暖措施,如老人体温仍不能回升,须尽快送医院诊治。
四、关节炎“老寒腿”
关节炎是一种常见慢性疾病,最常见的是骨关节炎和类风湿关节炎两种。我国目前关节炎患者估计有1亿以上,且人数还在不断增加。据统计,我国50岁以上人群中半数患骨关节炎;65岁以上人群中90%的女性和80%的男性患骨关节炎
冬季老年人常犯“老寒腿”病,“老寒腿”即随着气温下降而发作或加重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在寒冷、潮湿、天气变冷的秋冬季里,血管收缩,都会导致原有病变的加重。张健说,在寒冷的冬季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病情最易恶化加重,早期通常表现为发凉、麻木,腿部肌肉痉挛,“抽筋”等症状。往往早期症状并不典型,所以常会被患者忽视,误认为是老年人缺钙或是腰椎病等,耽误了最佳治疗期。
冬季老年朋友们要想缓解“老寒腿”,最好的办法就是先驱寒。老年人冬天要多用热水泡脚,保证关节部位血液循环和活动自如。但不适宜热敷,因为热敷会使关节循环不畅、发胀、发肿,不利于“老寒腿”的治疗。
由于“老寒腿”的主要症状多为膝关节疼痛,所以很多人就把锻炼目标仅仅瞄准膝关节,经常以半蹲姿势做膝关节前后左右摇晃动作。这样做其实是不科学的,因为半蹲时髌骨所承受的压力最大,摇晃反而加重磨损致使关节炎疼痛加重,老年人可以打太极拳、慢跑以及做体操等适量的运动,来缓解“老寒腿”,但都不适宜过多的运动。
五、胃病“五更泄”
秋冬季节早晚温差较大,冷空气活动频繁,人体受到冷空气刺激后,胃酸会大量分泌,胃肠发生痉挛性收缩,抵抗力随之降低导致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和原有溃疡病的复发。原来患有胃病的老年人,在冬季最容易旧病复发。对于老年人来说,胃病复发,容易出现“五更泻”。所谓“五更泻”,是指发生在黎明的腹泻,因此又叫晨泻,是老年人的常见病之一。老年人的“五更泄”患病者男性多于女性,主要是黎明时肚脐周围腹部发生疼痛,迫不及待去厕所后症状就能缓解。但平时患者还可能会有腹部畏寒、四肢不温、腰膝酸软、神疲乏力等表现。
要注意胃部保暖,饮食宜清淡,尽量少食多餐,忌酸、辣和生冷,还要戒烟禁酒,并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体育活动,尽量避免胃病复发。要防治老年人的“五
更泻”,首先要注意保暖,尤其要注意腹部及下肢的保暖。第二,饮食清淡,吃些易消化、不油腻的食物,三餐要定时定量,不要暴饮暴食。同时要讲究饮食卫生,不要吃生冷不洁食物。此外,还要注意加强锻炼,增强体质。
谈完防病的知识,我们再来说说如何保健
一到秋冬季节,人们都有这样的感觉,皮肤变的紧绷绷的,甚至起皮脱屑,毛发枯而无光泽,头皮屑增多,口唇干燥或裂口,鼻咽也燥得冒火。“秋燥”常常为多种病痛孕发之根源,秋冬季节气温越来越低,人体的免疫力也随着降低,尤其中老年人,容易旧病复发。人体的生理也要适应自然界的变化,若是体质虚弱,就难以适应这种变化,因此,秋冬保健成为当务之急。简单的说,秋冬季的保健就在于一个“调”字,具体怎么“调”,让我们来看看吧。
一、调养起居
调养从清晨开始。秋季气候干燥,但清晨却多是天高气爽,空气清新,是一日当中最为舒适的时候。早睡早起是好习惯,利于收敛神气,使肺不受秋燥的损害,保持充沛的活力。此外,据有关专家对脑血栓等缺血性疾病发病时间进行的调查研究发现,此类疾病在秋季发病率较高,而发病时间多在长时间睡眠的后期。秋季的适当早起,可缩短或减少血栓形成的机会,这对于预防脑血栓发病也是有一定意义的。
秋季昼热夜凉温差较大,应随时增减衣服,以防止秋凉感冒。为了提高人体在冬天的御寒能力,呼吸道抵抗力较弱而易患气管炎的人们,应特别进行秋季锻炼,以保证机体顺利地从夏热与秋凉“接轨”,以提高人体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与抗寒能力。
二、调节饮食
“民以食为天”,饮食调理对身体的保健功效同样不可忽视。遵循季节变换的规律,科学进食,由内而外地调养,这就是“食疗”的功效。皮肤与口角干燥、口舌生疮、咳嗽、毛发脱落等现象,这些现象常被称为“秋燥”现象。当出现此种状况时,可适当选服些滋阴润肺的补品或药粥。如沙参、百合、银耳、芝麻加粳米、冰糖适量煮粥,早晚服食,润肺生津,养阴清燥。时刻多补充水分及水溶性维生素 B和 C,多吃水果与绿叶蔬菜;不要过量吃瓜果,因为容易坏肚又损伤脾胃;少用葱、姜、蒜、韭菜、辣椒等的温燥热食物,以防温病热症。
饮食除以酸、润为主之外,还须提醒的是,夏季过后,暑气消退,人们的食欲普遍增强,加上秋收时候食物品种丰富,贪食的人们千万记得要管住你的馋嘴,以免伤及肠胃。
三、调气养生
秋冬季寒风萧瑟,多少使人触景生情,尤其年老之人,垂暮之感使得情绪低落。忧郁、烦躁的情绪变化会对身体的健康产生不少的影响。摆脱气候带来的情绪变换,应该调整好自身的精神状态,振作精神,调整状态,时刻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
四、调护运动
金秋时节是开展各种运动锻炼的好时期,我们可以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锻炼项目,运动量不宜太大也不宜太剧烈。如郊游登山是一项适宜秋季的锻炼项目,不仅增强人体的呼吸和血液循环功能,也使得人的肺活量及心脏的收缩力增大。对于久居闹市的人们来说,新鲜的空气,身体的运动,外加愉悦的心情,何乐而不为呢?
