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歌诀最新

更新时间:2023-12-21 17:56:44 阅读: 评论:0

2023年12月21日发(作者:生命之美)

趣味歌诀最新

书名:趣味方剂歌诀主编:田朝晖 内容提要 本书共三十章。第一章介绍常用记忆方剂的七种方法和九类趣味歌诀。第二章到第三十章共收载 720 首临床常用方剂,每首方剂包括出处、药物组成、趣味歌诀、注解、功效、主治。其主要特色在于趣味歌诀,歌诀以白话文形式,或描写动作,或描写景物,或畅叙幽情,通过谐音,运用联想法记忆方剂的药物组成,此种歌诀不似歌诀,胜似歌诀,阅读过程中可以给读者带来巨大的兴趣和快乐,从而提高学习效率,适合于中医院校学生及广大中医药爱好者学习参考。 前 言 中医历经数千年,不断丰富和发展,对中华民族的繁衍与昌盛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迄今仍为人们的健康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并将逐渐走向世界造福于全人类。中医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而论治的主要武器就是方剂,作为一名临床医生,需要掌握一定数量的方剂用于临床治疗疾病。西汉医家淳于意说: “人之所病,病病多,医之所病,病方少” 。由此观之,历代医家都十分重视掌握一定数量的方剂。学习方剂的主要内容是记忆药物组成、功效及主治,而三者间又尤以药物组成最难, 少药之方可轻易而背,多药之方却很难记忆,往往朝记夕忘,夕记朝忘。 清代医家汪昂著《汤头歌诀》,在继承古方汤头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文词流畅,注释精当,理法兼备,寥寥数语,将药物组成、功效全部包含在内,该书被誉为方剂汇海中的珍品,流传广泛,影响深远。其缺点是趣味性差,必须反复读诵,才能记忆,加大了学习的难度,而且浪费时间,不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 湖北民族学院地处神奇美丽的湖北西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这里有着“世界硒都”和“华中药库”的美称,笔者 2006 年 9 月来到湖北民族学院医学院学习中医学, 有幸跟随陈龙全教授学习方剂学的相关基础知识,陈老师授课,严谨中不失随和,随和中不失幽默,注重基础能力的培养,每次上课前都要求我们默写方剂的药物组成, 正是在陈老师的影响下,使我对方剂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虽然初入门道,浩如烟海的方剂只是了解了一点皮毛,但我有大刀阔斧、只争朝夕的锐气,更有百折不挠、长期坚持的韧性,去慢慢学习它。时间在分秒中飞逝,空间在万水千山中定格,蒙受陈老师的指导,三年来,我们编写了一本用于记忆方剂药物组成的集子,名曰《趣味方剂歌诀》 ,该集以五年制本科教材为蓝本,对一些临床常用方剂编写趣味歌诀,绝大多数歌诀属于原创歌诀,也有少部分来自其他相关趣味记忆书籍, 歌诀以白话文形式,或描写动作,或描写景物,或畅叙幽情,通过谐音,记忆方剂的药物组成,此种歌诀不似歌诀,胜似歌诀,阅读过程中可以给读者带来巨大的兴趣和快乐,提高学习效率,特别适合初学者一阅。 例如,《景岳全书》中暖肝煎的歌诀为:小狗无肉铃铛响。小曰小茴香,狗曰枸杞子,无曰乌药,肉曰肉桂,铃曰茯苓,铛曰当归,响曰沉香。歌诀虽然不合医理,但读者在谈笑之间却可轻松记住方剂的药物,此所谓“不管黑猫白猫只要能抓住老鼠就是好猫”,也所谓“杀猪杀屁股,各有各的刀法”。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趣味歌诀也有其缺点,其一是歌诀不包括功效和主治,其二是通过有些字的谐音联想药物时容易混淆。因此,在使用此书时,还应该弄清制方原理,把握药物组成、配伍、功效、主治、用法用量之间的内在联系,深刻理解,融会贯通,才能加深记忆。 清代医家张锡纯说:吾辈生古人之后,当竟古人未竟之业,而不能与古为新,俾我中华医学大放光明于全球之上,是吾辈之罪也。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读之让人振奋,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中医中药的发展,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的关键在于创新,创新的前提是继承,作为初学者来说,认真记忆一些古人用之灵

