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使功不如使过

更新时间:2023-12-23 22:24:09 阅读: 评论:0

2023年12月23日发(作者:旅游娱乐)

使功不如使过

使功不如使过

作者:刘根生

来源:《思维与智慧·下半月》2017年第09期

《后汉书》中有一句話:“夫使功者,不如使过。”唐朝太子李贤在这句话下作注:“若秦穆赦孟明,而用之霸西戎。”孟明是春秋时期秦国将领,吃了败仗自上囚车请求处罚。秦穆公以为,经大风浪才能成长,让他吸取教训再战。孟明痛改轻敌毛病,强化针对性训练,最终在关键性战役中获胜,秦国扩地千里,成为西戎霸主。

显然,所谓“使功不如使过”,并非使用有功者不如使用有过者,也不是简单容过。而是要懂得,输了一场战斗不代表输掉整个战役,要给以教训为师者赢得整个战役的机会。

在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看来,一味模仿别人的成功是不靠谱的,相反,研究失败非常重要。他在一次演讲中提到失败时说:“我花时间最多的,是研究国内外企业是怎么失败的。这两年我给公司所有高管推荐的书,都是讲别人是怎么失败的。因为失败的原因都差不多,就是那么四五个很愚蠢的决定。但是每个人都认为那个错误是别人会犯的,我怎么可能会犯。但是,你一定会犯,即使提醒过你,你还是会犯。”所以他对失败的警惕性非常高,甚至说:“我退休的那一天要写一本超级畅销书,书名就叫作‘阿里巴巴的一千零一个错误’。”

“错误是用来学习的,不是用来纠结的。”中国女排里约奥运首战失利,主帅郎平分析得失后激励队员“输球不能输人”,把输球当成学习和历练,终于收获了逆转夺冠的好结果。善于“使过”,实质是用发展眼光和辩证态度看挫折或失败。无论在哪个领域,一次或几次挫折,绝不等于满盘皆输。痛定思痛、以过为师,厉兵秣马、继续前行,才可能笑到最后。一遇挫败就气急败坏,那可能就真输了。

“使过”,需要用人者有长远的战略眼光和定力。科研也好,改革也好,都是在挫折甚至试错中“长”成的。没有经历过失败的人,对于可能存在的风险往往估计不足,而恰恰是那些犯过错误、有过失败的人,更有可能吸取教训,在后续的努力中有意识地运用那些付出过学费的经验。一些世界五百强企业常常优先录用那些有过创业失败经历的求职者,道理也在于此。

用人是一种导向。号召大家敢闖敢试,有时候可能还有人将信将疑。而敢于“使过”,大家就会放下包袱,真正投身于创新探索。在今天的改革创新实践中,有一种求全责备心理值得警惕。或是先贬不先察,一看到创新成果还有缺陷,就质疑批评,甚至一停了之;或是凡事动不动就“先放放、再议议”,给人的印象是一定要等到有万全之策再行动。这种导向容易助长“精致的平庸主义”,也就是在片面追求高成功率中跟踪模仿,把改革方案磨得没了棱角再出台,或者在大谈抢抓机遇中丧失机遇。善于“使过”,坚持在“只容为公之失,不赦为私之罪”的前提下鼓励大胆试大胆闯,面对失败冷静分析原因,才会帮助干事者从教训中聪明起来。

(裴金超摘自《太行日报》2017年6月14日)

使功不如使过

本文发布于:2023-12-23 22:24:0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334144924929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使功不如使过.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使功不如使过.pdf

标签:失败   可能   创新   战役   导向   分析   还有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