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8日发(作者:婚礼父亲致辞简短大气)
常见实词辨析1暴发爆发
爆发的近义词、拼音、意思、辨析如下:
爆发 bàofā 暴发 bàofā
【爆发】(事变)突然发生;(情绪、力量等)忽然发作。如:
1.1927年12月11日爆发的广州起义失败后,广州沉入血海之中。
【暴发】突然发财得势(多含贬义)。
又突然发作。如:
2.这个人又像土财主,又像暴发户,一生靠剥削享福。
◆辨析:“爆发”与“暴发”是同音异形的动词。“爆发”着重于“爆”,迅猛突然地发生。运用范围比较广,可用于火山内部岩浆突然冲破地壳,四处进出,又用于革命的力量推翻旧政权建立新政权,还用于事变的突然发生。也指炮声、欢呼声、掌声等突然发出。“暴发”着重于“暴”,突然而猛烈,常用于洪水的猛涨,山洪的发生,有时还指用投机
或其他不正当手段突然发财的人(暴发户)。“暴发、爆发”音同形异意义也多不同,但也有通用处,如极力控制感情的爆发(暴发)。
2抱负报复抱负
(1)指手抱肩负;携带。《后汉书·儒林传序》:“先是,四方学士多怀挟图书,遁逃林薮;自是莫不抱负坟策,云会京师。”
(2)指怀抱的志向。. 手抱肩负。
《汉书·外戚传下·孝成赵皇后》:“世无
周公抱负之辅,恐危社稷。”《后汉书·儒林传序》:“四方之士……自是莫不抱负坟策,云会京师。” 宋 苏轼《京师哭任遵圣》诗:“平生惟一子,抱负珠在掌。” 明 李东阳《赠淑人孙母钱氏墓志铭》:“生五子六女,皆自抱负。”
2. 谓前后毗连。
唐 韩愈《送汴州监军俱文珍序》:“左淮右河,抱负齐楚。”3. 志向。
报复:打击批评自己或损害自己利益的人。如:打击报复
抱负:指远大志向。如:抱负不凡
1、报复bào fù
(1) [Report]∶回复;报告回书报复元帅。
(2) [Make reprisals;Retaliate]∶古时指报恩或报仇,现指报积怨、愤恨
打击报复
(3) [Get even with]∶跟某人算账
报复了折磨他的人。2、报复bào fù例
[Revenge] 报积怨、愤恨的行为或实图谋报复
3变幻
变换
变幻、变换的近义词、同义词、意思解释如下:
【变幻】:不规则地改变:风云~ㄧ~莫测。
【变换】:事物的一种形式或内容换成另一种:~位置ㄧ~手法。
4篡改窜改
【篡改】用作伪的手段改动或曲解(经典、理论、政策等)。如:
1.篡改历史的人不会有好下场。
【窜改】改动(成语、文件、古书等)。如:
2.《孔子家语》的内容有一部分被窜改了。
◆辨析:它们都是贬义词。“篡改”着重于“篡”,用假的、错的,取代或曲解真的、正确的东西。对象如理论、政策、指示、历史、经典著作等。“窜改”指错误地改易变更。对象常是具体的书面材料,如文件、文字、古书等。
5处事处世
6世故
世故、油滑、圆滑、圆通的近义词、同义词、意思解释如下:
【世故】:待人接物老练圆滑,不得罪人:他的为人又极世故|人情世故一点儿也不懂。
【油滑】:待人接物圆滑、世故、虚伪:油滑得令人讨厌。
【圆滑】:形容为人世故而不诚恳,敷衍讨好而不负责任:处世圆滑|做事圆滑|生性圆滑。
【圆通】:灵活变通:遇事圆通|他是个极圆通的人。
事故
7度过渡过
【度过】经历过(时间)。如:
1.他这样来来去去,度过了许多美好的春天。
【渡过】通过(江河、困难等)。如:
2.我们得一鼓作气来渡过危机。
◆辨析:“度过”本义指计量长短,常用于时间方面,如她在东北整整度过二十个春秋。“渡过”本义指过江河湖海。有时也用于通过难关、危机等,
如渡过难关。
8过度过度、过分、过火、过甚、过头、偏激的近义词、同义词、意思解释如下:
【过度】:超过适当的限度:~疲劳丨~兴奋。
【过分】:(说话、做事)超过一定的程度或限度:~谦虚,就显得虚伪了丨这幅画虽然画得不够好,但你把它说得一文不值,也未免~了。
【过火】:(说话、做事)超过适当的分寸或限度:这话说得有点~。
【过甚】:过分;夸大(多指说话):言之~丨~其词。
【过头】:(~儿)超过限度;过分:说~话,做~事丨他对自己的估计有点儿~。
【偏激】:思想、言论等过火,不适当:思想偏激|偏激的话|青年人血气方刚,言行有时未免过于偏激。
过渡
9法治法制10反映反应
反应 fànying 反映 fǎnyìng
【反应】①化学反应。②由体内外的刺激而引起生理上、心理上的相应的活动。③事物所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动。如:
1.现在使用的激励手段,主要有光照、通电、化学反应等等。
2.小李被老这种看来淡漠的反应激怒了,急得脸通红。
3.他是打算亲自到几个同学家里去,了解一下他们对宋玉琦来初三(三)班的反应。
