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1日发(作者:怎么催眠)
五味中药,升阳正气
五味中药,升阳正气
《江苏中医》杂志有三个医案,全和正气天香散有关。
其一,治呃逆。
周某因生气后胃痛复发,打嗝恶心。经治疗胃痛已减,但嗝与恶心却加重了。伴有进食减少,腹胀,畏寒喜暖。苔白腻,脉弦缓。
辨证为情志不佳,中焦脾胃阳气虚弱,消化机能不振,膈气上逆,胃失和降。
治当温中散寒,理气降逆。投正气天香散加高良姜、丁香、降香各10克,服药2剂症减,又进5剂,不嗝不恶心了。
其二,治胃脘痛案。
苔白腻,脉弦细。
辨证为寒邪入侵中焦,气滞血瘀,胃失和降。
苏某胃痛3年,不时发作,进食减少,嗳气吐酸。舌边有紫色,治当温中散寒,疏肝和胃,化瘀止痛。用正气天香散加延胡索、白术各10克,高良姜、炙甘草各6克。
服药5剂,胃痛减轻,吐酸亦少,饮食稍增。照原方再服12剂,胃痛消失。
其三,治寒疝。
林某左侧睾丸肿痛10余日,痛引小腹,劳动则加重,行走不便,
阴囊发凉,自服止痛片,其痛不减,坠而且胀,恶心,进食不消化。舌淡,苔白,脉沉弦。
辨证为肾阳不足,阴寒内盛,寒凝经脉,阳气失运而成。
治当温肝散寒,理气止痛。投正气天香散加橘核、延胡索、小茴香各10克,肉桂5克。
服药3剂,腹中觉热,放屁频频,睾丸肿痛减轻。再接着服5剂,肿痛消失。
上述三种呃逆,胃痛,寒疝之治疗,均以辛温疏气,疏肝除郁而治。
《内经》曰∶百病皆生于气,男子属阳,如太阳当空,易消散郁气。女人属阴,阴天低温,不易散凝结之气机。故男子气病者少,女人气病者多。由于肝主疏泄与藏血,故气病以肝为宅,兼影响它脏,引来多种病症。
出自金元四大名医之首刘完素的
正气天香散
升阳而疏散寒气,温运正气,舒肝解郁。治郁气上冲心胸,伴有胁肋胀满,腹中结块,月经不调,或眩晕呕吐,恶寒与发热交替等。
组成:
乌药60克 香附末240克 陈皮 苏叶 干姜各30克。
方中乌药打头阵,通治邪滞诸气,并升阳除沉寒。
其味辛香,善通气机。其性温通,散寒止痛。能外除邪气而理肌,内宽中而顺气。同时还能补命火,温下焦,从而去掉子宫之沉寒。
香附,疗气郁之王,能调血中之气。
其味辛,血中之气也可行。苦味能燥湿化瘀。甘平之性能适应多种体质。是疏肝解郁,理气宽中,顺气逐痰的能手。肝胃不和,气郁不舒,胸腹胁肋胀痛,月经不调,崩漏带下,无不可用。
乌药遇香附,共散诸气,解郁结而止痛。
苏叶,治气神药。色紫兼入血分,调理经血,散血脉之邪。
性味芳香温通,外开皮毛,解表散寒,内能消痰利肺,行气和胃。是既治外感,除寒热,治冷气。又内治气机不畅的佳药。
《本草汇言》夸其为散寒气,清肺气,宽中气,安胎气,下结气,化痰气之神药。
香附配苏叶,香附调血中之气,苏叶治气兼散血脉之邪,里通外达,让血液良好运转,让邪气无处藏身。
陈皮健脾理气,调畅上中下气机。
陈皮温能散寒行气,辛能醒脾,苦能健脾泄水。上行下通,是治脾胃病的佳药,更是理气开胃的要药,可防胃气上逆引起干呕等。
苏叶陈皮相遇,辛行苦降,解表除滞,治气上冲逆,恶寒与发热交替发作等。
干姜,既入气又入血。行而能守,守住了家就让行有了资本,能将阳气拉回来,温中散寒止逆,顺气平肝行血,而痛自止。
五味相遇,胸有浩然正气,邪气不能干扰。
乌药陈皮干姜理气升阳。
乌药香附散诸气而解诸郁。
香附苏叶利气入血。
苏叶陈皮解表除滞。
干姜兼入气血。
共同升阳正气舒肝,理脾胃,调经血,解表除寒,止呕止痛止寒热不均等。
由于诸疝归肝经,难怪上述医案用治寒疝见效。
一个问题:正气天香散如何制作与服用?