说到运动,这里我得提醒下,量力而行,注意安全是非常重要的。老年人
的骨质疏松了,一旦不小心跌跤了很容易就造成骨折。在寒冷季节,老年人穿的衣服较多,行动不灵活,加上视力不佳,反应迟钝,遇到紧急情况,不能保证身体平衡,或是道路不平整,或是道路较滑,一不小心就容易跌倒。人老了,骨质容易疏松,特别是更年期妇女,研究报告显示70-79岁的老人发生骨折是60-69岁的3倍,80-89岁的老人发生骨折是60-69的7倍,年纪越大,跌跤发生骨折的几率就越高。所以,老人过冬,预防跌倒,预防骨折,特别重要。所以我们要有一些预防的措施:
一是衣着舒适。老年人天冷穿衣应既保暖又不臃肿,以免影响行走,最好穿布鞋,或保暖鞋,既保暖又不滑。
二是小心行走。行走时看好路,不与人谈话,尽量少到闹猛的地方去,雨天、下雪天不要外出。
三是增加钙摄入和药物选用。老年人应多食含钙食品,如奶制品(牛奶、乳酪等)、豆制品等,坚持户外运动,多晒太阳,必要时可选用降钙素(如鲑降钙素)。降钙素有减低骨丢失,抑制骨吸收,改善骨质疏松的作用。
秋天来了,冬天也就不远了,我们这边有个习俗,到了立冬就要“养冬”,买些鸡鸭什么的来进补一下,不过老人如何补,还是要注意一下的。
冬季进补,营养专家认为,在低温条件下,膳食营养特点应该是:增加产热营养素,保证充足的热能。产热营养素主要包括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对于老年人来说,脂肪摄入量不能过多,以免诱发其它疾病,但应摄入充足的蛋白质。蛋白质的供给量以占总热量的15%~17%为好,应以优质蛋白质为主,如瘦肉、鸡蛋、鱼类、乳类、豆类及其制品等,不仅便于人体消化吸收,而且富含必需氨基酸,营养价值较高,可增加耐寒和抗病能力。
老年人由于消化吸收和体内代谢因素的影响,往往缺乏钾、钙、钠、铁等元素,再加上冬季人体尿量增多,无机盐随尿液排出的量也增多,因此,应及时予以补充。具体说,老年人应多选用富含铁的食物(如紫菜、柿子、香菇、黑木耳);富含钙的食物(如豆制品、青豆、藕粉、油菜、紫菜、奶粉);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如胡萝卜、小白菜、少量鸡蛋、少量肝);富含维生素B2的食物(如黑豆、香菇、奶粉、杏仁)。老年人为了预防高血压,不仅要少吃盐(每日应控制在6克左右),还要多吃钙(每日应吃800毫克)。为避免高血脂,老人膳食中胆固醇以300余毫克为宜,即每日可吃一个鸡蛋,但蛋清是优良蛋白质,可以另外再吃一些。蟹黄、虾籽、猪肝中胆固醇都较高,要有限制。粮食和蔗糖吃多了,血中甘油三酯可升高,应选用低糖、低脂的点心。老人可多吃海产品(不要吃鱼籽、蟹黄),蔬菜、水果中含钙、微量元素、维生素、食物纤维较多,可预防冠心病。老人在冬季应吃熟食热食,避免生冷食品。
进补宜食、药并行。“冬季进补,开春打虎”,对老年人,冬令进补更为重要。老年人进补应选择温热性的益气补阳之物,以补肾为主。体质不虚的老人以食补为主。进补佳品有牛肉、羊肉、鸡肉、狗肉、枣、莲子、核桃、龙眼、芝麻、木耳、蜂蜜等。另外,宜常服温性热粥汤防病保健,如糯米红枣粥、桃仁芝麻糊、银耳炖冰糖、桂圆莲子汤、鹿角胶粥等。对于体质虚弱较甚者,则应在食补的基础上适当配合补药,以助补虚之功。
冬季辨证进补是关键,否则还是食补稳妥。老人肾虚,应辨清肾阴虚还是肾阳虚。中医将肾气中对各个脏腑起滋补、润泽作用的称肾阴;起推动、温煦作用的称肾阳。肾阴虚的老人,常见肺热咽燥、腰膝酸软、耳鸣头晕、舌质偏红而少津等症状,可选服海参、枸杞以及甲鱼、银耳等;肾阳虚者,则常见畏寒肢冷、
神疲委顿、腰酸耳鸣、舌淡胖等症状,可选服羊肉、鹿肾、补骨脂、益智仁、肉苁蓉、肉桂等。