【反映】①光线的反射。②比喻把客观事物的实质表现出来。③把客观情况或群众意见向上级汇报。如:
4.睁开眼,看见房顶反映着一点暗红的火光。
5.报纸应该大量刊登我们工作中的成绩,这是肯定的,因为不如此,就不能真实地反映我们的时代。
6.我称赞了杨林几句,我也反映了杨林那个到班里去的要求。
◆辨析:“反应”原是化学术语,即物质互相作用而引起变化的现象,如化
学反应。现多指有机体受到刺激而引起的相应作用,如有时打针服药后会有呕吐、发烧、头痛等反应;也指某件事情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动,如群众反应很好。“反映”原指反照,是光学术语,比喻指把客观事物的实质表现出来;也指把情况或意见告诉上级或有关部门,如把情况向上级领导反映。“反映”是自觉的主动行为,而“反应”是被动的。11功夫工夫
12截止截至13界限
界线
14权利权利 quánlì 权力 quánlì 权能 quánnéng
【权利】公民或法人依法行使的权力和享受的利益。如:
1.任何党员都没有权利要求其他党员群众拥护他作领袖或者保持他的领袖地位。
【权力】①政治上的强制力量。②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如:
2.宪法修改草案规定,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
人民代表大会。
3.要搁在往日,魏忠贤连问都不问就给杀了,因为他是明熹宗皇上的最宠信的太监,有先斩后奏的权力。
【权能】权力和职责。如:
4.编制红军法规,明白地规定红军的任务,军事工作系统和政治工作系统的关系,红军和人民群众的关系,士兵会的权能及其和军事政治机关的关系。
◆辨析:“权利”指依照宪法给予人们应享受的利益(包括保护享受利益的
应有权力)。对象指公民、法人,也指国家、企事业单位等,如自卫权利、科研权利、保卫人民权利。“权能”着重指权力,职责范围内应有作用和功能,对象多指工会、代表大会、教职工代表大会、士兵会等享有的权力职能。“权力”指在权限内一种可以统治、管辖、支配别人的权柄,如全国人大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权力
15启示启事
启迪、启发、启示的近义词、同义词、意思解释如下:
【启迪】:启发;启示:启迪后人|文章很有启迪意义。
【启发】:①开导指点,使产生联想并有所领悟:启发式教学|这番话对我很有启发。②阐明;阐释:启发篇章,校理秘文。
【启示】:启发使领悟:这篇文章给了他很大的启示。
【改正】:把错误的改为正确的:~缺点ㄧ~错别字。
【更正】:改正已发表的谈话或文章中有关内容或字句上的错误:~启事ㄧ那篇讲话要~几个字。
【矫正】:改正;纠正:~发音 ㄧ~
错误 ㄧ~偏差。
【纠正】:改正(缺点、错误):~姿势ㄧ~偏差ㄧ不良倾向已得到~。
16溶化熔化融化
溶化、熔化、融化的近义词、同义词、意思解释如下:
【溶化】:1.固体遇水后解散。 2.冰雪等固体变为液体。 3.消散;分解。 4.犹溶合,使消失。
【熔化】: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在一定压强下对晶体加热,当温度升到一定值(称熔点)时晶体开始
熔化,在熔化过程中,虽不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直到全部熔化成液态。对非晶体加热时,温度不断升高而非晶体逐渐变软,最后变为液态,所以非晶体物质无熔点可言。
【融化】:1.熔化;溶解。 2.融会;融合。
17事物 事务
事情、事务的近义词、同义词、意思解释如下:
【事情】:1.事物的真相;实情。 2.事理人情。 3.人类生活中的一切活动和所遇到的一切社会现象。 4.犹
工作,职业。
【事务】:①事情:料事务,察民俗|办理机关事务|事务繁多。②琐碎繁杂的具体工作:事务主义者|整天陷在事务堆里不能自拔。③世事,社会情况:世间事务|不谙事务的孩子|他又住在这山旮旯子里,外间事务,一概不知。
18委屈委曲
委屈 wěiqū 冤枉yuānwang
【委屈】①受到不应该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②让人受到委屈。如:
1.我怕是难见到亮亮了,等你看到她,要告诉她,爸爸对不起她,让她跟我受委屈了。
2.一见面,她就笑呵呵地说:“是你们呀!欢迎,欢迎,不过可得委屈几天,阿玛妮没有好东西招待你们。”
【冤枉】 ①没有事实根据给人加上罪名或恶名。②不值得;吃亏。如:
3.瑜儿,他们都冤枉了你,你还是忘不了,伤心不过,今天特意显点灵,要我知道吗?
