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球壁从外向内分为外膜

更新时间:2023-12-22 08:57:08 阅读: 评论:0

2023年12月22日发(作者:关于地理的手抄报)

眼球壁从外向内分为外膜

眼球壁从外向内分为外膜、中膜和内膜三层。

编辑本段角膜介绍

基本结构

角膜(cornea)角膜的组织结构自外向内可分为五层

角膜上皮

角膜上皮(corneal epthelium)为未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一般由5—6层细胞组成。上皮细胞再生能力较强,损伤后修复较快。角膜上皮在角膜缘处移行为球结膜上皮。

前界膜

前界膜(anterior limiting lamina)是一层透明的均质膜,由固有层的基质分化而成。前界膜损伤后不能再生。

固有层

固有层(substantia propria)是一层较厚的纤维结缔组织层。内含大量屈光指数相同的胶原纤维,纤维间除少量成纤维细胞外,均由基质充填。基质中没有血管和淋巴。这种结构是维持角膜透明度的重要因素。

后界膜

后界膜(postrior limiting lamina)是一层由角膜内皮细胞所分泌的透明均质膜,该膜损伤后有再生能力。

角膜内皮

角膜内皮(corneal endothelium)又称角膜后上皮为单层扁平上皮,细胞具有分泌、合成蛋白质的作用。内皮损伤时,可由其邻近细胞的扩展进行修复,而不是通过细胞分裂进行修复。

角膜内无血管,其营养主要依赖于角膜缘外侧的血管网及房水的渗出液供应,角膜内含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故感觉敏锐。

巩膜(sclera)主要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具有保护和支持眼球的作用。巩膜前端接角膜,后端与视神经的鞘膜相延续,由于视神经穿出形成许多孔,故称筛板。巩膜与角膜相接处,称角膜缘。角膜缘的内侧,自外向内有一环形小管,称巩膜静脉窦,为房水循环的重要通路。巩膜前方有

球结膜覆盖。球结膜上皮与角膜上皮相连续,为复层鳞状上皮,上皮下面为结缔组织。

编辑本段中膜

中膜又称血管膜 (tunica vasculosa)呈棕黑色,贴于巩膜内面,含有丰富的血管和色素细胞。可分为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

1)虹膜(iris)为血管膜的最前部分,位于角膜和晶状体之间(参见图11—1)。虹膜呈圆盘状,中央的孔称瞳孔(pupilla)。虹膜与角膜之间为眼前房,与晶状体之间为眼后房。前房和后房之间借瞳孔相通。在眼前房的周边,虹膜和角膜交界处构成一个角,称虹膜角膜角(Angulus

iridocornealis),房水由此渗入巩膜静脉窦。虹膜前表面是一层不连续的成纤维细胞和色素细胞,后表面为上皮层, 为视网膜前方的延续部分,由两层细胞组成。前层细胞分化成两种排列不同的平滑肌纤维;一种以瞳孔为中心向虹膜基部呈放射状排列,称瞳孔开大肌(dilator muscle of

pupillae),受交感神经支配,司瞳孔开大,以利于视网膜对弱光的适应;另一种环绕瞳孔呈环行排列,称瞳孔括约肌(sphincter musclc of

pupillae),受副交感神经支配,司瞳孔缩小,以防止视网膜免受强光的过度刺激,并使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像清晰。后层细胞内富有色素,为色素上皮层。虹膜颜色的人种差异,主要取决于虹膜色素细胞的多寡。色素细胞少,虹膜呈蓝色;黑色素增加,虹膜呈棕色。白化病患者因缺乏色素或色素很少,且富有血管,故虹膜呈粉红色。

2)睫状体(corpus ciliare)为虹膜后外方增厚部分。在眼球的矢状切面上呈三角形。其内面分前、后两部:后部2/3平坦,前部呈放射状突起,称睫状突。由睫状突发出的许多细丝状纤维,称睫状小带,它与晶状体相连。睫状体由外向内可分三层:①睫状肌层,由平滑肌组成,肌纤维排列方向分为外纵行、中间放射状、内环形,受副交感神经支配。看近物时,由于睫状肌收缩,使睫状体向前内移,引起睫状小带松弛,借晶状体弹性而曲度增加。看远物时,睫状肌松弛,引起相反情况。②血管层,是一层富有血管的结缔组织层。③睫状上皮层,为视网膜向前延伸的部分,由两层细胞组成,外层为色素上皮,内层为非色素上皮,均无感光作用。非色素上皮具有分泌房水、透明质酸及合成胶原蛋白的功能。

3)脉络膜(choroidea)为血管膜的后2/3部分,贴于巩膜内面,富有血管和色素细胞的疏松结缔组织。靠近视网膜一侧的毛细血管的内皮细胞为有孔型,有利于供应视网膜外层细胞的营养。色素细胞能吸收眼内分散光线,以免影响视觉。脉络膜的最内层为一层透明薄膜,称玻璃膜。

编辑本段内膜

内膜,又称视网膜 (retina)位于眼球壁的最内层,分两部分:紧贴于脉络膜内面的部分,有感光作用,称视网膜视部;贴于虹膜和睫状体内面的部分,无感光作用,称视网膜盲部。视部和盲部交接处呈齿状,称踞齿缘。在视网膜后部有一圆形隆起,称视神经乳头,在正常情况下并不凸起,称视神经盘(optic disc),由视网膜的节细胞的轴突汇集而成。视神经盘处无感光能力,称生理性盲点。在视神经盘颞侧约3.5mm处,有一黄色小区,称黄斑(macula lutea),其中央的凹陷,称中央凹(fovea

centralis),为视觉(辨色力、分辨力)最敏锐的部分。活体时,视网膜略呈红色,死后呈灰白色。

视网膜在胚胎发育早期是由前脑两侧的眼泡逐渐膨大,并局部内陷形成双层的眼杯衍化而成。眼杯由未来的视神经与大脑相连。以后,眼杯的外层演变为视网膜的色素上皮;眼杯的内层演变为视网膜的神经细胞层,两者共同组成视网膜

眼球壁从外向内分为外膜

本文发布于:2023-12-22 08:57:0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320662812353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眼球壁从外向内分为外膜.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眼球壁从外向内分为外膜.pdf

上一篇:感觉器试题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视网膜   细胞   角膜   虹膜   色素   上皮   瞳孔   视神经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