验的方剂,无疑是在做继承中医这样一件伟大的事情。由于能力和学识有限,书中难免出现错误,敬请读者批评与指正。 目录第一章 趣味方剂歌诀概述第一节 学习方剂的重难点第二节 记忆方剂的常用方法第三节 趣味方剂歌诀的分类第四节 趣味方剂歌诀的特性第二章 解表剂第一节 辛温解表1 麻黄汤2 麻黄加术汤3 麻杏苡甘汤4 大青龙汤5 三拗汤6 华盖散7 桂枝汤8 桂枝加葛根汤9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10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11 九味羌活汤12 大羌活汤13 香苏散14 小青龙汤15 射干麻黄汤16 加味香苏散17 苏羌达表汤18 防风汤第二节 辛凉解表19 桑菊饮20 银翘散21

麻杏石甘汤22 越婢汤23 柴葛解肌汤24 柴葛解肌汤25 升麻葛根汤26 竹叶柳蒡汤第三节 扶正解表27 败毒散28 荆防败毒散29 参苏饮30 再造散31 麻黄附子细辛汤32 加减葳蕤汤33 葱白七味饮第三章 泻下剂第一节 寒下34 大承气汤35 小承气汤36 调胃承气汤37 大陷胸汤38 大陷胸丸第二节 温下39 大黄附子汤40 温脾汤41

三物备急丸第三节 润下42 麻子仁丸43 五仁丸44 润肠丸45 济川煎第四节 逐水46

十枣汤47 控涎丹48 舟车丸49 疏凿饮子第五节 攻补兼施50 黄龙汤51 新加黄龙汤52 增液承气汤53 承气养营汤第四章 和解剂第一节 和解少阳54 小柴胡汤55 柴胡桂枝干姜汤56 柴胡枳桔汤57 蒿芩清胆汤58 达原饮59 柴胡达原饮第二节 调和肝脾剂60 四逆散61 枳实芍药散62 逍遥散63 加味逍遥散64 黑逍遥散65 当归芍药散66 痛泻要方67 半夏泻心汤第三节 调和肠胃68 生姜泻心汤69 黄连汤第五章 清热剂第一节 清气分热70 栀子豉汤71 白虎汤72 白虎加人参汤73 白虎加桂枝汤74 白虎加苍术汤75 竹叶石膏汤第二节 清营凉血76 清营汤77 犀角地黄汤78 清宫汤79

清经散第三节 清热解毒80 黄连解毒汤81 泻心汤82 凉膈散83 普济消毒饮84 青盂汤第四节 气血两清85 清瘟败毒饮86 神犀丹87 化斑汤第五节 清脏腑热88 导赤散89 清心莲子饮90 龙胆泻肝汤91 泻青丸92 当归龙荟丸93 左金丸94 戊己丸95 泻白散96 清胃散97 泻黄散98 玉女煎99 芍药汤100 黄芩汤101 香连丸102 白头翁汤103 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104 清肝汤第六节 清虚热105 青蒿鳖甲汤106 秦艽鳖甲散107 清骨散108 当归六黄汤109 地骨皮散第六章 祛暑剂第一节 祛暑解表110 香薷散111 新加香薷饮第二节 祛暑利湿112 六一散113 益元散114 碧玉散115 鸡苏散116 桂苓甘露饮第三节 祛暑清热117 清络饮第四节 清暑益气118 清暑益气汤第七章 温里剂第一节 温中祛寒119 理中丸120 附子理中丸121 理中化痰丸122 桂枝人参汤123 吴茱萸汤124 小建中汤125 黄芪建中汤126 内补当归建中汤127 大建中汤第二节 回阳救逆128 四逆汤129 四逆加人参汤130 白通汤131 参附汤132 回阳救急汤133 回阳救急汤134 黑锡丹第三节 温经散寒135 当归四逆汤136 黄芪桂枝五物汤137 乌附麻辛桂姜汤第八章 表里双解剂第一节 解表清里138 葛根黄芩黄连汤139 石膏汤第二节 解表温里140 五积散第三节 解表攻里141 大柴胡汤142 厚朴七物汤143 防风通圣散第九章 补益剂第一节 补气144 四君子汤145 异功散146 六君子汤147 保元汤148 参苓白术散149 七味白术散150 补中益气汤151 举元煎152

