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3日发(作者:诸法因缘)
鞠躬尽瘁的典故
鞠躬尽瘁的典故1
【成语】:
鞠躬尽瘁
【拼音】:
jū gōng jìn cuì
【解释】:
指恭敬谨慎,竭尽心力。
【成语故事】:
东汉末年,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此后,诸葛亮全力辅助刘备建立蜀汉政权,形成三分天下的局面。不久,刘备病逝,儿子刘禅继位。为了帮助刘禅统一天下,他一面与东吴结盟;一面南征孟获,清除后患;还一面充实军队,准备伐魏。在出兵前,他写了《出师表》给刘禅,详细分析了攻打魏国的道理。最后表示,自己一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以报刘备的知遇之恩。这个成语比喻不辞劳苦,奋斗终身,大公无私的高贵品质。
【造句】
1、他为发展我国科学和教育事业,奋斗了半个多世纪,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
2、她为推展学前教育,鞠躬尽瘁,贡献良多。
3、包拯为人民鞠躬尽瘁的精神实在令人敬佩。
4、诸葛亮为了蜀国为了刘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5、只要事关国际民生,我必鞠躬尽瘁,全力以赴。
6、焦裕禄为了人民利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7、许多的科学家为了人类科技的进步而鞠躬尽瘁、无私奉献。
8、诸葛亮是我国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己,为蜀国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9、敬爱的周总理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我们永远怀念他。
10、他们鞠躬尽瘁地为国家的交通建设奉献一生。
鞠躬尽瘁的典故2
典源出处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注引《后晋春秋》引《后出师表》:“凡事如是,难可逆见。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鞠躬尽力”后来版本多作“鞠躬尽瘁”。又引《晋阳秋》曰:“有星赤而芒角,自东北西南流,投于亮营,三投再还,往大还小。俄而亮卒。”
释义用法
三国时诸葛亮为复兴汉室,多次由蜀出兵,北伐中原,其中先后两次上疏,为文慷慨激昂,忠烈之心,溢于言表,后人称为前后《出师表》。后终因病逝于军中。后用此典称誉报国为民、死而后已的一片真心。
用典形式
【大星落】 明·杨慎:“旧业未能归后主,大星先已落前军。”
【尽瘁心】 清·陈作霖:“将星落后,留得大名垂宇宙。老圃春深,传出英雄尽瘁心。”
【诸葛表】 宋·辛弃疾:“东北看誉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
【一表出师】 宋·陆游:“渭滨星霣逾千载,一表何人继出师!”
【出师一表】 宋·陆游:“出师一表千载无,远比管乐盖有余。”宋·陆游:“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宋·汪元量:“出师一表如皎日,千古万古鸿名垂。”
【诸葛大名】 唐·杜甫:“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象肃清高。”
【鞠躬输诸葛】 清·李载:“鞠躬讵肯输诸葛,断指终期报贺兰。”
鞠躬尽瘁的典故3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典故出处】
(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典故释义】
鞠躬:弯着身子,表示恭敬、谨慎;尽瘁:竭尽劳苦;已:停止。指勤勤恳恳,竭尽心力,到死为止。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历史典故】
诸葛亮,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是聪明与智慧的化身。他上通天文,下知地理,三教九流无所不知,四书五经,无所不晓。
47岁时,诸葛亮向后主刘禅呈上《出师表》,表明自己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己”的心迹。
为了统一中原,诸葛亮曾经多次兵出祁山,前几次出兵,都是因为粮食不继而退兵,第五次他接受了以往教训,非常重视粮食供应。他设计了一种叫做木牛(改进的独轮车)的运输工具,用它把粮食运到斜谷口囤积备用。
公元234年,诸葛亮用木牛流马运粮,做好充分准备后,约孙权同时对魏国发起进攻,两面夹击魏国。他率领10万大军出斜谷口,在渭水南岸的'五丈原构筑营垒,准备长期作战:分一部分兵士在五丈原屯田,跟当地老百姓一起耕种,以为久计。司马懿率领魏军也渡过渭水,筑起营垒准备和蜀军长期对峙。魏明帝命令司马懿只许坚守,不准出战。
与此同时,孙权应约派出三路大军进攻魏国,配合蜀国的行动。魏明帝亲自率领大军南下,大败吴军。诸葛亮只好孤军作战。蜀军很想跟魏军速战速决,但司马懿固守营垒,坚守不出,决心要打持久战。双方相持了一百多天。
有一次,司马懿虚情假意地接待前来下挑战书的使者,问道:“你们丞相很忙吧,身体还好吗?”使者回答说:“丞相很忙,军营里大小事都亲自过问。他每天早起晚睡。近来胃口也不太好,饭量很小。”使者走后,司马懿对将士们说:“诸葛孔明食少事多,怎能支撑长久呢?”不出司马懿所料,诸葛亮就在这年八月病故,年仅54岁。
按照诸葛亮生前嘱咐,蜀军密不发丧,各路人马按序撤退。
司马懿探得蜀军因诸葛亮病死而退兵的消息,立即率军追赶。刚过五丈原,忽然蜀军旗帜转向,战鼓雷鸣,蜀军将士们转身掩杀过来。司马懿大吃一惊,赶快掉转马头,下令撤退。待魏军退远了,蜀军才缓缓撤出五丈原。
虽然,诸葛亮没能实现统一中原的愿望,但是,他在政治、军事等方面的才智和鞠躬尽瘁、忠于职守的品格,永远师仪后世。
【成长心语】
诸葛亮用生命实践了自己对蜀汉集团的忠诚。为理想、事业而义无反顾的牺牲精神和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献身精神,在诸葛亮身上得到了最完美的体现。诸葛亮忠心耿耿、克己奉公的高尚品格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奋斗精神,为后人做出了最好的表率。尽职尽责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是我们应具备的素质,也是我们成长和成功的基本要素。
本文发布于:2023-12-23 01:32:4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32663654283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鞠躬尽瘁的典故.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鞠躬尽瘁的典故.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