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2日发(作者:施工现场平面布置)
35分钟,你够用了吗?
——构建有效的美术课堂教学之我见
美术新课改在教育事业中轰轰烈烈地开展了几年,但伴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人们对这场课改的看法褒贬不一,笔者曾多次听到这样的声音——
声音一:学生的苦恼
“在美术课堂上,老师只讲一会儿就让我们自己画了,有时根本不讲就让我们直接画了。每次为了要创作什么而伤透脑筋,有时等到下课铃声响,我们还不知道到底要画什么?因此,作业总不能及时上交。”——这是小岛大部分学生的心声。
声音二:美术教师的烦恼
“自从新课标实施以来,连课堂教学时间由原先的40分钟变成了35分钟了,时间缩短了5分钟。在35分钟的课堂里,我们既要讲授、演示,还要让学生欣赏、创作,最后进行评价作品,学生们根本就完成不了作业啊!”——这是大多数美术教师的心声。
„„
如今的美术课怎么了?35分钟美术课堂,到底够用了吗?这个话题便成了每一位美术教师的焦点话题。那就让我们走进课堂探寻问题的焦点,其实不难发现存在很多问题。
问题一:在美术课堂上,不难发现有的教师简单说明本课要求,便让学生“动”起来,这就所谓的新课程开放的教学模式。学生在课堂上没有情感体验,没有内心感悟,怎么能表现出生动的画面,怎么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呢?这样的课堂有效吗?
问题二:《美术新课标》指出:“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也许美术教师们是受到了新课标中总目标的影响,“精心设计”着教学环节,课中交流、师生互动、合作讨论„„一堂课下来,教师讲得精彩,学生听得认真,可回想这样的课,学生到底学到了多少?这样的课感觉像是“杂烩课”,缺乏整体的美术教育体系。
问题三:随着新课程的全面推广,为了优化课堂教学,出现了很多的公开课、展示课等课,这些课都有“作秀”倾向。课前教师准备充分,有的甚至长达半月之久。课堂上,教师设计环节安排流畅也十分热闹,乍一看,师生互动性很强,课堂效果很好。但给人感觉不真实。一时间美术课堂在技法教学上只“走过场”,学生学得很肤浅。这种“高成本”的“豪华课”与收获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种“有效果”的教学就一定是好吗?
1
„„
就上述现象来看,我们的美术课堂教学还存在许多无效教学现象。
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发展的主渠道,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强调的是构建有效的美术课堂教学,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有效的教学成果,使学生乐于学习,勤于探究,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35分钟,究竟该怎么用?如何使我们的教师拥有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理念,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是我们研究的焦点。结合本人多年的教学实践,简单谈谈自己的一些不成熟经验。
一、课前准备——做好提高课堂教学的第一步
《线条的魅力》课堂剪影: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 音乐若干段 学生——水彩笔或记号笔
„„
课堂上,精美的课件始终吸引着学生的眼球:蝴蝶“小点点”从稻田开始它的“旅行”了,它飞过老树桩,飞过屋檐„„飞过“世界之桥”——东海大桥,最后飞到了小朋友的笑声里。“小点点”飞行的路径变成了它美丽的线条,学生感到很惊奇,也使学生了解了线条的姿态美;教师收集各种自然景物、生活中动态的线图片,通过课件一一播放展示,学生在欣赏基础上联想,进一步感受线条的魅力;课中,我还设置了学生欣赏大师和同龄人线描作品,通过欣赏学生感受绘画作品中线条丰富的变化与表现力。
在作业环节,我为了不让学生有“无从落笔”的现象发生,于是课前准备几段音乐,学生听爵士乐、圆舞曲、拉丁曲等音乐,尝试用线条来表现他们的感受。当音乐响起,他们便把听到的感受、心情、情绪用线条在纸上表现出来,随后根据线条的组合排列进行联想,再次创作。很快,一幅幅构思奇特、富有创意的学生作品诞生了。
本节课,为了把更多时间留给学生,做好课前准备是提高美术课有效性的前提和关键。课前,我制作课件,收集自然景物图片、大师和同龄人的范作,这些都为学生创作提供了广泛的学习资源。我认为,课堂上精美的有效课堂教学离不开课前的准备,课前准备充分到位,课堂教学效率就高,反之,课堂教学效率就不理想。
二、兴趣——让课堂更愉悦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愉悦中爱上美术课堂。
《东南西北》课堂剪影:
在传授如何折“东南西北”方法时,我故意装作不会折,向学生请教。我试着角色转换,并请一位会折的学生上台向大家传授“东南西北”的折法。
2
师:“同学们,老师和一些同学都不会折这个‘东南西北’,哪位愿意来当小老师帮助大家吗?”
“我会折!”
“我愿意教大家!”
„„会的学生个个举起小手,争当小老师。
“小ב老师’,请你上来吧!”
