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8日发(作者:防诈骗宣传语)
古代文学作品中梧桐意象研究
摘要:关于梧桐的描绘,最早可见于先秦文献《诗经》中的“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之句。梧桐作为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重要的意象,在历代文人反复使用和沿袭不衰的过程中,与其他意象组合,由此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复合意象群,用来渲染气氛、营造意境,表达不同的思想情感。
关键词:古代文学;作品;梧桐意象
意象是作者为了表达一定的意念情感而选取的能够引起某种联想的具体物象的语言艺术形象,是中国首创的一个审美范畴。其源头可追溯到《周易•系辞》:“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意以尽意。”而梧桐作为我国诗文记载的最早的著名树种之一,常常会作为意象出现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出现的频率很高,而且具有丰富的含义。梧桐作为一种植物,不仅仅是季节的象征,而且在历代文人书豪的笔下寄托了其丰富的情感。所以,在我们阅读历代作家的作品时,要把其中的景象特征和作者当时的心境紧密结合起来,综合考虑,全面分析,以求准确。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梧桐作为意象所代表的含义也在不断演变,在经过不同作家的手,其含义在不断重复中加入作者新的情感体验和再创造,从而赋予了梧桐意象不同的含义。
一、高洁品格
古人常借某些植物来表达自己的品格,历代文学作品中有不少植物象征着高洁的品格,例如:“花中四君子”、“岁寒三友”。而梧桐同样也被赋予高洁的品格,被历代文人所赞颂。梧桐的外表疏、秀、高,而内在又孤、直、虚。梧桐不但可以作为观赏植物,还可作为日常生活用品的制作的材料。像梧桐这种既有才,又有德,既可以观赏,又能可以作为实用的树木便被诗人比作君子的德才。梧桐是我国多种民族乐器制作的主要材料,君子常以梧桐制琴作为其修身养性的伴侣,最典型的莫过于古琴。而良琴必以梧桐为材,《诗经•�{风•定之方中》:树之榛栗,椅桐梓漆,爰伐琴桑。”由此可见梧桐质美而高洁,为造琴之良材。在我国古代,琴瑟是一个人身份高贵的象征,演奏者通常通过弹奏琴瑟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上的悲欢离合。例如:“赵瑟初停凤凰柱,蜀琴欲奏鸳鸯弦。”(李白《长相思<其二>》)“堂客无丝桐,落叶如秋霖。艰哉远游子,所以悲滞淫。”(顾况《游子吟》)梧桐常与其他意象组合象征君子的高洁。
例如“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诗经•大雅•卷阿》)凤凰的栖息之地乃高贵睿智之所,作者用凤凰和鸣,其歌声飞过山岗。梧桐在灿烂的阳光下尽情的生长,来象征品格的高洁。又如“垂�q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蝉》),作者通过托物言志,蝉以高大,茂密,挺拔的梧桐作为它的栖身之所,写出了蝉的高洁,以此来暗喻自己的品格的高洁。庄子在《秋水》中说:“夫�g�R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这里的
“�g�R”就是古书上说的凤凰之类的大鸟。�g�R生在南海,要飞往北海,只有见到了梧桐树才会休息。这里的梧桐就象征着高洁的品格。所以,我国古代有“栽桐引凤”的说法。除此之外,杜甫的一句名诗“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秋兴八首<其八>》)被认为是最具艺术魅力的一句名诗。凤凰自古以来就被人们誉为百鸟之王,是祥瑞之兆,是真善美的化身。而梧桐作为凤凰的唯一栖身之地,同样也被赋予了祥瑞树之称,象征着人们的美好愿望。所以,无论过去还是现在,人们广泛种植梧桐树,借此来寄托人们的美好希冀。
二、忠贞爱情
爱情,一直是古今中外文人墨客笔下久盛不衰的主题。中华民族不善于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尤其是爱情。在表达爱情时,往往借助一些其他事物,久而久之,这些事物便具有了爱情的意义。古人常用一些意象表达爱情,如:鸳鸯、红豆、蝴蝶、梧桐等。梧桐作为其中之一,究其原因大致归为三个:其一,传说梧桐是雌雄异株,梧为雄树,桐为雌树。两树相协,同生共死。两树枝叶相交,象征着缠绵、纠结、至死不渝的爱情。其二,舜南巡时“驾崩于苍梧之野”,“二妃啼,以涕挥竹,尽斑。”后来二妃“溺于湘江”,成为了湘水之神。“苍梧之野”此后便成为一个爱情悲剧之地。其三,“梧”与“吾”音同,“桐”与“同”音同。中国人擅长使用谐音表达情感。
例如:《乐府诗集》:“仰头看桐花,桐花特可怜。愿天无霜雪,梧子解千年。”“上树摘桐花,何梧枝枯燥。迢迢空中落,遂为吾子道。”在南朝乐府民歌中使用“梧子”谐音“吾子”的现象是十分常见的。在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有很多借用梧桐来描写爱情。但梧桐常常带有悲剧色彩。例如:“梧桐相待老,鸳鸯会双死。”(孟郊《烈女操》)强劲有力的表现了烈女的坚贞,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表现了我国古代妇女对待爱情的坚贞不渝的品德。再如:“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孔雀东南飞》),文中通过描写松柏梧桐枝叶的交相覆盖,象征了刘兰芝和焦仲卿对于爱情的忠贞不渝。他们两人勇敢的追求纯真的爱情,勇敢的和封建礼教作斗争。即使他们在生前被迫分离,但他们在死后必定合葬九泉,这是多么的震撼人心的爱情故事啊!
