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风波苏轼阅读练习题库

更新时间:2023-12-22 15:58:41 阅读: 评论:0

2023年12月22日发(作者:霸气十足)

定风波苏轼阅读练习题库

苏轼《定风波》阅读练习题库

译文: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赶上了下雨,大家没有雨具,同行的人都觉得很狼狈,只有我不这么觉得。过了一会儿天晴了,就做了这首词。

不用注意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不妨一边吟咏长啸着,一边悠然地行走。竹杖和草鞋轻捷得胜过骑马,有什么可怕的?一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照样过我的一生。

春风微凉,将我的酒意吹醒,寒意初上,山头初晴的斜阳却应时相迎。回头望一眼走过来遇到风雨的地方,回去吧,对我来说,既无所谓风雨,也无所谓天晴。

1.对苏轼的《定风波》赏析有误的一项是(C.有误,“山头斜照却相迎”是说傍晚西斜的太阳已出现,表现了作者积极的人生态度,而“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却有一些人生向晚的悲凉之意 )

A.“莫听”二字点明外物不足挂怀之意,”何妨”二字透出一点俏皮的味道,又增加了一丝挑战的意味。

B.“竹杖芒鞋”句写词人凭竹杖芒鞋从容前行,“轻胜马”传达出一种不惧苦难的轻松、喜悦和豪迈之情。

C.“山头斜照却相迎”是说傍晚西斜的太阳已出现,这与“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所传达的情感相似。

D.末尾“风雨”二字,一语双关,既指野外途中所遇风雨,又暗指词人所遇的政治“风雨”和人生险途。

2.下面对词的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这首词上下两片都是从叙事到抒情” D )

A.词的上片向读者展现了一个在人生道路上履险如夷,泰然自若,任天而动的词人形象。

B.词的下片的前三句既点明了时间,又描绘了雨后清新的风光。

C.这首词借助一件途中遇雨的生活小事来抒写词人此时独特的人生体验与处世态度。

D.这首词上下两片都是从写景到抒情,作者的感受,襟怀,见解和个性,都是紧密联系途中遇雨这件生活小事形象地体现出来的。

3.下面对词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D项,表现出了词人胸怀旷达、性格开朗、积极乐观的性格。 )

A.这首词借途中遇雨这样一件生活小事表达了独特的人生态度。

B.下片“萧瑟”二字,意谓风雨之声,与上片“穿林打叶声”相应和。

C.“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是全词的点睛之笔。

1

D.这首词体现了词人无喜无悲又无奈的心情。

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运用拟人的手法)

A.全词以风趣幽默的笔调,抒写词人和朋友出游时突遇风雨的所感所思。

B.“何妨吟啸且徐行”中“徐”字刻画出词人在风雨中高声吟咏、悠然行走的形象。

C.“山头斜照却相迎”一句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现了词人经历风雨之后的喜悦。

D.整首词于简朴中见深意,内蕴丰富,景、理、情水乳交融,历来为人们所称道。

5.下面对词的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

A.词的上片前几句写景,后一句抒发了词人的情感。

B.词的上片写主人公冒雨徐行,心情是轻快无比、安详自若的。

C.下片写主人公经历了阵风骤雨,还是觉得轻松平静,一切依然。

D.下片的前三句是写雨过天晴的景象。

6.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归去”只表达诗人有渴望归隐的心情,代表的意思是淡漠,淡然,看穿一切的意思。B )

A.词的上阕写雨中情形,诗人不理会那穿林打叶之声,吟啸徐行,无一丝慌乱之意,与小序中的“同行皆狼狈”形成鲜明对照。

B.词末句的“归去”取自陶渊明的“归去来兮”,照应上阕的“一蓑烟雨”句,表达了诗人摆脱政治上的风风雨雨、归隐田园的决心。

C.全词从叙事到抒情,以表达感受、见解到体现诗人的襟怀、个性,都紧密关系着旅途中遇雨一事。

D.诗人以曲笔抒写胸臆,把日常生活的形象和深邃的生活哲理,有机地融合统一在一起,读来令人深受启迪。

7.下列对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运用了拟人的修辞 )

...A.竹杖芒鞋轻胜马”,写词人竹杖芒鞋,顶风冒雨,从容前行,以“轻胜马”的自我感受,传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豪迈之情。

B.“山头斜照却相迎”句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词人经历风雨后,夕阳斜照给他带来的清新和喜悦之情。