将上药制作为细末。每次9克,温开水送服。
正气天香散
(辛温疏气法)
楼英《医学纲目》引刘河间方
乌药二两 香附末八两 陈皮 苏叶 干姜各一两 上为细末。调服。
【主治】妇人一切气,气上凑心,心胸攻筑,胁肋刺痛,月水不调。
【方论选萃】
清·汪绂:香附理肝脏之郁,行血中之气;乌药苦涩,能坚肾水,补命火,温下焦,而去冲任之沉寒痼冷,破土郁,行肝气;陈皮佐乌药以理气;苏叶辛温表散外淫之风寒燥湿,舒散肝郁,而色紫兼入血分,大能调理经血,但其性过于疏散,此用以佐香附;姜性行,而干姜能守,守者为行之本,此专以补肝理冲任。此调经而专入气分之药,
以肝气不郁,则经血自调也(《医林纂要探源》)。
【近代验证】
例一 谢兆丰治呃逆案(选自《江苏中医》1989;(4)33)
周某某,男,29岁,农民。l月前因生气后胃痛复发,呃逆泛恶,经治疗胃痛已减,而呃逆更甚,连续不已,除睡眠外,几无片刻休止。经针灸服药不减,呃声频频,伴有腹胀,畏寒喜暖,嗳气纳减,大便正常。苔白腻,脉弦缓。X线食道钡透:未发现异常。证属情志不遂,中阳不振,膈气上逆,胃失和降。治以温中散寒,理气降逆。投正气天香散加味,
处方:香附、乌药、陈皮、干姜、高良姜、丁香、降香各10克 苏叶6克
二诊:服药2剂症减,又进5剂,呃逆痊愈。
例二 谢兆丰治胃脘痛案(选自《江苏中医》1989;(4)33)
苏某某,女,34岁,农民。胃痛3年,不时举发,6日前劳动受寒,又饮生冷,胃痛发作,脘腹喜热怕凉,手足欠温。曾服胃舒平、颠茄酊及注射阿托品等,痛未减轻,又服中成药胃乐宁片未效,食纳减少,嗳气吐酸。舌边有紫色,苔白腻,脉弦细。x线钡餐透视:呈瀑布型胃,粘膜正常,未见龛影及充盈缺损。证属寒邪伐中,气滞血瘀,胃炎和降。治当温中散寒,疏肝和胃,化瘀止痛。用正气天香散加延胡索、白术各10克,高良姜、炙甘草各6克。
二诊:服药5剂,胃痛减轻,吐酸亦少,饮食稍增;宗原方再服12剂,胃痛消失。
例三 谢兆丰治寒疝案(选自《江苏中医》1989;(4)33)
林某某,男,43岁,农民。左侧睾丸肿痛10余日,痛引少腹,劳则加重,行走不便,阴囊发凉,自服止痛片,其痛不减,坠而且胀,恶心纳呆。舌淡,苔白,脉沉弦。证属肾阳不足,厥阴中寒,寒凝经脉,阳气失运而成。治以温肝散寒,理气止痛。投正气天香散加橘核、延胡索、小茴香各10克,肉桂5克。
二诊:服药3剂,腹中觉热,矢气频频,睾丸肿痛减轻。继服5剂,肿痛消失。
【按语】
杂病之中,肝病最多最杂,妇女尤多郁证。盖情志不遂,忧思菀结,每致肝郁,肝气郁结,肝病及血, 此气上冲心, 胁肋刺痛,心胸攻筑,月事不调之所由来也。刘氏此方,重在舒肝达郁,方中香附辛芳微苦,入足厥阴手少阳气分,通行十二经及奇经八脉气分,善解诸郁,为妇科之主帅,乌药辛温走窜,能散诸气而解郁结,二者相辅相成,散诸气而解诸郁,以之为君;苏叶、陈皮辛苦泄降,以治气上冲逆,以为臣药。干姜辛热,非气血虚寒者,不可轻试,学者但师其意可耳。
理气药的四大方阵
第一方阵——破气药——青皮、枳实、薤白
青皮:破气为主,破肝气郁结
枳实:破脾胃大肠之气滞
薤白:通胸阳
第二方阵——行气药——木香、乌药、沉香、香附
木香:行脾胃肠之气
香附:疏肝气
乌药:理三焦之气(为调理三焦气滞之常用药物)
沉香:偏温,行气而温中,同时有降气之功。
第三方阵——调气药——陈皮,枳壳
陈皮:调脾胃之气
枳壳:理气宽中,行滞消胀。常与桔梗配合,升降疏理胸中之气。
