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2日发(作者:暖流作文)
《苦恼》契诃夫
这篇小说描述老马车夫姚纳内心的辛酸与苦恼。他刚死了儿子,想向别人倾诉心中的痛苦,然而偌大一个彼得堡竟找不到一个能听他说话的人,最后他只好对着自己的小母马诉说。这是一件发生在社会底层的微不足道的小事,但作者却能借此揭示出19世纪沙皇统治下的俄国社会下层小人物悲惨无援的处境和苦恼孤寂的心态,反映出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人与人关系的自私、冷漠。整体构思具有以小见大的匠心。
小说围绕姚纳想向人诉说苦恼的可怜心愿展开情节,写他先后四次想向、青年、看门人、年轻马车夫诉说苦恼,但这些人都漠不关心。最后他无奈地只能向小母马倾诉,小母马不仅听他倾诉,还闻闻主人的手。人无情而马有情的强烈对比,冷峻地揭示了当时的世态炎凉和小人物命运的悲惨,笔墨平淡而爱憎浓烈,发人深思。同时,作者又运用了将人与马相对应、相类比的暗示手法,马的处境、神态和遭遇,使人联想到车夫姚纳的处境、神态和遭遇,暗示出社会下层人民如牛马一般的生活境况,充分暴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
作品善于通过对话表现人物性格和心态。姚纳与及三个青年的对话,不仅简洁生动,而且符合特定环境和场合下人物的身份、地位和性格特征,能恰当地映射出人物此时此地的内在心理活动,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和很强的表现
力。
小说的人物静态肖像描写和细节描写也相当出色。
契诃夫简介:
俄国杰出的小说家,优秀的戏剧家。生于小商人家庭。他反对沙皇专制制度,提倡民主主义思想,创作中运用现实主义手法,善于塑造小人物。作品有《变色龙》、《一个小官员的死》、《套中人》、《万卡》、《草原》、《第六病室》等。在戏剧方面有《三姊妹》、《樱桃园》、《万尼亚舅舅》等。
契诃夫小说的言简意赅,冷峻客观,独树一帜。他与莫泊桑齐名,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有影响的短篇小说家之一。
三、写作背景
《苦恼》写于1886年,这个时候正是沙皇俄国黑暗时期,沙俄的残酷统治使许多人思想麻木冷漠,不愿意正视社会现实。在这种社会环境下,作者以冷峻的笔,客观的描绘了这种社会现状,为不幸的人们抗争。副标题:我拿我的烦恼向谁诉说。。。。。借副标题点拨主旨。
四、说明车夫姚纳苦恼的具体内容及主要的情节。
姚纳的苦恼是妻子、儿子都相继去世,生活贫困、孤苦无助,他想向别人倾诉心中的痛苦,然而偌大一个彼得堡竟找不到一个能听他说话的人,最后他只好对着自己的小母马诉说。
主要的故事情节: 1、一个贵族不听姚纳诉说苦恼
2、寻欢作乐的青年不听姚纳诉说苦恼
3、看门人不听姚纳诉说苦恼 4、姚纳把自己的心里话全部讲给小马听了
五、主题思想 这篇小说通过车夫姚纳有苦无处诉说的故事,揭示出社会下层小人物悲惨无援的处境和苦恼孤寂的心态,反映出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自私、冷漠。
六、本文的艺术特色 1、理解小说用以小见大手法反映社会现实的特色。
这是一件发生在社会底层的微不足道的小事,作者借此提示出社会下层小人物悲惨无援的处境和苦恼孤寂的心态,反映出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人与人关系的自私、冷漠,体现了以小见大的特色。
2、说明小说是如何用对话来表现人物性格和心态的。
小说通过对话表现人物性格和心态。姚纳与、三个年轻人的对话,不仅简洁生动,而且符合特定环境和场合下人物的身份、地位和性格特征,能恰当地映射出人物此时此地的内在心理活动,具有鲜明的修改特点和很强的表现力。
3、 对比手法与对应的暗示手法
作者把人与人的关系与人与马的关系相对比类比,从而收到强烈的表达效果。作者先写了姚纳心中的苦闷三次与人倾诉都未成功,或者受人斥骂,或者受人嘲讽,或者根本不
