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8日发(作者:艺术作文)
美术《风筝》教案7篇
美术《风筝》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风筝的根本构造和不同种类,感受风筝的对称美。
2、情愿设计制作简易风筝,感受创作活动的欢乐。
3、培育幼儿初步的制造力量。
4、喜爱参与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教学预备:
1、集各种造型和颜色的风筝,布置“风筝王国“。
2、有关风筝的课件1份,风筝卡片若干。
3、纸张、水彩笔、竹签、线、胶带等风筝制作工具。
教学过程:
一、参观“风筝王国“了解风筝的根本构造和不同种类,感受风筝的对称美。
1、观赏各种不同类型的风筝,引导幼儿观看争论。
①这些风筝真美丽!还有什么词语可以夸风筝美丽?
②你看到有什么风筝?
③在其他地方还见过、放过什么风筝?
④你最喜爱哪一个?为什么?
2、了解风筝的根本构造,感受它的对称美。
①争论风筝是有哪些局部组成的。
②熟悉风筝的各个局部及作用。(风筝的画面、骨架、线)
④引导幼儿发觉风筝左右对称,感受风筝对称美。观看一个风筝左右两边有什么一样的地方。(图案、骨架、尾巴)
⑤小结:风筝是对称的,只有对称才能放到天上去。
3、观看、比拟、争论,了解风筝的不同种类。
①组织幼儿争论各式各样的风筝除了大小、图案、颜色不同外,还有什么不一样?
②了解风筝的种类:平面、立体、串式。
③练习分类。
二、设计制作简易风筝,感受艺术创作的乐趣。
1、教师示范制作简易风筝,提示创作要留意的地方。
2、幼儿自己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3、制作好的风筝放到展板上,相互观赏、沟通。
三、组织幼儿拿着自制的风筝到院子里放风筝。
四、活动总结
教学反思: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大班幼儿的手部精细动作进展还不成熟,教师在
今后设计的活动中,可以从平面开头逐步过渡到立体,随着孩子手部动作的不断协调进展来增加操作材料的难度。
小百科:风筝是由古代劳动人民创造于中国东周春秋时期的产物,至今已20xx多年。相传墨翟以木头制成木鸟,研制三年而成,是人类最早的风筝起源。后来鲁班用竹子,改良墨翟的风筝材质,直至东汉期间,蔡伦改良造纸术后,坊间才开头以纸做风筝,称为“纸鸢“。
美术《风筝》教案篇2
一、活动目标
学习“刮蜡”的表现方法,体会不同性能工具的使用对配色所产生的效果,并提手不肌肉动作的敏捷性、协调性。在玩风筝、画风筝的活动中,感受艺术活动的乐趣。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用牙签刻出花纹。难点:掌握手部动作的力度。
三、材料及环境创设
材料:油画棒、牙签、淡颜色的水粉颜料(淡绿、淡黄、淡兰、淡紫等)小毛笔。
四、活动流程
1、放风筝——争论——示范——创作评价——延长活动
放风筝,了解风筝,引起兴趣。
2、通过放风筝,教师应引导幼儿去观看风筝的构造与平衡的关系,
介绍放风筝的一些根本方法,鼓舞幼儿去尝试,激发幼儿对风筝的兴趣。
3、争论
(1)观看她们各个一样的整体造型,体会用对称的方法画轮廓。
(2)观赏、争论风筝上对称的、五彩缤纷的图案,激发表现美的欲望。
4、示范。
(1)建议教师可依据幼儿的意愿示范画一只风筝。
(2)介绍刮蜡的方法:建议先让幼儿思索刮蜡的部位,再在此部位用一支细画棒颜色涂匀称,然后用另一种颜色掩盖式涂在上面,最终用牙签“刮”出花纹。
5、创作在此过程中,教师要鼓舞幼儿创作不同的造型、花纹,并引导幼儿相互学习各种不同的刮蜡部位及方法。
6、讲评
找找有几种不同的风筝造型,看看谁大胆尝试过“刮蜡”大方法。鼓舞幼儿大胆创作与尝试。
7、延长活动
建议放在自选活动中去完成,有了背风光使幼儿更能体会到画面的整体美、体验胜利感。
美术《风筝》教案篇3
活动目标
一、观赏各类风筝的造型与颜色特点,感受风筝的对称美和颜色美。
二、了解风筝的制作方法,在教师和同伴帮忙下动手制作风筝。
三、喜爱参与艺术活动,能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四、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制造的力量。
五、感受风筝的美感。
重点难点
一、 观赏时能从造型、颜色、质地几方面进展
二、制作时主动与同伴合作
活动预备
一、风筝制作风筝的材料,纸线圈、竹签、胶带、油画棒、水彩等。
二、可以请家长在双休日带幼儿到户外放风筝,并且给幼儿看看风筝视频讲讲有关风筝的事。
三、风筝的课件和音乐。
活动过程
一、教师与谈话,沟通放飞风筝的感受(教师布置课外作业双休日家长领幼儿放风筝)
1、双休日家长领我们放飞了风筝,能告知大家你的感受吗?