升陷汤153 升阳益胃汤154 玉屏风散155 生脉散156 人参蛤蚧散157 人参胡桃汤158 五痿汤159 益气聪明汤160 补肺汤第二节 补血161 四物汤162 胶艾汤163 圣愈汤164 桃红四物汤165 补肝汤166 养心汤167 当归补血汤168 当归生姜羊肉汤169 归脾汤第三节 气血双补170 八珍汤171 十全大补汤172 人参养荣汤173 炙甘草汤174 加减复脉汤175 泰山磐石散176 五福饮第四节 补阴177 六味地黄丸178

知柏地黄丸179 都气丸180 麦味地黄丸181 耳聋左慈丸182 左归丸183 左归饮184

大补阴丸185 虎潜丸186 二至丸187 一贯煎188 补肺阿胶汤189 月华丸第五节 补阳190 肾气丸191 加味肾气丸192 十补丸193 右归丸194 右归饮195 拯阳理劳汤第六节 阴阳并补196 地黄饮子197 龟鹿二仙胶198 七宝美髯丹第十章 固涩剂第一节

固表止汗199 牡蛎散200 牡蛎散第二节 敛肺止咳201 九仙散202 五味子汤三节 涩肠固脱203 真人养脏汤204 四神丸205 桃花汤206 地榆散第四节 涩精止遗207 金锁固精丸208 水陆二仙丹209 桑螵蛸散第五节 固崩止带210 缩泉丸211 固冲汤212

固经丸213 震灵丹214 完带汤215 易黄汤216 清带汤217 收涩止带汤第十一章 安神剂第一节 重镇安神218 朱砂安神丸219 生铁落饮220 磁朱丸221 珍珠母丸第二节 补养安神222 天王补心丹223 柏子养心丸224 孔圣枕中丹225 安神定志丸226

酸枣仁汤227 甘麦大枣汤第三节 交通心肾228 交泰丸229 朱雀丸230 黄连阿胶汤第十二章 开窍剂第一节 凉开231 安宫牛黄丸232 牛黄清心丸233 紫雪234 至宝丹235 行军散第二节 温开236 苏合香丸237 冠心苏合丸238 紫金锭239 通关散第十三章 理气剂第一节 行气240 越鞠丸241 柴胡疏肝散242 金铃子散243 延胡索散244 瓜蒌薤白白酒汤245 瓜蒌薤白半夏汤246 枳实薤白桂枝汤247 枳实消痞丸248

半夏厚朴汤249 厚朴温中汤250 良附丸251 匀气散252 天台乌药散253 导气汤254

橘核丸255 暖肝煎256 加味乌药汤257 乌药汤258 正气天香散259胃痛宁260 乌药顺气散261 启膈散262 高良姜汤二节 降气263 苏子降气汤264 定喘汤265 葶苈大枣泻肺汤266 四磨汤267 五磨饮子268 旋覆代赭汤269 橘皮竹茹汤270 橘皮竹茹汤271 新制橘皮竹茹汤272 丁香柿蒂汤第十四章 理血剂第一节 活血祛瘀273 桃核承气汤274 抵挡汤275 下瘀血汤276 血府逐瘀汤277 通窍活血汤278 膈下逐瘀汤279

少腹逐瘀汤280 身痛逐瘀汤281 补阳还五汤282 复元活血汤283 七厘散284 温经汤285 温经汤286 艾附暖宫丸287 生化汤288 失笑散289 丹参饮290 活络效灵丹291

宫外孕方292 大黄蟅虫丸293 复方竹节参片第二节 止血294 十灰散295 四生丸296

柏叶汤297 补络补管汤298 溃疡丸299 咳血方300 小蓟饮子301 槐花散302 槐角丸303 黄土汤第十五章 治风剂 第一节疏散外风304 川芎茶调散305 菊花茶调散306

