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市张湾区黄龙镇李家湾小学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汇报

更新时间:2023-12-22 04:42:45 阅读: 评论:0

2023年12月22日发(作者:加标点符号)

十堰市张湾区黄龙镇李家湾小学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汇报

温暖的家

——十堰市张湾区黄龙镇李家湾小学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汇报

很荣幸能有机会在全市同行中由我们李家湾小学代表张湾区的村级小学汇报留守儿童关爱工作。

留守儿童“生活上缺照顾、行为上缺管教、学习上缺辅导、品德上缺约束、安全上缺保障、亲情上缺沟通”等六大问题,是全社会关注的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为了更好解决留守儿童问题,让他们能够安心学习,家长在外安心工作,给这些留守儿童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我校近年来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制定了相关制度,采取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让这些留守孩子们能在学校这个温暖的大家庭里快乐生活、健康成长。

一、基本情况

(全区基本情况:张湾区位于十堰市城区西北部,辖区两乡、两镇、四个街道办、一个省管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一个新区(十堰工业新区)。全区现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29所,(初中5所、小学24所),其中村级中学1所,村级小学14所,全区现有学生14858人,其中留守儿童922人,随迁子女7806人。

让每名学生感受同等的温暖和关爱,享受公平教育是是张湾区教育追求。近几年张湾区教育局积极与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和妇儿工委配合,进一步保障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残疾儿童、学困生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益,在全区建立了三所留守儿童服务站。我们李家湾小学就是其中一所。)

我校的情况非常特殊,地处十堰市张湾区西郊的黄龙镇李家湾村二组,(东邻柏林镇,西、南接郧县,北邻方滩乡淹没区。辖区现有人口2.3万人,常驻人口1.8万人,黄龙辖区服务范围包括李家湾村、斤坪村、东湾村、黄龙滩村等13个村社区。)是黄龙辖区唯一的一所进城务工子女就读学校和寄宿制小学。学校现有学生251人,教师

18人, 6个班,其中进城务工子女166人,住宿生64人,留守儿童97人,占全校总人数的39%,父母双方在外的有59人,父母一方在外的有38人。学校虽然地处城乡结合部,远离闹市喧哗,网吧干扰,但这些留守儿童往往缺乏有效的监管和教育,状况非常令人担忧。

为了让这里的留守儿童接受更好的教育,工作有针对性,我校从2008年开始筹建“留守儿童服务站”。5年来服务站条件不断改善,现在设有留守儿童活动区(快乐园地)、住宿区和就餐区;配有电视机、音响设备,亲情电话,图书室、电脑室、视频聊天室、心理咨询室和活动室,目的是让这些留守儿童在学校有学的、吃的、玩的,充分感受到学校这个大家庭的温暖。

二、留守儿童现状及成因

我们发现留守学生中多数由爷爷奶奶照看,且他们的年龄在60岁以上的占54%,受教育水平在初中以下的占95%,90%的父母外出打工两三个月才打一次电话回家,到了过年才回家一趟,10%的父母两三年才回家一趟。可见,“隔代教育”现象严重,他们年事已高,文化水平较低,农活重,所以基本没有能力在孩子的学习、心理、行为等方面进行指导。

留守儿童难管,任性、性格孤僻、自卑、焦虑,学习成绩普遍较差,安全也没有保障。这些现象的出现主要原因:一是留守儿童离开了父母的关照,亲情缺失;二是无人照顾,导致他们没有安全感,心灵易受创伤。

三、主要工作与措施

针对这些问题,学校对留守儿童的管理采取了针对性的措施,让他们充分感受到“家”的温暖,主要做法如下:

(一)成立“关爱留守”工作领导小组

学校成立了以区妇联主席为牵头领导,校长为服务站站长,大队辅导员为副站长,班主任为成员的留守儿童关爱工作小组,明确了站

长是第一责任人,副站长是工作的具体负责人。定期开展教育、交流、咨询、帮扶和文体活动,建立了自上而下、多方连动的工作网络。

(二)健全制度,确保关爱工作落到实处

关爱留守儿童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学校教师更是责无旁贷,为此学校建立了《留守儿童管理交接制度》、《心理咨询制度》、《学困帮扶制度》、《服务站工作职责》、《关爱留守儿童制度》、《“爱心妈妈”职责》。如:《关爱留守儿童制度》中要求老师们首先要做到“四知、三多和三优”。 四知是知道留守儿童基本情况、托管人情况、父母外出务工情况和联系方式; 三多是在生活上多一点照顾、学习上多一点指导、心理上多一点辅导;三优先:学习上辅导优先,生活上照顾优先,活动上安排优先。

(三)开展“留守儿童”摸底工作

每学期开学初,学校对所有学生进行了全面的调查,摸清留守儿童的具体情况,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心理、安全、健康状况和家庭情况进行了解,建立详细的留守儿童个人档案,即《留守儿童工作手册》。要求班主任再次走访留守儿童家庭。通过家访、交心、谈心等形式,全面了解留守儿童。教师要与留守家长及其他监护人建立联系制度。在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立足实际,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让每一位留守儿童都在老师、同学、“爱心妈妈”的关爱之中。