被叫到的这位学生感到特别荣幸,教得有模有样,而下面坐着的同学听得也很认真。我与学生还相互交流,如何使“东南西北”装饰得更漂亮。最后,学生根据自己设想的意图,通过粘贴、绘画等形式进行装饰着自己心爱的作品。
长期以来我们的师生关系,实际是一种不平等的人际关系。传统的教学模式多以“教师讲,学生听”,教师一味地“表演”,这严重地扼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我们应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倡导建立一个师生平等、互学的空间,在教学活动中主动转换教师角色。教师走下“权威”的讲台,深入到学生中去,与学生交往、合作,成为他们共同学习的引导者,成为相互交换意见的参与者,成为他们的合作伙伴,成为他们创作中的顾问,成为他们成长中的“大姐姐”。 《东南西北》课中,我尝试的这种教学模式,使教学不再是单纯的“教”与“学”,而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使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
2、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是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直接动力。
《美丽的鱼》案例:
一说到画鱼,大多数的学生总喜欢画两个大小不一的三角形相接,或者画两根孤线交叉的鱼,这真是令我伤透了脑筋。为改掉以往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我精心制作课件,给学生们来一段“声情并茂”的“现场实况”, 当中还穿插播放深受学生喜爱的动画片——《小鲤鱼历险记》,充分利用这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不断地观察和讨论各种鱼的动态、造型变化、色彩表现,以及细部刻画等,学生们固有的鱼的形象立即被崭新的视觉概念所替代了。
教学手段愈适应教学对象的规律和心理特点,就愈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大家的学习兴趣,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美术教学就是一种直观的形象教学,一个现场的绘画或制作演示,一个声色并茂的多媒体课件的运用等多种的教学手段的优化运用,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大容量的学习和掌握了美术知识和技能,创造出最佳教学氛围,既给学生以直观的美的感受,又给学生以极大的启迪,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乐趣,激发创造激情,让课堂更愉悦。
三、生成问题——让知识技能更巩固
3
开放的课堂教学,必然会促使生成问题的发生,教师面对预设外的生成问题如何去有效地调控,把这些生成的问题为我促成教学目标的达成所服务,为学生正确理解所学知识、接受知识,从而形成有效的学习能力所服务。提高处理生成问题的有效性,是新课程赋予教师驾驭课堂的一种新的能力,同时也是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提高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我在《瓶子的畅想曲》的一课教学中,用自己的作品做教学资源,让学生欣赏并提问:“看到老师手中的作品,你们有什么想问的吗?”。我的意图是让学生直观欣赏作品,学生根据自己所观察到的向老师提问(请教老师的制作方法)。可当我要放下作品时,有一位男孩子手举得高高的,我疑惑地把他叫起,说:“你有什么问题吗?”
“老师,我能问你问题吗”“可以!”
“老师,这只长颈鹿身体的花纹我觉得不够醒目。我有更好的方法,你看„„”
我顺着这位学生的思路,很快把这个瓶子进行重新装饰。这个过程让我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在评价教师的作品中,我看到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以及自己的教学成果。我试想,何不让学生再次创作,要求把瓶子装扮得更奇妙,孩子们在深厚的兴趣推动下,兴高采烈地投入到创作中。由于每个小朋友的思维感觉各有不同,而且没有固定对与错的评价标准,随着丰富的想象,一幅幅奇妙多姿而富有趣味的佳作展现在眼前。
作为教师要有一种教学的智慧,要完全摆脱教案的束缚,对于课堂上突发的事件,不是束手无策,而是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有效地处理了这一突发事件,并使之成为良好的教学资源,为我所用,让学生真实地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四、评价——让学生更自信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新的教学评价改变了以往只重结果不重过程,只重教师不重学生的教育观念。让学生积极参与美术作业的评价,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绘画技巧、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我们可以采用自评、互评等多元的评价手段。
1、自评
教师的评价固然重要,学生的自我评价尤其关键。进行自我评价,有助于学生提高美术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有效地提高学习质量。同时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特点,了解学生对美术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以及在观念和方法上的进步,发现学生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及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在一次作业自评中,课题是第六册的《我的喜怒哀乐》,此课旨在表现人物的表情特征并能用色彩来表现人物的喜怒哀乐。学生塑造的人物表情各式各样,从色彩方面看大部分学生用红、黄、蓝、橙来表现人物的脸。可班中的一位男同学却 4
用白和红来表现。我有些疑惑不解,好奇地问这位学生,当其评述自己的作品,把自己的内心感受公之于众,大家才恍然醒悟。原来他那天考试考得不理想,怕妈妈会批评他,还没有进家门已经吓得脸都白了。可她妈妈接过试卷并没有批评他,而是耐心的教育他时,他的低下了头,脸也红了。他的独特创意想法也给了我们不少的启迪。我想,自评充分体现学生在美术学习活动中的自主地位和作用。
2、互评
如果说学生自评有主观的成成份,那么其他同学的观点则像一面镜子代表了不一样的视点和思想,因此学生之间的互评也是必不可少的。同学之间的相互评价是一种很好的交流机会。学生自己来观察、思考、总结、评价他人的作业,在评价他人作业时,因知识结构、认知水平、感情和价值取向方面的因人而异,其评述是对别人作品的一种全新诠释,也是一次口头的二度创作,既能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发展审美能力。
当学生创作完作品后,我都会鼓励学生把自己的作品拿到台前,或是放到特定的环境中,与同学们一起分享。这样近距离的观察不仅使绘画者有一种整体的视觉印象,同时也可以在与众多作品的对比中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学生通过互评也可是小组内的评价。在课堂教学中,让小组成员对组员的作品进行评述。这样,学生评述的机会大大增加对于提高有很大帮助,以儿童自身的眼光来评判他们自己的学习表现和创造成果更有说服力。在以上这些互评方式中,我还注意指导学生如何给同学提意见。如:强调用“我觉得„„”或“我认为怎样更好!”的句式让学生套用。弱化互评中容易产生的一些矛盾。强化从找优点入手进行评价,再找出不足。这样做使学生参与到评价作品内容中来的同时,对其本身就是一种综合能力的培养。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也是一名教师永远追求的目标。如果我们美术教师能认真做好课前准备,课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生成问题的有效性,并通过多元评价手段进行教学。那么,我们的课堂始终能让学生有一种期待,有一种新奇,有一种无法抗拒的吸引,这就是有效教学。相信,我们的课堂35分钟,够用!
【参考文献】:
《中国美术教育》2007年
《美术新课程标准》
《构建有效课堂 向45分钟要治理》王金涛
5
本文发布于:2023-12-22 04:25:1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319031924815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35分钟.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35分钟.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