苍耳子散307 大秦艽汤308 小续命汤309 消风散310 消风散311 当归饮子312 牵正散313 小活络丹314 玉真散315 三生饮316 大醒风汤317 乌头汤318 五虎追风散319 薏苡仁汤320 九百锤药液第一节 平熄内风321 羚角钩藤汤322 钩藤饮323 镇肝熄风汤324 建瓴汤325 天麻钩藤饮326 大定风珠327 小定风珠328 三甲复脉汤329 救逆汤330 阿胶鸡子黄汤第十六章 治燥剂第一节 轻宣外燥331 杏苏散332 桑杏汤333 翘荷汤334 清燥救肺汤335 沙参麦冬汤第二节 滋润内燥336 养阴清肺汤337 麦门冬汤338 百合固金汤339 玉液汤340 琼玉膏341 增液汤342 五汁饮343 消渴方344 当归润燥汤第十七章 祛湿剂第一节 化湿和胃345 平胃散346 不换金正气散347 柴平汤348 藿香正气散349 一加减正气散350 二加减正气散351 三加减正气散352 四加减正气散353 五加减正气散354 六和汤第二节 清热祛湿355 三仁汤356

藿朴夏苓汤357 黄芩滑石汤358 茵陈蒿汤359 栀子柏皮汤360 茵陈四逆汤361 甘露消毒丹362 连朴饮363 蚕矢汤364 二妙散365 三妙丸366 四妙丸367 八正散368 五淋散369 石苇散370 牛角散371 当归拈痛汤372 宣痹汤373 瞿麦汤第三节 利水渗湿374 五苓散375 四苓散376 茵陈五苓散377 胃苓汤378 猪苓汤379 防己黄芪汤380 防己茯苓汤381 五皮散382 白术汤第四节 温化水湿383 苓桂术甘汤384 真武汤385 附子汤386 实脾散387 鸡鸣散388 萆解分清饮389 萆薢分清饮390 肾着汤第

五节 祛风胜湿391 羌活胜湿汤392 独活寄生汤393 三痹汤394 蠲痹汤395 胡麻丸第十八章 祛痰剂第一节 燥湿化痰396 二陈汤397 导痰汤398 金水六君煎399 茯苓丸400 温胆汤401 十味温胆汤402 半夏丸第二节 清热化痰403 清气化痰丸404 清金降火汤405 小陷胸汤406 柴胡陷胸汤407 滚痰丸408 竹沥达痰丸第三节 润燥化痰409 贝母瓜蒌散410消瘰丸第四节 温化寒痰411 苓甘五味姜辛汤412 冷哮丸413

三子养亲汤第五节 治风化痰414 止嗽散415 金沸草散416 半夏白术天麻汤417 定痫丸418 白金丸419 神仙解语丹420 涤痰汤第十九章 消导化积剂第一节 消食导滞421 保和丸422 大安丸423 枳实导滞丸424 木香导滞丸425 木香槟榔丸426 健脾丸427 枳术丸428 橘半枳术丸429 和中丸430 葛花解酲汤第二节 消症化积431 桂枝茯苓丸432 海藻玉壶汤433 消瘿五海饮434 内消瘰疬丸第二十章 驱虫剂435 乌梅丸436 理中安蛔汤437 连梅安蛔汤438 化虫丸439 苦楝杀虫丸440 布袋丸441 肥儿丸442 伐木丸第二十一章 涌吐剂443 瓜蒂散444 三圣散445 救急稀涎散第二十二章 治疡剂第一节 散结消痈446 仙方活命饮447 五味消毒饮448 四妙勇安汤449 五神汤450 犀黄丸451 醒消丸452 牛蒡解肌汤453 阳和汤454 中和汤455 小金丹456