第四方阵——最平和,最轻清走上的花类
如玫瑰花;
治胃痛方
主治胃神经痉挛作痛,因忿怒易发者。 -
甘松60克,香附90克。 - 共为细末,每服6克,白开水送下。 -
按:方中甘松甘温,理气止痛,《开宝本草》谓其“主恶气,卒心腹痛满,下气”。配合香附理气解郁,辛散宣通。作散剂服,则温香行散,力专效速。然辛香伐气,虚痛者忌之。 -
疏肝理气和胃的中成药有哪些
气为一身之主,升降出入、运行全身、使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得以正常活动。但劳倦过度,情志失调,饮食失节,寒温不适等,均可使气的升降失常,引起气滞证或气逆证。疏肝理气和胃的中成药有哪些?
理气类中成药多属芳香辛燥之品,易耗气伤津,故年老体弱者、阴虚火旺者、孕妇及有出血趋向的病人慎用;也不可过量使用。
理气和胃的中成药:
名称:香附丸
组成:香附(醋制)、当 归、川芎、白芍(炒)、熟地黄、白术(炒)、砂仁、陈皮、黄芩。
功用:理气疏肝、养血。用于血虚气滞所致的胸闷胁痛、经期腹痛、月经不调,纳食减少,晨起口苦等症。现代多用于慢性肝炎、慢性胆囊炎、慢性胃炎等有上述见症者。
名称:越鞠丸(片)
组成:香附、川 苔、桅子、苍术、六神曲。
功用:理气解郁,宽中除满。常用于’气、血、火、痰、湿、食六郁所致 的胸脯痞闷、胺腹胀痛、胸胁疼 痛、饮食不化、呕恶暖气、嗜杂吞 酸或兼有精神抑郁、情绪不宁等 症。现代多用于胃肠神经官能症、 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 炎、传染性肝炎、胆囊炎、胆石症
名称:十香丸
组成:沉香、陈皮、木 香、乌药、丁香、泽泻、茴香、荔枝核、
香附、猪牙皂。
功用:疏肝行气,散寒止痛。用于脘腹胀 痛、小肠疝气,症见阴囊肿胀、偏坠,痛引少腹,少腹胀满隐痛,喜温喜按。现代多用于股疝、斜疝、 睾丸炎、附睾炎、睾丸鞘膜积液及肠功能紊乱,肠术后粘连等病症。
名称:十香止痛丸
组成:香附、延 胡索、五灵脂、厚朴、乌药、香椽、 熟大黄、檀香、炒乳香、降香、木 香、蒲黄、沉香、零陵香、排草、 砂仁
功用:舒 气解郁,散寒止痛。用于气滞胃寒 所致的胃痛、腹痛、脘胀、胁痛及小便清利、大便溏薄等症。现代多 用于急、慢性胃炎、胃肠神经官能 症、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有上述表 现者。
名称:十香暖脐膏(暖脐膏)
组成:当归、白芷、乌药、小茴香、八角茴香、香附、乳香、木香、母丁香、没药、肉桂、沉香、麝香。
功用:温中散寒,行气止痛。用于阴寒内盛之腹痛。症见腹痛暴急,冷则加重,得暖则减;或脐下腹痛,肠鸣泄泻,完谷不化,腰膝酸软,形寒肢冷;或少腹隐痛,白带清稀等。现代多用于慢性肠炎、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及慢性盆腔炎、宫颈糜烂等症有上述表现考。
名称:沉香曲
组成:防风、葛根、乌药、枳壳、陈皮、桔梗、槟榔、麦芽(炒)、谷芽(炒)、前胡、青皮 (麸炒)、白芷、檀香、降香、羌活、 木香、柴胡、沉香、厚朴、白豆蔻、
功用:舒肝和胃,解表化滞。用于肝胃气滞兼有表邪之胸闷脘胀,胁肋作痛,吞酸呕吐, 并见头身重痛或有寒热者。
立春养生注意升阳护肝,培植正气