C.“也无风雨也无晴”启示我们:自然界的雨晴实属寻常,人生也会“栉风沐雨”,只要顺境不骄,逆境不惧,就会少些烦恼,多些宁静和快乐。

D.这首词苏轼以风趣幽默的笔调,写出途中遇雨的所感所思,表现了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

2

8.“芒鞋”和“料峭”是什么意思?芒鞋:草鞋。料峭:形容微寒

9.词中描写了哪两个情景?一是风雨中吟啸徐行,二是风雨后斜照相迎。

10.能表达本词主旨的诗句是_一蓑烟雨任平生_

11.风大雨猛,穿林打叶,面对这样的情势,“同行皆狼狈”,与上片词人“(何妨)吟啸且徐行 ”形成鲜明对比,小序中“已而遂晴”与下片“山头斜照却相迎 ”相照应。

12.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照应小序中哪一句?

照应小序中已而遂晴”这一句,这是眼前实景实写。

13.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风很大,雨点很猛,穿林打叶,风声呼叫,面对这样的情势,一般人都会惊惶失措的。可是作者是怎样的呢?他做了些什么事情?

他不慌不忙,一边吟唱长啸,一边慢慢走路。

14.作者对于这种在雨中漫步是怎样看待的?由此可见出他怎样的心态?

作者认为拄着竹杖,穿着草鞋在雨中漫步比骑马还要轻快,这风雨有什么可怕的?表明了他泰然自若、悠闲自得的心态。

15.结合这首词,展开合理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上阙内容所展示的画面。

词人穿着草鞋,拄着竹杖,出游遇雨,却一点也不惊慌,悠闲地漫步在风雨中,把那“穿林打叶”的风雨声当作音乐,一边吟咏长啸,一边思索人生

16.上阙“竹杖芒鞋轻胜马”一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

对比。竹杖芒鞋行走在泥泞之中胜过骑马扬鞭疾驰而去,隐喻将“竹杖芒鞋”的平民生活和骑马扬鞭的贵族生活进行对比,体现苏轼对真切而平淡的平民生活的认同。

17.“竹杖芒鞋轻胜马”一句,写出了词人什么样的心情?

表现了诗人闲适、轻松、自如的心情(轻松、喜悦和豪迈之情)

18.赏析上片中的“竹杖芒鞋轻胜马”一句。

“竹杖芒鞋轻胜马”,外貌描写或夸张或对比,写词人竹杖芒鞋,顶风冲雨,从容前行。传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传达出一种面对人生的挫折)的轻松、喜悦和豪迈之情。

19.这首词,写眼前景,寓心中事,谈人生哲理。请结合词的上片,作简要赏析。

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只莫听二字便写出性情,穿林打叶声,既是眼前实景,又何尝不是作者在官场多遭打击的写照,何妨句是前一句的自然延伸,徐行又吟啸,增加了挑战色彩,谁怕就更见出作者坦荡胸怀。一蓑烟雨任平生,既豁达,又无奈。人生遭遇挫折,像遭遇风雨一样自然,不必害怕,顺其自然,山头斜照自有到来之时。

20.请从炼字的角度,任选“何妨吟啸且徐行”中的一个词语赏析。

3

示例一:“何妨”是不妨的意思,二字透出一点俏皮,写诗人在雨中照常舒徐行步的情景,呼应小序“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表现诗人的悠闲自在豁达。

示例二:“吟啸”是高声吟咏的意思,写诗人在风雨中高声吟咏的情景,呼应小序“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表现诗人的悠闲自在豁达。

示例三:“徐行”是慢步走的意思,写出诗人在风雨中仍然舒徐行步的情景,呼应小序“同行 皆狼狈,余独不觉”,表现诗人的悠闲自在豁达。

21.词的第一句写到了穿林打叶之雨,是眼前自然界中的雨,那么,一蓑烟雨任平生写的是什么雨呢?作者对这种雨怎么看待?

一蓑烟雨任平生写的是人生中的风雨,作者对人生中各种各样的风吹雨打都是无所畏惧的,体现了他坚强、乐观的精神。

22.“一蓑烟雨任平生”体现了苏轼怎样的人生态度?