苇茎汤457 大黄牡丹汤458 清肠饮459 薏苡附子败酱散第二节 托里透浓460 透脓散461 托里透浓汤462 托里消毒散第三节 补虚敛疮463 内补黄芪汤464 保元大成汤 第一章 趣味方剂歌诀概述 第一节 学习方剂的重难点 方剂是中医在审证审机,确立治法的基础上,按照组方原则,通过选择合适药物,酌定适当剂量,规定适当剂型及用法等一系列过程,最后完成的药物治疗处方。从形式上看,方剂由药物组成。张仲景开辨证论治之先河, 《伤寒论》和《金匮要略》被称为“方书之祖”,其方被誉为“经方” ,随后历经唐宋明清发展,方剂数量逐渐增多,可谓浩如烟海,二十世纪末期,国家重大课题《中医方剂大辞典》的研究者们统计历代有方名的方剂数量达十一万余首。 学习方剂的主要内容是记忆药物组成、功效及主治。药物组成与方剂的功效和主治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方面, “方以药成”,药物是方剂构成的基础,单味药性能的认识是临床选药组方的依据,很多情况下方剂功效就是药物功效的集合。另一方面,“方药异同”,也就是方剂的功效不等于方中药物各自功效的相加,而是方内诸多药物综合作用的体现。无论是“方以药成”还是“方药异同” ,方中的药物组合直接决定着方剂的功效, 因此,记忆方剂药物组成是学习方剂的重点。

加之要求记忆的方剂数量之多, 方剂的药味之多, 方与方之间常常容易混淆,所以,记忆方剂药物组成也是学习方剂的难点。 例如《温病条辨》三仁汤由杏仁、飞滑石、白通草、白蔻仁、竹叶、厚朴、生薏苡仁、半夏组成,其功效为宣畅气机,清利湿热,主治湿重于热之湿温病。此方可谓“方以药成” ,杏仁宣通上焦肺气;白蔻仁行气化湿,宣畅中焦;薏苡仁渗湿健脾,疏导下焦;半夏、厚朴行气化湿,散满除痞;滑石、竹叶、通草清利下焦;诸药合用,其功效和主治不难理解,关键是要能记住由这八味药而合成的一个团体,也许记住这样一个团体并不困难,但如果需要记忆的团体多了,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难点。 第二节 记忆方剂的常用方法 《辞海》中“记忆”的定义是;“人脑对经过事物的识记、保持、再现或再认。从现代信息论和控制论的观点来看,记忆就是人们把在生活和学习中获得的大量信息进行编码加工, 输入并储存于大脑里面,在必要的时候再把有关的储存信息提取出来,应用于实践活动的过程。把两者结合起来,可以将记忆的含义表述得更确切一些。所谓记忆,就是人们对经验的识记、保持和应用过程,是对信息的选择、编码、