今日迎来“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明清官方历书中被归入正月节气。立春亦称“打春”、“咬春”,又叫“报春”,“立”是“开始”的意思,每年2月4日或5日太阳到达黄经315°时为立春
立春是汉族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自秦代以来,中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春是温暖,鸟语
花香;春是生长,耕耘播种。从立春交节当日一直到立夏前这段期间,都被称为春天。
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作为二十四节气打头,名字里又带“春”的节气,“立春”给人的感觉总是温暖美好,充满希望,仿佛春天已经踏着轻快的脚步来到了我们身边。
中国古代将立春的十五天分为三候:“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蜇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说的是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立春五日后,蛰居的虫类慢慢在洞中苏醒,再过五日,河里的冰开始溶化,鱼开始到水面上游动,此时水面上还有没完全溶解的碎冰片,如同被鱼负着一般浮在水面。
立春养生
1、饮食:升阳护肝 调解心情
立春时节的养生要逐渐从“秋冬养阴”过渡到“春夏养阳”。中医认为春属木,与肝脏相应,所以春季养生主要是升阳护肝,而护肝又以调节心情为主,心情舒畅,既可防止肝火上越,有利于阳气生发。
饮食方面,应多吃些辛甘发散之品,不宜食酸收之味,因为酸味入肝,具收敛作用,不利肝气的疏泄。而贝类海鲜等水产品也应少吃,因为这会加重肝脏的负担,使木气过盛,易引发急性肝炎疾病。
这一节气宜多进吃韭菜、豆苗、茼蒿、荠菜、莲藕、萝卜、芹菜、
马蹄、春笋、淮山、百合、枸杞子、菊花等。
2、运动:锻炼身体 培植正气
春季,过敏性疾病、呼吸道感冒、风湿类疾病,肝病等都处于高发期,麻疹、猩红热、腮腺炎都是小朋友的高发病。由于春节的临近,特定时期的饮食也导致各类消化道的疾病不罕见。
春天是一个万物勃发、生机勃勃的季节,身体也需要增强活力。中医学上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意思是导致发病的因素有很多且复杂,若想避免发病,最好的办法就是要正气足,即增强自身的活力,提高抵抗力。不过,老年人要注意运动适度,做一些以保健为主的运动,如太极拳、散步、气功,不要使自己太疲劳,重在持之以恒。
本文发布于:2023-12-21 17:48:0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315208212290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五味中药,升阳正气.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五味中药,升阳正气.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