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青山不老的感悟

更新时间:2023-12-22 18:13:36 阅读: 评论:0

2023年12月22日发(作者:形容九月的词语)

六年级上册语文青山不老的感悟

六年级上册语文青山不老的感悟

青山不老,人亦长存。《青山不老》是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三篇课文,讲述了一位可亲可敬的老人,为了让一片荒芜之地成为茂密的森林,他一个人坚持了15年,每天种树,绿化了8条沟,制造了七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的故事。他默默奉献、坚持不懈、不怕困难,最终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后代,让我们看到了我国人民保护自然、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坚强决心。

青山不老,人品可贵。这位老人,每天过着最简单的生活:拿柴,煮饭,带锹,进沟,松土,栽种,浇水,施肥,修剪,看护,如此十五年坚守一生。六十五岁开始,八十一岁仍在坚持。他的故事让我突然想起“亡羊补牢,为时不晚”这句话,是啊,什么才是最佳时期?少年?青年?壮年?肯定不会是老年!可是,这位老人,却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只要有心,有一颗恒心、耐心、真心,就会安心做在他人眼里不可能完成的事。最佳时期,不是从前,亦不是未来,而是当下。

世间纷扰太多,杂音太吵,时常会令我们“聒碎乡心梦不成”,所以,老人心中的那片世外桃源,是众人向往又欠缺的。耐得住寂寞,才能守得来繁华。珍惜当下,勤勤恳恳,旁若无人,做自己认为对的事,为自己,更为他人,未来的路很长,可再长都会有停的时候,至少当我们停的时候,回头张望,身后留下的有温暖,有感动,有生命的余温。

老人的一生他容易吗?不易。

“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盘踞之地。”这里,不仅自然灾害频繁,还随时会有生命危险。山沟的险恶,自古至今从未改变。

“六十五岁那年,他组织了七位老汉开始治理这条沟,现在已有五人离世。”留下的也只有他和两位知己,看着身边曾风里来,雨里去,喝酒聊天谈心的朋友一个个都去了,再望望远处碧波荡漾的山林,老人的心里五味杂陈,是喜中悲,又是悲中喜。他剩余的年头也不多了,因为他已暮年苍苍,年老体弱。

“他可敬的老伴,与他风雨同舟一生;一天他栽树回来时,发现她已静静地躺在炕上过世了。”他惊慌不已,痛哭流涕许久,虽然他知道,老伴终有一天会离开他,可是却不知竟来得这样快。他本想,最先走的会是自己,这样老伴就可以和女儿一起回城享清福了。可是,换作是老伴,她又真的会这样做吗?我想,他们是一样的。他们都会选择互相扶持,彼此尊重。如今,他可敬的老伴,无声地离开了他,曾经欢声笑语的家变得冷冷清清,从此孤单一人,穿梭小屋之中。

这一生,老人容易吗?不易,不易在自然灾害的难以抗拒,不易在生命轮回的必然结果,不易在风言蜚语的精神蚕食。可他,以一人之力扭转乾坤,靠得是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他无私奉献,不求回报克服自然灾害;他不怕困难,坚持不懈争取生命时间;他默默付出,低调谦虚战胜风言蜚语。

他之所以赢得世人心,只因他心中有世人。那青山不老,郁郁葱

葱,是他造福后代的丰功伟绩,是他热爱祖国的最美勋章。人品可贵,青山又怎会老去?

中华底蕴源远流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这篇课文中,我最喜欢三句话,字字皆含泪,泪泪全是情。

“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授课中,我抛给孩子们一个问题:“他真的只能种树吗?”孩子们回答:“当然不是。”“那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孩子们陷入沉思。于是,我们有了这样的对话。

“孩子们,一篇文章要想吸引我们去阅读它,自然少不了修饰语。而作者真正想要表达的内容就在这文字的背后,即言外之意。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把言外之意品出来,达到这一点你就实现了真正理解。所谓‘大道至简’,谁知道老人这句话,到底要告诉我们什么?”

孩子们似懂非懂。“孩子们,长句子分着看才会减轻思考压力。不如,我们分开想,或许会有思路。我们先来看上半句‘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他真的只能种树吗?那他为什么要这样说?”“老师,他想说的是他自己选择种树的。”

“对,但我觉得用词可以再贴切一些,他是怎样选择种树的?是命运被迫他选择的吗?那你能不能用一个贴切的词,加在‘选择’前面,凸现他选择的不一样。”“老师,他主动选择种树。”

“孩子,你看你现在说话已经越来越具体准确了。孩子们,我们的文化为什么博大精深?其实就在这字里行间中,一个“主动”不仅突出他行为的自主性,还暗示了老人甘于奉献、不求回报的高尚品格,

这可谓一语双关。”说到这儿,孩子们的眼睛都充满了神气,我想他们一定对我国的语言文字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

“现在,你能用比较具体的话说说后半句的言外之意吗?”“他想死后埋在青山上。”“你解释的非常正确,但是用词不够恰当。‘死’字用在这,不好听,有点没有礼貌,我们可以换成哪个词意思不变,话说得还表示尊重呢?”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去世。”“对,他去世后要埋在青山上。可是我觉得‘埋’的后面再加一个字也许会读起来更舒服一些,意思更完整。”有孩子小声说:“埋葬。”他们之所以小声,是因为这个字不会写,“葬”字出现在六年级下册《为人民服务》的生字表里,所以他们不会写也是能理解的。可是,我觉得这是个很好的拓展机会。