在唐诗中,梧桐也常和鸳鸯并举,如:“入门紫鸳鸯,金井双梧桐。”(李白《效古二首》)梧桐自身也常常成双成对,在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也有许多“双桐”、“双梧”的意象,暗示爱人之间的不离不弃,生死相依,如:“吾爱崔秋浦,宛然陶令生。门前五杨柳,井上二梧桐。”(李白《赠崔秋浦》)晋代崔豹编撰的《古今注•草木》:“合欢树,似梧桐。枝叶繁,互相交接。”这里所说的“合欢树”好似梧桐树。梧桐树代表着思念,爱情从哪里开始就在哪里结束。在元杂剧《梧桐雨》中,梧桐贯穿全剧,作者白朴将梧桐作为李杨的爱情见证者,与唐玄宗、杨贵妃爱情中的悲欢离合紧密结合起来。唐玄宗站在梧桐树下,回忆道:“当初妃子舞翠盘时,在此树下;寡人与妃子盟誓时,亦对此树;今日梦境相寻,又被它惊觉了。”杨贵妃死后,秋雨拍打梧桐的声音一声声传入唐玄宗的耳朵,敲在他的心上,秋雨一点一点冰冷他的心,这份寒冷蔓延全身,慢慢吞噬着这个老人内心的
最后一丝温暖。贺铸也在他的妻子死后写下“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半死桐》)梧桐衰败,爱情也随着爱人的离去而遭受打击,犹如失去伴侣的鸳鸯,不禁惹人心伤。
三、孤独忧愁
每当秋天,梧桐树是落叶最早的。《广群芳谱•木谱六桐》中便有记载:“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知秋。”宋玉《九辩》有“皇天平分四时兮,窃独悲此虞秋。白露既下白草兮,奄离披此梧木揪”,因而秋天与梧桐便很自然的联系到了一起。且我国历代文人大多悲秋,所以梧桐又成了文人笔下孤独忧愁的意象。“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晏殊《清平乐》)作者的描写平淡细腻,透露出丝丝忧愁。柳永曾用梧叶渲染出秋天的凋零、萧索:“梧叶飘黄,遣情伤。”(《玉蝴蝶》)但是将梧桐与秋联系的最好的要数李煜,他曾在《相见欢》中写道:“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秋的韵味,秋的落寞,和无穷的艺术美完美显示出来。古人还曾用“桐影”来表现文人的孤独清寂:“乳燕飞华屋。悄无人、桐阴转午。”(苏轼《贺新郎•夏景》)“庭户沉沉,满地梧桐影。”(李之仪《蝶恋花》)“愁立梧桐影下,月转回廓曲。”(陈允平《六么灵》)“又是立尽,梧桐碎影。”(柳永《大石调•倾杯》)桐影本无声,只是一种受光照影响的自然现象。桐影原本只会随着光线慢慢移动,但到了作者笔下,桐影的移动仿若有声,更加反衬出庭院中的空虚寂静。
在我国古代,古人有不许许多多的“闺怨”之作,绝大部分是描写少女青春的孤独,寂寞以及少妇的相思和离别之情。在唐代宫怨诗中,诗人大多用梧桐来表达宫女的寂寞感伤与无奈。“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奉帚平明金殿开,暂将团扇共裴回。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其一>》)这是一首典型的闺怨诗。作者以含蓄委婉的口吻,以景托情,描写了一个身处寂寞凄凉的深宫中的,失去了青春和自由的少女,形单影孤,卧听宫漏的情景。写出了宫女内心的孤独与寂寞。“雨滴梧桐秋夜长,愁心和雨到昭阳。泪痕不学君恩断,失却千行更万行。”(刘媛《长门怨》)“日晚梧桐落,微寒入禁垣。月悬三雀观,霜度万秋门。艳舞矜新宠,愁容泣旧恩。不堪深殿里,帘外欲黄昏。”(薛奇童《怨诗》)“君恩”无常,即使曾经拥有过,但留给她们的更多的是孤独寂寞。更不幸的是她们终其一生都要被困在那高墙之内,这些深宫中的宫女不能拥有普通人的爱情生活。她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空守寂寞,美好的青春在等待中消耗殆尽,只有深宫中的梧桐明白她们内心的苦楚,理解她们对爱情的向往。南宋女词人李清照在《声声慢》中言:“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首词借用秋景衬托,书写了词人经过国破家亡,流离失所后的孤独与哀愁。词人将自己的愁情比作细雨,落在梧桐叶上,那样悠长、悠远、耐人寻味。
四、离情别绪