不追求仕途腾达,不需要豪华的物质享受,只以超然、达观的心态对待生活,哪怕过隐士一样的清贫生活。

23.有人说“一蓑烟雨任平生”这句诗是作者生平的写照,请结合苏轼的经历简要分析。

诗句描绘的是披着蓑衣在风雨里过一辈子也处之泰然的无所畏惧的形象;表现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旷达情怀。这正是苏轼一生生活的写照:他在政治上不断受到打击,一贬再贬;但在精神上,他始终保持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

24.请描绘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所写的景象,说说其中蕴含的哲理。

一边是料峭春风,丝丝的冷意;一边是山头斜照,些些的暖意,在写景中传达出人生的哲理:寒冷中有温暖,逆境中有希望,忧患中有喜悦。

25.“山头斜照却相迎”句中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试简析其表达效果。

拟人。把斜阳当作人来写,表现了词人经历风雨之后,感受到雨后斜阳给他带来的无限喜悦之情。

26.“心有东坡词,人生无难题”,词中“也无风雨也无晴”一句带给我们怎样的启迪?

此句运用了一语双关的手法,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人生也会面临阴晴雨晦,面对成功淡定泰然,面对苦难镇定从容,像苏轼一样保持旷达超脱的人生态度。

27.赏析经典名句:“也无风雨也无晴”。

词人写眼前景寓心中情;因自然现象,谈人生哲理;同时还采用一语双关的手法,词中的“风雨”既指自然界的风雨也暗指政治风雨和人生险途。全词将深邃的人生哲理寓于日常4

生活小景中,令人领略不尽。

28.结尾“也无风雨也无晴”一句语义双关,表现了词人怎样的生活态度?请简析。

“风雨”和“晴”语义双关,既指野外遇到的风雨和晴天,又暗指人生路上的逆境和顺境。人生路上高低起伏,顺境不骄,逆境不惧,遇到任何事情能泰然处之,表现了词人乐观旷达(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

29.下阕“也无风雨也无晴”有什么含义?

既不要因为突来的风雨而担惊受怕,也不要因为阳光而欣喜若狂,顺境也好、逆境也罢,都不要太在乎。重要的是要有泰然处之、乐观豁达的心境。

30.词尾“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词人借此要表达怎样的人生感悟?又能够体现出词人怎样的性格特征?

感悟:自然界如此,人生亦如此。一切的风雨都会过去,经过暴风骤雨的洗礼,得到的常常是轻松与平静。性格:表现出了词人胸怀旷达、性格开朗、积极乐观的性格及其超脱的人生观。

31.谈谈你对下片末句“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理解。

一语双关句中“萧瑟”二字,意谓风雨之声,与上片“穿林打叶声”相应和。“风雨”二字,既指野外途中所遇风雨,又暗指几乎致他于死地的政治“风雨”和人生险途。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脱俗的人生理想。(表现出作者面对挫折,顺其自然,宠辱不惊,沉着冷静,旷达超脱)

32.你如何理解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两句?

在作者眼中,风雨交加也好,晴天丽日也好,都是没有什么差别的。结合作者当时的政治处境来看,他显然是用来比喻自己的生活遭遇和人生态度。

33.结合全词,品析“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妙处。

此句一语双关,既说出了词人无论面对下雨还是晴天,都能从容面对,不为所动,又表明了词人不为宦海沉浮、人生起伏所困扰,能够乐观旷达地面对的思想情感。

34.如何理解也无风雨也无晴这一句?

一语双关。表层,回头看刚才风雨吹打的地方,一切都归于平静。深层,无论人生遭遇多少苦难,遇到多少喜悦,都是无所谓的,表现出作者面对挫折,顺其自然,宠辱不惊,沉着冷静,旷达超脱。

35.词人借“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表达了怎样的人生感悟?此句又体现出词人怎样的性格特征?

5

感悟:在诗人眼中,风雨也好,晴明也罢,都是寻常的,没有什么差别。所以,面对人生道路上的风雨挫折,也无需畏惧,因为一切终将过去。(或“风雨”二字一语双关,既指野外途中所遇到的风雨,也暗指人生道路上所遇到的坎坷。但终会雨过天晴,一切都会过去。)②性格:虽处逆境屡遭挫折,而词人却不畏惧不颓丧,表现出了词人胸怀旷达、性格开朗、积极乐观的性格。

36.词中“风雨”隐喻什么?全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生活态度?请概括。

“风雨”语义双关,既指野外遇到的风雨,又暗指人生路上的逆境。表现了词人乐观旷达(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或:笑傲人生、潇洒乐观、积极向上、乐观自信等)

37.林语堂先生曾评价苏东坡是个“不可救药的浪漫主义者”,这首词中莫听、何妨

谁怕、 任平生、却相迎等词语充分体现了他的这种人生态度。

38.上阕“莫听”、“_何妨 _”、“_ 谁怕_”最能体现词人从容的气度。

39.词的上片连续用了“莫听”“何妨”“谁怕”“任”等词语,表达了词人什么感情?