2、相互说一说,你放的是什么风筝?你在家中电脑视频还见过什么样的风筝?
二、观赏风筝,教师引导幼儿从造型、颜色、质地等方面进展沟通(小
组内进展)教师巡察参加在有困难的小组。
1、这些风筝是什么样子的,还有什么样子的风筝?
2、风筝上有些什么图案 ?这些图案有些什么共同的特点?
3、它们为什么要作出对称的?为什么要有尾巴?
4、这些风筝上有什么颜色?为什么要用艳丽的颜色?
5、这些风筝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为什么要用这样的材料来制作?
6、你知道人们什么时候放风筝?为什么要放飞风筝?
7、你喜爱风筝吗?你想扎只风筝吗?风筝可以怎样制作?
三、观看课件,了解风筝的扎制过程。激发幼儿制作风筝的兴趣,你看到人们是怎样扎制风筝的?你想制作一只什么样的风筝?
四、操作环节,鼓舞幼儿两或三人一组合作来扎制风筝
依据幼儿的操作水平,供应各种材料,有已经剪好形状的彩色纸,有已经做好的支架,也有没有做的,像竹签、水彩、线圈等等这些材料,也就是说,在供应材料的时候要留意层次性,(有半成品的、原材料的)幼儿可以依据自己的水平自由的选择材料,教师随机帮忙和指导幼儿。
五、相互观赏和评价作品,户外放飞。
六、延长活动
1、未做完的材料,可以放在活动区,幼儿可以连续制作。
2、成品风筝可以选择精巧的放在活动区供幼儿观赏
美术《风筝》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观赏风筝感受风筝的艺术美。
2.幼儿能说出风筝的主要构造及其作用。
3.幼儿能运用自己的想象用拓印的方法设计风筝不同的图案,并尝试自己动手制作风筝。
4.培育幼儿观看力量及动手操作力量。
5.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究,查找答案,感受探究的乐趣。
活动预备
课件(幼儿放风筝)、自制风筝多个、分组操作材料(颜料、骨架、胶带、纸盘)等。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课题,观看课件,激发幼儿对风筝的的兴趣
小朋友们,今日教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视频,让我们来看一看春天里他们在户外做什么?你见过或放过什么样的风筝?