储存和提取过程。 据报道,前苏联莫斯科大学有一位学生在图书馆的石阶上不小心摔了一跤,大脑受到了撞击,从此,他的记忆力好到了极点,像《真理报》这样的大报从头版到第八版,只要他阅读过后,每篇文章都能倒背如流。这是为什么呢?科学研究表明, 人的大脑功能只有很小一部分被开发和利用,人的脑细胞并没有得到充分使用, 人们通常使用的记忆方法多是运用了左脑的一部分功能而已,而右脑的功能则很少得到利用,该大学生可能是摔跤后开发了右脑的功能吧。 我们平常说泰国的首都曼谷,实际上这是一个简称,泰国首都的全称是“共台甫马哈那坤奔地娃劳狄希阿由他亚马哈底陆浦改劝辣塔尼布黎隆乌冬帕拉查尼卫马哈洒坦”,共四十一个字,人脑能记住吗?从理论上讲,是能记住的,人的记忆潜能是无限的,有些人记忆力好的出奇,是因为他们有着自己独特的方法,记忆方剂也是一样,苦读是必须的,方法也是必不可少的。古往今来,牢记方剂为历代医家所重视,《医方歌括》和《汤头歌诀》的问世正是古人追求学习方法和学习巧记的集中体现,以下简单介绍记忆方剂的常用方法。 1 歌诀记忆法 歌诀记忆法是指背诵附在方剂学教材后面的方歌。这是最为常用的学习方法,通过背诵方剂歌诀,便于掌握方剂的组成,功效及主治等主要内容,而且编的好的方歌生动、形象,精炼,又朗朗上口,易理解,易记忆,便于运用。如《伤寒论》麻黄汤的歌诀为: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服之宜。首先,歌诀读起来顺口,听起来顺耳,为记忆打下了基础。二是短短 28 字包含了方名、组成、主治症候等方面的内容。这种歌诀以七绝形式为主,一旦背诵,不易忘记,背诵这种歌诀不失为学习方剂的好方法。其缺点是必须反复读诵,才能记忆,浪费时间。 2 加减记忆法 加减记忆法是指以掌握一首或几首代表方为基础,然后进行加减,即可变化为多首临床常用方剂。此方法适合系统掌握方剂的药物组成。如补气基本方《圣济总录》四君子汤加上陈皮则成为《小儿药证直诀》异功散;异功散加上半夏则成为《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六君子汤;六君子汤加上砂仁和木香则成为《古今名医方论》香砂六君子汤;而四君子汤加上补血基本方《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四物汤则成为气血双补的代表方《瑞竹堂经验方》八珍汤,再加黄芪、肉桂,则成为温补之剂《传信适用方》十全大补汤。 3 方名记忆法 方名记忆法是指根据方剂的名称来记忆方剂的方法。古人在对方剂命名时,多会找一些能代表本方特色的内容来命名,若能弄清每一方的特点,很多方就能很容易记忆。 3.1 方名为方中部分药物 有些方剂的方名是方中的君药,因为君药能体现本方的治疗目的,故以君药命名。方中君药只有一味,则以这一味命名,如《伤寒论》麻黄汤的君药为麻黄;有的方中君药是两味,则以该两味命名,如《通俗伤寒论》蒿芩清胆汤的君药为青蒿和黄芩;另外,有些方剂命名的药物也不一定都是君药,如《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芍药汤中君药为清热燥湿的黄芩和黄连,而不是芍药。 3.2 方名为方中全部药物 有些方剂因方中组成药物很少,所以作者直接将其用于方名中,诸如此类的方,可见其名而知其组成,无需花太长时间记忆其药物组成。如《伤寒论》麻杏 《伤寒论》麻黄附子细辛汤,石甘汤由麻黄、杏仁、石膏、甘草组成; 《金匮要略》麻黄杏仁薏苡仁甘草汤、苓桂术甘汤等也是如此。 3.3 方名为方剂的功效 有些方剂的方名就是其主要功效。如《内外伤辨惑论》补中益气汤的功效为补中益气; 《温热经纬》清暑益气汤的功效为清暑益气; 《医方集解》金锁固精丸的功效为补肾涩精,效如“金锁”故名。 3.4 方名为方剂的主治症 有些方剂的方名是该方剂的主治症。如《医学心悟》止嗽散治疗

风邪犯肺所致的咳嗽; 《摄生众妙方》定喘汤治疗风寒外束,痰热内蕴所致的咳喘;

《丹溪心法》痛泻要方治疗肝虚脾强之痛泻; 《医学衷中参西录》固冲汤主治冲任不固之证。 4 比较记忆法 比较记忆法是指对同一大类方剂,或不同类但组成相似、功效、主治却不同的方剂,或组成、功效不同而用以治疗同一类疾病的方剂,加以比较,找出其相同点与不同点,或各方特点,从而达到加深理解,利于记忆的方法,此种方法适合记忆方剂的功效和主治。 4.1 比较方剂药物组成’ 有些方剂的组成大体相同,仅一二味药不同,但其功效和主治也有所不同。如《伤寒论》 中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和甘草泻心汤三方在组成上都用了黄连、干姜、半夏、人参、大枣。其中,半夏泻心汤加用了黄芩,主治寒热互结之痞证;生姜泻心汤加用了黄芩、生姜,主治水热互结之痞证;甘草泻心汤加用了黄芩,且重用甘草,主治胃气重伤,寒热互结之痞证。 4.2 比较方剂药物用量 有人说,中医的不解之谜在于量,有些方剂组成相同而量不同,其功效和主治也不同,对这些方剂进行比较,有利于准确记忆。如《伤寒论》中桂枝汤、桂枝加芍药汤和桂枝加桂汤均由桂枝、芍药、大枣、甘草和生姜组成,但因桂枝和芍药的量不同而功效、主治各异。桂枝汤中桂芍各三两,意在调和营卫,主治太阳中风证;桂枝加芍药.

趣味歌诀最新

本文发布于:2023-12-21 17:56:4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315260412291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趣味歌诀最新.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趣味歌诀最新.pdf

标签:方剂   歌诀   记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