(四)加大投入,改善留守儿童学习和生活条件

2011年投资70多万元新建了学生公寓、留守儿童活动室、留守儿童心理咨询室和图书室,新添置了乒乓球、羽毛球、棋类等活动器材,为留守儿童建起了功能相对齐全的活动阵地。2012年投资35万元建好了标准化篮球场地和塑胶跑道,建成了留守儿童的快乐园地,为他们的课外活动提供了方便。学校实施了营养餐计划,每周二、四中午吃营养大餐,一、三、五喝营养奶,以满足留守儿童成长的营养

需求。

(五)有针对性的开展关爱工作

家是温暖的,对于留守儿童来说学校就是他们温暖的家,老师就是他们的“父母”,同学就是他们的“伙伴”。

1、心理辅导、培养自信心

老师们在工作中了解到有的“留守儿童”缺乏自信,学习习惯差,为了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学校动员有耐心、有热心的老师担任“爱心妈妈”。要求她们各自负责帮扶几名“留守儿童”, 随时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定期家访、关心生活、指导学习,帮他们建立自信,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二年级班主任蒋老师是学心理学的,他利用所学专业知识,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疏导和心理干预,承担起了“爱心妈妈”这一神圣职责,帮助“留守儿童”走出阴霾。班上学生刘思雨,原本生活在一个幸福的家庭里,有父母的疼爱,奶奶的呵护,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在一个深冬的夜晚一场大火吞噬了她爸爸的生命,房子一瞬间化为乌有,母亲忍受不了这种伤痛,弃家而去,再没回来,从此奶孙俩过着寄人篱下的日子。刘思雨经历了这一重大打击后内向孤僻,少言寡语,经常蓬头垢面。张 老 师 经 常 与 她 促膝交谈、嘘寒问暖,带她到家吃饭,她慢慢变得活泼开朗了,脸上也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学习成绩也提高了。当然小思雨的事情也牵动着全校师生的心,任课教师为其送去书包、钢笔等学习用品,勉励她刻苦学习,学校也免去了她的书本费,为她买学平险,一学期还补助750元生活费。

2、生活上无微不至的关照

工作中还发现住宿生里大部分是留守儿童,由于在家与爷爷奶奶没有共同语言,每个星期天的下午他们都会提前来到学校,负责宿管的吴蕾老师早早站在学校的操场上等待他们,帮他们开门、辅导作业,

为生病的孩子煎药。在她的心中,这些孩子不是负担,而是快乐的源泉,她和这些留守的孩子已经成为了知心朋友,常替孩子们保管零用钱,放学后和他们一起打乒乓球、做游戏,晚饭后辅导他们作业,给他们烧水洗漱、督促就寝、帮他们盖被子,晴天帮他们晒被子。时常提醒他(她)们增减衣服。留守儿童李嘉辉是住宿生,上五年级,周末回家由十几岁的姐姐照顾。他的耳朵旁边长期发炎流血。有一天凌晨3点,吴老师在睡梦中听到有人敲门,起来一看是李嘉辉的耳朵又开始流血了,赶忙起来为他处理伤口,及时跟他姐姐联系,后来他姐姐干脆把药放在了值班室,吴老师每天准时给他擦药。

有的“留守儿童”家境贫困,一星期难吃上一顿可口的饭菜,对这样的情况,学校爱心妈妈蔡老师一到双休日就带几名留守孩子去她家改善生活,辅导学习,为她们洗澡梳头,还经常给留守儿童买衣物等等。记者问她:“你这样做觉得累吗?值得吗?”她毅然回答:“很值得,我虽然苦点累点,但心里踏实。因为从孩子的行动中深切地感受到这样做的价值,随处都能听到孩子们的亲切话语,“老师妈妈好!老师妈妈再见!’,节日里常收到孩子们精心制作的贺卡和鲜花,日记里看到他们发自肺腑之言,内心很受感动,觉得很值。”

3、做好假期交接工作

放寒、暑假之前“爱心妈妈”都要与监护人沟通,及时了解留守儿童假期的去向,把假期愿到父母打工地的或继续呆在老家的留守学生进行摸底登记,及时与妇联、村委取得联系,对前往父母打工地的留守儿童送上车,对继续呆在老家留守的孩子联系村干部负责照管。教师在假期间还要家访,了解留守儿童的假期生活并进行安全教育,做到了对留守儿童管理的无缝对接。如去年放寒假时,四年级的夏敬文因为想到放假回家和爷爷奶奶没有共同语言。就到另一位同学家里去玩,可到下午三四点钟张文社老师给他爷爷奶奶打交接电话时却发现他还没有回家,张老师及时组织教师去找,直到晚上十二点多

