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1日发(作者:世界因你而精彩)
促“正”避“负”话迁移
学习迁移简言之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它在中学教学学习中普遍存在。按影响的效果分类,学习迁移可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正迁移表现为原有学习对新学习起促进作用,有利于新知识、新技能的掌握;负迁移则相反,表现为原有学习对新学习起干扰或抑制作用,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有效利用迁移规律,大胆引导学生探索数学学习的方法,使人们形成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学习能力和探索发现能力。
一、促进正迁移,防止负迁移
1、善于揭示两种学习情境中的相同要素
“两种技能之间的迁移取决于它们共同的过程性知识(用产生式规则表示),共同的过程性知识越多,它们之间的迁移也就越大”,桑代克的“共同因素说”认为:学习迁移的产生,是由于两种学习情境存在共同因素,共同因素越多,迁移效果越大;没有共同因素,则不会产生迁移,通过共同因素促进迁移,一般都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学生如“数”概念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泛化和深化的过程,开始只学自然数,知道了自然数的性质和一套运算法则,随着学习的深入,开始接触正分数,这是自然数集的扩充,而自然数就成了这两种学习情境中的共同要素,突出这个共同要素,就很容易使学生产生正迁移,从而把自然数的某些性质和运算法则推广到分数,此后,正分数扩充到有理数,有理数扩充到实数,实数再扩充到复数,也有相似的教学过程。
再如,一元一次不等式概念教学设计片段:
(1)回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并完成练习。
解下列方程,并用数轴表示它的解;①3x=18;②5x-3=7x+1,引起旧知的体系,回忆一元一次议程,学习迁移的发生应有个先决条件,就是学生需先掌握原理、形成类比,能迁移到具体的类似学习中,旧知掌握越扎实、越成体系,越容易形成正迁移,避免负迁移,这是非常必要的前提。
(2)将议程中的等号改写为不等号引入概念。①3xb→x> ”的同学,对用字母表示数后字母本身意义的理解肯定是模糊的,当教师发现学生产生类似负迁移时,应及时给暴露出知识缺陷的学生“补课”,首先应明确指出进入中学后碰到的字母a,不一定是正数,也有可能是负数甚至是0;其次要乘机检查学生对于不等式的性质是否准确掌握,因为对不等式性质概念模糊,也会产生以上的负迁移,若学生掌握了相关知识的本质以后,这样的负迁移自然就不会再出现,全国优秀教师王金战在指导学生习题“求y=sin2x+3sinxcosx+4cos2x这个函数的最值“时,就从初三的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开始分析讲解起,引导学生把高中学过的所有三角函数公式都推导了一遍,王老师正是通过一道题对学生脑中的数学知识结构查
漏补缺,及时补救,让一个刚开始对三角函数类题目一窍不通的学生在接受王老师指导后,以后面对此类题目充满信心。
3、运用负迁移引发创新思维,激发学习兴趣
当学生进行新的学习时,有时往往爱“想当然”,教师可以顺其意将之推向极端,以暴露其中的谬误,从而引发学生的生疑、析疑和释疑的思索过程,促使学生放弃其错误观念,实现由原有认知结构向新的认知结构的转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学《有理数的乘方》时的新课引人:
师:“我手里的这张纸厚0.1毫米,现在将它对折3次,总厚度不足1毫米,如果对折30次,请同学们估计一下总厚度为多少?”
学生纷纷作出估计,有的说30毫米,有的说60毫米,胆子大一点的学生说10米。
师:“经过计算,这厚度将超过10座珠穆朗玛峰叠起来的高度。”
学生顿时惊鄂了,有的表示不相信,有的拿出纸来试着对折,更多的则是陷入了思考,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形成了,学生的全部心理活动都集中到了这堂课的学习中来,学生纷纷投入到了对该问题的思索、讨论中,“有理数的乘方”这个新知识也顺利由学生和老师共同探求得出,教师正是利用学生这种推理思维的“负迁移”,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再适时启发引导,促使正迁移的形成。
4、善用负迁移进行思维品质培养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影响迁移的因素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教师可依据“负迁移“产生的不同原因,借机进行思维品质培养,把坏事转化为好事。
例如,初一年级学生在比较“a“与 “-a”的大小时,很容易不假思索地判定是“a>-a“,这一方面是受“正数总是大于负数”学生把“a”看成了正数,把“-a“看成了负数的迁移影响,另一方面是学生没经过认真思考就轻易作出判断,其实此题需要区分情况讨论:当a>0时有a>-a;当a=0时有a=-a;当a<0,a<-a;此时教师可抓住机会,告诫学生看问题不能想当然,不能望文生义,被表面现象所迷惑,提醒学生分析问题应全面。
综上,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考虑并运用学习迁移规律,结合学生特点,深入钻研教材,精心备课,选择适宜教学方法,恰当组织教学活动,合理组织练习复习,帮助学生形成和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既要创造条件诱发正迁移,又要采取恰当的措施防止负迁移,当负迁移产生后,还要合理地利用负迁移,促进负迁移向正迁移转化,以此大大提高教学活动成效,真正实现“为迁移而教”。
本文发布于:2023-12-21 20:26:3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316159524783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促“正”避“负”话迁移.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促“正”避“负”话迁移.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