梧桐树干直、枝疏、叶阔、色碧,且梧桐是大叶植物,繁枝茂叶既可遮阴挡阳又可美化环境,所以在古代,人们喜欢在房前、屋后以及井边种植梧桐,在宋词中就有大量的描写:“对梧桐,清阴满院,夏初天气。”(刘学箕《贺新郎》)“前庭梧竹,后园桃李,无限春风。”(洪咨夔《眼儿媚》)等等。于是梧桐也成了家乡的象征。古时交通不便,人们因仕途或谋生等原因长年出门在外,远离亲朋好友。少则几月,多则几年。因而古人的作品中常常表现离情别绪,思乡怀人的情感。他们往往借用梧桐等相关意象来表达自己的离情别绪。
在唐宋诗词中,离情别恨的意象和寓意最多的便是梧桐树。比如“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白居易《长恨歌》),诗人以往日的繁盛和眼前的萧索进行了强烈的对比,写出了安史之乱以后,唐玄宗回到皇宫,睹物思人,触景生情,不禁思念美人,往日美人今何在?作者通过描写春秋两季,不同季节,所产生的不同景物进行对比,暗讽了这位因长时间与杨玉环缠绵而荒废朝政所带来的终生悔恨。又如“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温庭筠《更漏子》)在一个秋天的雨夜,雨水打在梧桐叶上,一声一声。一位深闺独处的少妇,看着眼前的雨打梧桐的景象,不禁思念身在远方的爱人。她的心早已脆弱得不堪一击,夜雨仿佛不是打在梧桐叶上,而是打在妇人的心里。此情此景,妇人难免幽怨伤怀,辗转反侧,难以入睡。本诗寓情于景,意蕴深厚,让人回味无穷。苏轼的《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在夜深人静时,一轮弯月挂在梧桐稀疏的树枝上,月色婆娑,使人倍感孤独寂落。此外还有晏殊也在《采桑子》中写到:“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以及周邦彦的《咏秋夜》:“户外井桐飘。淡月疏星共寂寥。”另外,尚颜有“梧桐雨畔夜愁吟”(《秋》)欧阳修有“梧桐落,蓼花秋,烟初冷,雨才收。萧条风物正堪愁。”(《芳草渡》)柳永有“愁绪终难整,又是立尽、梧桐碎影。”(《倾杯》)面对着眼前的萧条景物,游人们无不思乡怀人,寂寥感伤,正如李清照所言“这次第,怎么一个愁字了得!”(《声声慢》)
再例如:“归情似泛空,飘荡楚波中。羽扇扫轻汗,布帆筛细风。江花折菡萏,岸影泊梧桐。元舅唱离别,贱生愁不穷。”(孟郊《送从舅端适楚地》)“花落梧桐凤别凰,想登秦岭更凄凉。安仁纵有诗将赋,一半音词杂悼亡。”(薛涛《别李郎中》)这些古诗词,都表现了离情别绪,作者借用梧桐来抒发自己与朋友分离时的感伤与不舍的情感,引人伤怀。
梧桐作为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重要的植物意象,其具有的品格与其他植物具有和明显的区别意义。以柳树为例,我们在此做一个简单的对比,《采薇》中有言:“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柳树就其本身的特点来说,其较为柔软,充满柔性,遇风摇曳生姿,能够引发人内心深处的那种较为细腻的、柔美的情感;而梧桐,因其本身的特点高、直,往往能引发出人的较为崇高的、高洁的情感,这就是它们在原型意义上的差别。本文我们总共研究了梧桐的四个含义:首先,梧桐作为制琴之良材,其具有高洁的品性,以及相关的意象组合都与君子息息相关;其次,梧桐代表着爱情,两相偕老,同生共死,矢志不渝;再次,寂落忧愁,孤独无依时,唯有梧桐相伴;最后,亲友分离,漂泊无依,梧桐便是家的象
征。梧桐这一物象在历代文人墨客的笔下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对我国古代文学作品的梧桐意象进行学习与研究,不仅仅能够学习和了解到作者在创作时的心情与处境,还可以研究其文学价值,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殷双煜 单位:辽宁理工学院
本文发布于:2023-12-18 14:10:3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287983624723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古代文学作品中梧桐意象研究.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古代文学作品中梧桐意象研究.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