上片连续用了莫听、何妨、谁怕、任平生等词语,写出了苏轼面对自然风雨时的从容的心理感受,也写出了他面对人生风雨时的豁达和乐观,进而言之,这便是面对苦难时一种可贵的超脱精神。

40.上片哪些词语表现了作者豁达的胸襟?莫听、何妨、谁怕、任平生

41.这首词作者以风趣幽默的笔调,写出途中遇雨的所感所思,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

表现了词人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答到“乐观”“旷达”等相关词语均可得分)

42.本词是苏轼谪居黄州时所作,作者在这首词中表现了什麽人生态度?

作者在这首词中表现了面对人生苦难之时,无喜无悲、荣辱皆忘、旷达超脱的人生态度

43.作者在词中又是如何表现这种人生态度的?

作者把自然风雨和人生风雨相类比,通过具体的词语表达出来,如:“莫听”、“何妨”、“谁怕”、“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等。

44.这首词写苏轼在路途中遇到下雨的事情,但他却从这芝麻大的小事中想到了人生,从而写到自己的处事态度,这叫什么写法?试作分析。

以小见大。词中记叙的只是出游时途中遇雨的一件小事,但从中却表达了作者洒脱,放达的人生态度。

词人写眼前景寓心中情;因自然现象,谈人生哲理;同时还采用一语双关的手法,词中的风雨既指自然界的风雨也暗指政治风雨和人生险途。全词将深邃的人生哲理寓于日常生活6

小景中,令人领略不尽。

45.这首词为读者呈现出一种无喜无悲、胜败两忘的人生哲学和处世态度,请结合全词分析作者是如何表现出这种人生态度的。

全词写眼前景寓心中情,,将深遂的人生哲理寓于日常生活小景中,通过与词人出游遇雨却不慌不忙在雨中吟咏长啸的经历来表达不惧风雨,放任人生、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同时运用双关手法,既写自然界的风雨,也暗指政治风帀和人生险途,但这些在作者心中是“也无风雨也无晴”,表达了作者“无喜无悲、胜败两忘”的人生感悟。

46.古今不同读者对这首词的理解各异,有人认为这首词是旷达人语,也有人认为这首词是归隐人语。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风雨不定,依然吟啸与徐行;暂失鞍马,内心依然轻松;纵然是蓑衣烟雨,也可了此一生;在作者眼中,春风、朝阳终会有,风雨阴晴以及一切的如意不如意总会归去由此可见这首词确是旷达人语。

47.这首词作于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丰五年)春,当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从这首词中你感受到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具体诗句,进行简要分析。

上片:“莫听”“何妨”“谁怕”“任”等词句,写出了苏轼面对自然风雨时的从容的心理感受,也写出了他面对人生风雨时的旷达和乐观;下片:“也无风雨也无晴”在作者眼中,风雨交加也好,晴天丽日也好,都是没有什么差别的。结合作者当时的政治处境来看,他显然是用来比喻自己的生活遭遇和随遇而安、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48.这首词景、理、情水乳交融,历来为词家所称道。说说你的理解。

作者在词中描绘了淡然面对风雨斜阳的情景,在叙事绘景中含蓄表明了面对人生高低起伏的际遇应泰然处之的人生道理,表现了作者旷达的人生态度和随遇而安的坦荡胸怀。

49.古人评苏轼这首词时说:“足征是翁坦荡之怀,任天而动且能道眼前景,以曲笔直写胸臆”(郑文焯《手批东坡乐府》)。结合作品简要分析词人是如何“任天而动”的。

“任天而动”即自然景物引发、牵动人的主观情感。这首词表面写道中遇雨,雨过天晴遂又感春风,又见阳光;实指人生亦会遭遇突如其来的风雨(如政治生活的风浪),而这一切终会过去,不要把它们放在心上。这便是作者的以曲笔直写胸臆。

【写作背景】

《定风波》是一首记事抒怀之作,作于元丰五年(1082)谪居黄州时。据《东坡志林》卷一记载: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蛳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这首词及小序虽7

然着力表现了吟啸徐行、任凭雨打的超然自得的人生境界。但实际上潇潇春雨和料峭春风却使苏轼得了一场病。但苏轼不提病事,而直写胸襟,表现了他旷达的胸怀。

8

定风波苏轼阅读练习题库

本文发布于:2023-12-22 15:58:4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323192124868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定风波苏轼阅读练习题库.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定风波苏轼阅读练习题库.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风雨   人生   词人   表现   作者   首词   面对   生活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