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汪伦》教学案例评析_教案教学设计

更新时间:2023-12-22 01:51:54 阅读: 评论:0

2023年12月22日发(作者:关于冬至的古诗)

《赠汪伦》教学案例评析_教案教学设计

《赠汪伦》教学案例评析

背景阐述:

《语文课程标准》中则明确要求诵读、背诵优秀诗文,小学阶段不少于160篇(段)。让学生从小就接受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以获得终身受益的古诗文经典的基本修养。可见古诗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轻视的内容,让学生有效地理解古诗内容,感悟古诗意境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然而我们常常教得一丝不苟,从每个字每个词的意思到每句诗的意思,再到进行科学准确地诠释甚至要求学生照搬、照抄、照背参考书对古诗的解释,显得呆板,缺乏生命活力…如此种种发人深省。

《赠汪伦》是语文a版教科书第四册中的一首古诗,这首诗是我国唐代大诗人李白所作的,主要描绘了诗人告别朋友的情景,体现了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教师如何教好古诗,学生如何学好古诗,怎样让这个民族“瑰宝”焕发新的光彩呢?这是从接到上课任务后一直困绕在我脑海里的问题。在我最初的设计中把着力点放在了摒弃逐字逐句串讲支解,激发学生兴趣、发展思维、读书感悟和体会情感上。

课堂再现:

《赠汪伦》教学片段一:

师:诗是要读的,哪位小朋友能用读来告诉大家,李白和汪伦的感情的的确确很深?

生: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把“深千尺”、“不

及”读重音。)

师:我听出来了,你觉得李白和汪伦之间的感情有点深。有没有谁觉得他们的感情还应该深一些呢?

生: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不仅指把“深千尺”、“不及”读重音,还把这两个词拉长了音来读:深——千——尺、不——及。)

师:哦,我听出来了,李白和汪伦之间的感情原来是这样的深呀!来,我们一起读出来吧!看着我的手势来读!

生根据老师手势(师将手从很高处一直往下伸),将“深”读得重,音拉得长……

〈赠汪伦》教学片断二:

师:现在你就是一代文豪李白,你就站在船头,刚才的一切,让你不禁脱口而出——

生站起来,双手背在背后朗读诗。

师:相聚的日子总是过得那么快,李白不得不离去了,这深情的踏歌,这清澈的桃花潭水,更是触动了离别的情怀,他在心中轻轻地念道——

生深情面伤感地朗读诗。

师:是啊,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再好的朋友也会有别离,只要相聚的日子是快乐的,分别时又何必忧伤呢?就让这首诗挥去那淡淡地离愁别绪吧——

生洒脱地朗读诗。

《赠汪伦》教学片断三:

师:李白和汪伦的感情如此深厚,但是细心读读这首诗的前

两句似乎有点问题啊。你们读读看是不是有问题。

生读。一会儿功夫有几个举起了手,而且脸上洋溢着发现的喜悦,急于要把自己的发现说出来。

师: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生:李白和汪伦之间的感情那么深,汪伦怎么到李白上船都要走了才来送呢?

师:你真会读书,一下子就读出了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老师要向你学习。据说李白这次来桃花潭游玩是汪伦请来的。李白在汪伦家住了好几天,汪伦每天以美酒款待,还送钱财给李白花。可见汪伦对李白也是一往情深。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汪伦这么迟才来送行呢?书上没写,资料也查不到。下面,就请小朋友们大胆地猜一猜,可能有哪些原因?

生:我想可能是汪伦去买礼物给李白来迟了。

师:嗯,合情合理,有这个可能。就这样想。

生:我想可能是汪伦昨晚和李白饮酒多喝了几杯,早上睡得太沉了,起来迟了。

生:我想可能是汪伦想要用这种方法给李白一个惊喜。

生:我想可能是汪伦想通过这种方式给李白留下一个很深的印象,让李白记住他。

生:我想可能是汪伦舍不得李白走,很伤心才来迟的。

生:我想还有可能是李白不想麻烦汪伦,就悄悄地走,汪伦才来迟的。

师;刚才几位小朋友都是从汪伦的角度来说的,你能从李白的角度考虑,有创意!