请幼儿说说自己放风筝的经受。
教师介绍风筝的进展历史和制作过程,让幼儿了解风筝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民间工艺,知道我们潍坊市,由于独特的风筝文化而被誉为“国际风筝之都”。
二、观赏、观看风筝,了解其主要构造及作用
(一)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观赏风筝,感受风筝的艺术美,幼儿能用自
己的语言说出风筝的外部特征。
(二)幼儿观看风筝,能说出风筝的主要构造和作用。
竹子骨架:用来支撑整个风筝。
线:用来牵住风筝。
面:它可以把风兜住,产生向上飞的力气。
三、制作风筝
(一)教师出示以做好的风筝,激发幼儿的兴趣。
(二)教师示范制作风筝的过程。
第一步:贴骨架。
其次步:用纸球拓印图案。
(三)教师讲制作要求。
(四)幼儿动手制作简易风筝,教师巡回指导。
(五)幼儿讲评作品。
活动延长
幼儿到户外放风筝。
教学反思:
幼儿对事物的熟悉具有形象性、详细性的特点,喜爱直接参加尝试,对操作体验型的活动尤为感兴趣。本次科学活动正符合了孩子们好动手、喜探究的心理特点。活动的目的是培育幼儿动手操作、主动活动的兴趣和制造意识。材料的供应上既留意材料的寻常性,又充分留意了材料的层次
性、开放性,幼儿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动探究,体验胜利的欢乐。
美术《风筝》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能和同伴分工合作,运用画、穿插剪、粘贴的方法制作简洁的风筝。
2、感受风筝奇怪的造型、明丽的颜色、图案的对称所带来的美感。
活动重点:图案的对称美
活动难点:穿插剪
活动预备:
课件、风筝、三角形白纸、长方形纸、棉线、吸管、剪刀、胶
活动过程:
一、导入:利用猜谜语的方式引出风筝。
师:小朋友,今日教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出来。谜语:天上一只鸟,用线拴的牢。不怕大风吹,就怕细雨飘。
二、观赏风筝额奇怪造型、明丽的颜色、图案的对称带来的美感。
(1)师:小朋友,教师这里有一些风筝的图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风筝是什么样子的?你喜爱哪一个?为什么?
(2)出示蝴蝶风筝,引导幼儿感受风筝对称图案的特点。
师: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看这个蝴蝶风筝,它的左右两边有什么一
样的地方。
教师小结:这种左右一样的图案就叫做对称图案。
(3)观看风筝的构造,重点引导幼儿观看风筝上的骨架和引线,了解它们的用途。
师:小朋友,教师今日还给你们带来了一只自己制作风筝,请小朋友认真观看教师制作的这只风筝除了拥有美丽的对称图案外,还有什么?
你们知道它们有什么作用吗?
三、教师讲解风筝的制作方法。
师:小朋友,看完这些美丽的风筝后,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制作一只风筝呢?那请小朋友先来看一下教师是怎样制作的。
(1)在三角形的风筝面上设计并画出美丽的图案,留意图案的两边要对称。
(2)在长方形纸的短边上穿插来回剪,留意每一条都不能剪断,剪出风筝的尾巴,然后粘贴在风筝面上。
(3)将吸管粘在风筝面反面的边缘及中间做风筝的骨架,用棉线穿过中间的一根吸管打结即可。
四、幼儿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请幼儿将制作好的风筝,贴到展现板上。
五、幼儿作品展现。
小朋友们的风筝都做完了,哪位小朋友说一说你喜爱哪一只风筝?为
什么?
课后反思:
纲要》中指出:活动要来源于幼儿的生活,开展幼儿感兴趣的事情。这不孩子们对今日的活动表现得特别好,这一活动,其目标主要是让幼儿在观赏风筝的根底上,感知风筝图案的对称美;能利用对称的方法来装饰风筝。这次活动的重点放在对称装饰上。在作画前,我还是先让幼儿观赏风筝,并在观看观赏之后,沟通自己的发觉,有的幼儿观看非常认真,有快就发觉了其中的隐秘:风筝上的图案是左右对称的。于是,我就向幼儿重点介绍对称装饰的画法,让幼儿清晰的了解对称法的特点。在此根底上,让幼儿说说自己看到过的风筝图案,满意了幼儿自我表达的愿望。还有在制作过程中,极大的发挥了他们的制造力、想像力。还有在作品展现时,孩子们大胆的叙述自己风筝。在这自然的环境中为孩子们营造情愿表达的气氛,使他们轻松的表达自己的心声,从而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美术《风筝》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 让幼儿在观看的根底上,运用剪贴以及包扎等手工技能,合作完成风筝的制作。