4.四百块钱花得不冤枉罢!
◆辨析:“委屈”,内心难过,如心中觉得委屈,申诉委屈。它可作客套话,是一种客气说法,如例2。“冤枉”指无罪被诬为有罪,程度比“委屈”重,如冤枉好人,被人冤枉,莫大冤枉。“冤枉”有“不值得”的意义,如“这钱花得不冤枉”。
19修养 休养肤浅 fūqiǎn 浮浅 fúqiǎn 浅薄
qiǎnbó
【肤浅】(学识)浅;(理解)不深。如:
1.每一个字,每一句话,以至每一
个标点,都摆在纸上的时候,我们的思想到底是清楚还是不清楚,是深刻还是肤浅,是严整还是杂乱,都明白显示出来了。
【浮浅】浅薄;肤浅。如:
2.其主张和公安派基本相同,但又企图以幽深孤峭的风格来矫正公安派的浮浅之弊,以致流于艰涩。
【浅薄】缺乏学识或修养。如:
3.可是我已经在这个村里住了好几天,而且尽我浅薄的能力,对这个大队的工作情况和支部书记的为人有
了若解,这会儿听起他讲的道理来,总觉得和实际情况有不小距离。
◆辨析:“肤浅”局限于表面,常指学识浅薄,理解不深不透等,如他对数学的任何一个领域都不是肤浅地研究的。“浮浅”着重于浮在表面,指认识浅薄,不扎实,如浮浅之论不值一提。它多用于书面语体。“浅薄”着重指知识少经验贫乏修养差,如有些青年一遇上夸夸其谈的“学者”,立刻被吓倒,自惭浅薄。20
需要 须要
须要】:1.定要;需要。
【需要】:①要求得到;必须有;应该要:他需要一个助手|你需要深刻反省|他的病需要到县里去看。②愿望;要求:符合需要|满足用户需要。③个体对内外环境的客观需求在脑中的反映。它常以一种“缺乏感”体验着,以意向、愿望的形式表现出来,最终导致为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动机。需要总是指向某种东西、条件或活动的结果等,具有周期性,并随着满足需要的具体内容和方式的改变而不断变化和发展。
21必需必须
【必须】①表示事理上的必要,一定
要。②加强命令的语气。如:
1.必须坚持写仿宋体,以免被敌人发现笔迹。
2.明天你必须来上课。
【必需】一定要有的,不能缺少的。如:
3.如今这个地区,干部的必需物件中,自行车已经成了重要的一项。
◆辨析:“必须”着重于事理上和情理上的必要,多指工作或事情非如此做不可。它是能愿动词,不单独用,常
跟其他动词合用,如必须认真学习,它含有加强命令的语气。“必需”是必不可少的需要,多指原料,物品,用途等的不可缺少。“必需”是动词,可单独用,也可作定语,可构成“必需品,日用必需品”等词语。22义气意气23以致
以至以致 yǐzhì 以至 yǐzhì
【以致】用在下半句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如:
1.这一切,发生得这样突然、迅速,
以致黄淑英还没有完全领悟过来,老赵就从她的身边走过去了。
【以至】表示由于前半句话所说的动作、情况的程度很深而形成的结果。如:
2.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以至以前神话、童话中的某些幻想故事,现在都可能成为现实。
◆辨析:“以致”所引出的结果多是不好的或不如意的,强调原因,可说“因为(由于)……以致”,如因为事先没有充分调查研究,以致做出了错误的结论;由于激动,以致把要说的话忘了
一大半。“以至”所引出的结果,不限于不好的或不如意的,强调程度加深,如科技发展这样快,以至使许多人感到要重新学习;它还指“直到”,表示数量、程度、范围、时间等的延伸,如从人以至动物植物,没有空气都不能生存。24振荡震荡