生:也可能是李白在汪伦家住得久了,很不过意,想走,可汪伦又拼命挽留他,他没办法就偷偷地走,结果还是被汪伦发现了。

……

教学片断四:

师:播放桃花潭的画面。

生:通过图文声像,动静快慢构造出的集直观性、情感性于一体,富有感染力的理想境界,来到桃花潭,和李白一起荡船于其中。

评析:

《新课标》对低年级诗词教学的要求是“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二年级的学生虽然已经有了学习古诗的一点经验,但理解能力还不是很强,本案例设计时把重点落在读通、读顺、读熟古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反复吟诵、看图、想像、猜测、表演了解诗的意思,体会汪伦和李白的深厚友情。

那么,本堂课是怎样让古诗教学情趣盎然呢?如何做到将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从合作伙伴、学习内容、探究方式,都给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力,并有效利用音乐、绘画、媒体教学等手段创设情境,,让学生调动内在的情感因素,充满兴趣地朗读,在读中自悟,通过读读、想想、听听、演演、评评,入境悟情,从而领悟诗意,体验诗情,上出新意,让古诗教学变得“有情、有趣、有味、有景”呢?

一、诵读,让古诗教学“有情”。

常言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注于目,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是一种复杂的心智过程。它有助于帮助学生掌握每个汉字的音、形、义,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和感悟,并且在情感体验上得到一个升华,对语言的形成和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诵读,不仅是将视觉上的文字语言转化为听觉上的有声语言的朗读活动,更是一种美的创造。

如教学片断一中,虽然学生已通过注释或工具书知道了“深千尺”“不及”的意思,但我还是反复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诵读,在帮助学生获得课文中的诸多信息,又帮助学生展开联想与想像,在抑扬顿挫的节奏中感受了古诗的语言之美,在优美和谐的韵律体验了古诗的声韵之美,在喜怒哀乐中激发学生的情感之美,在知、情、意的融合中产生意蕴之美。不仅让学生真正理解了这首诗的意思,还感悟了这首诗意境。这样,抽象的语言符号化为具体的情感体验,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语言文字的距离,使学生对语言文字有了感情,有利于学生深刻理解和“学以致用”。

二、表演,让古诗教学“有趣”。

有人说:“儿童是天生的演员。”的确,小学生特别喜欢模仿和表演。在教学片断二中,我正是借助了有效的情境表演,让学生获得角色体验,走进作品所描述的那个看得见、摸得着,能闻其味、听其音、辨其色的活生生的具体形象的世界中,再通过形象的动作、神态、诵读多角度、全方位感悟抽象的古诗,这比简单的“说教”或借助工具书有更深刻、灵动的效果,而且在表演过程中,学生的心灵得到放飞,想象得到展现,创造力得到开发。

三、猜测,让古诗教学“有味”

古诗理解最让学生感兴趣的方法是猜测法。教学片断三中,对“为什么来迟”这个问题的提出及其答案的猜想,既是孩子们自主发现,又是创造性的释放,又是对他们口头表达能力的锻练,还是深入感受汪伦和李白朋友情深的过程,更重要地是让孩子们觉得特别“有味”。

四、多媒体,让古诗教学“有景”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对具体形象的事物感兴趣,并易于接受,而抽象的语文知识则不容易引起学生注意力的集中,且单调刺激的注意稳定性很难维持长时间,要较长时间地维持注意的稳定性,必须是注意对象有变化,因此,须借助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创设情景,为学生提供感性材料。

在教学片断四中,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桃花潭的画面,通过图文声像,动静快慢构造出直观性、情感性为一体的富有感染力的理想境界,把学生带入桃花潭中,和李白一起荡船于其中。最后让学生通过感情朗读把书面语言还原成学生大脑中活生生的画面,使学生身临其境,使学生学中有趣,趣中有美,美中有景。因为《赠汪伦》这首古诗,诗人融情于景,借景抒情,教师要让学生学会语言文字的同时,感受桃花潭水的深,但是学生没有亲眼见过桃花潭,没有直接感受,存在思维跨度和理解难度,由于课堂条件有限,如此丰富的信息仅凭口头讲解是不易表达完整透彻的。

在古诗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将抽象、凝炼的语言与具体形象的实物联系起来,将诗中的“意象”化为可作用于视觉的一幅幅

栩栩如生的画面,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课文内容所涉及到的情景。使文章直观、形象、富有感染力,能够引人入胜。那么学生边听、边看、边思考,教学将会起到事到功倍的效果。

培根曾说:“读诗使人灵秀。”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取的许多古诗都是千古名篇、经典中的经典。在教学中,我们可通过“诵读、表演、猜测、多媒体”等手段,让教学变得“有情、有趣、有味、有景”,以便更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取古诗营养,探索古诗真谛,使学生充实起来,“灵秀”起来。

《赠汪伦》教学案例评析_教案教学设计

本文发布于:2023-12-22 01:51:5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318111424806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赠汪伦》教学案例评析_教案教学设计.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赠汪伦》教学案例评析_教案教学设计.pdf

标签:学生   古诗   教学   朗读   体验   语言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