才在同学家找到夏敬文。看到夏敬文的那一刻,张老师才长舒了一口气,当时不仅没有批评他,反而对他嘘寒问暖,直到把他送到他爷爷手中后才想起自己还没吃晚饭。

4、让留守儿童多参加活动

学校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留守儿童在活动中得到锻炼,特别是消除孩子们心中那种每逢佳节倍思亲的痛苦。在活动中格外照顾留守儿童,班队会上给他们更多的倾诉机会,课外辅导时让他们坐在最前面,组织活动也让他们有更多的表现机会。如:今年“六一”学校举行了 “大家唱,大家跳”艺术展演活动,让留守儿童人人参加,给他们提供了展示自我的机会。还有30名留守儿童参加了“点亮微心愿,共筑中国梦”的微心愿实现活动,让他们度过了一个难忘而有意义的节日。

5、结对帮扶

学校鼓励品学兼优的学生与留守儿童结成“一帮一”共同成长的对子。 他们一起打球、下棋、唱歌、跳舞、讲故事等,增强了结对伙伴的友谊,消除了留守儿童孤独和自卑的心理。

6、亲情聊天

学校开设了亲情电话,视频聊天室,让留守儿童定期与外出务工家长通信、通电话、亲情视频,随时与父母倾诉自己的心里话,及时向父母汇报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定期组织他们给家长写《致家长的一封信》,与父母谈心,汇报学习收获,活动的开展拉近了亲人间的距离

7、社会爱心人士的善举

学校积极争取社会力量的支持:2011年在市、区妇联、团委等领导和爱心人士的资助下共捐献爱心款和物资102500元;2012年在区政协和妇联的牵头下,20名区政协委员为学校捐资14.7万元修建了标准化篮球场地和塑胶跑道;9月合众人寿为35名留守儿童每个

人捐助400元的生活费;今年7月区妇联再次为住宿生购置了一批床上三件套。三年来,社会各界捐献钱物共计40多万元。

湖北医药学院药护学院在我校设立了“爱心实践基地”,定期或不定期的到学校与留守儿童开展各种互动游戏、心理咨询活动。

社会上也有不少的爱心人士担任“爱心妈妈”开展结对帮扶工作,把留守儿童视为子女。如:黄龙镇党委书记许庆一为贫困留守学生王阿兰每学期资助1000元;李家湾村妇女主任李秀菊认领张明英作干女儿,每周接她到家改善生活,过年给她买新衣等。

四、取得的成效

1、五年来,亲情通话累计通话时间800多小时,写致家长一封信1000多封,心理辅导120人次200多小时,视频聊天500多人次600多小时,爱到关爱留守儿童有430名已上了中学。

2、在学校老师们的耐心辅导下,留守儿童的难管、任性、孤僻、自卑、焦虑等心理问题渐渐消除了,变得活泼、开朗、自信了。留守儿童的心里也充满了阳光,知道了如何感恩社会、回报父母。

3、社会关注度高了,爱心人士从媒体上了解到留守儿童的情况后常来学校认领或帮扶。

4、学校在关爱留守儿童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受到上级好评,2012年春被省妇联授予“省级留守儿童服务站”。 省妇联主席专程来学校调研留守儿童工作,省教育厅领导为留守儿童服务站题词“留守儿童服务站,我们幸福的家”。

五、困惑与思考

我校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还在摸索之中。留守儿童作为当前的一个社会问题,我们也存在着一些困惑。①无经费保障。学校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建议建立长效机制的经费保障机制,不能仅靠社会爱心人士的力量。②留守儿童管理风险问题。大家都有同感,在留守儿童管理上,学校和老师责任太大又很被动,父母外出务工把孩子往家一

搁就不再管了,更有个别家长玩“脱管”,孩子生病了老师要往医院送,不按时回家老师要四处寻找,发生意外伤害就说学校没管理好。我们认为:学校和教师对留守儿童的关爱是“爱心”而不是“义务”,家长应该理解并知道感恩,让老师们体会到关爱工作是一种快乐,而不是负担,不能让学校和老师担太多的风险,开展工作如履薄冰。③今后将不断改进工作,努力把我校建成方滩、柏林、西沟的留守儿童服务站中心站,以此带动全区留守儿童关爱工作。

总之,留守儿童需要全社会共同关心、关爱、关注。学校更应该站在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的高度,解决好留守儿童问题。我们有信心做好这项“关爱工程”,群策群力,克难奋进,勇于创新,学习借鉴与会各校好的经验和方法,力争使我校成为留守儿童快乐成长的温暖的家。

最后再次感谢市教科院给了我们一次向老大哥学校学习的机会!

十堰市张湾区黄龙镇李家湾小学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汇报

本文发布于:2023-12-22 04:42:4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319136512336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十堰市张湾区黄龙镇李家湾小学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汇报.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十堰市张湾区黄龙镇李家湾小学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汇报.pdf

标签:留守   儿童   学校   工作   关爱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