【振动】:物体经过平衡位置而往复运动的过程。物体(或物体的一部分)沿直线或曲线经过其平衡位置所作的往复运动叫做机械振动。交流电的电流、电压随时间的周期性变化过程叫做电振动。电磁场中电场强度和磁
感应强度随时间的周期性变化过程叫做电磁振荡。
【震荡】:1.动摇﹐摇荡。 2.流离迁徙。 3.动荡不安。
【震动】:1.震惊﹐惊动。 2.受到外力影响而颤动。 3.比喻盛怒﹔威严。
4.轰动﹔激动。
【震撼】:震动;摇动:山岳震撼|震撼大地|震撼世界人民的心。
25
作客
做客
26
标志 标致标记 biāojì 标志 biāozhì
【标记】标志;记号。如:
1.一排留宿的小店,没有名号,只有标记。
【标志】表明特征的记号。如:
2.谁都知道,认真地对待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认真地在党内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的重要的标志。
3.它象征着先烈们的丰功伟绩,标志着全国人民对先烈的怀念。
◆辨析:“标记”着重于“记”,记号,
为了引起注意,帮助识别记忆而做的形象,如联络记号。“标志”也作“标识”或“标帜”,表明事物特征的记号,如地图上的图例标志。它运用范围较广,除表明记号外,还含有显示的意义,如例3,“标记”无此用法。
27
正轨 正规
28违反 违犯违反 wéifǎn 违犯 wéifàn
【违反】言语、行动不符合(法则、规程等)。如:
1.我们学的是马克思主义,但是我
们中的许多人,他们学马克思主义的方法是直接违反马克思主义的。
【违犯】违背和触犯(国法等)。如:
2.理由很充足,按部就班,不能违犯操作规程嘛!
◆辨析:“违反”指对劳动纪律、规章制度、法规法制等的违背,如违反制度,违反纪律,违反原则。“违犯”指对宪法、刑法、社会秩序等的不遵守,如违犯党纪国法,违犯操作规程等。
29贯穿
贯串
贯穿 guànchuān 贯串 guànchuàn 贯通 guàntōng
【贯穿】①穿过;连通。②贯串。如:
1.贯穿陕、甘、川三省十九个市、县,全长六百六十八点二公里的宝成铁路,经过五年多的紧张施工和整治病害,现在已经成为一条质量优良的铁路正式交付营业了。
2.鲁迅的一生就贯穿了这种精神。
【贯串】从头到尾穿过一个或一系列事物。如:
3.这种乐观主义是贯串着革命精神的。
【贯通】①(学术、思想等方面)全部透彻地了解。②连接;沟通。如:
4.学习是一种艰辛复杂的脑力劳动,要使自己所学的东西融会贯通,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5.自1915年以来,也曾有些中国人和外国人试图修筑一条贯通川陕的铁路,但是一待他们目睹险恶的秦岭,尽皆知难而退。
◆辨析:“贯串”一般用于抽象事物,
如贯串着革命精神,贯串着中心思想等。“贯穿”对象可指抽象事物,如辩证规律贯穿于万事万物之间;还指具体的事物,如例1。“贯通”对象可指具体事物,如贯通川陕的宝成铁路;又指抽象事物,如学问等,常说贯通中西医学。30灌注贯注
灌注 guànzhù 灌输 guànshū
【灌注】①浇进;流入。②(感情、勇气等)投进。如:
1.铁水灌注到沙型里,凝固后就成
了铸件。
2.既然我把那么深厚的感情灌注在我的歌里,她怎么会听不见呢?