引人注意,三次与人倾诉,异中有同,总之是不被人理解和同情。文章结尾出,姚纳与马的谈话,简直是神来之笔,这一对比,一下子将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无情完全映衬出来。另外,作者在进行对比时,有意将人与马的处境、神态、遭遇一一对应。比如那青年骂马给他一鞭子又骂我要给你一个脖儿拐!马的处境、神态和遭遇,使人联想到车夫姚纳,暗示出社会下层人民的牛马一般的生活境况,充分暴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所以最后姚纳与马谈话时,小母马嚼着干草。听着,闻闻主人的手与那些人的粗暴无情形成强烈的反差,这就收到了感人泪下的艺术效果。成为全篇的画龙点睛之笔。
4、 人与马的静态肖像描写
人:车夫姚纳?波达波夫周身白色,像个幽灵。他坐在车座上一动不动,身子向前伛着,伛到了活人的身体所能伛到的最大的限度,哪怕有一大堆雪落在他身上,仿佛也觉得用不着抖掉似的
马:他的小母马也是一身白,也一动不动。它那呆呆不动的姿势,它那瘦骨棱棱的身架,它棍子一样笔直的四条腿,使得它活像拿一个小钱就可以买到的马形蜜糖饼。它大概在想心事吧。
这是小说一开始对雪中的人和马静态的肖像描写。这段描写一是细腻逼真,写得形神兼备,写出了人和马的艰难处
境和木然失神的麻木痛苦的状态。同时在描写人与马时处处加以对应,暗示着人与马的共同的可怜,为最后结尾时人与马的对话做艺术准备。由此可见,这段描写实际上是作者匠心独运的巧妙之笔。
七、重点段落分析: (一)暮色黑暗。大片的湿雪它大概在想心事吧
1、本段描写的三层次:一是环境;二是人;三是马
2、开头的暮色、大雪描写的作用:
一是为小说的展开制造一个昏暗、阴冷的氛围,为人物悲惨命运渲染气氛;
二是衬托、暗示车夫姚纳生活的艰难和内心的痛苦
3、采用的人物描写法:肖像描写
4、马的描绘的作用:主要是跟人的肖像描写构成类比显示出车夫姚纳像牛马一样的生活和地位。
5、运用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
(二)这个星期我嗯我的儿子死了!于是姚纳,与其说是觉得,不如说是听见脖子后面啪的一响。嘻嘻!他笑,好有兴致的几位爷求上帝保佑你们!
1、大家都要死的这个回答,可以看出姚纳苦恼的是:这句话回答令人体会到姚纳苦恼无处诉说的精神痛苦。
反映当时的社会心态是:反映俄罗斯社会人与人之间的麻木冷漠无情。
2、姚纳挨了脖儿拐,作者说与其说是觉得,不如说是听见脖子后面啪的一响的原因是:这说明他的内心痛苦到极点,肉体和精神均已麻木。
3、车夫姚纳挨了打还嘻嘻地笑着求上帝保佑打他的人原因是:
精神痛苦到极点又无宣泄的机会,故而此时有人骂他打他,反而会感到舒畅;这种异常心态,更现出姚纳痛苦的深度、人情冷漠的残酷。
(三)(姚纳沉默了一会儿,接着说:是这么回事,小木马姚纳讲得有劲了)
1、车夫姚纳向马诉说苦恼的原因:
由于车夫姚纳的苦恼已经不可能找到诉说的人,而宣泄痛苦又是生命自我保护的本能,所以他就只有对与他患难与共的小马倾诉。 反映的社会现实: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无情的社会现实
2、这里运用类比手法: 主要指在姚纳对马诉说中,用母马死了小马崽子来类比自己死了儿子。
3、这里运用对比手法,作用是:
姚纳的痛苦没有一个人愿意听他诉说,小马静静地听着;在人与人之间得不到半点同情,但小马却闻了闻主人的手。这一对比,极具讽刺意味地体现出人还不如马,人与人之间已经完全失去人情味,冷漠到极点。
八、重要 1、《苦恼》主要的情节:苦恼无处诉说,只能对马儿说 2、整体构思特点:以小见大
3、主旨:揭示专制统治下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无情 4、车夫姚纳的主要苦恼时:诉说苦恼无人肯听
本文发布于:2023-12-22 08:51:2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320628324277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苦恼》契诃夫.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苦恼》契诃夫.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