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2日发(作者:亮的成语)
1.物质的理化常数:
国标编号 31046
CAS号 109-89-7
中文名称 二乙胺
英文名称 diethylamine
别 名 二乙基胺;氨基二乙胺
分子式
分子量
C4H11N;(CH3CH2)2NH
73.14
外观与无色液体,有氨臭
性状
蒸汽压 53.32kPa/38℃ 闪点:-23℃
溶解性 溶于水、醇、醚 熔 点 -38.9℃ 沸点:55.5℃
相对密度(水=1)0.71;相对密 度 稳定性 稳定
密度(空气=1)2.53
危险标记 7(低闪点易燃液体)
主要用用于有机合成和环氧树脂固化途 剂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本品具有强烈刺激性和腐蚀性。吸入本品蒸气或雾,可引起喉头水肿、支气管炎、化学性肺炎、肺水肿;高浓度吸入可致死。蒸气对眼有刺激性,可致角膜水肿。液体或雾引起眼刺激或灼伤。长时间皮肤接触可致灼伤。口服灼伤消化道。
慢性影响:反复皮肤接触,可引起变应性皮炎。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急性毒性:LD50540mg/kg(大鼠经口);820mg/kg(兔经皮);LC5011960mg/m,4小时(大鼠吸入)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兔吸入150mg/m3,7小时/次,5次/周,6周,见支气管淋巴细胞灶性集聚,心、肝变性,角膜点状糜烂和水肿。300mg/m3尚有肾炎和肾小管轻度病变。
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及强氧化剂易引起燃烧。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有腐蚀性,能腐蚀玻璃。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物。
3
3.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4.实验室监测方法:
二硫化碳比色法《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测定方法》(第二版),杭士平主编
气相色谱法(大气)《现代环境监测方法》张晓林等主编
5.环境标准:
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居民区大气中有害物最大允许浓度
水体中有害物质最高允许浓度
污水中有机物最大允许浓度
嗅觉阈浓度
前苏联
前苏联(1977)
前苏联(1975)
前苏联(1975)
30mg/m3
0.05mg/m3(最大值,昼夜均值)
2.0mg/L
10mg/L
4.3mg/m
36.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从上风处进入现场。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喷雾状水冷却和稀释蒸气、保护现场人员、把泄漏物稀释成不燃物。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废弃物处置方法:建议用焚烧法处置。焚烧炉排出的氮氧化物通过洗涤器或高温装置除去。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应该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
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减少直接接触。
手防护:戴防苯耐油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毕,淋浴更衣。实行就业前和定期的体检。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误服者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灭火方法: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用水灭火无效。
二乙胺 ICSC编号:0444
中文名称:二乙胺;N,N-二乙胺;N-乙基乙胺;二乙基胺
英文名称:DIETHYLAMINE; N, N-Diethyl
amine; N-Ethyletnamine ; Diethamine
分 子 量:73.14
化 学 式:
C4H11N/(C2H5)2NH
预防 急救/消防
CAS登记号:109-89-7
RTECS号:HZ8750000
UN编号:1154
EC编号:612-003-00-X
中国危险货物编号:31046
危害/接触 类型
急性危害
高度易燃,在火火 灾
焰中释放出刺激性或有毒烟雾(或气体)
气体/空气混合物有爆炸性
灼烧感,咽喉痛,咳嗽,气促,胸吸 入 腔疼痛,呼吸困难,症状可能延缓(见注解)
皮 肤
可能被吸收!皮肤烧伤,疼痛,禁止明火,禁止火花和禁止吸烟
干粉,抗醇泡沫,大量水,二氧化碳
密闭系统,通风,防爆电器与照明。不要使用压缩空气填充、卸料或转动
爆 炸
着火时喷水保持料桶等冷却
接 触
新鲜空气,休息,半直通风,局部排气或呼吸保护 立体位,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给予医疗护理
防护手套,防护服
脱去污染的衣服,先用大量水冲洗,然后脱去
发红,水疱(另见吸入)
发红,疼痛,严 眼睛
重深度烧伤,失明
腹部疼痛,灼烧摄 食
感,腹泻,恶心,呕吐,休克或虚脱
工作时不得进食、饮水或吸烟
护目镜或面罩
污染衣服并再次冲洗(见注解)
先用大量水冲洗几分钟(如可能易行,摘除隐形眼镜),然后就医
漱口,饮用大量水,不要催吐,给予医疗护理
撤离危险区域,向专家咨询!通风,移除全部引燃源。尽可能将溢漏液收集溢漏处置 在可密闭容器中。小心收集残余物,然后转移到安全场所。不要让该化学品进入环境(额外个人保护:化学防护服包括自给式呼吸器)。
不易破碎包装,将易破碎包装放到不易破碎的密闭容器中。不得与食品和饲料一起运输。 F符号 C符号 R:11-20/21/22-35
S:1/2-3-16-26-29-36/37/39-45
包装与标志
联合国危险性类别:3
联合国次要风险等级:8
联合国包装级别:Ⅱ
中国危险性类别:第3.1类低闪点易燃液体
中国危险货物包装标志:7
运输应急卡:TEC应急响应
(R)-635
美国防火协会法储 存
防火。与食品和饲料分开存放。见化学危险性。严格密闭。
规:H3;F3;R0
物理状态 外观:无色液体,有刺鼻气味。
物理危险性:该气体比空气重,可能沿地面流动,可能造成远处着火。
化学危险性:加热或燃烧时,该物质分解生成氮氧化物有毒烟雾。该物质是一种中强碱。与强氧化剂反应,有着火和爆炸危险。 与硝基氰基呋咱接触有自爆的危险。
重要数据 职业接触限值:阈限值:5ppm、15mg/m3,A4(时间加权平均值);15ppm、45mg/m3,A4(短期接触限值)(经皮)(美国政府工业卫生学家会议,1997年)。
接触途径:该物质可通过吸入其蒸气,经皮肤和食入吸收到体内。
吸入风险:20oC时该物质蒸发可以迅速达到空气中有害污染浓度。
短期接触作用:该物和蒸气刺激眼睛、皮肤和呼吸道。吸入蒸气
可能造成肺水肿(见注解)。 作用可能延缓。需进行医疗观察。
长期或反复接触作用:
沸点:55.5oC
升华点:
熔点:-50oC
相对密度(水=1):0.707
水中溶解度:混溶
物理性质
蒸气压:20oC时25.9kPa
蒸气相对密度(空气=1):2.5
蒸气/空气混合物的相对密度(20oC,空气=1):
闪点:-26oC(闭杯)
自燃温度:312oC
爆炸极限:空气中1.8%~10.1%(体积)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0.58
环境数据 该物质对水生生物是有害的。
肺水肿症状常常几个小时以后才变得明显,体力劳动使症状加重。注解 因此,休息和医疗观察是必要的。应当考虑由医生或医生指定的人员立即给予适当喷药。
附加资料 编制/更新日期:1997年10月
本卡片由IPCS和CEC合作编写
本文发布于:2023-12-22 09:38:3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320911412356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二乙胺MSDS.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二乙胺MSDS.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