【灌输】原指输送流水,现多指思想、知识等的输送。如:
3.我们完成了任务,把一个坚强的意志灌输到整个纵队每个人心中,饥饿、疲劳甚至受伤的痛苦都被这个意志克服了。
◆辨析:“灌注”常指液体的流入,浇进,如把液体灌注到模型里。又比喻感情、心血、勇气、生命力等较抽象
事物的注入,如精力灌注在学习上。“灌输”原指输送流水,现常指思想、知识等抽象事物的输送,如把坚强的意志灌输到整个纵队每个人心中。
31
国事国是
【国事】:国家大事。
【国是】:〈书〉国家大计:共商~。
国事 guóshì 国情 guóqíng
【国事】国家大事。如:
1.不是的,共产党是真心实意想把国事办好的。
【国情】一个国家的社会性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和特点。如:
2.这是真正适合现在中国国情的政策。
◆辨析:“国事”指国家重大事情。“国情”多指国家的性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如自力更生这个方针是符合国情的。它们多不通用,如“国情咨文、国事访问”不说“国事咨文、国情访问”。32功效
工效
【功效】事物或方法所发挥的有利作用或作用的结果。如:
1.我巴望那位医生的手段和去秋一样地有功效,把我儿的病也医好了。
【功能】功效。如:
2.复眼构造的精巧、功能的奇异,在某些方面为人眼所不及。
◆辨析:“功效”多指事物发生有利的作用;又指发生作用的结果,如感冒灵医治感冒很有功效。“功能”指事物发生有利的作用,多指事物本身具有的性能、作用等,如计算机有智能的
功能。
33检查 检察反省、检查、检讨的近义词、同义词、意思解释如下:
【反省】:回想自己的思想行动,检查其中的错误。
【检查】:①为了发现问题而用心查看:~身体ㄧ~工作。②翻检查考(书籍、文件等)。③检讨 ①:口头~ㄧ犯了错误要做~。
【检讨】:①找出缺点和错误,并做自我批评:书面~ㄧ工作~ㄧ生活~会。②总结分析;研究:原稿不在手边,一时无从~。
34侦查侦察
侦察 zhēnchá 侦查 zhēnchá 侦探
zhēntàn
【侦察】为了弄清敌情、地形及其他有关作战的情况而进行活动。如:
1.第二天,指挥员们起早去侦察“老虎团”的阵地。
【侦查】公安机关等为了确定犯罪事实和犯罪人而进行调查。如:
2.同年,海丰县人民法院立案侦查。
【侦探】暗中探寻机密或案情;做侦探工作的人。如:
3.所谓探子,就是侦探,凭什么说我们是侦探呢?
◆辨析:“侦察”指秘密察看,了解敌情、地形等,多用于军事方面,如侦察敌人阵地。“侦查”指暗中侦察、调查罪犯、罪行、罪证等,多用于检察、公安等方面,如检查院对这个案件进行了侦查工作。“侦探”指暗地探寻机密,如侦探驻军情况;它又有名词用法,如他是私人侦探。
35
考察考查考核 kǎohé 考察 kǎochá 考查
kǎochá
【考核】考查审核。如:
1.他坚持这种严谨治学的态度,对过去的科学家的工作反复考核,就是对他的前辈著名天文学家何承天,也不曾放过。
【考察】①实地观察调查。②细致深刻地观察。如:
2.我这回到湖南,实地考察了湘潭、
湘乡、衡山、醴陵、长沙五县的情况。
3.这几年学生留心考察,李自成用兵往往与兵法暗合。
【考查】用一定的标准来检查衡量(行为、活动)。如:
4.我们应当对民兵工作进行一次考查,以高标准严要求来进行考查。
◆辨析:“考核”对象多是干部、学生、工作、科研成果等,如考核干部。“考查”对象多是人的活动,如学习、业务、工作、活动、言论、成绩等,也指其他事物,如年代、历史、文物等。“考
察”对象多是重大的客观事物,如山川、地质、地形、工程、运动等,也指干部、领导者、工作人员等。
36连接联接
接连、连接、衔接的近义词、同义词、意思解释如下:
【接连】:一次跟着一次;一个跟着一个:~不断 ㄧ他~说了三次。
【连接】:①(事物)互相衔接:山岭~。②使连接:~线路。‖也作联接。
【衔接】:1.相互连接。
37滥用乱用
滥用 lànyòng 乱用 luànyòng
【滥用】胡乱地、过度地使用。如:
1.我们不是硬搬或滥用外国语言,是要吸收外国语言中的好东西,于我们适用的东西。
【乱用】该用不用,任意随便用。如:
2.我们并不一般地反对讽刺,但是必须废除讽刺的乱用。
◆辨析:“滥用”,无限制地用,不必
用也用,不该用也用,如滥用职权,滥用方言。“乱用”,无条理、无秩序地用,该用这而用那。38收集
搜集【收集】:1.招收聚集。 2.把零散的东西收拢在一起。
【搜集】:寻求聚集:搜集情报|搜集民歌。
39指责指摘
【叱责】:1.斥责。
【斥责】:责骂:严加斥责|语重心长,又似爱怜,又是斥责。
【责备】:①要求完备,尽善尽美:求全责备|君子不责备于一人。②批
本文发布于:2023-12-18 19:18:3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289831112268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讲解]近义词集锦.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讲解]近义词集锦.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