(2) 培育幼儿动手动脑的力量及相互合作的精神。
(3) 培育幼儿的创新意识及享受胜利的喜悦。
(4) 培育幼儿动手操作的力量,并能依据所观看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
伴之间沟通。
(5) 感受作品的美感。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教师的制作过程,能够与小伙伴一起动手根据步骤制作风筝。
活动预备
一个做好的风筝、一大叠报纸、足够的剪刀、足够的簿竹片、胶水、足够份数的长线团、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通过实物激发孩子们的兴趣
1.出示风筝实物,激发孩子们的兴趣
2. 让孩子说说自己喜爱什么样的风筝
3.喜爱同样风筝的孩子坐在一起,预备合作做风筝
二、学做风筝
1. 给孩子讲清晰做风筝需要的物品
2.对他们讲明白做风筝的步骤
3.师生一起动手做风筝,教师一边教一边做给孩子们看,让孩子跟着教师一起做。(这个过程是小组合作的过程,每一个步骤都给孩子肯定的时间,好让他们合作完成)
(1).先在报纸上画好自己喜爱的风筝图形,要大小刚好适宜。还可以图上自己喜爱的颜色。
(2).用剪刀把已经画好的风筝图形剪下来。
(3).用线把小竹片按要求固定好外形,做成一个框架。
(4).把风筝图形与框架粘贴在一起。
(5).把长线团的一头扎在小竹片框架的最中间。
三、展现作品,表现自我
1.让孩子们把自己做的风筝举起来,大家一起观赏。
2.让孩子们说说哪个小组做的风筝最好。
四、拓展
让孩子们在大人的伴随下,一起到空地上放风筝。
教学反思
1、这节课我预备得比拟充分,材料也预备得很充分。
2、整节课的思路比拟清楚,时间安排也很合理。
3、做风筝的过程每一步都讲得很具体,教做风筝的过程也很到位。
4、孩子们在这次活动中得到了合作的体验与欢乐。
5、由于孩子们还小,所以做出来的风筝不是很美丽,而且也没能让他们每个人都有一个风筝。以后假如再教孩子们做,我想让他们合作完成之后,再连续做,好让更多的孩子得到风筝。
美术《风筝》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在观赏风筝的根底上,鼓舞幼儿通过大胆想象,学习用对称的方
法尝试表现出不同外形的风筝,体验胜利的欢乐。
2、培育幼儿喜爱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情感。
教学预备:
1、一段音乐,幼儿绘画用品。
2、一只风筝,风筝图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春天)
2、春天来了蝴蝶、小鸟都在天上飞来飞去,除了他们还会有谁在天上飞? (幼儿叙述)
3、春天是放风筝最好的季节,今日刘教师也带来了一个风筝,你们一起来观看一下教师手里的风筝是什么颜色的?像什么?漂不美丽?这些风筝都有一个特点是什么?(两边对称,教师讲解风筝)
二、让幼儿在观赏的根底上,叙述美。
观赏带来的各种各样的风筝图片,请小朋友们说出这些风筝美不美?美在什么地方?(幼儿叙述)
教师小结:这些风筝多美呀!有xx风筝,外形有各种各样的,而且图案和颜色都很美丽。漂亮的风筝在天空中自由拘束的飞行,多欢乐啊!
三、进一步让幼儿表现美,激发创作的欲望。
1、小朋友,你们想不想也变成一只漂亮的风筝啊?假设让你们变成
一只漂亮的风筝,长着两只翅膀,你想变成一只什么风筝呢?
2、噢,今日教师也想变一只风筝到空中去自由拘束的飞行,多欢乐呀!小朋友们,我们一起变成一只美丽的风筝去飞行一下好吗?(教师带着幼儿一起听音乐做飘得动作)
四、交代要求,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小朋友,现在教师想请你们吧你们刚刚变的这只漂亮的风筝给画下来,让后给他们穿上美丽的衣服。 幼儿作画,教师巡回个别指导,鼓舞幼儿大胆设计出各种不同的风筝。
五、叙述作品,活动完毕
1、展现幼儿作品,相互观赏。
2、带着幼儿去放风筝。(完毕)
本文发布于:2023-12-18 12:21:0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287326224715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美术《风筝》教案7篇.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美术《风筝》教案7篇.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