“孩子们,‘葬’这个字你一定会写,为什么?因为这个字太有生活气息了,古人造字来源于生活。你看,古人死后基本是火葬,先用木柴搭个木床,死去的人躺在上面,为了表示对死者的尊重,上面再铺上茅草,以此作为被,同时又能加速燃烧。于是就有了‘葬’字”,现在你会写了吗?孩子们频频点头。

“那请你来说一说,这句话的言外之意。”“他主动选择种树,去世后也要埋葬在青山上。”“是的,这就是言外之意,就是老人真正要表达的意思,即字面义。那作者把老人这句话以文字形式呈现出来,仅仅是为了告诉我们这个内容吗?还有没有其他想法?”“老师,还有老人默默付出、无私奉献、坚持不懈、造福后人的品格。”“对,有老人的品格,那还有吗?”孩子们又陷入深思。“一切景语皆情语,

这里面有没有一份情?”“老师,是不是老人对青山和大自然的热爱。”“对,你读出来了,老人即使去世也要葬在青山上,可见他对青山的无限热爱。现在,你知道为什么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大地单元、自然单元了吗?每一篇课文都是我们编者的用心良苦。”孩子们恍然大悟。“中国文字最大的特点就是言有尽而意无穷,我们再来看这句话,你是否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孩子们若有所思)这就是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长盛不衰的根源,文字虽有限,意境却无穷,让我们在有限的文字中,挖掘无穷的意境吧!一起再读这句话——”

“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通过第一句话的挖掘和讲解,孩子们对接下来两句话的理解就容易多了。

“孩子们,你猜老人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什么了?”“青山。”“对,这是我们大部分同学都能想到的。可是,我们最好多一种想法,当大部分同学都能想到时,这个答案很可能是不完整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那谁能说说,还转化成了什么呢?”“是他的品格:默默付出、坚持不懈、无私奉献、造福后人。”“是的,读句子不仅要看到它的字面义,还得品出它的深层义,深层义在小学阶段往往涉及品格和感情。这需要我们不断积累读书品句析词的经验,咱们慢慢来。”“那他真的能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吗?”“不是。”“那是什么?”“老师,是老人的品格代代流传下去。”“对,孩子们,你看,你们已经开始会思考了,能够透过文字看到其背后的真实含义。这就是你

们进步的痕迹,掌声送给自己。”

“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

“孩子们,这句话我也非常喜欢,不知道你有没有读它的时候想要流泪,如果有的话,那你的理解能力实在是太厉害了。谁来说说你从中读出了什么?”

有的说:“青山的生机勃勃。”有的说:“青山旺盛的生命力。”有的说:“老人的默默付出、坚持不懈、无私奉献、造福他人。”孩子们的思考止步于此。

“孩子们,作者明明可以一个人知道老人的故事,可是他却把老人的事迹以文字的方式广而告之,如今代代相传,连我们都知道了。他最后结尾这句话,还想表达什么?”

有的说:“对老人的敬佩赞美。”“你思考的方向是对的,其中必然有一份情,只不过这份情不够贴切。举个例子,你再来想一想,当爷爷过生日的时候,你经常会说什么?(长命百岁、福如东海、寿比南山……)那作者在这里说“青山是不会老的”,他还想表达什么呢?”孩子们异口同声的答道:“对老人的一份祝福。”“对呀,孩子们,你是从哪里看出作者还有这样一份情呢?你能用文中的一句话说服我吗?”“老师,倒数第二段,‘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许老人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了。’”“你真是个会读书的孩子,说话有理有据。现在你知道为什么我会说读这句话时,想要流泪了吗?也许,不久后老人也会真正离开,可是,这样一位无私奉献、充满大爱的老人,我们和作者一样,都希望他能长命百岁。结尾之处,便油然而生祝福

之意。”

“孩子们,读书虽然有方法,但也要灵活。我们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情境具体感受,文字虽然现品传情,但各有不同。希望大家读书时多思考,多感受,这样才会读出言外之意,见到广阔天空。”

一篇课文,我用了两节课讲完,第一节课整体讲,第二节课具体讲,又用了三节课挨个过关,三节课如下安排:第一节课,我出了一张课文的拓展卷,孩子做第二、三节课,每人到我这过关,然后改错(我怕他们有的地方有遗漏,这样能查缺补漏)

我的想法是,举一反三,通过这一篇课文引导孩子学会思考,夯实答题方法的同时送给孩子读书的快乐。语文的学习不应该是背背背、默默默、测测测的,这样不仅把知识学死,很有可能从此讨厌惧怕语文。

我在想,作为一名一线语文老师,我只能尽力而为,在有限的空间里,争取无限的机会为孩子们创造有趣的学习情境,希望我能坚持下去,也希望孩子们能心领神会。

这节课,虽然耗费时间长,但学习更扎实了。至少我上得十分尽兴,孩子们学得也不亦乐乎,真希望能帮助到他们。

语文是一个非常神奇又美妙的学科,这里面承载着我们想要的一切,有生活,有理想,有希望,有想象。她就像一剂良药,可以包治百病;她还像一位益友,可以启智增慧。朋友们,静下心来,一个字也好,两个字也罢,甚至无字亦可,读一读,品一品,中华文化的精华或许就会被你领悟,被你尽数吸收呢!

六年级上册语文青山不老的感悟

本文发布于:2023-12-22 18:13:3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324001624879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六年级上册语文青山不老的感悟.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六年级上册语文青山不老的感悟.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孩子   老人   文字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