常食炖母鸡、精肉、蹄筋,常饮牛奶、豆浆等,可增强体质。将羊肉与萝卜同煮,然后去掉萝卜,加肉苁蓉15克、巴戟天15克、枸杞子15克同煮,食羊肉饮汤,有兴阳温运之功效。取发透的海参两只,切片加10枚大枣与米煮粥,加盐调味食用,有养胃健脾、补肾益血、暖背祛寒之功效。
老人进补前最好先健脾胃,做好“底补”,尤其是对于需药补的老人。所谓“底”就是打基础,加强脾胃功能,使其不致“虚不受补”。芡实是底补的最佳食选,可选用芡实、红枣或花生仁加红糖炖汤服,或用芡实炖牛、羊肉等食用。也可先服用些党参、白术、茯苓、薏仁、扁豆、陈皮之类调理胃肠的药物。另外,老人在患有感冒、发热、咳嗽等外感病症时,不要进补,以免留邪为寇,待急性病治愈后再继续进补。
前面我们讲了一些防病的知识,不过没有讲到糖尿病人的保健,主要是因为这个病比较特殊,所以放在这边单独讲下。
秋冬两季气候变幻莫测,昼夜温差悬殊,是各种疾病的多发季节。老年糖尿病病人更要从多方面加以防范,注意养生,平安度过“多事之秋”。
一、调整饮食结构
立秋后,气候逐渐干燥,气温逐渐降低,湿度逐渐减小,人的皮肤黏膜水份蒸发加速,因此,每日水摄入量应达到2000毫升,以维持水电解质代谢平衡。老年糖尿病人常伴有高血脂、高血压、冠心病及慢性呼吸系统等多种疾病,饮食应有节制,多吃蔬菜水果。常吸烟、喝酒的糖尿病患者发生大血管病变如动脉硬化、脑中风、心肌梗死、下肢脉管炎和足坏死的危险性大大增加。饮酒后会加重糖尿病情或引起低血糖,使血甘油三脂和乳酸增高,因此一定要戒酒。
二、适当运动,增强体质
运动是治疗糖尿病的措施之一。正确锻炼能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和血糖控制,减少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的使用。可在医生的建议下运动,一般每周有规律的进行五次,每次至少进行30分钟中等强度体育活动。但运动过程中尽量避免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作用最强时运动,选择在餐后30分钟~1小时,此时血糖较高,不易发生低血糖。有条件自我监测血糖的患者可在运动前后各测血糖一次,及时发现低血糖,并了解哪种运动形式、何种运动量适合自己。
三、防感冒
除了坚持运动外,糖尿病患者在秋冬交替季节,应特别注意预防感冒等感染性疾病。因为糖尿病患者的免疫力较低,容易感冒。感冒及秋冬交替气温的骤然变化对人体而言都是应激因素,而人体内的应激激素都是升糖激素,会刺激血糖的升高;感冒后处理不当还可引起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因此,一定要注意适时增减衣物,预防感冒。
四、防抑郁症
秋季气温变化不定,给人的生理、心理带来一定影响。老年人往往同时存在多种疾病,更易伤感,因此,更要注意精神调养,培养乐观情绪。有研究表明,糖尿病与阿尔茨海默症、抑郁症有一定关系,建议老年糖尿病患者保持充足的睡眠,尽量在晚上10点前入睡。老年人可约几个玩伴登高远眺,游览名山大川,愉悦心情,增强自身抵抗力,避免加重糖尿病情。
青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本文发布于:2023-12-24 00:39:1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334955624939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老年人秋冬季保健及易患疾病的预防教程文件.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老年人秋冬季保健及易患疾病的预防教程文件.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